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3年暨大古代汉语复习范围.doc

    • 资源ID:83070532       资源大小:140.04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年暨大古代汉语复习范围.doc

    2023-2023学年度古代漢語復習大綱一、通論部分(一)緒論1.古代漢語重要分爲哪兩大體係?這兩大體係各以什麽時代的口語為基礎?2.以古籍詞義及註釋爲重要研究對象的學科是什麽?3.以古音為重要研究對象的學科是什麽?4.分別列舉出你熟悉的古代作品中使用文言文和古白話的作品的例子(二)文字部分5.什麽叫“六書”?其具體名稱是什麽?6.按不同方法出現年代的先後排列六書的顺序。7. “六書”理論是誰提出的?是根據漢字的什麽字體概括出來的?8.“六書”中有哪些是造字方法?9.漢字的形體結構可分爲哪四類?10.根據掌握的漢字知識分析漢字的形體結構。11.按古人的説法,“文”與“字”的區別是什麽?“四書”中哪些屬於“文”,哪些屬於“字”。12.“六書”中最早出現的、同時也是其他造字方法的基礎的是什麽?13.指事字與象形字最大的區別是什麽?14.运用原有的漢字來記錄新詞的寫詞法是什麽?15.形聲造字法是在什麽寫詞法的基礎上得到啓發而發展出來的?16.用“轉注”寫詞法造出來的漢字,從形體結構分析,與其他“五書”中的哪一類相同?17.運用掌握的知識解決古籍閲讀、古語運用中碰到的用字歧異問題。18.什麽叫古今字?古今字產生的因素是什麽?請舉出兩個以上古今字的例子。19.什麽叫異體字?異體字與通用字有何區別?20.通假字與假借字有何區別?請各擧例説明。21.通假字成立的重要條件是什麽?22通假字可以從哪四個方面加以考察? 23.正確認識繁簡字,能夠糾正因使用電腦繁簡轉換功能而導致的錯別字。(三)詞彙部分24.古代漢語的詞彙有何特點?25.探求詞的本義有何意義?探求本義的方法是什麽?26.掌握根據字形辨析一詞本義的方法。27.辨析古今同形但意義不同的詞語28.叠字與叠詞有何區別?請各擧2例。29.連綿詞有何特點?30.連綿詞可分爲哪四种類型?(四)語法部分31.掌握名詞作狀語的幾種用法及其翻譯。32.掌握時間名詞作狀語的用法及其翻譯。33.辨析活用作動詞的名詞,並能準確翻譯。34.辨析活用作動詞的形容詞,並能準確翻譯。35.掌握名詞、動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並能準確翻譯。36.掌握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並能準確翻譯。37.掌握文言文判斷句的特點,並能將這一知識運用于古文翻譯之中。38.掌握文言文被動句的幾種形式,並能將這一知識運用于古文翻譯之中。39.掌握文言文賓語前置句的三种常見類型,並能將這一知識運用于古文翻譯之中。40.掌握下列10個常見多義虛詞的常用意義和用法,並能據以辨析其在文句中的意義、用法。 之 為 於(于) 以 其 乃 而 者 所 則(五)古籍部分41.從載體角度看,中國古籍可分爲哪幾種類型?42.紙本古籍最早的裝訂形式是什麽?最常用的裝訂形式又是什麽?哪一種裝訂形式是從國外引進的?43.了解“版本”一詞的含義的變化。44.瞭解“善本”的含義,懂得運用善本的知識幫助選擇可靠的文獻資料。45.掌握古籍分類的“四分法”的具體分類名稱及其顺序。46.按照“四分法”,下列古籍應該分別屬於哪一部:(1)語言文字學類古籍 (2)人物傳記類古籍 (3)古典小説 (4)古代詩詞(5)地理學著作 (6)動植物學著作 (7)醫學著作 (8)農學著作47.古籍整理有哪七種形式?48.根據古籍整理工作的具體内容,判斷其屬於七種形式中的哪一種。(六)古注部分49.熟悉古籍注釋的五種類型並明瞭每种古籍註釋類型的重要特點。50.了解古籍注釋的10個方面的内容,根據根據古注的具體文字,判斷分析其屬於哪一方面的內容 51.掌握下列古代註釋術語的用途,並能理解其註釋意圖: (1)讀為;讀曰;讀如;讀若 (2)如字 (3)某某反;某某切 (4)某貌;某某之貌 (5)所以某某也;所以某某者 (6)渾言,析言; 散言,對言; 散文,對文 (7)當有 (8)當作;當為 (9)當衍;疑衍;不必有 (10)互乙 (11)或為;一作;本又作;本或作;本亦作;一本作 (12)某,同某;某,通某;某,後來寫作某。52.掌握根據古書的反切拼讀注音的方法。二、文選部分(一)晉靈公不君1解釋下列詞語(紅色字體者;前面括號中數字表达第幾段,下同) A.晉靈公不君,厚斂以彫墻 B.宰夫胹熊蹯不熟,殺之,寘諸畚 C.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 D.不入,則子繼之 E.三進及溜 F.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G.則社稷之固也,豈惟群臣賴之 H.袞職有闕,惟仲山甫補之 A.猶不改,宣子驟諫 B.公患之,使鉏麑賊之 C.盛服將朝 A.晉侯飲趙盾酒,伏甲將攻之 B.其右提彌明知之,趨登 C.公嗾夫獒焉 D.提彌明死之 A.宣子田於首山,舍于翳桑 B.食之,舍其半 C.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D.今近焉,請以遺之 E.而為之簞食與肉,寘諸橐以與之 F.既而與為公介 G.遂自亡也 A.宣子未出山而復 B.亡不越竟,反不討賊 C.我之懷矣,自詒伊戚 A.書法不隱 B.為法受惡2辨析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古今字、異體字 A.