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知识点全面整理.doc
-
资源ID:83047005
资源大小:127.54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知识点全面整理.doc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2,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educate,其中“e”的意思是“引出”或“引导”。3,最狭义的教育是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4,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5,教育的社会属性涉及:永恒性(由教育自身的职能决定)历史性长期性相对对立性继承性生产性民族性6,教育的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7,教育者的特性: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8,教育者就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两者构成教育活动的复合主体9,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是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10,教育功能作用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11,教育功能的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12,教育功能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非预期性功能)13,教育的起源分为:神话起源说(最古老的观点 朱熹)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14,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代表:法国利托尔诺和英国沛西能15,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代表是美国的孟禄16,心里起源和生物起源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17,根据教育系统所赖以生存的时间标注及建立于其上的产业技术和社会形态,可分为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和信息社会的教育18,教育的历史发展阶段: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19,原始教育的特性:非独立性、原始性、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差异性(平等性)和无阶级性20,古代社会教育指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的教育21,奴隶社会教育的特性:阶级性与劳动相脱离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学校教育制度不健全22,封建社会的教育也是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并具有等级性,专制性和保守性23,古代西方教育的特点:阶级性、刻板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象征性(占主导地位)24,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于埃及25,中国最到的学校出现夏朝,称为“校”和“序”26,商代学校的名称:“大学”“小学”“庠”“序”27、西周教育的显著特性是“学在官府”,并有了“国学”“乡学”之分28,西周教育的最显著特性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乐是六艺的中心29,春秋战国时期“稷下学宫”,特点是学术自由30,汉朝最高教育机构是太学。汉代地方官学通常称为郡国学或郡县学,其发展始于景帝末年,武帝初年的“文翁兴学”31,隋唐时期采用“科举制”。中央官学的主干是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32,宋元明清的基本教材和考试依据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33,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科举的固定格式34,古代印度教育分为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35,古代埃及的学校有宫廷学校,职官学校和文士学校(书吏学校),其中开设最多的是文士学校,农民子弟与奴隶子弟没有受教育的权利36,埃及教育的特性“以僧为师”“以吏为师”37,古希腊分为分为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前者是培养政治家和商人,后者培养军人,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38,古代雅典在西方最早形成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39,古罗马教育的重要形式家庭教育。两种学校类型是希腊语学校和拉丁语学校,都分为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其中,拉丁修辞学校招收1618岁文法学校的毕业生,重要目的是培养雄辩家。40,中世纪的西欧是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教会教育的内容是七艺:四学(天文、音乐、几何、算术)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骑士教育的内容是“骑士七技”:骑马、击剑、打猎、游泳、投枪、下棋、吟诗,两种教育都脱离生产劳动41,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提倡“人文主义”特性是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和贵族性,代表人物有维多利诺,埃拉斯摩斯(最早提出“班级”一词)、拉伯霄和蒙田42,人本主义教育反对僧侣教育,反对体罚和欺侮儿童,反对“神道”之学,破除经学院学风43,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特点有: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法制化44,德国于1763年做出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是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45,现代社会教育的特性: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防性、终身性46,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发展的特点: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公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教育的科学性47,法国的保罗朗格朗最早提出了终身教育48,教育学的主线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49,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50,教育学是基础学科51,普通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师范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52,教育学的研究价值:超越平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53,现代教师应具有三种专业精神:敬业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其中敬业精神是核心54,教育学的发展可以分为萌芽、独立形态、多元化、现代化四个阶段55,孔子的教育学内容偏重人事和文事,轻视生产劳动和科技,道德教育居于首要地位。学习内容的四个方面是:文、行、忠、信56,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的解释: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启:开其意 悱: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发:达其词57,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58,孟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59,荀子提出的教学过程:闻见知行,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60,墨家教育内容的特色在于科技教育和训练思维能力的教育,突破了儒家六艺教育的范畴61,墨家认为人的知识来源有3个方面,即亲知、闻知和说知,而说知是最重要的,即依靠类推和明故的方法来获得知识62道家主张绝学和愚民,提倡“用反”、“虚静”的教育原则63,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作者是乐正克64,学记的思想有: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学不躐等65,藏息相辅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后学”66,西方教育学的思想重要源于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67,柏拉图认为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未来的统治者,这是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渊源68,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初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称为后来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源泉69,古罗马的昆体良是世界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还是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70,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夸美纽斯大教学论71,夸美纽斯的教育观点:泛智教育班级授课制教育适应自然教学原则: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72,卢梭主张自然主义教育。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切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73,康德认为教育的主线是要对人的本性进行控制 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74,世界上第一任教育学专家是特拉普75,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教育家。林哈德与葛笃德76,现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77,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78.赫尔巴特的观点涉及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基础是伦理学和心理学。道德教育的基础是伦理学,教学理论的基础是心理学。教育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教育性教学原则。教学四阶段论79.杜威的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教育思想。重要观点涉及:教育的本质教育无目的论从做中学(思维五步说)80.杜威的思维五步说:创设疑难情境,拟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81.20世纪重要的教育学流派重要有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和批判教育学。82,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事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法国的比纳,美国的霍尔和桑代克,代表著作有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纲要83,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代表人物有狄尔泰,斯普兰格,利特。