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碳化钨与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催化活性研究论文.docx

    • 资源ID:83061315       资源大小:43.25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碳化钨与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催化活性研究论文.docx

    碳化钨与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催化活性研究论文【摘要】:具有类铂催化性能的碳化钨(wc)催化材料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本文以六氯化钨为钨源,用剥离后的蒙脱石片层为载体,将化学浸渍法与原位还原碳化法技术相结合制备了碳化钨与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由碳化钨、碳化二钨(w2c)和蒙脱石(mmt)组成,碳化钨呈颗粒状分散或呈层状负载于mmt外表面;样品的晶相组成与其还原碳化时间有关;样品的微结构特征与前驱体中钨与蒙脱石的比例有关。采用三电极体系和循环伏安法测试了样品在酸性溶液中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碳化钨与蒙脱石复合之后对甲醇的电催化性能明显提升,并具有类铂电催化活性;当钨与蒙脱石质量比为4的前驱体经5h还原碳化后,样品中wc占绝对主导,wc和w2c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2%和18%,两者的比值为4、556,且在mmt外表面形成均匀的负载层。此时样品的电催化活性最高。这为制备具有类铂催化活性的高性能碳化钨催化材料奠定了坚实基础。【关键词】:碳化钨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电催化活性类铂催化性能1引言碳化钨(wc)的核外电子排布因与铂类似而具有类铂催化性能,1可用作电化学领域的催化剂,2,3且由于具有优越的抗h2和co中毒能力等特点4而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但是其电催化活性远不如铂等贵金属催化剂。5,6因此,提高活性是wc替代或部分替代铂等贵金属催化剂的关键和面临的技术难题。研究表明,结构和形貌调控,7,8碳包覆9-15及与其它载体复合16是提高wc活性的有效技术手段。本课题组在这方面也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研究工作,如制备wc、cnt、17wc、tio218和wc、天然沸石纳米复合材料,19以及wc、fe3w3c核壳结构复合材料20等。以上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提高了wc的催化活性,但均未能制备出具有类铂催化活性的碳化钨基催化剂。选择蒙脱石(mmt)为碳化钨的载体,制备碳化钨与蒙脱石复合催化材料,并研究其性能,是因为mmt具有2:1型层状结构,是一种天然的硅酸盐层状结构材料,具有表面电负性强、比表面积大、吸附性强及阳离子交换性能好等特点;21研究还表明,将pt2+引入到mmt的层间,再利用nabh4还原可得到pt-mmt催化剂,它对对硝基苯酚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与稳定性;22将ru、23au、24cdte25和fe26等多种纳米微粒负载在mmt上,不仅体现出良好的分散性,还具有很好的催化性能。这是由于mmt的纳米片层表面带有永久性负电荷,电荷的相斥作用导致复合催化剂具有很好的分散性;aihara等27进一步认为,为了降低表面能,纳米颗粒吸附于mmt的片层上,致使mmt片层对纳米颗粒具有很好的分散作用;kawabata等28也认为mmt作为催化剂的载体,对纳米微粒具有很好的分散与稳定作用,并可保持复合催化剂的稳定性。因此,将具有类铂催化活性的碳化钨负载于mmt纳米片层之上必可得到性能良好的催化剂。