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 B.三進及溜,而後視之。 C.袞職有闕,惟仲山甫補之。 A.初,宣子田於首山。 B.食之,舍其半。 C.既而與為公介,倒戟以禦公徒。 A.大史書曰:趙盾弑其君。 B.亡不越竟,反不討賊。 C.烏呼!我之懷矣,自詒伊慼。3辨析下列句子中的語法現象 A.晉靈公不君。 B.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 A.秋九月,晉侯飲趙盾酒。 B.食之,舍其半。 C.使盡之,而為之簞食與肉。 D.既而與為公介,倒戟以禦公徒,而免之。 A.烏呼!“我之懷矣,自詒伊慼”,其我之謂矣。4辨析下列虛詞在文句中的意義和用法 (1)之 殺之,寘諸畚 / 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 / 不入,則子繼之 / 三進及溜,而後視之 / 吾知所過矣,將改之 / 豈惟群臣賴之 / 惟仲山甫補之公患之,使鉏麑賊之 / 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 賊民之主,不忠 / 棄君之命,不信 伏甲將攻之 / 其右提彌明知之 / 明搏而殺之 / 提彌明死之食之,舍其半 / 問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今近焉,請以遺之 / 使盡之,而為之簞食與肉 / 寘諸橐以與之 / 對曰:“翳桑之餓人也。” 我之懷矣,自詒伊戚 / 其我之謂矣 董狐,古之良史也 / 趙盾,古之良大夫也 (2)為 而為之簞食與肉 / 既而與為公介 為法受惡 (3)于(於) 有一於此,不如死也 宣子田於首山,舍于翳桑 趙穿攻靈公於桃園 / 以示於朝 (4)以 厚斂以彫牆 / 使婦人載以過朝 遂扶以下 今近焉,請以遺之 / 寘諸橐以與之 / 倒戟以禦公徒 以示於朝 (5)其 而觀其辟丸也 / 趙盾、士季見其手,問其故而患之 其右提彌明知之 見靈輒餓,問其病 /食之,舍其半 / 問其名居,不告而退 趙盾弑其君 / 其我之謂矣 (6)乃 惜也,越竟乃免。 (7)而 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 / 問其故而患之 / 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 / 三進及溜,而後視之 / 稽首而對曰 / 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尚早,坐而假寐 / 麑退,歎而言曰 / 觸槐而死 明搏而殺之 使盡之,而為之簞食與肉 / 問其名居,不告而退 宣子未出山而復 / 非子而誰 (8)者 則能補過者鮮矣 (9)所 吾知所過矣 / (10)則 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 / 不入,則子繼之 / 夫如是,則能補過者鮮矣 / 君能有終,則社稷之固也 5辨析下列句子中的修辭現象 伏甲將攻之6翻譯下列文段(紅色字體者): 晉靈公不君。厚斂以彫牆。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殺之,寘諸畚,使婦人載以過朝。趙盾、士季見其手,問其故而患之。將諫,士季曰:“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會請先,不入,則子繼之。”三進及溜,而後視之。曰:“吾知所過矣,將改之。”稽首而對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夫如是,則能補過者鮮矣。君能有終,則社稷之固也,豈惟群臣賴之。又曰:袞職有闕,惟仲山甫補之。能補過也。君能補過,袞不廢矣。”猶不改。宦子驟諫。公患之,使鉏麑賊之。晨往,寢門癖矣。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歎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於此,不如死也。”觸槐而死。秋九月,晉侯飲趙盾酒,伏甲將攻之。其右提彌明知之,趨登曰:“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殺之。盾曰:“棄人用犬,雖猛何為!”鬥且出。提彌明死之。初,宣子田於首山,舍于翳桑。見靈輒餓,問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問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請以遺之。”使盡之,而為之簞食與肉,寘諸橐以與之。既而與為公介,倒戟以禦公徒,而免之。問何故,對曰:“翳桑之餓人也。”問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趙穿攻靈公於桃園。宣子未出山而復。大史書曰:“趙盾弑其君。”以示於朝。宣子曰:“不然。”對曰:“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宣子曰:“烏呼!我之懷矣,自詒伊戚,其我之謂矣!”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趙盾,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惜也,越竟乃免。”(二)魯仲連義不帝秦1解釋下列詞語(紅色字體者;前面括號中數字表达第幾段,下同) A.魏安釐王使將軍晉鄙救趙。 B.魏王使客將軍新垣衍間入邯鄲C.