代表著作重要有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也许教育与文化84,欧美教育革新运动是19末20初在西欧一些国家和美国兴起的旨在改造传统教育,使之适应现在社会变化的教育革新运动,也被称为“新教育运动”85,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是杜威和克伯屈,代表作有<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设计教学法。86,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教育的主线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的相对独立性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87,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88,1939年凯洛夫的教育学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89,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是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化名李浩吾。90,批判教育学是当代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想。代表人物有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法国的布厄迪尔。代表作有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教育与权力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91,蔡元培: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的改革措施有:抱定宗旨,改变校风:改变学生的观念;整顿教师队伍,延聘教学热心的教员;发展研究所,广积图书,引导师生研究爱好;砥砺德行;培养合法爱好。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学原则。专家治校,民主管理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92,蔡元培的教育独立:教育经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93,黄炎培是职业教育的先驱,提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著名职业教育理论。94,晏阳初是平民教育家,乡村改造运动的提倡者,提出“四大教育”(文艺,生计,卫生,公民教育)“三大方式”(学校式,家庭式,社会式),被誉为“国际平民教育之父”。95,梁漱溟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乡村改造和乡村教育。认为乡村建设的实质是文化改造的问题。96,陶行知被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97,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学派:布鲁纳,赞科夫,瓦根舍因。98,赞科夫教学与发展,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涉及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99.1970年法国的保罗朗格朗出版的终身教育引论被公认为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100,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阐述和谐教育思想,认为学校教育的抱负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他的核心教育思想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受教育权,决定教育目的,决定教育内容,决定教育体制,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的政治功能重要有:培养人才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经制度不起决定作用。3,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制约学校专业设立,教育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4,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5,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理论重要有: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理论,筛选假设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社会化理论。6,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7,社会化理论认为,教育的主线功能不是提高人的生产能力,而是导致人的不同个性品质,与现存社会经济结构和等级秩序相适应。8,科技对教育的影响,一方面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9,科技对教育的作用表现为: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影响教育技术10,教育的科技功能:完毕科学知识再生产推动科学的体制化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运用。11,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是指教育是文化的构成体,教育是文化的传递,深化和提高的手段12,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影响教育教学方法13,教育的文化功能: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传播和交流文化选择和提高文化更新和发明文化14,最早提出学校文化这一概念的是美国的华勒15,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发明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无话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16,学校文化由观念文化,规范文化和物质文化构成。17,观念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重要有四种成分组成:认知,情感,价值,抱负。18,规范文化有三种表达方式:组织形态,规章制度,角色规范19,物质文化涉及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20,学校文化的特性:是一种组织文化整合性较强的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21,学校文化传递文化传统的特性表现在它所使用的教材或传递的教学内容上。22,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23,校园文化涉及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组织与制度文化24,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重要涉及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等。25,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通过长期实践形成的。26,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对原有文化的传承与改造的过程是对文化构成要素进行整合的过程是学校文化主体积极创建的过程是良好行为的改造和积累的过程。27,环境被称为“第二教师队伍”,是一种隐性课程。28,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29,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和全局性的作用。30,确立和形成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是保证教育现代化实现的重要前提。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31,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人的现代化。3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所有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33,人的心理发展涉及两方面: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发展 思想品德和审美的发展。34,个体发展的动因: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互相作用论,辐和论(二因素论)35,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涉及: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顿,格塞尔,霍尔。 例子:基督教的“原罪说”,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是人的最基本自然本能。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高尔顿是遗传决定论的鼻祖。36,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霍尔认为“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个体心理发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的简朴反复,个体心理发展由种系发展决定。(复演说)37,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涉及:荀子,洛克,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38,施泰伦: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之和。 吴伟士: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之积。 二人都是辐和论。39,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40,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说明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41,格塞尔通过双生子爬梯实验证明他的成熟势力说。42,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表现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也许性。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是人的身心发展个别差异的因素之一。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及阶段。43,环境涉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部分。44,主观能动性是外部影响转化为内部发展要素的依据。45,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也许,使遗传提供的发展也许变成现实。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环境部决定人的发展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46,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47,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48,学校教育的系统性,选择性和专门性。49,系统性表现在:计划性,组织性,协调性,全面性50,选择性表现在:对教育培养目的的选择对教育内容的选择对教育方式方法手段的选择。51,专门性表现在:培养人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学校教育设有比较系统和完整的专门课程学校教育重要是通过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进行的。