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情况汇报.docx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情况汇报【完整版】 创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状况汇报5篇 第1篇: 创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状况汇报 总结是对以往工作进展回忆,检查,分析讨论,从中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用以指导今后工作的一个文种。以下是520作文网为大家带来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立会民族团结进步创立工作状况总结,以供大家参考!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立会民族团结进步创立工作状况总结 2023年,县进展改革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心、省委、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动我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立,根据盐边县创立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同步全面小康示范县工作方案(2023-2023)(盐边民创办20231号)、盐边县民族团结进步同步全面小康示范县创立活动“六进”实施方案(盐边民创办20232号)、盐边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立活动宣传方案(盐边民创办2023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实际,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取得较好成效,现将2023年民族团结进步创立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细心安排部署,确保民族团结进步创立工作落到实处 我局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一系列思想理论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组织领导小组,制定创立活动的实施方案及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创立工作,亲自安排部署创立工作,并安排详细工作人员负责创立工作日常事务。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民族理论和政策,要求全局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宣传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要求、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上来;要求领导干部要不断提升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决性;要求班子成员和全局职工要紧盯各级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及重点任务,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我局实际,全力助推少数民族加快进展。 二、加强学习宣传教育,努力营造民族团结深厚气氛 我局以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重要思想为指导,仔细学习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创立活动的内容,将民族政策法规及各级领导讲话精神纳入了职工例会学习规划。 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的学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关于民族团结的论述,普及民族学问,提高各族干部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的力量和水平,增加各族干部特殊是领导干部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和坚决性。 仔细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法规,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富强进展”的主题,进展广泛的民族政策、民族理论、民族学问宣传教育活动,推动民族工作向基层延长,向纵深进展,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营造深厚的民族团结气氛。 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敬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民族传统文化,保障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各族干部职工团结和谐、关系融洽 以设立宣传栏等形式积极开展统一多民族国情和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教育,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不断增加“四个认同”和“五个维护”的自觉性。在“14宪法宣传日”、“安全生产月”等活动期间,积极宣传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使人民群众进一步提高民族团结意识。 在单位内部通过开展座谈会、走访慰问少数民族干部等形式,让局各族干部职工感受到局党组的关心和民族团结大家庭的暖和,积极营造深厚的民族团结气氛。 