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种间关系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pptx
-
资源ID:83041066
资源大小:12.92M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课件】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种间关系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pptx
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种间关系第1课时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人教版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21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认同探究视角的重要性,尝试从不同视角提出新的问题。2说明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说明群落是物种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的有机整体(重点)。蝗灾是我国农业三大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影响作物的收成,黄河三角洲发生的蝗灾主要是东亚飞蝗引发的;而在发生蝗灾的内蒙古草原上,生存着几十种类型的蝗虫(它们属于不同的物种)。内蒙古草原上的这些蝗虫属于同一种群吗?可以组成群落吗?1.群落的概念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简称群落。一个群落必须包括该地域全部的生物;各种生物种群通过相互联系形成一个 有机整体。注意注意: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研究群落的核心问题种群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群落的范围和边界如何?群落中有多少种群?哪些种群占优势?群落中各个种群分别占据什么位置?群落中各个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群落具有怎样的时空结构?群落的演替情况是怎样的?范围和边界丰富度优势种生态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群落具有立体、动态的结构3.群落的物种组成新疆 北部 针叶林福建 武夷山 常绿阔叶林部分物种名录新疆五针松、新疆冷杉、新疆云杉部分物种名录米槠、木荷、狗脊、芒萁(1)作用: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3.群落的物种组成(2)衡量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常绿针叶林苔原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我国从东北到海南的森林群落,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物种丰富度与物种的种类数目有关,与生物个体数量无关。随着海拔的增加,物种的丰富度怎么变化?水深度增加呢?丰富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丰富度随水深度的增加而减少3.群落的物种组成(3)优势种与常见种u优势种在群落中,有些物种不仅数量很多,它们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也很大,往往占据优势。米槠甜槠木荷武夷山常绿阔叶林武夷山常绿阔叶林 一些物种虽然在群落中比较常见,但对其他物种的影响不大,它们就不占优势。u常见种狗脊芒萁武夷山常绿针叶林武夷山常绿针叶林3.群落的物种组成活动1群落的物种组成某草原上有羊草、羽茅、糙隐子草、麻花头等,为了研究放牧强度与草原植物多放牧强度与草原植物多样性样性的关系,研究将草原划分为不同区域进行研究,两年后的结果如表所示:思考讨论放牧强度物种丰富度相对值优势种无放牧区14.11羊草轻度放牧区16.50羊草、糙隐子草中度放牧区15.63糙隐子草重度放牧区13.90碱蓬1.分析资料,一个群落的优势种和物种丰富度是固定不变的吗?2.哪种强度的放牧更有利于增加草原的物种丰富度?3.这给畜牧业生产有什么启示?糙隐子草糙隐子草羊草羊草正常放牧时放牧强度加大时过度放牧时糙隐子草碱蓬草原中放牧强度加大碱蓬碱蓬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原来不占优势的物种可能逐渐变得有优势;原来占优势的物种也可能逐渐失去优势,甚至从群落中消失。(4)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控制放牧强度对于维持草原群落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羊草3.群落的物种组成稻田中生活着多种底栖动物。在稻田中饲养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由于河蟹喜食底栖动物和杂草,底栖动物和杂草都会减少。同时,河蟹的爬行能起到松动田泥的作用,因而有利于水稻的生长。1.河蟹与底栖动物(如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2.提高河蟹的种群密度,稻田中其他动物种群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河蟹捕食底栖动物,它们之间存在捕食关系;河蟹和某些底栖动物可能还会捕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因此河蟹与底栖动物的种间关系可能还包括种间竞争。河蟹会吃掉更多的底栖动物和杂草,导致底栖动物等的数量减少;河蟹的爬行活动对田泥有松动作用,可以改善田泥的土壤肥力而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可能会引起以水稻为食物的其他动物的数量增加。问题探讨 种间关系原始合作互利共生捕食种间竞争寄生4.种间关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每 2 组负责一类种间关系。(3min)分析说明该种间关系的特点并举例。【小组合作】4.种间关系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海葵与寄居蟹鳄鱼与牙签鸟4.