52,学校教育在影响个体发展上的特殊功能(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干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学校教育对个体的发展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功能。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53,教育万能论:德国的康德,美国的华生,法国的爱尔维修54,教育无用论:柏拉图,高尔顿55,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为促进个体个性化和个体社会化,即加速人的发展,发掘人的潜能,提高人的价值,健全人的个性。56,个体社会化涉及四个方面: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和语言社会化。57,个体个性化功能重要涉及三个方面: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促进个体差异的充足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教育开发人的发明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58,个体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涉及能动的结识客观世界和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并批准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59,个体主观能动性涉及三个层次:生理活动,心理活动和实践活动。60,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也许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61,人的本质在于:结识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人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6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63,皮亚杰的发生结识论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论证明顺序性。64,“一刀切”“一锅煮”反映了阶段性。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65,不平衡性关键期第三章 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1,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成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规定,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规定。2,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体规定,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在课程或教学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规定,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目的和教学目的。3,教育目的的特点: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社会性和时代性4,我国新时期教育方针的内容涉及: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中核心和基本的内容。5,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6,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规定,命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具有政策的规定性,强制性。7,教育目的是学术概念,教育方针是政治概念,教育目的着重于对人才培养规格作出规定,教育方针着重于对教育发展事业发展方向提出规定。教育目的有时是由社会团队或个人提出的,对教育实践可以不具约束力,而教育方针则是由政府或政党提出的,对教育实践具有强制性。8,教育目的的分类:从教育目的作用的特点看,分为价值型教育目的和功用性教育目的。价值性教育目的的主线是要解决培养具有如何社会情感和个人情感的人。从教育目的规定的特点看,分为终极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从被实际所重视的限度看,分为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从教育目的体现的范围看,分为内在教育目的和外在教育目的从教育目的存在的方式看,分为实然的教育目的(理论层面)和应然的教育目的(成文的)。9,教育目的的意义: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局域主导地位。同时他也是所有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抱负。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知道意义,也是拟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主线依据。10,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激励和评价。11,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的,教师的教学目的。12,培养目的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某一专业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规定,是国家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级别的学校,不同专业方向的具体化。13,教育目的与培养目的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14,教学目的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毕某一阶段的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成的规定或产生的变化。15,教学目的与教育目的,培养目的之间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16,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人们的教育抱负17,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容:人的全面发展旧式分工导致了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片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也许。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18,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个人本位轮与社会本位轮内在目的论与外在目的论教育准备生活说与教育适应生活说19,个人本位论孟子,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马斯洛社会本位论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涂尔干,巴格莱内在目的杜威。无教育过程之外的外在目的。外在目的20,教育准备生活说的提出者是斯宾塞,教育适应生活说的提出者是杜威。21,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方针是1957年“是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22,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3,1986年,中国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抱负、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奠定基础”。这里初次把提高全民族素质纳入教育目的。24,1995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5,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有抱负,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6,学习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合作)和学会生存27,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坚持全面发展培养独立个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主线途径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教育的主线宗旨和重要使命)28,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性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基础具有鲜明的政治方向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29,德育的基本任务: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对的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培养对的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力30,智育的基本任务:传授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智力才干培养学习品质和热爱科学的精神31,体育的基本任务:增强体质掌握锻炼的知识和技能掌握身心卫生保健知识养成文明习惯 体育的主线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32,美育的基本任务:培养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理解美和发明美的能力培养艺术活动的技能培养心灵美和行为美33,美育的基本形态涉及自然美和现实美,现实美涉及自然美,社会美和教育美34,劳育的基本任务:培养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学习生产技术的爱好初步掌握现代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掌握组织生产和管理生产的知识和技能35,五育中,德育是方向,居于首位,智育是核心,体育是物质保障,美育和劳育是具体运用和实行。36,贯彻我国教育目的的时要特别注意重点培养的青少年学生的素质37,当前我国教育目的在实践中存在的重要问题片面追求升学率,解决这个问题的措施有:整个社会的发展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中小学自身也应积极进行改革38,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积极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主线特性的教育。39,素质教育的主线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三大任务是培养身体素质培养心理素质培养社会素质40,素质教育的三要义是: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积极发展41,素质教育的特点: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发展性和未来性。其中,全体性是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规定,最主线的规定。42,素质教育的内涵: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43,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性和核心。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特性。