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1400字范文(6篇).docx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1400字范文(6篇)初二物理学问点归纳总结1400字范文1 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匀称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s 1、光直线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等 2、光年:光年是长度单位 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两种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留意:1、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1)像和物的大小一样;(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成的是虚象 2、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 (1)成像 (2)转变光的传播方向 实像与虚像的区分: 1、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 2、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 成的,不能用光屏接收。 光的折射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2)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3)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外表时,传播方向不变。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 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2、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1)不透亮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 色光打算;(2)、透亮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打算。 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主要特性是热作用强 2、紫外线: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 红外线主要应用在遥控器 紫外线主要应用在验钞机 初二物理学问点归纳总结1400字范文2 第一节牛顿第肯定律 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伽利略认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停下来,是由于受到了阻力的作用。 二、牛顿第肯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定律解读: 1.“一切”适用于全部物体。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3.“总”始终、不变。 4.“或”指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总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就总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两种状态必有其一,不同时存在。 5.牛顿第肯定律是在大量阅历事实的根底上,用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不能用试验直接证明。 6.牛顿第肯定律说明白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缘由,而是转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缘由。 三、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 惯性概念解读 1.惯性没有条件。任何物体任何时候都有惯性。 2.惯性没有方向。物体只是保持之前的运动状态。 3.惯性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4.跟物体的运动状况无关。 其次节二力平衡 一、力的平衡: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假如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二、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假如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简记: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平衡力运动状态不转变 如,一个物体只受拉力和重力作用时。静止:F=G匀速向上:F=G 匀速向下:F=G 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已知物体状态求重力大小;已知物体受力求重力大小;已知拉力大小求重力大小;已知物体受力可知物体运动状态。 初二物理学问点归纳总结1400字范文3 一、电路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电源:能供应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需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导体:简单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绝缘体:不简单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电路有三种状态: (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 (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 (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串联:把元件逐个挨次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逝)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二、电流 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章是: 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肯定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试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三、电压 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缘由,电源是供应电压的装置。 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3伏=106毫伏。 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使用规章: 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试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熟记的电压值: 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 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 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 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 工业电压380伏。 四、电阻 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导体假如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国际单位:欧姆();常用:兆欧(M),千欧(K);1兆欧=103千欧;1千欧=103欧。 打算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R与它的U和I无关)。 20_年7月3日星期六滑动变阻器: 原理:转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转变电阻的。 作用:通过转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转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2A“表示的意义是:阻值是50,允许通过的电流是2A。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的地方。 初二物理学问点归纳总结1400字范文4 第一局部:声现象及物态变化 (一)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顿,发声也就停顿。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全部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音调:声音的凹凸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打算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章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但凡阻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音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抱负的宁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二)物态变化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留意观看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外表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严密接触 5、体温计,试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分 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 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3542、0.1 离开人体读数 用前需甩 试验温度计:无20100、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无3050、1,同上 6、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7、熔点和凝固点 (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熔点:晶体都有肯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3)凝固点:晶体者有肯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一样 8、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9、蒸发觉象 (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外表发生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凹凸,液体外表积大小,液体外表空气流淌的快慢 10、沸腾现象 (1)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外表同时进展的猛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到达沸点连续汲取热量 初二物理学问点归纳总结1400字范文5 一、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3、作用效果: 力可以转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二、弹力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方向:跟形变的方向相反。 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三、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大小:G=mg,g=9.8N/kg。 3、方向:竖直向下。 4、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四、牛顿第肯定律和惯性 1、牛顿第肯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力是转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缘由,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缘由。 五、二力平衡 1、一个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假如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叫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始终线上。 六、摩擦力 1、定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2、产生的条件: 两物接触并挤压; 接触面粗糙; 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3、打算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物体间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摩擦有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4、(1)增大摩擦的方法: 增大压力;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变滚动为滑动。 (2)减小摩擦的方法: 削减压力;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变滑动为滚动;加润滑油。 七、压强 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的公式: 单位:Pa。1Pa=lN/m2。 4、(1)增大压强的方法: 增大压力: 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 减小压力: 增大受力面积。 5、液体压强由液体重力产生,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液体压强公式:p=gh。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淌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一样的。 6、大气压是由空气重力产生,马德堡半球试验证明白大气压强存在,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试验,P0=1.013Xl05Pa=760mmHg。 7、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八、浮力 1、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方向:竖直向上的。 2、产生的缘由: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F浮=F下-F上。 3、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气体)的重力。 4、计算浮力方法有三种: (1)秤量法:F浮=G空重-F液示 (2)平衡法:F浮=G物,即液V排g=物V物g(适合漂移、悬浮) (3)阿基米德原理: (压力差法:F浮=F向上的压力F向下的压力)。 5、物体的浮沉条件: 浮力与物体重力比拟: F浮G,上浮F浮=G,悬浮或漂移 九、功 1、定义: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公式:W=Fs,单位:焦耳(J)。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不做功的三种状况: (1)有力无距离,如:推而不动; (2)有距离无力,如:人对抛出手的物体; (3)有力有距离,但是力垂直距离。如:提水而走。 十、功率 1、功率的意义: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就是在单位时间里做的功。 2、功率的公式: 定义式P=W/t 推导式P=FV 3、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W;千瓦,符号kW。 十一、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物体的质量; 物体运动的速度。 物体的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十二、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物体的质量; 物体被举高的高度。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十三、弹性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2、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3、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假如只有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尽管动能、势能的大小会变化,但是机械能的总和不变。 初二物理学问点归纳总结1400字范文6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是最根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Km103m10m10dm10cm10mm103um103nm 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留意观看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使用时要留意 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需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遗忘最终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厚尺子要垂直放置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 (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开,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开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根本方法:屡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周密仪器,改良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别方法测量 (1)累积法 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 (2)卡尺法 (3)代替法 二、简洁的运动 1、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肯定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肯定的,我们寻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2、参照物 讨论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2)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状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对静止 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匀速直线运动 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洁的机械运动. 5、速度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在匀速直线动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公式:v=St (4)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1m/s=3.6km/h 6、平均速度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某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叫物体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求平速度必需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7、测平均速度 原理:v=s/t 测理工具:刻度尺、停表(或其它计时器) 三、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顿,发声也就停顿. 声间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全部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间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间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音调 声音的凹凸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打算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音色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章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但凡阻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抱负的宁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四、热现象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留意观看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外表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严密接触 4、体温计,试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分 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 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35420.1离开人体读数用前需甩 试验温度计无20100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无30501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 (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熔点:晶体都有肯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凝固点:晶体者有肯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迷熔点一样 7、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8、蒸发觉象 (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外表发生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凹凸,液体外表积大小,液体外表空气流淌的快慢 9、沸腾现象 (1)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外表同时进展的猛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到达沸点连续汲取热量 10、升化和凝化现象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11、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五、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匀称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匀称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很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始终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局部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转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1)由入射光线打算反射光线,表达时要“反”字当头 (2)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留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2)转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2)像和物的大小(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理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分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固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2)平面镜成像(3)潜望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