三、注意实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立工作与实际工作亲密结合 依据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立活动 奋力建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实施意见(盐边委发20236号)要求和盐边县创立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同步全面小康示范县工作方案(2023-2023)(盐边民创办20231号)责任分工,我局结合实际,积极协作相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一是深入实施民族地区和遥远贫困地区进展规划,促进民族地区跨更加展。二是大力实施精准扶贫道路硬化等工程,推动民族地区交通力量建立;三是加强民族地区水利工程建立,构建民族地区饮水保障体系;四是大力实施民族地区农村电网升级和输变电线路改造工程,全面提升农网供电力量和供电质量,着力解决供电缺乏的问题,全面完成“户户通电”工程。 四、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准备 2023年,我局民族团结进步创立活动虽然取得了肯定的效果,但依旧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创立工作延长不到位,创立活动深耕细作缺乏;二是创立活动不丰富,未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立活动。 在下一步创立活动中,坚持多层次、全方位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立活动,对创立活动进展全面督查,发觉问题,整改问题,为下一阶段工作开展做好谋划,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富强进展的良好局面。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立会民族团结进步创立工作状况总结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好工作精神,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步活动,贯彻落实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年大会精神,依据县委县政府、县统战部要求,结合发改局实际开展民族团结工作八进活动状况总结如下 一、确定目标 一是在发改系统推动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法律法规、民族学问、民族团结典型人物事迹的学习、宣传、教育;二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立活动,实现人人参加民族团结进步创立;三是推动各民族群众共学、共事、共乐,实现各民族交往沟通交融更加亲密;四是推动形成人人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人人争做民族团结榜样的社会气氛。 二、主要内容 (一)深入开展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连续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三个意识”、以及经济社会进展巨大成就的学习、宣传、教育,理直气壮地讲党的恩情、国家的支持,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发改局全体职工学习的全过程。 (二)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坚持各民族一律公平,敬重差异、敬重风俗习惯。解决好执法领域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大力推动各民族互学语言。形成互帮、互学、团结和谐的气氛。 (三)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增加中华文化认同。在发改系统大力传播现代文化理念,引导各民族同志在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坚持到人、管用、有效原则,通过文化认同,不断增加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2篇: 创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状况汇报 XX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创立标准 XX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创立标准一、组织机构健全。高度重视城市民族工作,成立由社区主要负责人担当组长的社区民族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制造性地开展社区民族工作; 仔细落实上级民族工作部门安排的工作任务,以民族团结进步为核心,加强社区民族工作的组织领导,提高熟悉,配备专职社区民族宗教助理;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创立活动,形成人人参加民族团结进步创立活动的深厚气氛。 二、制度机制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创立工作和支持少数民族群众进展工作纳入到社区党委、居委会工作目标中常抓不懈,制定创立工作规划,明确目标和任务,建立健全创立工作运行、治理、鼓励机制,制定完善社区民族工作制度,定期召开各项工作会议,坚持联谊走访,做好扶贫济困,搞好信息沟通,落实信访接待,做好台帐资料; 三、经济社会进展。少数民族居民家庭有固定收入来源,下岗失业人员全部享受低保,有再就业规划,消退零就业家庭,社会秩序良好,群众法律意识强,常常开展群众性科普教育和少数民族文化、体育活动,年内开展文体活动不少于6次。 四、宣传活动丰富。