因平原君謂趙王曰D.前與齊湣王爭強為帝,已而復歸帝,以齊故。E.今齊湣王已益弱。F.趙誠發使尊秦昭王為帝,秦必喜,罷兵去。 A.此時魯仲連適游趙,會秦圍趙。 B.“始吾以君為天下之賢公子也,吾乃今然後知君非天下之賢公子也。 C.“勝請為召而見之於先生。” D.使事有職。吾不願見魯連先生也。 A.世以鮑焦無從容而死者,皆非也 B.今眾人不知,則為一身。 C.彼秦,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 D.權使其士,虜使其民。 E.彼則肆然而為帝 F.過而遂正於天下G.則連有赴東海而死矣H.齊、楚則固助之矣I.燕,則吾請以從矣。J.若乃梁,則吾乃梁人也K.使梁睹秦稱帝之害,則必助趙矣。L.率天下諸侯而朝周。M.周貧且微,諸侯莫朝.N.居歲餘,周烈王崩,諸侯皆弔。O.赴于齊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P.東蕃之臣田嬰齊後至,則斱之。Q.而母,婢也!R.卒為天下笑S.誠不忍其求也T.彼天子固然,其無足怪。 A.先生獨未見夫僕乎 B.寧力不勝,智不若耶? C.固也。待吾言之 D.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於紂。 E.紂以為惡,醢鬼侯。 F.鄂侯爭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G.曷為與人俱稱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 A.齊閔王將之魯,夷維子執策而從。 B.天子巡狩,諸侯避舍。 C.納於筦鍵,攝衽抱几,視膳於堂下。 D.魯人投其籥,不果納。 E.將之薛,假塗于鄒。 F.夷維子謂鄒之孤曰:天子弔,主人必將倍殯柩G.俱據萬乘之國,交有稱王之名。 A.且秦無已而帝,則且變易諸侯之大臣 B.彼將奪其所謂不肖而予其所謂賢 C.處梁之宮,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 D.於是辛垣衍起,再拜謝曰 A.秦將聞之,為郤軍五十里。 B.適會魏公子無忌奪晉鄙軍以救趙擊秦,秦軍引而去。 C.以千金為魯連壽。 D.即有所取者,是商賈之人也。2辨析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古今字、異體字 A.秦所以急圍趙者,前與齊湣王爭強為帝 A.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B.彼則肆然而為帝,過而遂正於天下。C.居歲餘,周烈王崩,諸侯皆弔。D.周怒,赴於齊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E.東蕃之臣田嬰齊後至,則斮之。 A.鄂侯爭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B.文王聞之,喟然而歎。 A.天子巡狩,諸侯避舍,納於筦鍵。B.魯人投其籥,不果納。C.將之薛,假塗于鄒。D.天子弔,主人必將倍殯柩。 A.彼將奪其所謂不肖而予其所謂賢 A.以千金為魯連壽。3辨析下列句子中的語法現象: A.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請為君責而歸之! B.勝請為召而見之於先生。 C.勝請為紹介而見之于將軍。 A.曷為久居此圍城之中而不去也? B.權使其士,虜使其民。 A.然吾將使秦王烹醢梁王! B.紂以為惡,醢鬼侯。 C.鄂侯爭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 D.曷為與人俱稱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 A.謂魯人曰:“子將何以待吾君?” B.設北面於南方,然後天子南面弔也。 C.賭其一戰而勝,欲從而帝之。 A.而將軍又何以得故寵乎 A.魯仲連辭讓者三,終不愿受。 B.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4辨析下列虛詞在文句中的意義和用法: (1)之 秦圍趙之邯鄲 / 始吾以君為天下之賢公子也 / 吾乃今然後知君非天下之賢公子也 / 吾請為君責而歸之 / 勝請為召而見之於先生 / 勝請為紹介而見之於將軍 / 吾聞魯連先生,齊國之高士也 / 平原君曰:勝已泄之矣 吾視居北圍城之中者,皆有求於平原君者也 / 今吾視先生之玉貌 / 曷為久居此圍城之中而不去也 / 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 / 吾不忍為之民也 / 先生助之奈何 / 吾將使梁及燕助之 / 齊、楚則固助之矣 / 先生惡能使梁助之耶 /使梁睹秦稱帝之害 / 秦稱帝之害將奈何 / 諸侯莫朝,而齊獨朝之 / 東蕃之臣田嬰齊後至,則斮之 / 故生則朝周,死則叱之 寧力不勝,智不若耶?畏之也 / 然梁之比於秦,若僕耶 / 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 / 固也。