基于上述因素,本文以蒙脱石为载体,采用离子交换法将w6+引入到mmt表面及层间,再利用原位还原碳化技术获得了碳化钨与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其对甲醇的电催化性能,报道了具有类铂电催化活性的碳化钨基催化材料,揭示了复合材料的电催化性能与其物相组成和微结构之间的关系,为制备具有类铂催化活性的碳化钨基电催化材料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2实验部分2、1前驱体制备三氧化钨(wo3)与蒙脱石复合前驱体(wo3、mmt)的制备分为两步完成:(1)mmt剥离;(2)wo3、mmt制备。(1)mmt剥离:将一定量的mmt加入到浓度为8moll-1的licl溶液中,搅拌和超声分散10min后转入水热反应釜中,在140°c下水热反应24h,过滤后再用50%的乙醇溶水液洗涤滤饼,经离心和干燥后获得剥离mmt(e-mmt)。(2)wo3、mmt制备:分别称取1、836gwcl6和1、000ge-mmt,先将wcl6溶于50ml无水乙醇中,再将e-mmt加入上述溶液中,超声分散10min,将体系置于30°c的水浴中恒温搅拌24h,然后静置、过滤、洗涤、干燥和研磨后获得wo3、mmt前驱体。2、2样品制备将适量的wo3、mmt前驱体装于石英舟内并置于管式电炉中,通氮气(n2)30min后,改通ch4和h2混合气体(ch4:h2的体积比为1:4),同时将管式炉的温度升高至400°c保持30min,再升高至800°c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n2保护下冷却至室温,即获得碳化钨与mmt纳米复合材料。2、3样品表征采用荷兰的panalytical公司生产的'pertpro型射线衍射(rd)仪对样品的结构及物相组成进行表征。实验采用cuk靶,=0。154056nm,管电流40ma,管电压45kv,步长0。04°,2的扫描速率为2、4(°)min-1,扫描范围为5°-80°采用配备有射线能量散射谱(ed)仪的hitachi-4700型场发射扫描电镜来观察样品的表面形貌;采用荷兰philip-fei公司的300kv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tecnaig2f30-twin)对样品的形貌特征和显微结构进行表征。2、4电催化性能测试样品的电催化性能测试采用chi620b型电化学工作站(上海辰华仪器公司),测试在298k下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三电极体系进行。其中,工作电极为粉末微电极,辅助电极为1cm1cm的99。99%pt片,参比电极为饱和甘汞电极(ce),工作电极与辅助电极之间用多孔陶瓷隔膜隔开。样品电催化性能对比用碳载铂(pt、c)电催化材料从浙江省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购买,其铂含量为5%(w),标记为pt、c(5%)。3结果与讨论3、1rd分析emmt与wo3、mmt在2小于10°的范围内均具有较强的衍射峰,可归属于mmt(001)晶面的特征峰(pdf:13-0259)。与e-mmt相比,wo3、mmt中(001)晶面的2值向左偏移,这说明负载wo3后mmt的(001)晶面间距扩大了。这可能与wo3、mmt制备过程中少量钨离子插入蒙脱石层间有关。wo3、mmt经还原碳化后,样品的物相组成主要是wc(pdf:51-0939)、w2c(pdf:35-0776)和mm。比较上述四个样品的rd衍射结果可发现,随着还原碳化时间的增加,mmt(001)晶面的衍射峰逐渐减弱,当还原碳化时间超过5h,mmt(001)晶面的衍射峰基本消失,mmt的其他衍射峰也逐渐减弱。这说明随着还原碳化时间的增加,mmt片层结构的有序度降低,甚至被破坏或向非晶态转变。当还原碳化时间为3和4h时,wc的各主要晶面(001)、(100)和(101),以及w2c的(101)晶面的衍射峰较弱。这说明此时wc及w2c的结晶度不高;当还原碳化时间增加到5h后,样品的物相主要是wc,且其衍射峰明显增强;当还原碳化时间增加到6h时,wc的衍射峰变弱,而w2c的衍射峰增强。上述结果表明,wc的结晶程度随着还原碳化时间的增加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而w2c的结晶程度由强到弱,再由弱到强,即两者的结晶程度呈互补关系。