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教案5篇.doc
初二物理第一章教案5篇 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大多数学生学习起来感到特别吃力,如何把本学期的课程上好,让学生学好就成为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心。我依据上学期的期末成绩分析状况制定了工作规划。 一、目标要求: 1.培育学生科学探究的试验力量,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2.更新教学观念,钻研教材教法,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3.连续培育学生敬重科学、喜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八年级物理下册主要学习电学、磁学,带有一局部和电磁学有关的信息传递学问。本册共分五章。第六章电压和电阻第七章欧姆定律第八章电功率第九章电和磁第十章信息的传递。每章的导入提起了学生对本章的兴趣,每章的阅读指导突出了本章的重难点。本书在每章安排了大量的探究性试验,充分表达了探究性学习的新教学理念。 三、学生状况分析; 物理是学生刚接触的一门学科,一些根底较好、思维敏捷、承受性强、自学力量强的学生能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任务成绩较好。另一些学生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有很大的差距。有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不用心听讲,不仔细做笔记,课前没预习,课后没有按时复习,结果不能按时按量的独立完成作业;有的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没有兴趣,这方面女同学较多;还有的学生在学习力量、学习方法上不正确,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在各方面的提高。针对以上各种状况教师要仔细制定措施并督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培育学生的兴趣提高自己的成绩。 四、措施: 1、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分析学生不能学好的一个重要缘由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就无法形成系统的物理学问构造,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信念。因此,本学期开学起,就要很下功夫培育学生良好好的学习习惯。 2、培育学习物理的兴趣。常言道“兴趣是的教师”,有了兴趣就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其中多做好玩的物理试验和多讲物理科学故事肯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平常教学语言要多变和适当增加幽默感,增加语言的感染力。 3、加大备课力度。备课备得好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好不好,关系到学生能否学好那堂课教师所授学问。 4、留意培育学生的发散思维,才能应对简单多变的新问题。 5、想法解决计算题丢分大的问题。 6、培育学生敬重科学、喜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五、教学进度表 略 初二物理第一章教案篇2 各位专家评委、各位教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的第三节平面镜成像。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展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主要有三个内容: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2、虚像的概念;3、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它在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定律之后,学习、熟悉平面镜的成像,是前两节所学学问的应用;另外,学生将首次较完整的讨论“像”这个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凸透镜成像奠定根底。同时,通过平面镜成像的探究活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增加学生的科学探究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重视过程与方法、重视科学探究的要求,结合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认知进展的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维度: 学问与技能:能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经受“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试验过程中有用信息的记录;观看试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领会平面镜成像现象中的对称之美,体会克制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 3、重点和难点 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独立猎取学问、学习、体验科学方法,因此,“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由于“虚像”比拟抽象,“看得见”,却“摸不着”,因此,虚像的概念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由于学生缺乏阅历,思维力量不强,很难提出确定虚像位置的方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探究活动中的又一个难点。 二、说教法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对身边的事物布满奇怪心,具有剧烈的操作兴趣。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常常接触平面镜,简单使他们产生深厚的探究兴趣。依据学生这些心理特征,结合教材内容的编排,我采纳的教学方法主要为教师引导发觉,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另一方面,学生虽然对平面镜成像有肯定的感性熟悉,但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得出一些错误的结论,例如:他们会认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就越大”;把“像”与“影”混淆等,这些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对本节课的学习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对于这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则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现、演示试验、教师讲解等教学手段,来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要使学生领悟物理学的根本方法之一科学探究,让学生从观看现象入手,在质疑、探究、观看、思索、争论、沟通中学到学问,同时,体验试验的根本思想方法,学习科学探究。 四、说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首先通过一个魔术视频引入新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奇怪心,引起他们的有意留意;还示意出将“平面镜改为玻璃板”有助于确定虚像的位置,为学生设计探究方案搭建一个“支架”。 2、组织探究 其次个环节我将组织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根据提出猜测,设计试验、进展试验、得出结论的挨次进展。考虑到学生的心理进展水平和教学时间的限制,探究活动的重点放在设计探究方案上。 (1)提出猜测: 在板书课题之后,展现一幅安静的水面成像的图片。这样,一方面可以拓展平面镜的概念,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之美。然后,让学生观看自己在平面镜内所成的像,并对成像的特点提出猜测,将猜测一一列在黑板上,作为后面探究的课题。 (2)制定规划与设计试验: 引导学生制定规划与设计试验是突破探究过程中难点的关键。首先提出:“如何来探究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呢?”以明确探究目的。假如学生感到困难,可以适时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我们怎样比拟两个物体大小?”使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关键。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试验方案。之所以以小组为单位,一方面是由于该探究活动与以前接触到的探究活动相比,难度要大一些,以小组为单位,便于学生随时沟通、相互启发,共同获得进展;另一方面,通过沟通,还可以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力量。 (3)进展试验 供应试验器材时,将平面镜和玻璃板同时给出,让学生自主选择。