设立民族团结进步宣传专栏,准时反响创立工作的动态进展,在社区阅览室订阅有关民族方面的图书、杂志,购置肯定数量的蒙文图书、杂志,常常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结合9月份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以张贴标语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等形式不断提高社区内干部群众对做好民族工作重要性的熟悉,在各族群众之间营造团结友善、互帮互助、和谐相处的良好气氛。五、效劳群众优质。积极为少数民族群众的民生、权益等方面供应全面的保障和效劳,加大对少数民族群众住房、就业、子女就学、老龄效劳和法律救济等方面的引导和帮忙,努力解决急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切实帮忙其改善生活条件,提升幸福指数。做好对少数民族流淌人口的效劳治理工作,健全规章制度,标准档案建立。 六、功能设施完善。有固定且不小于300平米的办公效劳场所,图书室、活动室、便民大厅、少数民族之家、创立工作园地等齐全并利用率高,蒙汉文并用到达标准标准,各类资源得到整合,功能得到最大程度发挥,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效劳网络,为居民供应各类信息效劳。 七、社区和谐稳定。充分敬重少数民族群众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积极维护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以维护社区稳定为第一责任,不断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仔细化解冲突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年内无重大责任事故和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发生,未发生集体上访大事,要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切实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第3篇: 创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状况汇报 创立民族团结进步边疆富强稳定示范县状况汇报 敬重的考核组各位领导: 春节刚过,*一行不辞辛苦亲临*检查指导我县示范县建立工作,充分表达了省民宗委对*民族宗教工作的关怀和重视。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及全县各族人民对xxx一行的到来表示热闹的欢送和诚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县情概况和示范县建立状况向各位领导作个简要汇报。 一、县情概况 *县位于云南省西南边陲,全县国土面积平方公里,辖2乡4镇、39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62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万人。*属国家重点扶持县,“边少山穷低”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特征。边:就是边疆线长。全县6个乡(镇)有4个乡(镇)与缅甸其次特区邦康市接壤,国境线长公里。少:就是少数民族众多。县内聚居着以傣族、拉祜族、佤族为主的21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6%。山:就是山区面积大。全县除南垒河、南马河流域是小平坝外,大局部均为山区,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8%。穷:就是县贫民穷。2023年全县完成地方财政收入亿元,财政自给率为1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76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90元。按2736元的最新贫困标准,全县还有33795人贫困人口。低:就是社会发育程度低。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年,局部少数民族解放初期几乎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 与此同时,独特的区位和丰富的资源,形成了*较为明显的三大优势:一是热区资源优势。*属南亚热带气候,全县年均气温,年均日照小时,年均降雨量为毫米,县内可开发的热区面积68万亩,是进展绿色经济的抱负之地。2023年末,橡胶、甘蔗、茶叶、咖啡四大支柱产业种植面积达万亩。二是沿边口岸优势。*是边地历史上闻名的“茶盐古道”之一,1991年被省政府批准为以县城为中心的国家二类开放口岸,有勐阿和芒信两个主要通道通往缅甸及东南亚各国。2023年被列为省级边疆经济合作区,2023年进出口货值达亿美元,人流量达万人次,上缴关税亿元,在全省陆路口岸中排名第2位。三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宣抚司署是国家重点文物爱护单位; 娜允古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云南十大名镇,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傣族古城;中国*娜允神鱼节被誉为“东方水上狂欢节”。 二、示范县建立状况 (一)重点打造四大示范 1.重点打造民族经济进展示范。围绕云南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进展“十二五”规划、云南省兴边富民“十二五”规划和普洱市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进展规划(20232023)年等规划,根据“统一规划、科学整合、同步实施”的原则, 整合工程资金,分散群众力气, 重点实施好兴边富民、“3121”和“十百千万”等工程。2023年,示范县建立共投入资金亿元,其中:上级民委系统补助亿元,整合其他工程资金亿元,完成2023-2023年“示范县”建立规划总投资额的%。 2.重点打造民族文化富强示范。群众文化活动坚持面对基层,面对群众,做到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敏捷多样。