44,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是全面发展教育45,素质教育的意义: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素质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素质教育有助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贯彻46,实行素质教育的措施:改变教育观念转变学生观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营机制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要避免在实行素质教育中出现误区47,要避免在实行素质教育中出现以下误区: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素质教育就会影响升学率48,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与其各项规定的总称49,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的总称。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规定、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50,学制是教育制度的核心和主体,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51,一般来说,学制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级别、学校的结构52,建立学制的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状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人口发展状况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53,现代学制的类型:西欧双轨制,美国单轨制,苏联分支制。54,正规教育的重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55,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三个阶段。56,学校的产生是前制度化教育的标志。学校的产生,意味着教育活动的专门化,教育形态趋于定型。57,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意味着制度化教育的形成。58,我国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的“废科举,兴学校”59,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加强学前教育,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加强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中档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互相渗透高等教育大众化终身教育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线逐渐淡化60,毛入学率低于15%的属于精英教育,大于15%小于50%的为大众化教育,大于50%的为普及化阶段。我国现在处在大众化发展阶段。61,终身教育特点:终身性,全民性(民主性和普及性),广泛性(连贯性),灵活性和实用性(形式多样化和自主性)62,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的“废科举,兴学校”开始的63,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制定的系统的学校制度,是192023的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以日本为蓝本,是我国初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并未实行。64,192023的“癸卯学制”又称奏定学堂章程,重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系统。它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规定不许男女同校。最大特点是修业年限长。65,192023的“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规定,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蔡元培任教育总长,对旧学制进行修订。66,192023的“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该学制初次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在高中增长职业科,该学制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67,1985年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还提出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颁布。68,193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拟定了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的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简称“两基”“两全”“两重”。69,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该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终身教育”。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教育网络,逐步完善终身学习体系。70,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结构:从层次结构上来看,我国现代学校教育涉及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档教育、高等教育四个层次;从类别结构上来看,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可划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五个大类。我国的基础教育涉及学前教育和普通中小学教育。71,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72,我国当前学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强基础教育,贯彻义务教育调整中档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稳定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7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32023)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纲性文献。中长期规划明确了此后一个时期我国学制方面的发展任务。重要内容如下: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重点推动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74,我国义务教育实行的重心: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重点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第四章教师与学生1,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重要实行者。2,教师的主线任务是教书育人3,夸美纽斯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4,教师职业的性质: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的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专业化的职业5,1994年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次从法律地位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6,教师的作用:人类文化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加里宁)和人类潜能的开发者7,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非职业化阶段,职业化阶段,专门化阶段,专业化阶段。8,独立的教师行业随着着私学的出现而出现。9,教师职业的专门化以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的出现为标志。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法国,10,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清末上海的“南洋公学”。11,教师教育大学化使教师职业开始走上专业化的发展道路。12,1966年10月,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提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业。13,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规定我国要建立教师资格考核制度。14,教师的专业人员身份得到确认实在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15,教师的职业形象涉及:道德形象(最基本形象),文化形象(核心),人格形象。16,教师职业的最大的特点:职业角色多样化17,教师的一般角色“传道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授业,解惑者”(知识传授者,人类文化传递者)示范者(楷模)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管理类型:强硬专断、放任自流、民主管理)“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研究者”和“学习者”、“学者”18,教师的新角色: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社区型开放的教师19,教师劳动的特点:复杂性和发明性连续性和广延性长期性和间接性主题性和示范性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20,复杂性的表现:劳动性质,劳动对象,劳动任务,劳动过程,劳动手段发明性的表现:因材施教,教学方法,教育机智21,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对的的作出判断,随机应变的采用及时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22,教师劳动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23,教师的职业素养涉及: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职业心理健康。24,职业道德素养的内容:对待事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对待集体:团结协作对待自己:为人师表25,知识素养的内容: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精神的教育理论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政治理论26,能力素养的内容:表达能力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和反思能力(教育机智)27,职业心理健康的内容:崇高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28,热爱学生的规定:把爱与严格规定相结合全面关怀学生关怀全体学生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理解和宽容学生解放学生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29,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有从事教师职业的条件,能否对的履行教师职责,主线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30,教师的专业素养涉及:学科专业素养,教育专业素养,人格特性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31,教育理念是做好教师的第一素养32,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客服教育对个体发展负向功能的关键。33,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连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抱负,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涉及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