初二物理归纳总结.docx
初二物理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归纳总结 学习物理重要,把握学习物理的方法更重要。学好物理的“法宝”包括预习、听课、整理、应用(作业)、复习总结等。大量事实说明:做好课前预习是学好物理的前提;主动高效地听课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准时整理好学习笔记、做好练习是稳固、深化、活化物理概念的理解,将学问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从而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擅长复习、归纳和总结,能使所学学问触类旁通;适当阅读科普读物和参与科技活动,是学好物理的有益补充;树立远大的目标,做好充分的思想预备,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是学好物理的动力和保证。留意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力量,同学们可从以下几点做起。一、课前仔细预习 预习是在课前,独立地阅读教材,自己去猎取新学问的一个重要环节。 课前预习未讲授的新课,首先把新课的内容都要认真地阅读一遍,通过阅读、分析、思索,了解教材的学问体系,重点、难点、范围和要求。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则要抓住其核心,以及与其它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区分与联系,把教材中自己不懂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对已学过的学问,假如忘了,课前预习时可准时补上,这样,上课时就不会感到困难重重了。然后再纵观新课的内容,找出各学问点间的联系,把握学问的脉络,绘出学问构造简图。同时还要阅读有关典型的例题并尝试解答,把解答书后习题作为阅读效果的检查,并从中总结出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步骤。有力量的同学还可以适当阅读相关内容的课外书籍。二、主动提高效率的听课带着预习的问题听课,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能使听课的重点更加突出。课堂上,当教师讲到自己预习时的不懂之处时,就特别主动、非常留意听,力求当堂弄懂。同时可以比照教师的讲解以检查自己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学习教师对疑难问题的分析过程和思维方法,也可以作进一步的质疑、析疑、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听完课,不仅能把握学问的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而且能更好地把握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力量。三、定期整理学习笔记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所学学问的回忆、对比预习笔记、听课笔记、作业、达标检测、教科书和参考书等材料加以补充、归纳,使所学的学问到达系统、完整和高度概括的水平。学习笔记要简明、易看、一目了然,符合自己的特点。做到定期按学问本身的体系加以归类,整理出总结性的学习笔记,以求学问系统化。把这些思索的成果准时保存下来,以后再复习时,就能快速地回到自己曾经到达的高度。在学习时假如轻信自己的记忆力,不做笔记,则往往会在该使用时却想不起来了,很惋惜的!四、准时做作业 作业是学好物理学问必不行少的环节,是把握学问娴熟技能的根本方法。在平常的预习中,用书上的习题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课后作业时多进展一题多解及分析最优解法练习。在章节复习中精选课外习题自我测验,准时反应信息。因此,仔细做好作业,可以加深对所学学问的理解,发觉自己学问中的薄弱环节而去有意识地加强它,逐步培育自己的分析、解决问题的力量,逐步树立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念。要做好作业,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题中表达的物理过程,明确题中所给的条件和要求解决的问题;依据题中陈述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对比所学物理学问选择解题所要用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经过冷静的思索或分析推理,建立数学关系式;借助数学工具进展计算,求解时要将各物理量的单位统一到国际单位制中;最终还必需对答案进展验证争论,以检查所用的规律是否正确,在运算中消失的各物理的单位是否全都,答案是否正确、符合实际,物理意义是否明确,运算进程是否严密,是否还有别的解法,通过验证答案、回忆解题过程,才能坚固地把握学问,熟识各种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力量。五、复习总结提高 对学过的学问,做过的练习,假如不准时复习,不会归纳总结,就简单消失学问之间的割裂而形成孤立地、呆板地学习物理学问的倾向。其结果必定是物理内容一大片,定律、公式一大堆,但对详细过程分析不清,对公式中的物理量间的关系理解不深,不会纵观全局,前后联贯,敏捷运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去解决详细问题。因此,课后要准时的复习、总结。课后的复习除了每节课后的整理笔记、完成作业外,还要进展章节的单元复习。要常常通过比照、鉴别,弄清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以及变化进展过程,并准时归纳总结以形成系统的学问。通过分析比照,归纳总结,便可以使学问前后贯穿,纵横联系,并从物理量间的因果联系和进展变化中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这样既能不断稳固加深所学学问,又能提高归纳总结的力量。 六、做好思想预备,调整好学习心态 在学习物理的第一节课时,教师都会讲物理难学,在未学习物理之前就从高年级同学那里听说物理教难学。因此大局部同学在学习物理时都带有一些不正常的学习心态,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紧急、畏惧心理。物理难学在他们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们可怕上物理课,可怕做物理作业,可怕教师课堂提问,可怕教师的个别谈话,怕做试验、怕动手,千方百计地回避学习,害怕的心弦一天到晚紧绷着,不能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在实践中运用学过的学问,久而久之,越怕越难学,越难越怕学。(2)“一口吃个胖子”的心理。想把成绩搞上去,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成绩仍没有什么大的起色,随即产生“反正学不好了”和“我不是学习的料”的错误心理。(3)消极心理。学习松松垮垮、马马虎虎,懒散思想较重,学习缺乏主动性,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上课时常常“开小差”,希望着“快下课”,教师提问大都说“不会。” 诚然,物理是难学,但绝非学不好,只要按物理学科的特点去学习,根据前面谈到的去做,理解注意思索物理过程,不死记硬背,常动手,常开动脑筋思索,不要一遇到问题就问同学或教师。在学习中要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学习中去查找乐趣,就能培育自己学习物理的兴趣。比方一个学生在学习力的图示时就编了这样的顺口溜:“四定即定作用点、定方向、定标度、定长度,两标即标箭头、标数值和单位。”现代社会的进展,物理学起着不行估量的作用,同学们要以振兴中华为已任,以学好物理报效祖国为内部动力,要熟悉到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建立祖国的使命感,从而自发地、积极地、主动地学习,就肯定能学好物理学问。 自解: 只要做到以下,应当就可以了 多做习题,多看概念,多多联想,多多思索,多多提问,多多自信。 一些关于电的东西一、电荷 电荷: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说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摩擦起电的缘由:两个物体在摩擦过程中,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多余的电子带上负电荷,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上等量的正电荷。两种电荷: 1、正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2、负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负电荷。电荷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1、是看它能否吸引轻小物体,如能吸引则带电; 2、是利用验电器,用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假如金属箔张开则说明物体带电。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单位:库仑,符号:C。 