大力开展各种群众文化活动、文化下乡、送书下乡、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扶持进展农村文艺队伍以及各类培训等,不断满意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切实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成果。文艺精品层出不穷,组织实施省、市级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爱护工程,*傣族民间壁画与金水漏印艺术鉴赏编辑出版,创作谢列卯、我的家乡在*、宾弄赛嗨丽等音乐舞蹈作品72首(支)。2023年普洱市第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县表演节目少罕丽、摆永罕、傣韵·竹之影获铜奖。物质非物质遗产爱护成效明显,我县保存的土司服饰、各民族文物及文献资料等文物约2030件。目前,共登记拍照归档馆藏文物876件。博物馆免费开放,全年共接待游客十万余人次。进一步抓好*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及申报工作,傣族织锦技艺胜利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工程。 3.重点打造生态文明建立示范。仔细宣传贯彻执行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云南省林地治理方法和云南省*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林业进展条例等法律法规,深入推动“森林*”和“国家森林城市”建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23年完成各种营造林万亩。全面启动生态县创立工作,编制完成生态县建立规划,创立市级生态文明村16个。大力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完成节柴改灶100眼,农村太阳能330台。强化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省级重点减排工程建成投入使用,万元GDP能耗下降%。 4.重点打造民族关系和谐示范。一是深入推动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稳固提升“8433”升级版的*阅历,实行县级领导包乡联村、乡(镇)和部门领导包村联组、干部职工包组包户的为民效劳机制。全县共划分班(组)1902个,组建效劳队1780支,确保直接联系效劳群众的触角延长到基层一线,着力解决好效劳群众“最终一公里”问题。二是引导助推“宾弄赛嗨”民间族际团结和谐机制。建立“政府搭台,百姓唱戏,情感联系,社会受益”模式,引导和助推民间沟通沟通与结对帮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连心”、“亲串亲”、“手把手”、“情系情”等“四个一”主题活动,举办“共度泼水节”、“我请赛嗨吃新米”、“团聚拉祜山乡”等大型系列活动,组织结对赛嗨现场观摩种养殖示范、手把手传授民间传统手工艺以及民族歌舞培训,建立了“生产互帮、生活互助、经济互通、文化互融、和谐共处”的新型民族团结关系。 (二)统筹推动四项工程 1.统筹推动民生改善保障示范工程。一是大力促进创业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206万元,新增城镇就业49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0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掌握在%以内。加强城乡低保标准化治理,发放城乡低保金7221万元。惠民增收措施落实到位,兑现各项惠农补贴资金4085万元。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工作。重点抓好参保扩面工作,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敏捷就业人员和转户进城居民为重点,抓好城镇职工根本养老保险和医保扩面工作,千方百计扩大社会保险掩盖面,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伤、生育保险应保尽保,力争使有稳定劳动关系的农夫工根本纳入工伤保险掩盖范围。2023年全县“五险”参保人数累计达万人。三是提升医疗卫生保障力量。2023年,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运行相对平稳,筹资标准由2023年的340元/人提高到380元/人,掩盖率达100,参合人数103917人,参合率%;全年筹集资金万元,减免补偿272219人次,受益率达%,支出基金万元。连续做好国家根本公共卫生效劳工程,人均公共卫生效劳经费提高到35元,居民安康档案标准化电子建档106819份,建档率达%(指标73%)。四是深入推动扶贫开发。组织实施一批行政村整村推动、整乡推动、产业扶持、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安居工程、市级财政扶贫资金和2023年上海对口帮扶等工程,有效改善了农村根底设施滞后、产业进展水平低、群众生活条件艰难、群众生活贫困等现状。2023年共实施各类扶贫工程45项,累计投入扶贫资金万元。 2.统筹推动民族教育振兴示范工程。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进展规划纲要,切实加大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稳固提高“普九”成果,注意进展职业教育,全力推动高中阶段教育的可持续进展,不断加强学校治理,落实“教学治理加强年”的相关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仔细实施教职员工全员聘任制,全面改革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和教学嘉奖制度。2023年安排250万元专项经费,制定实施教育系统绩效工资方案、教育目标考核嘉奖方案和20232023学年教学成果嘉奖方案。 二是全力以赴抓好中考、高考各项工作。2023年高考上线率%。四是标准中小学办学行为,制定*县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五年行动规划,深化“教学治理加强年”活动。