这反映还原碳化过程中wc与w2c是一种动态平衡关系,即w2cwcw2c。为进一步验证上述关系,基于rd分析结果,应用'pertpro型射线衍射仪自带的专业软件对样品中wc和w2c的质量分数及其晶粒度进行了计算。表中wc和w2c的晶粒度分别对应各自最强衍射峰的晶面,即分别为(100)和(101)晶面。当还原碳化时间为3h时,样品中wc和w2c的含量分别为39%和61%,两者的比值为0。641,即w2c的含量约为wc的1、5倍;当还原碳化时间为4h时,wc和w2c的含量分别为34%和66%,两者的比值为0。515,即w2c的含量约为wc的2、0倍。这说明还原碳化3和4h时,样品的物相以w2c为主。当还原碳化时间为3h时,两者的晶粒度有一定的差异;当还原碳化时间为4h时,两者的晶粒度基本一致。当还原碳化时间为5h时,样品中wc与w2c的含量分别为82%和18%,两者的比值明显变大,由0。515(4h)增大至4、556(5h),晶粒度变化不明显。此时样品的物相以wc为主,粒径没有明显变化。当还原碳化时间为6h时,样品中wc与w2c的含量分别为48%和52%,两者的比值又变小,由4、556(5h)变小至0。923(6h),此时样品的物相以w2c为主,粒径略有增加。这说明还原碳化时间由5到6h,样品的物相由以wc为主,转变为wc与w2c的含量基本相当,且w2c的含量略高。比较不同还原碳化时间样品的rd分析结果可发现,随着还原碳化时间的增加,wc与w2c之间可发生转变,先是部分w2c转变成wc,然后是部分wc转化为w2c,且还原碳化5和6h样品中wc和w2c的结晶度明显优于还原碳化3和4h时样品中的wc和w2c。3、2em分析剥离前mmt片层状结构不明显,剥离后片层状结构明显,其长度达到了几微米,厚度仅为十几纳米,片层边缘呈现卷曲状。这说明经剥离后,mmt形成了分散性良好的片层状结构,其表面积明显增大。这为后续氧化钨的吸附与分散,即前驱体的制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3tem及tem为了解e-mmt与碳化钨的晶粒大小,选择还原碳化时间为5h的样品进行了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透射电镜(tem)分析。样品片层状结构明显,片层厚度较薄,结合em结果,片层状颗粒为e-mmt,黑色颗粒均匀地分散于e-mmt的表面。样品局部放大及晶格像。黑色细小颗粒经放大后用digitalmicrograph软件精确测量其晶面间距约为0。2455nm。这与wc(100)的晶面间距0。2517nm(pdf:51-0939)接近。黑色颗粒经放大后,其晶面间距约为0。2489与0。2506nm,均与wc(100)的晶面间距接近。这说明照片中的黑色颗粒为wc。晶面间距实测值与标准卡片值的差异可能是由于晶面拍摄角度以及系统误差所致。灰黑色颗粒表面分布灰白色亮点。由于碳化钨比蒙脱石具有更强的电子衍射,灰白色亮点是碳化钨颗粒,灰黑色区域为e-mmt片层,并采用射线能谱仪对上述结论进行了验证。wc颗粒均匀分布于e-mmt片层的表面,分散性较好,团聚现象不明显,颗粒大小大约在10nm左右。这与rd的计算结果吻合。3、4ed分析c、o、mg、al、w、i元素的谱峰。其中,o、mg、al、i和ca为mmt中的元素所致,w和c谱峰的存在说明样品中存在碳化钨物相。这与rd的分析结果相符。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所制备的样品为wc、mmt复合材料。3、5电催化性能样品在酸性甲醇溶液(0。1moll-1ch3oh+0。5moll-1h2o4)中的循环伏安曲线。样品3在0。5moll-1h2o4溶液中出现了一组对称的氧化还原峰,其氧化和还原峰峰电位分别为0。531和0。426v;在正扫过程中,四个样品均在0。7v左右出现第一个氧化峰;在负扫过程中,四个样品均在0。508-0。535v范围内出现第二个氧化峰。样品3在硫酸溶液中并未出现双氧化峰,而是一个氧化峰和一个还原峰。这说明上述双氧化峰是样品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也充分说明wc、mmt系列样品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性能与贵金属催化剂铂的特征相似。