元电荷:电子(汤姆生发觉)是带有最小电荷的负电粒子,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元电荷。 电量:e=1.6×10-19C。 导体:擅长导电的物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石墨等。导体导电缘由:导体中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金属中导电的是自由电子)绝缘体:不擅长导电的物体如:橡胶、陶瓷、塑料、枯燥的空气、油等。绝缘体绝缘的缘由: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 二、电流和电路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中发生定向移动的是自由电子)电流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跟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电路中电流: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方向是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 电路构成:1、电源:供应电能的装置,能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发电机、电池。 2、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能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3、开关:掌握电路的通断。 4、导线:连接电路,输送电能。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状况的图。 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发光二极管还可发光)。 三、串联和并联串联: 1、连接特点:逐个顺次-首尾相连。2、电流路径:只有一个。 3、开关作用:能同时掌握全部的用电器,开关位置变了,掌握作用不变。4、用电器工作:相互影响。 并联: 1、连接特点:并列连接-首首尾尾相连。2、电流路径:至少2个。 3、开关作用:假如开关在干路:是总开关,掌握整个电路。假如开关在支路:只掌握本支路。 4、用电器工作:互不影响。 生活中的电路:在生活中的电路也都是串联或并联的电路。由于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最根本的电路。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得特别广泛。例如:用来装饰店堂、居室、衬托欢快气氛的彩色小灯泡多数是串联。装饰天安门等高大建筑物上的千上万只灯泡是并联的,家庭中各用电器都是并联的,街道两旁的路灯是并联的,竞赛时的抢答器的电路是并联的,电冰箱中的灯泡和发动机之间是并联的。 规律方法指导:经典考点 1、在摩擦起电的试验中,得电子和失电子的物体得失电子数目相等。 2、正确理解电流的形成,以及电流方向的规定。要清晰作定向移动的可能是正电荷或者是负电荷,也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移动。还要知道只有负电荷定向移动时,电流方向和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3、学会熟悉简洁的电路图,能辨别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识别规律: (1)定义法:学会用电流流向法分析电路,即按肯定的挨次,从正极或负极动身,关键看是否消失分支,假如从始至终没有消失分支,属于串联电路,否则就是并联电路。也可以从语义上来分析,穿成一串是串联电路,消失并列则是并联电路。 (2)断路法:串联电路中消失一个断点或去掉一个元件,电路中全部的用电器都会停顿工作。而并联电路中,断开支路上的一个用电器的开关或去掉这个用电器,其他用电器仍能正常工作,就是并联电路。4、推断连接的电路图是否正确,是学生简单消失错误的学问点。一般状况下消失连接错误有以下几种: (1)缺漏元件(电路中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四局部。);(2)消失短路(直接用导线把电源两极或用电器两端相连接);(3)连接错误; (4)与设计要求不符(如开关的掌握作用、电路连接形式等消失了问题)。5、依据要求画电路图、连实物图以及两种图的相互转化。 1、电流的强弱 电流表示电流的强弱。用I来表示。 单位:安培(A)、毫安(mA)、微安(A);1A=1000mA,1mA=1000A。 电流表:测量电流。两个量程:0-0.6A(大格0.2A,小格0.02A)0-3A(大格1A,小格0.1A)。使用: 电流表要串联在被测电路中; 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不确定时用大量程试触。肯定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把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 2、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I1=I2=IN; 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I总=I1+I2+IN。 规律方法指导 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区分: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连接特点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无分支。各用电器并列地连接在电路的两个点之间。 工作特点任意一个用电器不工作,其它用电器均停顿工作。某一支路段开,其它支路上的用电器仍能工作。 开关掌握特点电路中任意位置的一个开关,即可掌握整个电路。干路开关掌握整个电路,支路开关只掌握它所在的支路上的用电器。 连接方法和技巧逐个顺次,一一连接。“先串后并法”与先并后串法”。 2、“00.6A”和“03A”的分度值分别为0.02A、0.1A,后者是前者的5倍。3、试触时应从大量程到小量程进展试触。 扩展阅读:初二物理下学问点总结 201*201*学年度其次学期八年级物理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熟悉: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转变物体的外形,力可以转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转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转变(速度大小的转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转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假如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必需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物体间必需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外形的性质叫弹性。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外形的性质叫塑性。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 构造: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假如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留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说明:物理试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看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简单观看,用简单观看的量显示不宜观看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在要求不很准确的状况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匀称形状规章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匀称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第八章力和运动 一、牛顿第肯定律 1、牛顿第肯定律: 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讨论成果,得出了牛顿第肯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说明: A、牛顿第肯定律是在大量阅历事实的根底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根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四周不受力是不行能的,因此不行能用试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肯定律。 