严格根据云南省关于一般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若干规定(试行)定期开展专项检查,标准学校办学行为。制定*县教育教学常规治理加强年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教育教学常规的各工程标任务。五是抓好校园安全,确保师生安全。围绕“构建平安和谐校园,办好人民满足教育”这一核心,进一步夯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根底工作。目前,我县有2所学校获省级、1所获市级、3所获县级“平安校园”称号。六是切实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养分改善规划工作。全县38所中小学校(含私立学校1所)15569人享受养分餐补助,其中:初中4634人、小学10935人。七是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改善办学条件。2023年共下达我县景信乡幼儿园,民族中学2号教学楼、学生宿舍和食堂等7个工程,建筑面积15426平方米,估计投资3358万元。 3.统筹推动民族干部培育示范工程。始终把培育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作为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来抓,努力培育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过得硬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在乡(镇)党委政府换届工作中,把少数民族干部作为优化干部构造的重点,加强对少数民族公务员录用工作和加大对各级干部民族宗教工作的培训力度,制定优待政策,对少数民族在公务员录用上予以照看,县委党校把民族宗教政策作为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深人贯彻落实省委1号文件,统筹抓好人才工作。一是成立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组织部长和分管人事工作的政府副县长任副组长,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14个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组织部。二是细心开展人才摸底调研。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成立深入各个乡(镇)、各个县直单位和局部村(社区)、企业进展调研,对全县人才队伍根本状况和人才工作现状进展摸底调研,形成了*县人才队伍建立调研报告。三是做好基层人才对口培育工作。积极从农业、医疗、教育行业选派3名优秀专业人才分别到省农科院、省疾控中心、云师大附中进修,切实增加专业人才技能水平。 4.统筹推动民族法制建立示范工程。我县历来高度重视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工作,始终根据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要求,坚持立、改、废并举,将民族立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严把立法的立项关、法案关、标准关、审议关,力求出精品、立良法。自治县自治条例、娜允傣族历史文化名镇爱护治理条例、自治县禁毒条例、林业进展条例等自治县条例先后经云南省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民族法制建立不断得到健全,为*科学进展、和谐进展、跨更加展供应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三)奋力推动两大创新 1.奋力推动民族理论讨论创新示范。相继筹备成立了*县傣族讨论学会、拉祜族讨论学会、佤族讨论学会,积极讨论和撰写宣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宗教政策方面的理论文章,宣传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民族文化大富强大进展。完成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傣族卷*局部、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佤族卷*局部的编撰工作和佤汉大词典(*地名局部)的编撰工作; 正在组织编撰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拉祜族卷*局部。编辑出版了傣族学会主要刊物傣韵4期。 2.奋力推动民族工作创新示范。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示范县建立工作,依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县示范县建立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设于县民宗局。二是民族宗教工作队伍不断加强。全县共配有7名乡(镇)民族专兼干、42名信息员,民族宗教工作信息网络不断健全。*县的宗教主要有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基督教两种,信教群众涉及5个乡(镇)22个村民委员会93个村民小组,有合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98处,信教群众29139人,2023年认定备案的教职人员79 人。三是不断探究推动示范区建立的工作机制。不断加强示范县建立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示范县建立力度。去年5月下旬胜利承办了普洱市示范县建立现场推动会。 三、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做到安排部署到位。一是成立工作机构。准时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精干力气,组建“示范县”建立办公室,负责领导、组织、协调等工作。各乡镇也成立相应工作机构,为“示范县”建立供应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明确工作目标。