为便于对比。在正扫描过程中,样品1、2、3和4的峰电位分别为0。702、0。707、0。707和0。696v,峰电流密度分别为8。05、6。09、16。40和6。64acm-2、即4个样品的峰电位非常接近,峰电流有明显的差异,以样品3的峰电流密度最大;负扫描过程中,样品1、2、3和4的峰电位分别为0。532、0。535、0。508和0。515v,峰电流密度分别为5、42、4、24、10。20和3、95acm-2、即4个样品的峰电位比较接近,以样品3的峰电位最负,峰电流也有明显的差异,以样品3的峰电流密度最大。由于氧化峰的峰电位越负,其电催化氧化活性越高。因此可认为样品3的电催化活性相对较好,即还原碳化时间为5h所制备样品的电催化活性最好。4个样品的正扫峰电位与负扫描峰电位的比值存在一定的差异,且样品4的比值明显大于其它三个样品的比值。正扫描时,样品3在硫酸溶液中的循环伏安曲线在电势为0。1v左右均出现一个宽泛的氧化峰。这应该是氢的脱附峰。3氢脱附峰的形成是因为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离子,样品中mmt表面具有永久性负电荷,这必然导致h+离子大量吸附于mmt表面,随电位正移,h+离子从mmt表面脱附,在循环伏安曲线上显示阳极电流和相应的电流峰。甲醇在样品的电催化过程中能够出现双氧化峰是因为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总反应方程式:2ch3oh+3o2=2co2+4h2o(1)在酸性条件下,其正极反应:3o2+12e-+12h+6h2o(2)负极反应:2ch3oh-12e-+2h2o12h+2co2(3)而在实际反应过程中,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是分步进行的。30即在电位正向扫描过程中,甲醇发生电催化氧化,但随着电流的正移,催化剂表面产生的氧化物或溶液中硫酸根离子吸附抑制了甲醇的进一步吸附和氧化,所以会产生第一个氧化峰;当电位负向扫描时,在正向扫描产生的氧化物被还原,且吸附的硫酸根离子也发生脱附,此两个过程使得催化剂表面恢复活性,所以甲醇可以进一步发生氧化,从而形成第二个氧化峰。这就是形成双氧化峰的根本原因。不同钨与蒙脱石比的前驱体经5h还原碳化所制备的样品在酸性溶液(0。1moll-1ch3oh+0。5moll-1h2o4)中循环伏安曲线。从图7中可看出,所有样品在酸性甲醇溶液中均出现了双氧化峰,一个是在正扫过程中,且峰电位均在0。7v左右,另一个在负扫过程中,峰电位为0。5v。上述结果说明,四个样品均对甲醇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且其循环伏安曲线的双氧化峰特征与贵金属pt的电催化特征相类似。29这充分说明碳化钨与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具有类pt的催化活性。为了更好地对比样品的电催化活性。正扫描过程中,4个样品的峰电位高低顺序为:样品8>样品7>样品6>样品5、由于氧化电位越低,其电催化氧化活性越好,越容易发生电催化氧化反应。因此,正扫描过程中,样品5的电催化活性最高。正扫描过程中,4个样品的峰电流密度大小顺序为:样品8>样品6>样品5>样品7。其中,样品8的电流密度值明显大于其它样品的电流密度值;样品7的电流密度值明显小于其它样品的电流密度值。负扫描过程中,4个样品的峰电位高低顺序为:样品7>样品6>样品5>样品8,样品8的电催化活性最高。4个样品的峰电流密度大小顺序和特征与正扫一致。从表3中还可看出,4个样品的正扫峰电位与负扫峰电位的比值随着负载量的增大而减小,即两个氧化峰的电位比值大小与负载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样品3与碳载铂pt、c(5%)在酸性甲醇溶液中的循环伏安曲线对比图。样品3与pt、c(5%)在酸性溶液中对甲醇的电催化均出现了双氧化峰。为便于对比,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与pt、c(5%)的第一个和第二个氧化峰电位相比,样品3的第一个和第二个氧化峰电位明显负移。由于氧化峰的峰电位越负,其电催化氧化活性越高。