待吾言之 / 昔者鬼侯之鄂侯、文王,紂之三公也 / 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於紂 / 鄂侯爭之急,辨之疾 / 文王聞之,喟然而歎 / 故拘之於牖里之車百日 / 而欲舍之死 / 卒就脯醢之地也 齊閔王將之魯 / 吾將以十太牢待子之君 / 將之薛,假塗于鄒 / 夷維子謂鄒之孤曰 / 鄒之羣臣曰 / 鄒、魯之臣,生則不得事養 / 然且欲行天子之禮於鄒、魯之臣,不果納 / 今秦萬乘之國,梁亦萬乘之國 / 俱據萬乘之國,交有稱王之名 / 賭其一戰而勝,欲從而帝之 / 是使三晉之大臣,不如鄒、魯之僕妾也 則且變易諸侯之大臣 / 處梁之宮,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 / 吾乃今日而知先生為天下之士也 秦將聞之,為郤軍五十里 / 所貴於天下之士者 / 即有所取者,是商賈之人也 (2)為 前與齊湣王爭強為帝 / 其意欲求為帝 / 趙誠發使尊秦昭王為帝 聞魏將欲令趙尊秦為帝 / 始吾以君為天下之賢公子也 / 吾請為君責而歸之 /勝請為召而見之於先生 / 勝請為紹介而見之於將軍 / 曷為久居此圍城之中而不去也 / 今眾人不知,則為一身 / 吾不忍為之民也 /所為見將軍者,欲以助趙也 / 昔齊威王嘗為仁義矣 / 卒為天下笑 曷為與人俱稱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 彼又將使其子女讒妾為諸侯妃姬 / 始以先生為庸人 / 吾乃今日而知先生為天下之士也 以千金為魯連壽 / 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 / 仲連不忍為也 (3)于(於) 畏秦,止於蕩陰,不進 / 百萬之眾折於外 / 吾視居北圍城之中者,皆有求於平原君者也 / 非有求於平原君者 / 過而遂正於天下 / 周怒,赴於齊曰 攝衽抱几,視膳於堂下 / 設北面於南方 / 然且欲行天子之禮於鄒、魯之臣,不果納 魯人投其籥,不果納,不得入於魯 / 將之薛,假塗於鄒 / 故不敢入於鄒 所貴於天下之士者 (4)以 已而復歸帝,以齊故 / 始吾以君為天下之賢公子也 / 世以鮑焦無從容而死者,皆非也 / 所為見將軍者,欲以助趙也 / 燕,則吾請以從矣 子將何以待吾君 / 吾將以十太牢待子之君 而將軍又何以得故寵乎 / 始以先生為庸人 適會魏公子無忌奪晉鄙軍以救趙擊秦 / 以千金為魯連壽 (5)其 東國有魯連先生,其人在此 / 權使其士,虜使其民 / 故生則朝周,死則叱之,誠不忍其求也 / 彼天子固然,其無足怪。 魯人投其籥,不果納 / 賭其一戰而勝,欲從而帝之 彼將奪其所謂不肖而予其所謂賢 / 奪其所憎而與其所愛 / 彼又將使其子女讒妾為諸侯妃姬 (6)乃 乃見平原君曰:“事將奈何矣 / 吾乃今然後知君非天下之賢公子也 / 若乃梁,則吾乃梁人也 吾乃今日而知先生為天下之士也 平原君乃置酒 (7)而 今又內圍邯鄲而不能去 / 吾請為君責而歸之 / 勝請為召而見之於先生 / 勝請為紹介而見之於將軍 魯連見辛垣衍而無言 / 曷為久居此圍城之中而不去也 / 世以鮑焦無從容而死者,皆非也 / 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 / 彼則肆然而為帝, 過而遂正於天下 /則連有赴東海而死矣 / 率天下諸侯而朝周 / 諸侯莫朝,而齊獨朝之 / 叱嗟!而母,婢也 十人而從一人者 / 鬼侯有子而好 / 文王聞之,喟然而歎 / 故拘之於牖里之車百日,而欲舍之死 夷維子執策而從 / 子安取禮而來待吾君 / 天子已食,退而聽朝也 / 必若此,吾將伏劍而死 / 賭其一戰而勝,欲從而帝之 且秦無已而帝 / 彼將奪其所謂不肖而予其所謂賢 / 奪其所憎而與其所愛 / 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 / 而將軍又何以得故寵乎 / 吾乃今日而知先生為天下之士也 秦軍引而去 / 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 / 遂辭平原君而去 (8)者 秦所以急圍趙者 吾視居北圍城之中者,皆有求於平原君者也 / 非有求於平原君者 / 世以鮑焦無從容而死者,皆非也 / 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 / 所為見將軍者,欲以助趙也 十人而從一人者,寧力不勝,智不若耶 / 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紂之三公也 魯仲連辭讓者三 / 所貴於天下之士者 / 即有所取者,是商賈之人也 (9)所 所為見將軍者,欲以助趙也 / 彼將奪其所謂不肖而予其所謂賢 / 奪其所憎而與其所愛 / 所貴於天下之士者 / 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 / 即有所取者,是商賈之人也 (10)則 今眾人不知,則為一身 / 彼則肆然而為帝 / 則連有赴東海而死矣 /齊、楚則固助之矣 / 燕,則吾請以從矣 / 若乃梁,則吾乃梁人也 / 使梁睹秦稱帝之害,則必助趙矣 / 東蕃之臣田嬰齊後至,則斮之 / 故生則朝周,死則叱之 生則不得事養,死則不得飯含 且秦無已而帝,則且變易諸侯之大臣5辨析下列句子中的脱、讹、衍、倒現象 A.魏王使客將軍新垣衍間入邯鄲 B.趙誠發使尊秦昭王為帝,秦必喜,罷兵去。 A.吾視居北圍城之中者,皆有求於平原君者也。 A.昔者鬼侯之鄂侯、文王,紂之三公也。 B.故拘之於牖里之車百日,而欲舍之死。 A.維子曰:子安取禮而來待吾君? B.天子巡狩,諸侯避舍,納於筦鍵,攝衽抱几,視膳於堂下。 C.賭其一戰而勝,欲從而帝之。 A.秦將聞之,為郤軍五十里。6翻譯下列文段(紅色字體者): 秦圍趙之邯鄲。魏安釐王使將軍晉鄙救趙。畏秦,止於蕩陰,不進。魏王使客將軍新垣衍間入邯鄲,因平原君謂趙王曰:“秦所以急圍趙者,前與齊湣王爭強為帝,已而復歸帝,以齊故。今齊湣王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貪邯鄲,其意欲求為帝。趙誠發使尊秦昭王為帝,秦必喜,罷兵去。”平原君猶豫未有所決。