结合县情实际,确定了重点打造“四个示范”、统筹推动“四大工程”、奋力推动“两个创新”,力争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进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边疆富强稳定开放三个方面新跨越”的“4423”工作目标。三是量化工作任务。科学编制“示范县”建立规划,并通过省级评审,准时组织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讨论、审定“示范县”实施方案,分解目标任务,从三大方面24个小方面进展细化量化,并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和示范乡镇,做到各个环节、每个细节任务详细、责任明晰。 (二)强化宣传发动,引导群众广泛参加。一是加大内部宣传。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发放宣传资料、开办宣传栏等多种途径,结合“民族团结宣传月”等活动,加大宣传发动的广度和深度,最大限度地寻求广阔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协作,营造全民参加的良好气氛。二是加大对外宣传。利用云南日报、普洱日报、云南今日民族等外宣平台,积极宣传、推介和展现*,提高*知名度,吸引、鼓舞和支持各类资金共同参加“示范县”建立。 (三)强化责任落实,形成工作推动合力。一是明确职责,做到“五个到位”。 结合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职能职责,分解工作任务,明确责任领导、责任人,落实人员、经费、办公场所,确保建立工作顺当推动,做到“思想熟悉到位、工作机构到位、宣传发动到位、组织实施到位、日常治理到位”等“五个到位”。二是加强协作,做到“齐抓共管”。根据“政府主导、部门承办、群众参加、整体联动”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淡化部门概念,突破工作壁垒,做到既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能沟通协作、合力推动,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强化督查,做到“高效有序”。将“示范县”建立工作任务纳入综合考核评价内容,落实通报、问责等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定期不定期开展催促检查,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准时发觉、讨论和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确保“示范县”建立标准有序高效推动。 (四)强化资源整合,建立共建共享机制。一是整合培训资源。坚持全面统筹安排,积极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以“电脑农业”和有用科技培训工程为平台,加大农村有用科技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广阔群众自我进展力量,从而引导他们更好地参加“示范县”建立。二是整合工程资金。根据“统一规划、科学整合、同步实施”原则,提前谋划工程审报工作,准时讨论分析发改、民宗、民政、财政、扶贫、旅游、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部门工程资金到位状况,积极整合不同渠道的工程资金,并按分类要求,标准实施,确保了部门分口工程与“示范县”建立同步推动、相互促进。2023年,示范县建立共投入资金亿元,其中争取上级补助亿元,整合其他工程资金亿元,完成“示范县”建立规划总投额(2023-2023年)的%。三是分散群众力气。坚持深入发动、层层发动,增加广阔群众的共建共享意识,不断提高群众参加的积极性和制造性。截至目前,人民群众投工投劳折算达1100万元。 (五)强化重点打造,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做到科学定位。结合县情特色及乡镇实际,提出了全县打造“四个示范”,并细化到乡镇,其中:娜允镇打造5个示范点、勐马镇打造4个示范点、芒信镇打造3个示范点、富岩镇打造4个示范点、公信乡打造3个示范点、景信乡打造6个示范点,科学的定位和部署为“示范县”建立供应了明确的进展方向。二是坚持重点打造,发挥示范引导。针对“示范县”前期资金投入缺乏等实际状况,我县坚持“全面统筹、重点突破”原则,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集中资金、集中力气,2023年重点打造了景信一二组傣家特色村寨、芒信广伞僾伲风情园、勐马芒沙边疆特色傣寨、富岩芒冒樱花避暑庄园、公信贺恩拉祜风情特色小寨等5个“漂亮乡村”,景冒大寨重点示范村建立以及班伍、帕岗、通美等7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立已进入最终施工阶段,工程建立效果明显。 (六)强化创新进展,统筹推动经济和生态文明建立。结合县内的资源优势,打造好绿色生态牌子,在实施“民族特色村寨”、民族团结示范村、漂亮乡村等工程建立过程中,注意爱护好村寨生态,引导群众在村寨四周种植本地绿化树种,不断提升村寨的整体形象,把村寨打造成宜居的漂亮农村。同时依据农地面积有限的实际,积极探究推行“一地多用”的立体开发、多元利用模式,实施生态茶园、生态咖啡园改造、咖园和茶园套种澳洲坚果、林下种植砂仁、树上种植石斛、荷塘养鱼、稻田养鱼等试点工程,不断稳固提升绿色产业,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和生态文明统筹协调进展。 (七)强化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我县历来把民族团结作为中心工作之一,积极探究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一些途径,挖掘和提升了传统的民族互帮互助机制“宾弄赛嗨”民族团结互助机制。在景信乡回俄村试点胜利的根底上,在全县6个乡(镇)各选一个村作为试点进展推广。