B、牛顿第肯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肯定律告知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缘由。 2、惯性: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状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利用惯性:跳远运发动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 二、二力平衡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假如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拟: 一样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一样性质的力。5、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物体受力条件受平衡力物体运动状态静止匀速运动受非平衡力运动快慢转变运动方向转变运动状态不变说明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缘由运动状态转变力是转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缘由物体运动状态的转变,是指速度大小的转变和运动方向的转变。 三、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4、在一样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一样)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5、滑动摩擦力: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一样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一样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讨论采纳了掌握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试验还可讨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7、应用: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第九章压强 一、压强 1、压力: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外表上的力叫压力。留意: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假如物体不受其他力,则F=G 方向: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2、讨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试验: 课本P30图9.13中,甲、乙说明:受力面积一样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一样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试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本试验讨论问题时,采纳了掌握变量法。 3、压强: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公式:p= FF推导公式:F=PS、S=SP( 单位:压力F的单位:牛顿(N),面积S的单位:米 m2) ,压强p的单位:帕斯卡(Pa)。 (4)应用: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液体的深度:液体中的某点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二、液体的压强 到液面下的距离叫做该点在液体中的深度1、液体压强的特点: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2、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gh 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密度的单位用kg/m3,压强p的单位用帕斯卡(Pa)。压强公式适用范围一般思路特别思路通用公式:一般固体水平面:F=Gpp=gh一般液体FS先p=gh再F=PS规章容器装液体:F=Gp圆柱形物体p=ghFS3、连通器: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淌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应用:茶壶、船闸、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等都是依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三、大气压强1、大气压的存在试验证明:历史上闻名的试验马德堡半球试验。2、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试验。 (1)试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由于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A、试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试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D、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10Pa 3、大气压的测量工具:气压计。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4、大气压的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5、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5 高。 6、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飞机的升力:飞机前进时,由于机翼上下不对称上凸下平,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下方流速小,压强较大,机翼上下外表存在压强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第十章浮力 一、浮力 1:浮力: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产生的缘由: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施力物体:液(气)体 二、阿基米德原理 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方向:竖直向上 3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排 三、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物体运动状态下沉悬浮现浮漂移 物体运动方向力的关系向下静止在液体内部向上静止在液体外表F浮G物F浮=G物V排与V物V排=V物V排液4.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只打算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外形、密度、质量、体积、及在液体的深度、运动状态无关。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1.浮力的应用 1)轮船是采纳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2)潜水艇是靠转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3)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的气体来转变浮力。 4)密度计是漂移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2、浮力的计算:1)压力差法:F浮=F2)称量法:F此方法) 3)漂移悬浮法:F浮=G 物浮 向上 -F向下 =G物-F拉(当题目中消失弹簧测力计条件时,一般选用 4)阿基米德法:F浮=G排= 选用此方法) 液 gV排(当题目中消失体积条件时,一般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一、功 1、做功的含义:假如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不做功的三种状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2、功的计算:作用在物体上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这个力的成效越显著,说明力所做的功越多。