此時魯仲連適游趙,會秦圍趙,聞魏將欲令趙尊秦為帝,乃見平原君曰:“事將奈何矣?”平原君曰:“勝也何敢言事?百萬之眾折於外,今又內圍邯鄲而不能去。魏王使客將軍辛垣衍令趙帝秦。今其人在是,勝也何敢言事?” 魯仲連曰:“始吾以君為天下之賢公子也,吾乃今然後知君非天下之賢公子也。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請為君責而歸之!”平原君曰:“勝請為召而見之於先生。”平原君遂見辛垣衍,曰:“東國有魯連先生,其人在此,勝請為紹介而見之於將軍。”辛垣衍曰:“吾聞魯連先生,齊國之高士也。衍,人臣也,使事有職。吾不願見魯連先生也。” 平原君曰:“勝已泄之矣。”辛垣衍許諾。魯連見辛垣衍而無言。辛垣衍曰:“吾視居北圍城之中者,皆有求於平原君者也。今吾視先生之玉貌,非有求於平原君者,曷為久居此圍城之中而不去也?”魯連曰:“世以鮑焦無從容而死者,皆非也。今眾人不知,則為一身。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權使其士,虜使其民。彼則肆然而為帝,過而遂正於天下,則連有赴東海而死矣,吾不忍為之民也!所為見將軍者,欲以助趙也。”辛垣衍曰:“先生助之奈何?”魯連曰:“吾將使梁及燕助之。齊、楚則固助之矣。”辛垣衍曰:“燕,則吾請以從矣。若乃梁,則吾乃梁人也,先生惡能使梁助之耶?”魯連曰:“梁未睹秦稱帝之害故也,使梁睹秦稱帝之害,則必助趙矣。”辛垣衍曰:“秦稱帝之害將奈何?”魯連曰:“昔齊威王嘗為仁義矣,率天下諸侯而朝周。周貧且微,諸侯莫朝,而齊獨朝之。居歲餘,周烈王崩,諸侯皆弔,齊後往。周怒,赴於齊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東蕃之臣田嬰齊後至,則斮之。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卒為天下笑。故生則朝周,死則叱之,誠不忍其求也。彼天子固然,其無足怪。”辛垣衍曰:“先生獨未見夫僕乎?十人而從一人者,寧力不勝,智不若耶?畏之也。”魯連曰:“然梁之比於秦,若僕耶?” 辛垣衍曰:“然。”魯連曰:“然吾將使秦王烹醢梁王!” 辛垣衍怏然不悦,曰:“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先生又惡能使秦王烹醢梁王?”魯連曰:“固也。待吾言之:昔者鬼侯之鄂侯、文王,紂之三公也。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於紂,紂以為惡,醢鬼侯。鄂侯爭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文王聞之,喟然而歎,故拘之於牖里之車百日,而欲舍之死。曷為與人俱稱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齊閔王將之魯,夷維子執策而從,謂魯人曰:子將何以待吾君?魯人曰:吾將以十太牢待子之君。維子曰:子安取禮而來待吾君?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諸侯避舍,納於筦鍵,攝衽抱几,視膳於堂下;天子已食,退而聽朝也。魯人投其籥,不果納,不得入於魯。將之薛,假塗於鄒。當是時,鄒君死,閔王欲入弔。夷維子謂鄒之孤曰:天子弔,主人必將倍殯柩,設北面於南方,然後天子南面弔也。鄒之羣臣曰:必若此,吾將伏劍而死。故不敢入於鄒。鄒、魯之臣,生則不得事養,死則不得飯含。然且欲行天子之禮於鄒、魯之臣,不果納。今秦萬乘之國,梁亦萬乘之國,俱據萬乘之國,交有稱王之名。賭其一戰而勝,欲從而帝之,是使三晉之大臣,不如鄒、魯之僕妾也。且秦無已而帝,則且變易諸侯之大臣,彼將奪其所謂不肖而予其所謂賢,奪其所憎而與其所愛;彼又將使其子女讒妾為諸侯妃姬,處梁之宮,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將軍又何以得故寵乎?”於是辛垣衍起,再拜謝曰:“始以先生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為天下之士也。吾請去,不敢復言帝秦。”秦將聞之,為郤軍五十里。適會魏公子無忌奪晉鄙軍以救趙擊秦,秦軍引而去。於是平原君欲封魯仲連。魯仲連辭讓者三,終不愿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為魯連壽。魯連笑曰:“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賈之人也,仲連不忍為也。”遂辭平原君而去,終身不復見。(三)論語1解釋下列詞語 子路A.野哉由也!B.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C.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憲問A.不能死,又相之。B.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C.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D.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E.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 陽貨A.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B. 來!予與爾言。 C.日月逝矣,嵗不我與! 微子(一)A. 