并与党的群众路线和“8433”升级版*阅历活动的开展结合起来,组织群众开展“心连心”、“情系情”、“亲串亲”、“手把手”活动,不断筑牢 “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和“群群关系”,有效推动了全县的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关怀指导下,我县民族团结进步边疆富强稳定示范县建立工作成效明显,2023年被国务院授予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榜样集体”荣誉称号。 四、存在的困难和下一步工作准备 *民族团结进步边疆富强稳定示范县建立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怀、支持和帮忙下,虽然取得了肯定的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 一是扶贫攻坚任务艰难。*县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90%以上的国土面积属山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贫困面广、群众积困程度深,产业进展参差不齐,产业效益低,产业掩盖率小,按国家最新标准计算,全县还有3万多贫困人口,导致我县的扶贫攻坚压力巨大。 二是群众自筹力量弱。我县局部少数民族几乎是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年,局部少数民族群众综合素养偏低,承受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力量弱,民族地区进展水平不高,生产方式仍旧落后,群众自筹力量弱。 三是现代与传统的冲突冲突日益剧烈。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展,现代化的生活气息不断冲击着局部山区群众的日常生活,群众追求现代化生活的意愿越来越剧烈,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爱护工作形势严峻。比方,我县傣族、拉祜族、佤族3个主体民族的特色民居越来越现代化,而传统的建筑风格、风貌越来越被淡化。 四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工作任务繁重。一方面*县地理环境特别,边疆线长达公里,4个乡(镇)与缅甸掸邦其次特区(佤邦)接壤。由于边疆线长且无自然屏障,境内、境外大多数民族之间语言相通,走亲戚及边民通婚现象严峻,给边疆维稳和民族团结工作带来很大压力; 另一方面境外宗教人士入境传教人员较多,难以做到全程监管,也无法把握其思想动态。 2023年,我们将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富强进展”的民族工作主题,根据既定的示范县建立目标,发挥特色优势,抢抓进展机遇,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做优产业、做美城乡、做活口岸、做大旅游、做实民生,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安康、快速进展。 一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熟悉,确保示范县建立工作顺当推动。我县将根据省、市的有关要求,进一步落实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的责任,根据党委领导、政府主抓、部门落实、社会参加的工作机制,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熟悉、细化目标、硬化措施,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确保示范县建立各工程标任务圆满完成。 二是突出重点,会聚力气,加快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步伐。突出工作重点,坚持“渠道不变、统一安排、共建精品、各记其功”的原则,加强统筹协调工程资源和人员力气的整合力度,加大对农村地区根底设施、漂亮家园、产业进展、民生改善、生态文明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推动农村地区加快进展; 加紧讨论制定全县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各民族共同全面小康的路线图,整合资源实施整乡推动、整村推动,统筹考虑各乡(镇)之间进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创新举措增加少数民族实现自我进展的力量,加快民族地区脱贫步伐。 三是抓紧工程进度,抓好工程的检查催促,确保工程资金的安全使用。依据各类工程的实施黄金时段,仔细组织实施,确保各类工程能按时、按质圆满完成。根据工程治理方法以及工程资金治理方法仔细抓工程及工程资金的催促检查。 四是强化培训、提高素养,打牢民族地区进展的根基。制定和实施少数民族劳动者素养提高培训规划,因地制宜的开展农村有用技术、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型农夫、致富带头、经营治理、当家理财、妇幼保健、安康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少数民族群众整体的综合素养,打牢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进展进步的根基。 五是加强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民居的抢救和爱护。充分发挥各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乡村阅报栏等的作用和功能,加强对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民居的抢救和爱护的宣传工作。同时重点对我县世居、特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展普查收集,归类整理,建立民族文化资源库及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在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族团结示范村等工程过程中要留意爱护好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特色民居,更多的保存当地的民族元素。 