直接选平面镜的学生在试验中会发觉一个问题:无法同时看到物体的像与替代物,所以无法比拟像与物的大小。学生就会陷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思索。此时,可能会有学生受到“水中蜡烛”的试验启发,想到把平面镜改为玻璃板做试验。假如学生没有想到,可以提示学生回想该演示试验。这样,学生通过试验的亲身体会,产生认知冲突,再联系已有信息,解决冲突,体会更加深刻。这样就突破了探究过程中的难点。 在得出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的关系后,近一步提出“怎样讨论像距与物距的关系?”以引导学生进展下一步的探究。由于学生在前一步的探究活动中已把握了确定虚像位置的方法,学生完全可以自主进展探究。 (4)沟通探究成果,准时矫正 各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对试验数据进展比照、分析,得出“像物等大等距”的结论,同时对学生把握学问、参加试验的态度和效果进展反应,在这一阶段,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针对性反应练习,学生将完成从感性熟悉向理性熟悉飞跃。 3、理解“虚像” 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依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进展动态分析,使学生从理论上知道平面镜成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并由非实际光线相交形成。 接着再演示:把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前,把白纸放在玻璃板后面的“像”的位置上。会发觉纸上并没有像,从而说明并没有光到达成像的位置,再次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的确不是实际光线相交而成的,使学生从实际中感受什么是虚像。这样,通过理论分析、试验验证等教学手段变抽象为形象,变静为动,突破“虚像”这一难点。 4、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熟悉到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播放一段有关平面镜成像应用的影片,通过这段影片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熟悉到科技对生产、生活产生的重要影响,加深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和熟悉。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等大:像物大小相等; (2)等距: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 (3)虚象:像与物连线与镜面垂直 二、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反射光线的方向延长线形成虚像 以上是我对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的一些熟悉,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专家教师批判指正。 初二物理第一章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学问与技能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熟悉在什么状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状况下没有做功。 理解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展简洁计算。 2、过程与方法 培育学生分析概括推理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用功的公式进展简洁计算 教学难点:推断在什么状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状况下没有做功。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展现汇报 自学指导 一、阅读课本前两段,知道什么是力学中的功,知道力何时能做功.并填写以下空格: 假如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_,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二、观看课本中前三个图,找出三个实例的共同点:_ 课本中的后三个图中,力都没有做功,想一想这些力为什么没有做功?并写 出缘由: 甲图:没有做功的缘由是:_ _. 乙图:没有做功的缘由是:_ _. 阅读课本第一段,找出力学 力所说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_;另一个是_. 阅读课本其次段,了解两种不做功的状况,要知道为什么不做功.通过各个实例可知力学里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行,必需同时具备,力才做功. 课堂达标推断以下说法的正误: (1)只要有力作 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 ) (2)物体只要移动了距离,就做了功 ( ) (3)物体从高处落下重力做了功 ( ) (4)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做了功 ( ) (5)受提着重物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人做了功 ( ) (6)人用力推车,但车未动,人没有做功 ( ) 三、阅读课本“功的计算”局部的内 容,然后填写以下空白.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力所做的功就_.在物理学中 ,把_叫做功. 功=_×_ _.公式表示为:_.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 功 -_( ) F-_-_( ) S-_-_( ) 在国际单 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 _,距离的单位是_,功的单位是_,它有一个特地的名称叫 做_,简称_,符号是_,且1J=_Nm 【典型例题】质量为100kg的物体,在拉力F=200N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前进了10m,则拉力 所做的功是多少? 五、拓展提升 1.已知物体受10N的拉力,并沿拉力方向匀速前进了5m,拉力对物体做功_J. 2.用100N的拉力将重50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运速移动了5m,拉力做功_J,重力做功为_J. 3.马拉着质量为2023kg的车在平路上前 进,马的水平拉力是500N,做了2×105J的功,则马拉车前进了_m. 4.某人沿水平方向用力推着重1500N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10m,已知受到的阻力为100N,求它推车做的功. 5.下面几种状况下,力做了功的是( ) A 用力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 B 用力提着水桶水平匀速移动 C 用力在斜面上拉车前进 D 物体在光滑的平面上运速移动 6.一个物体的质量是5kg,用10N的水平拉力在地面上前进了10m,则拉力做的功是_J,若把物体匀速向上提起10m,则需要的拉力是_N,拉力所做的功又是_J. 7.起重机将重3×103N的楼板以1m/s的速度举到10m高的三层楼后,又将楼板水平移动了3m,在整个过程中,起重机对楼板做的功是( ) A 6×103J B 9×103J C 3×104J D 3.9×104J 8.某同学用50N的力将重10N的足球踢出去15m远,该同学对足球做的功是( ) A 750J B 150J C 没有做功 D 做了功,但条件缺乏,无法确定 9.两辆车的重力分别是100N和500N,用200N的力都使它们前进了15m,则( ) A 拉大车做的功多 B 拉小车做的功多 C 拉力对两车 做的功一样多 D 无法比拟 10.如下图三种状况下,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都沿接触面匀速移动了S的距离,则功的计算公式W=FS( ) A 只适于甲 B 只适于乙 C 只适于甲和丙 D 甲、乙、丙都适用 11.质量为100kg的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了5m,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重力的0.05倍,求拉力F做的功.(g=10N/kg) 初二物理第一章教案篇4 一、根本状况分析: 一个班共有学生25人,由于上学期才接手这个班,对他们的状况还不是太了解,只能通过上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状况来作大致评估,每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敏捷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仆人,进展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加之,初二学生刚接触物理,这是新开设的一门科目,新科目,新起点,新观念,难教难学,这就需要师生在本期倍加努力,才能到达预期的目的。 