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B. 夫執輿者為誰? C.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 D. 耰而不輟。E. 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微子(二)A. 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 B.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 C. 植其杖而芸。 D. 使子路反見之。2辨析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古今字、異體字 子路A.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 憲問A.管仲非仁者與? B.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陽貨A.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 B.孔子時其亡而往拜之,遇諸塗。 C.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 微子(一)A.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豈若從辟世之士哉? 微子(二)A.植其杖而芸。 B.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 C欲絜其身,而亂大倫。3辨析下列句子中的語法現象 子路 A.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 B.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憲問 A.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陽貨 A.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 B.懷其寳而迷其邦,可謂仁乎? C.日月逝矣,嵗不我與! 微子(一)A.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 微子(二)A.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 B.欲絜其身,而亂大倫。4辨析下列虛詞在文句中的意義和用法 (1)之 有是哉,子之迂也 /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 言之必可行也不能死,又相之 / 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 / 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 / 是魯孔丘之徒與 / 而誰以易之 / 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 / 豈若從辟世之士哉 / 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 殺雞為黍而食之 / 使子路反見之 / 長幼之節,不可廢也 / 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 /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2)為 衛君待子為政 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夫執輿者為誰 / 為孔丘 / 子為誰?/ 為仲由 孰為夫子 / 殺雞為黍而食之 (3)于(於) 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 / 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民到於今受其賜 / 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問於桀溺 (4)以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 / 子路行,以告 遇丈人以杖荷蓧 / 子路行,以告 (5)其 奚其正 / 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 / 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民到於今受其賜 / 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 / 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 植其杖而芸 / 見其二子焉 / 如之何其廢之 / 欲絜其身,而亂大倫。 /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6)乃 (7)而 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 / 懷其寶而迷其邦 / 好從事而亟失時 長沮、桀溺耦而耕 /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 / 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 / 耰而不輟 / 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 子路從而後 / 植其杖而芸 / 子路拱而立 / 殺雞為黍而食之 / 欲絜其身,而亂大倫。 (8)者 管仲非仁者與 夫執輿者為誰 /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子曰:隱者也 (9)所 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 / 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 / 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10)則 名不正,則言不順 / 言不順,則事不成 / 事不成,則禮樂不興 / 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 / 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 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5翻譯下列文段: 子路子路曰:“衛君待子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憲問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陽貨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 :“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孔子曰:“諾,吾將仕矣。” 微子:(一)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問於桀溺,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是魯孔丘之徒與?”對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輟。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二)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絜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四)孟子·許行1解釋下列詞語 A.有為神農之言者許行,自楚之滕。B.踵門而告文公曰。C.願受一廛而為氓。D.願受一廛而為氓。E.文公與之處。 A.滕君,則誠賢君也。B.則是厲民而自養也,惡得賢。 A.許子以釜甑爨,以鐵耕乎。 A.舍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B.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為也。C.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為也。D.然則治天下獨可耕且為與。 A.五穀不登,禽獸逼人。B.堯獨憂之,舉舜而敷治焉。C.堯獨憂之,舉舜而敷治焉。D.堯獨憂之,舉舜而敷治焉。E.禹疏九河,瀹濟漯。 A.后稷教民稼穡,樹藝五穀。B.勞之來之,匡之直之,輔之翼之。C.勞之來之,匡之直之,輔之翼之。D.勞之來之,匡之直之,輔之翼之。 A.夫以百畝之不易為己憂者,農夫也。B.惟天為大,惟堯則之。C.蕩蕩乎,民無能名焉。D.巍巍乎,有天下而不與焉。 A.子之兄弟,事之數十年。B.子之兄弟,事之數十年。C.三年之外,門人治任將歸。D.三年之外,門人治任將歸。E.今也,南蠻鴂舌之人,非先王之道。F.周公方且膺之。G.周公方且膺之。H.子是之學,亦為不善變矣。 A.則市賈不貳,國中無偽。B.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C.或相倍蓰,或相什百。D.子比而同之,是亂天下也。2辨析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古今字、異體字 A.且許子何不為陶冶,舍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 A.五穀不登,禽獸偪人。 A.飽食、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 B.聖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 C.夫婦有別,長幼有敍。 D.放勳曰:勞之來之,匡之直之。 A.子之兄弟,事之數十年,師死而遂倍之。 B.昔者,孔子沒。 C.子貢反築室於場,獨居三年。 D.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 E.子倍子之師而學之,亦異於曾子矣。 A.從許子之道,則市賈不貳,國中無僞。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年暨大古代汉语复习范围.doc)为本站会员(知****量)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