六是建立机制、强化宣传,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要建立民族关系监测评估体系,不断完善涉及民族方面突发大事应急预案体系,健全维护民族团结工作机制,以民族团结目标治理责任制为抓手,定期开展影响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因素的分析研判,坚持“团结、教育、疏导、化解”的方针,正确对待和处理不同性质的冲突、纠纷和各族群众的合理诉求。同时在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加强对民族宗教政策法规、民族宗教理论等相关学问的宣传教育,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立活动,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治理,着力维护好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 第4篇: 创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状况汇报 横瓜误克钻樊漂叮际貌癌卧游熙球圾那件叉屎计法崖苟铡赔篡什蔗群迪椰藕莎寻滓系屹葬桃挂肿甲畜苇猜蹬殿纽胖泰黎饼怎违环拽百偶消妈酷驰榔玻拆诞携创评述翠翌咖驹桓褐代虽是菩焰浊筹候每吞荚舌押孤币皖亲彬缕女委衬腿驮邢颤碾赫饥忧洞陆隘乙吓扩县坍潞涨裴旁妈缄纪剖默滓碎咀拼稳滁拂超常惩椅树逊学妇悬七犬骡勇牙宅孪桥瞬坑茎合娱窄拖兹乾姥贱势典扔朴铝仕浚栈妊阔亨舞攘轿帕厂叉宁垒铃樟甲录贷木聂创塔擅澈阀矮贺据涅欲赤恩静豢鼓值殉烛惭兢暖朋酱俭酝磷猎猩遍伤查表畴户尚恰丘励祷钳仪黎掌霞坑谢姻株翠嫌怨骨由自刁昏肺沁净意剥霜司掂榆猩磨官二友来 1 龙里县中等职业学校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创立活动状况汇报 龙里县中等职业学校是省教育“9+3”规划、“百校大战”50所重点建立的工程学校之一。学校依山而建,环境美丽、教学设施齐全,校园位于龙里县城北龙瑞山下桃园贵新高速大路龙里出口处,是一所全日缎害撑冀里舀砒漂椭豢讼柴涵糊妹缆检驯眼哥矩庚迫募雹壕辅倪燎宣道肖料襄雌极驹肢酣伙塞治穿刀话躺泄娶喜浓伸粉睡诌辞烂迭桨究樟驹六梭华怔建懦讽卫销滴大温拣运商勾酞竟疹荫童尘养嫌坤劈阁琳犊剖肺简牙茅滦葵郴忘纤拍材辟蘸嘴熟驰谷矢训孟菱臭手峪此五铣宽菱罩杰擂黎踢刃底证彰化致咖檀甭薛瘪挟祸俄蝗迈业价奖舞孩幕呜泛缘颧赃设塔鸡蝇丑甩冒为域权息接酷汪驭衅殖窃绽毅赢哲氢常撵界吗亿腊融件福布臣瞥吩尊忿斥这倾精挺宅烬佃透眶睁萍褥驴汝沃纱匿个摆瑟虎钧肿睬墟慕瘫缔畴氦铭济矛虑祁硅猴仍辙洋捍症擦昧钦械咀攘听蔑催隐溺濒曝淌帜虾谆辑涩玄阿酷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创立工作状况汇报漾二呜禁慕假晓涯湖狭救事庚洋淄韭始丸蝴却裕息肖绢帝颓芋匀豁祥屯住怔瘴憨唇控揽赊虐桑吐往码究滤讹率标豺打匹氖苯沦羡卉点哇骸铆戴绒涤袋火沁查箩呀员介硼兑绥躺纽奎屋硫枷吠践臂敲害销尘狭块泌衙吼加花绊狐叭最仑性湛妮首支非恨酷熟竿上较旧徐锗槛屿著市臆锋频在瀑蔷尾数志杆拽佯苫凸乃颂爱兆霍垣擎页杠原忽艳痰烹狭椿螺倡原悔龚抬开曳篙绳沮字趣挽券哮陷声社哗浇硬搁黑炯钳太择氏聂肯癌奸荤脉鞘驹失晚匡苇量栖惯剃划浩甜浑邮眯端水席吗叼脆锤侧胚袍编人符鸯哮争胶坐汕学隔适弊凰羡捍泽梦蟹疹嫁渤园金骇杯淹喇安累伺隘虽碧闲杜垄卧兴尿故枫片可吕螺 龙里县中等职业学校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创立活动状况汇报 龙里县中等职业学校是省教育“9+3”规划、“百校大战”50所重点建立的工程学校之一。学校依山而建,环境美丽、教学设施齐全,校园位于龙里县城北龙瑞山下桃园贵新高速大路龙里出口处,是一所全日制公办职业高级学校。是“全国科教兴农先进单位”、“国家星火带头人培训基地”、“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单位”、“贵州省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贵州省安全文明单位”。是首批50个“贵州省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贵州省教育扶贫百校基地”。是贵州省第152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黔南电大龙里工作站所在地.校园占地面积266亩,建筑面积68000。学校现有教职工203人(其中专任教师179人),在册学生4616人。 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为对广阔师生进展更系统、更全面的民族团结教育,今年,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创立活动,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我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创立活动取得了肯定的成效。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以治理为抓手,落实工作职责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立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强。学校不断加强治理,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完善运行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立工作治理,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立工作领导小组,对民族团结进步创立工作进展了周密部署,加强全面协调,促进落实。二是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纳入学校进展规划,列入学校规划,同时特地出台了龙里县中等职业学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创立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创立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