二、指导思想: 本教材是经教育部直接领导由课程标准讨论小组反复的研讨而完成的,在使用这套教材时,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新的物理课程理念中提倡“一切为了学生的进展”,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进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注意学生的全面进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不要注意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从而培育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教学内容安排: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6-10章,主要包括力,力与运动,机械,压强,浮力,以及粒子和宇宙现象的根本学问。 四、教改措施: 在新课程的指导下,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中,注意学生的全面进展,关注学生,注意学生的全面进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的养成,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学,将学习内容与学习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五、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A、初步熟悉力,直待如何测量力,以及滑动摩擦力和重力概念,杠杆平衡条件等。 B、初步熟悉力和运动的关系,深刻理解牛顿第肯定律的内容,了解这些学问在实际的应用。 C、初具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进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学问,而且还包科学的讨论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d,熟悉压强,理解气体液体压强及计算,熟悉浮力和升力,知道分子运动理论和宇宙学问。 e、具有初步的试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洁的试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根本的物理量。 f、会记录试验数据,知道简洁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洁的试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洁图表等描述试验结果。 2、过程和方法: A、经受观看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洁描述所观看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看力量。 B、能在观看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觉问题的力量。 C、通过参加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洁的科学探究规划和试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力量。 D、通过参加科学探究活动,初步熟悉科学讨论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力量。 E、学习从物理现象和试验中归纳简洁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书籍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详细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力量。 F、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应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沟通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能保持对自然的奇怪,初步领会自然现象中的奇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喜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B、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C、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制困难的信念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D、养成实事求是,敬重自然规律的科不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推断群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E、有将自己的见解分开与他人沟通的愿望,熟悉沟通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地提书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F、有将科学效劳于人类的意识,有抱负,有报护,喜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和责任感。 六、详细措施: 1、鼓舞科学探究的教学 A、鼓舞学生积极大胆地参加科学探究。 鼓舞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有目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猎取科学学问,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的意识。 B、使学生养成对所做工作进展评估的好习惯。 C、重视探究活动中的沟通与合作。 在现代社会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内与团体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要留意学生这方面良好素养的形成。 2、帮忙学生尽快小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忙学生自己进展学问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学问,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觉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3、爱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 A、以多种方式向学生供应广泛的信息。 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深密和广泛的联系,困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进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作图片、投影、录像、光盘、CAI课件进展教学。 B、在阅读理解,收集信息,观看记录作为课后作业的一局部。 C、尽可能让学生得用身过的物品进展物理试验。让物理贴近生活,让学生用物理学问武装自己的头脑。 七、课时规划: 第六章:力和机械6课时 第七章:运动和力6课时 第八章:奇妙的压强6课时 第九章:浮力与升力5课时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6课时 半期检测6-8章 初二物理第一章教案篇5 本章是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的第一章,也是初中学生接触物理学的第一章。本章一共4节内容,相对于以前的教材来说,难度略微大一点,我用了10个课时的时间完成了本章教学。从学生把握的状况来看,这几个方面学生出问题的几率比拟高: 1、第一节是“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这一节的内容比拟直观、详细,学生承受起来比拟快,但是由于以前测量、记录时的错误习惯,许多学问点把握不牢,老是简单出错。比方被测物体末端在刻度线上的读数,许多学生遗忘了估读的“0”;还有就是对于单位的把握,由于学生没有学指数运算,单位换算有肯定的难度,固然这可以通过介绍相关的数学学问来解决,而对于每个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详细使用,许多学生就是茫然的,特殊是新接触的微米和纳米,还有比拟小的毫米,熟悉不是很清晰;另外有些学生对于分度值的理解不是很好,老是把分度值记为“mm”或者“cm”。 2、其次节是“运动的描述”。这一节的内容比拟抽象,理解性的学问点较多。比方与参照物有关的问题,学生老是分不清晰一句描述物体运动的语句中,哪个物体是讨论对象,哪个物体是参照物。 3、第三节是“运动的快慢”。这一节的内容有点把第一节和其次节的特点融合在一起的意思,学生对于速度公式的理解和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这两个学问点的把握不是很好,特殊是后者计算时简单张冠李戴。还有就是这一节涉及到运动图像,虽然教材没有要求,但是我还是讲了的,而学生没有学习正比例函数图像,把握起来有肯定难度。 4、第四节是“测量平均速度”。这是一节试验课,从学生学习的状况来看,把握得还不错,无论是对于试验的原理,器材,还是步骤,都还是比拟清晰。 初二的学生才开头接触物理,由于数学学问的欠缺,处理物理学问的方法不完善以及以前的一些错误习惯,在学习第一章时会消失一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单元复习,寻常小测验等多种手段加以解决,信任只要专心,应当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初二物理第一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