种间关系 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地衣(藻类与真菌共生体)真菌藻类通过菌丝提供水、CO2、无机盐通过光合作用提供有机养料4.种间关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4.种间关系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如:同一草原上生活的非洲狮和斑鬣狗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马蛔虫与马4.种间关系噬菌体与细菌蚊子体表寄生和体内寄生活动2将生物案例与其对应的种间关系进行匹配小丑鱼与海葵噬菌体与细菌蝉与桑叶地衣混合培养的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原始合作互利共生捕食寄生种间竞争1.连一连活动2将生物案例与其对应的种间关系进行匹配诗经小雅小宛中写道:“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古人以为蜾赢不产子,因此捕捉“螟蛉”当作“义子”来养育。南北朝时期,医学家陶弘景发现,蜾蠃把螟蛉衔回窝中,用尾上的毒针刺入螟蛉体内,并在其身上产卵。所以,他认为螟蛉不是“义子”,而是蜾赢幼虫的食物。这两种生物存在怎样的种间关系?2.捕食关系广义的捕食包括植食、肉食、拟寄生等。拟寄生的特点为总是导致寄主死亡,这与寄生有本质区别。活动3判断数学模型代表的种间关系3.种间关系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之一,请根据下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判断生物的种间关系。种间关系:互利共生捕食种间竞争种间竞争5.种间关系影响种群数量变化与营养关系数量坐标图营养关系图由图可得,生物A为_,_增加_减少。一般情况下数量峰值_;生物B为_,_增加_减少。一般情况下数量峰值_。被捕食者先先高捕食者后后低营养关系图不同步性变化数量坐标图5.种间关系影响种群数量变化与营养关系生活环境、生活习性越相近的物种间竞争越激烈。两个物种在数量上呈现“你死我活”或“此消彼长”的同步性变化。生存能力不同生存能力相同营养关系图数量坐标图5.种间关系影响种群数量变化与营养关系宿主的个体数有可能减少,有可能不变;一般情况下,宿主的个体数不会变为零。体表寄生体内寄生个个体体数数时间时间AB宿主寄生者寄生者营养关系图数量坐标图5.种间关系影响种群数量变化与营养关系活动4理解种间关系对群落的影响资料一 红尾鸲(q)和鹟(wng)都捕食飞虫,也常常从树叶及树冠末梢上啄食昆虫。在两种鸟共同生活的地区,红尾鸲喜欢在疏林和缓坡处活动,而鹟更喜欢选择密林和陡坡。如果只有一种鸟存在,那么无论红尾鸲还是鹟,它们觅食生境的范围都比共存时的更大。鹟蓝额红尾鸲红尾鸲和鹟的食性比较相似,种间竞争导致两个种群的分布范围缩小,甚至相互错开。(1)红尾鸲和鹟的种间竞争对两个种群的分布有什么影响?活动4理解种间关系对群落的影响资料二 某地海边潮间带分布着海星、藤壶、贻贝、帽贝、石鳖等动物,海星可以捕食该群落中的其他四种动物,其他四种动物之间无捕食关系。在一个16 m2的实验样地中,人为去除该样地中的所有海星,几个月后,藤壶在该实验样地中占据优势,数量最多;再过一段时间,贻贝成为最终占优势的物种。捕食会影响自然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种间竞争的强弱,进而调节物种的种群密度。(2)分析资料,请说明捕食、种间竞争在群落中是怎样相互联系的?活动4理解种间关系对群落的影响(3)捕食者在猎杀猎物时,场面比较血腥,这往往会让人认为捕食者很残忍。有的地方曾经为了保护某些食草动物而人为消灭捕食者,但结果却事与愿违。请从群落中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是如何形成的等角度,分析群落中存在捕食者的生态意义。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生存腾出空间,因此,捕食者有利于保持群落内物种的丰富度,并使多个生物种群的数量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同时,捕食者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被捕食者种群发展的作用;捕食者与被捕食者还表现出协同进化。活动4理解种间关系对群落的影响(4)除了种间关系,还有哪些影响群落的因素呢?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种间关系种内竞争光照、温度、水、无机盐等请根据本节所学内容,积极提出治理蝗灾的有效措施。蝗虫的天敌主要包括蛙类、鸟类、游走蛛以及家禽,通过蓄养或者保护蝗虫的天敌,也能有效抑制蝗虫的数量。反馈评价1.如图所示,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B.雪兔与猞猁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C.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种间竞争关系D.图丙中实验初期只有种间竞争,后期 X 的种内竞争加剧解析图甲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图,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A正确;雪兔与猞猁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它们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B正确;图丙中两种生物的种间竞争最终导致一种生物被淘汰,种内竞争一直存在,后期X生物数量增加,种内竞争加剧,D错误。2.下图可以表示种间竞争关系的能量流动模型的是解析分析图形可知,A项图中甲、乙两者存在双向箭头,说明两者间是互利共生关系,A错误;寄生分为体内寄生和体表寄生两种,B项图可以反映出寄生关系的能量流动关系,B错误;C项图中丙的能量流向甲和乙,说明甲和乙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C正确;D项图中只有甲的能量流向乙,说明乙以甲为食,两者为捕食关系,D错误。群落的结构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概念种间关系研究意义丰富度优势种原始合作互利共生种间竞争捕食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