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种群及其动态.pptx
-
资源ID:83042776
资源大小:8.05M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公开课】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种群及其动态.pptx
第第27讲讲种群及其动态种群及其动态(2)二考点一 种群数量的”J”形,“S”形增长曲线种群数量变化的研究(1)研究方法:建构数学模型。(2)一般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检验或修正。(3)表达形式数学方程式:科学、准确,但不够直观。曲线图:直观,但不够精确。(1)产生条件: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存在环境阻力,包括资源空间有限、种内竞争、有天敌制约等。(2)增长特点:种群的数量以一定的倍数增长,无K值。(注意公式的内涵)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有K值实验条件、种群新迁入初期二考点一 种群数量的”J”形,“S”形增长曲线(3)数学模型NtN0t(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t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4)增长速率或增长率:增长速率NtNo(个)T(年)100增长率NtNoNo增长率是指新增加的个体数占原来个体数的比例;增长速率是指新增加的个体数与时间的比值,即dNdt。“J”型曲线反映的种群增长率是一定的,而增长速率逐渐增加;“S”型曲线反映的种群增长率逐渐降低,而种群增长速率是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的。二考点一 种群数量的”J”形,“S”形增长曲线a段1且恒定,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b段尽管下降,但仍大于1,此段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则种群数量一直增长。c段1,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d段1,种群数量逐年下降。e段尽管呈上升趋势,但仍未达到1,故种群数量逐年下降。准确分析“”曲线二考点一 种群数量的”J”形,“S”形增长曲线聚焦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K K值并不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 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影响因素)资源、空间、捕食者等环境因素t1对应K/2值,t2对应K值二考点一 种群数量的”J”形,“S”形增长曲线聚焦K值二考点一 种群数量的”J”形,“S”形增长曲线b点的应用控制害虫数量应尽早进行,将种群数量控制于加速期控制害虫数量应尽早进行,将种群数量控制于加速期(b(b点之点之前前),严防种群增长进入加速期,严防种群增长进入加速期c点(K/2值)的应用对有害生物:对有害生物:严防种群数量达到该点,若鼠的数量达到严防种群数量达到该点,若鼠的数量达到K K/2/2时,时,鼠害将难以控制鼠害将难以控制对有益资源:对有益资源:黄金利用点,当资源利用后维持于该点时将具黄金利用点,当资源利用后维持于该点时将具最强更新能力,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最强更新能力,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e点(K值)的应用对有害生物:对有害生物:限制生存条件,降低环境容纳量,如封存粮食、限制生存条件,降低环境容纳量,如封存粮食、硬化地面以限制鼠的种群数量硬化地面以限制鼠的种群数量对有益生物:对有益生物:改善生存条件,尽量提升改善生存条件,尽量提升K K值,如建立自然保护值,如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大熊猫区,保护大熊猫聚焦K值二考点一 种群数量的”J”形,“S”形增长曲线环境阻力1 1.与自然选择学说的综合与自然选择学说的综合 2 2.与种群特征(种群密度、与种群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三类型)的综合构(三类型)的综合3 3.与捕鼠、捕蝗、养鱼、与捕鼠、捕蝗、养鱼、养牛等综合养牛等综合J型S型二考点一 种群数量的”J”形,“S”形增长曲线(1)大多数生物的种群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处于波动状态的种群,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能出现种群爆发(2)当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出现持续性的或急剧的下降。(3)当一个种群的数量过少,种群可能会由于近亲繁殖等原因而衰退、消亡 二考点一 种群数量的”J”形,“S”形增长曲线种群数量的波动二考点二 影响种群数量影响种群数量变变化的因素化的因素郁闭度干旱缺水起始出生率和迁入率死亡率和迁出率寄生 污染1.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容纳量。()4.寒温带多数植物种子在春季萌发、蚊类等昆虫在冬季到来时一般会全部死亡、东亚飞蝗的爆发等都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种群数量的影响。()5.只有影响种群重要特征的非生物因素才能影响种群数量。()考向1 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分析 下图表示的是种群数量增长的两个经典曲线模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甲乙CA.第1年末甲、乙种群的数量可能相同B.第2年乙种群的增长速率比甲种群的大C.第3年末乙种群的数量比第1年末的大D.这4年甲种群的年增长率都相同B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 .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净补充量(出生率、死亡率之差)和种群密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甲乙D二考点三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变化化1.实验原理(3)计数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显微计数),使用血细胞计数板二考点三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变化化 2.实验流程无菌血细胞计数板曲线 3.培养酵母菌实验操作的4个关键点二考点三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变化化菌体浓度高,溶液需要进行定量稀释;先振荡试管再取样,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少误差;先盖上盖玻片,再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制好装片后,应静置一会,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观察;需连续多天在相同时间取样计数。本实验不需设置对照实验,不同时间形成自身对照;需要做重复实验,目的是尽量减小误差,应对每个样品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二考点三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变化化2.计算公式先统计5个中方格中的总菌数,求得每个中方格的平均值再乘以25,就得出一个大方格中的总菌数,然后再换算成1 mL菌液中的总菌数。设5个中方格中总菌数为a,菌液稀释倍数为b,则0.1 mm3菌液中的总菌数为(a/5)25b。则1 mL菌液的总菌数(a/5)25b10 00050 000 ab或经计数得每个小方格酵母菌平均数为a;每个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为A(计数板规格2516),酵母菌培养液稀释倍数为B,则1 mL酵母菌培养液中酵母菌数目计算公式为:2.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3.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计数时应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适量上清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某学生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结构先是增长型,后是稳定型,最后变为衰退型B.种群数量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C.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D.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C .下列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