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作文“需要感恩和无需感恩”导写及范文.docx
高考模拟作文“需要感恩和无需感恩”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我们常被教育要懂得感恩。但有人认为,感恩不能被要求,应由个体从心而生,主动而为。还有人认为,如果双方拥有契约关系,那么无需感恩。根据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一)三步快速审题第一步:提炼中心论题。这道题的中心论题是显而易见的感恩。第二步:搜索思维模式。感恩这个概念一般都以为只是在个人这个层面重要,但实际上,个人组成社会,社会组成国家,个人的小事也是国家的大事。所以“被动感恩”和“主动感恩”以及“需要感恩”和“无需感恩”都可以分别放在个人社会国家这三个外在层级上进行思考。于是就自然形成了个人层面的“被动感恩”和“主动感恩”如何结合,社会层面的“被动感恩”和“主动感恩”如何结合,国家层面的的“被动感恩”和“主动感恩”如何结合。相应地,也就形成了个人层面的“需要感恩”和“无需感恩”如何相统一,社会层面的“需要感恩”和“无需感恩”如何相统一,国家层面的“需要感恩”和“无需感恩”如何相统一。第三步:表述核心观点。如何把这三个观点统一起来呢?就靠概括和抽象找到这三个观点共性的东西。概括起来就是核心观点,比如:核心观点一:“被动感恩”和“主动感恩”相结合,不仅利于个人,也利于社会,利于国家。核心观点二:“需要感恩”和“无需感恩”相统一,不仅利于个人,也利于社会,利于国家。(二)模式驱动构思核心观点一:“被动感恩”和“主动感恩”相结合,不仅利于个人,也利于社会,利于国家。角度一:个人层面的“被动感恩”和“主动感恩”如何结合;角度二:社会层面的“被动感恩”和“主动感恩”如何结合;角度三:国家层面的“被动感恩”和“主动感恩”如何结合。核心观点二:“需要感恩”和“无需感恩”相统一,不仅利于个人,也利于社会,利于国家。角度一:个人层面的“需要感恩”和“无需感恩”如何相统一;角度二:社会层面的“需要感恩”和“无需感恩”如何相统一;角度三:国家层面的“需要感恩”和“无需感恩”如何相统一。【优秀范文】1.恩重如山,如何感恩?常言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常常被教育要懂得感恩。那么,对于恩重如山的父母、老师等人,如何感恩?从心而生,为之植根发芽,岁月泼墨,缀下繁花。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一生温暖无扰,是童话的境界,而在国家、父母、老师的庇护下,我们也拥有“童话人生”。感恩必不可少,可感恩的嫩芽如何生长植根呢?从心而生。现在新冠疫情反复之时,众多防疫人员日夜奋战,坚定站岗。为了感恩,一首“听我说谢谢你”的感恩歌光速散开,传播于各大网站,本是为了感恩,无可厚非;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来到防疫现场跳舞的模式化、形式化的行为不令人深思吗?他们的感恩是否被需要呢?这是从心而生的感恩还是跟风做秀?从心而生的感恩是理性的,真诚的。表达感恩应该走出自我感动的怪圈,而不拘于感恩的模式。礼轻情意重,从心而生的感恩才会被人接受,这样的感恩才有意义。主动而为,为之施肥浇水,芳香四溢,花团锦簇。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吃得卧薪尝胆的苦,熬过月黑风高的夜,懂得人生感恩随行。思古,面对家国危亡,兰陵王抛弃公子身份,投身军旅,成为一名不败将军,感恩国家,保家卫国;酌今,疫情之中,无数志愿者抵住压力,永保安康。站在中华大地上,育在红旗下,我们看到多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人场面!“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朱彦夫,拖着残躯带领乡亲们建设家园,惊才绝艳的杨振宁归国讲学,冲天鹏翅阔的顾诵芬为强国追梦这样的感恩才有意义。别让虚情假意的感恩泛滥成灾!有了契约,也要不忘感恩,出入相交,守望相助。在社会上浮沉的人总说两句话:“对不起”和“谢谢你”。遇上陌生人帮助也会礼貌地感激,更何况是家人呢?但我们往往把最坏的脾气留给最亲近的人。父母本也是怀中的儿女,有了我们,他们才展开宽大的怀抱。他们可能时常为你做饭,时常抬头想想自己的父母,然后低头做回你的父母。中国人的爱是含蓄的、内敛的,很难说出情意浓浓的“我爱你”,但起码说一句“感恩有你”,才不留遗憾。对有契约之人,只要对方遵守契约,让你得利,也要感恩。因为疫情,国家免去了去年助学贷款的利息,谁不点赞?当然,对于不守约的,就需要辩证分析了。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感恩无他,唯有奉献。我们要化感恩为雨,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滋养万物,以感恩前行,换得春风十里的人生!2.感恩教育的价值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所以,我们需要感恩教育。对于个人而言,感恩教育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感恩并以实际行动来报答他人和社会的恩情的话,那他就不是一个人格完整的、心灵健康的人。感恩教育可以唤起人对人的兴趣,让人的心灵纯洁而高尚,满足精神利益的要求。感恩教育也可以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形成一个和谐而令人愉悦的心境。会感恩的人,也会懂得相互理解、相互关爱,才会领悟关爱的真谛,才会生活得更有情趣和更有意义。感恩教育是一种共生共荣共存的教育。共生体现了人的目的与手段的同一性,这种状态下的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是人的目的与手段的同一。感恩教育促使青少年思考问题,体谅父母的辛苦和他人的善意,体会社会的恩惠,增强人情味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人不至于只生活在单调而紧张的环境中。使青少年懂得对他人施给的恩惠即使再小也要铭记于心,并知恩图报。通过这种教育,希望学生能在正视个人价值的情况下,在生活中也能考虑到他人,学会感恩、懂得感恩,使人更豁达,心胸更开阔,不会为了一些小事而耿耿于怀,甚至做出报复的行为。有感恩之心的人会会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容易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气。我们的文化虽推崇“施恩不图报”的传统美德,但这是对行善之人不求回报的一种赞美,而我们更应让孩子懂得“知恩图报”、“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美德。总之,当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拥有了感恩的心,就会用一双感恩的眼睛去审视世间万物,就会对生活对人生充满希望,从而理智地面对人生旅途中的一切挫折和不幸;拥有了感恩的心,才会懂得如何去珍惜、如何去创造、如何去给予、如何去奉献;拥有了感恩的心,各种其它优秀的品德便会在善良、美好的情愫和心灵中应运而生。因此,从小培养学生学会感恩,不仅是一种礼仪,也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更是社会进步、现代文明的体现。只有心怀感恩,人与人之间才会变得融洽,社会、校园、家庭才会变得更和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