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用公式表示:W=FS,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功焦耳(J) F力牛顿(N)S距离米(m) 功的单位:焦耳(J),1J=1Nm。 留意: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公式中S肯定是在力F的方 向上通过的距离,必需与F对应。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3、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说明: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功的原理告知我们,使 用机械要省力必需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需费劲,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旧使用,是由于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或者可以转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许多便利。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抱负机械(忽视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抱负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不用机械时对重物所做的功(Gh)。 二、功率 1、定义: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3、定义公式:P= Wt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功W的单位:焦(J),时间t的单位:秒(s),功率P的单位:瓦(W)。4、单位:主单位:W,常用单位kW,它们间的换算关系是:1kW=103W 5、推导公式:P=F;公式中P表示功率,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表示物体在力F的方向上运动的速度。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功率P的单位:瓦(W),力F的单位:牛(N),速度的单位:米/秒(m/s)。 三、动能和势能 1、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理解: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事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肯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也不肯定要做功。2、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打算动能大小的因素: 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一样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一样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 3、重力势能物体由于高度所打算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打算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高度一样的物体,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质量一样的物体,物体的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4、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四、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J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2:机械能守恒: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机械能守恒;近地点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远地点重力势能最大,动能最小。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第十二章简洁机械 一、杠杆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围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做杠杆。推断一个物体是不是杠杆,需要满意三个条件,即硬物体(不肯定是棒)、受力(动力和阻力)和转动(绕固定点)。 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甚至是任意外形的,只要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L1且是硬物体,都可称为杠杆。O F1L2F22、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杠杆围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力的作用线:通过力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所画的直线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3、讨论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试验前:应调整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便利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F2=L2/L14、应用:三种杠杆:名称省力杠杆构造特征动力臂大于阻力臂(L1L2,F1<F2)特点省力、费距离应用举例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缝纫机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镊子、船桨费劲杠杆等臂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劲、省距离(L1力F11G物。只忽视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nnv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G物G动)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依据公式n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依据“奇动偶定” F的原则。结合题目的详细要求组装滑轮。 第3节机械效率 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W总斜面:W有用Gh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额W总W有用G动h(忽视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斜面:W额fL 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总W有用W额FS 公式:=W有用 GhGhGFSFhF4、机械效率: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W有用W总GhGhGGhGhG动滑轮:=滑轮组:=FSF2h2FFSFnhnF5、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 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6、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7、机械效率的测量:(1)原理:=定滑轮:=W有用W总GhFS(2)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3)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4)步骤:必需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5)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凹凸的主要因素有: 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8、绕线方法和重物提上升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初二物理归纳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初二物理归纳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