这说明碳化钨与蒙脱石构成复合材料后,在高电流密度下其电催化活性高于pt、c(5%),即其电催化活性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从表4中还可看出,与文献报道的wc与w2c复合材料31和碳载铂(pt、vulcanc-72r)电催化材料32的第一个和第二个氧化峰电位相比,样品3的第一个和第二个氧化峰电位明显负移;与文献报道的碳载铂(pt、vulcanc-72r)电催化材料32相比,正扫时,样品3对甲醇电催化氧化第一个峰的峰电位明显正移,第二个峰的峰电位相同。这也从侧面说明将碳化钨复合于蒙脱石上之后,其对甲醇的电催化活性得到显著的提高。综合分析,不同钨与蒙脱石比值的前驱体经5h还原碳化所制备的样品中,样品3,即当前驱体的钨与蒙脱石比值为4时,样品在酸性溶液中对甲醇电催化氧化活性最好。结合样品的rd表征结果,样品3中的碳化钨物相组成为wc与w2c,且wc与w2c的比值达4、649,即样品中以wc为主导,而其它3个样品的物相虽然也由wc与w2c组成,但wc与w2c的比值均小于1,即样品中碳化钨的物相以w2c为主。这充分说明wc与w2c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均具有一定的活性,31但构成复合材料后两者的比例对样品的性能有较大影响,即以wc为主的样品对甲醇的电催化性能好于以w2c为主的样品的性能。从tem照片中可看出,样品3中碳化钨颗粒均匀地分布于mmt外表面,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负载层;虽然样品2中碳化钨也较均匀地分布于mmt外表面,但没有形成完整的负载层;样品1和4则是碳化钨颗粒均匀地分布于mmt外表面,在mmt外表面的碳化钨没有形成连续的层状结构。这充分说明样品的微结构特征对其电催化活性具有较大影响。基于上述结果和分析可得出结论:碳化钨与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对甲醇的电催化活性不仅与其物相组成和相对含量有关,还与其微结构特征有关。4结论以六氯化钨为钨源,以剥离后的蒙脱石片层为载体,将化学浸渍法与原位还原碳化技术结合可制备出碳化钨与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复合材料中碳化钨由wc与w2c组成,调节还原碳化时间可获得具有不同物相组成的复合材料,即可控制wc与w2c的比值;调节前驱体中的钨与蒙脱石比例,可获得具有不同结构特征的碳化钨与蒙脱石的纳米复合材料;当前驱体中钨与蒙脱石的比例适中时,碳化钨均匀地负载于蒙脱石片层的外表面,形成良好的负载层;当前驱体中钨与蒙脱石的比值过低或过高时,碳化钨以微粒形式复合于蒙脱石片层的外表面。其中,当比值低时,碳化钨纳米颗粒均匀地分散于蒙脱石的外表面,晶粒的尺寸在10nm左右,当比值过高时,碳化钨纳米颗粒在蒙脱石的表面分布不均匀,颗粒明显增大(60-100nm),团聚明显。碳化钨与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在酸性体系中对甲醇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并具有类铂催化性能,其电催化活性不仅与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有关,还与复合材料的微结构特征有关。当复合材料中碳化钨的物相由wc和w2c构成,并以wc占绝对多数,且两者在蒙脱石片层外表面形成均匀的负载层时,复合材料对甲醇的电催化活性最好,且类铂电催化性能最强。上述充分说明,蒙脱石片层是碳化钨良好的载体,不仅可很好地分散碳化钨纳米颗粒,也可构成负载层状结构,两者复合后还可获得具有类铂催化性能的碳化钨基电催化材料。这为制备具有类铂电催化性能的碳化钨基催化材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碳化钨基催化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尤其是碳化钨替代铂等贵金属催化剂指明了方向。

    注意事项

    本文(碳化钨与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催化活性研究论文.docx)为本站会员(教****)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