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教育法制研究回顾与展望.docx
我国职业教育法制研究回顾与展望摘要:对二十多年来职业教育法制领域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将该领域研究的历程大致分为立法呼吁阶段、内容宣传阶段和体系构建三个阶段,并分析了每个阶段的研究特点。二十多年来该领域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静态研究有余,动态研究不足;理论研究有余,实践研究不足;职业教育法制研究尚未形成独立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体系。最后指出:今后要创新研究思维;加强研究队伍建设;尽快建立研究体系。关键词:职业教育;法制;立法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21世纪初我国职业教育研究反思与前瞻(GJA094012)阶段成果。课题主持人:李向东教授。“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方略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职业教育法制化是维护职业教育教学秩序、贯彻实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战略思想的重要保证,职业教育法制化建设离不开相关的理论研究。笔者从中国期刊网以及维普网上以“职业教育”、“职教”、“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法”、“法律”、“法制”等为关键词,在“题名”、“全文”、“关键词”等选项处分别进行交叉组合,共搜集到密切相关论文178篇,搜集到涉及“职业教育法”方面相关著作3部。文章对这些成果进行梳理汇总,试图追溯该领域研究的历程,分析已有研究的成绩与不足,明确今后研究的方向与思路,以便推动该领域研究的进程。一、职业教育法制研究历程回顾(一)立法呼吁阶段(19851995)这一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下文简称职业教育法)尚未颁布,职业教育法律体系尚未建立。职业教育方面的法律规定散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劳动法中,但国家多次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1991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据不完全统计,至1992年,全国十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通过了职业技术教育条例。这一系列国家职业教育政策和地方性法规的出台以及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势头使职业教育专门立法成为必然趋势,职业教育法处于呼之欲出的状态。(二)内容宣传阶段(19962004)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这是职业教育领域唯一的一部法律。随后,1998年,原国家教委、国家经贸委和原劳动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全国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制定了实施职业教育法的条例和办法。至此,以职业教育法为核心,以教育法、劳动法中关于职业教育的规定和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补充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基本建立起来。这期间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宣传、解释职业教育法、论述职业教育法的意义、作用以及法律实施中的问题的论文大量发表,共20篇,接近此阶段研究数量的一半。其次,对美国、德国、日本等国职业教育立法及法制建设的经验介绍和借鉴的研究仍不在少数,不过这一阶段的介绍与第一阶段相比,虽然大多数学者仍以译、介为主,但也有个别学者结合中国职业教育立法并与国外做法进行对比,比较有针对性。第三,高等职业教育法律问题探讨:主要围绕与高等职业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制化管理情况。第四,与(高等)职业教育相关实际问题的法律探讨初露端倪。如,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称评审工作的法律思考以及高职院校民主管理与依法治校问题。此外,部分教育法学和职业教育学研究者开始关注职业教育法制问题并在相关著作中将“职业教育法制”作为单独一章来论述。如,郑良信教授在2000年编写出版的教育法学通论一书中专门有一章来论述职业教育法律制度,这在国内尚属首例。周明星教授(2002)出版的职业教育学通论中也设有“职业教育法制论”一章。但这两章的结构和体系仍然依照职业教育法的框架,法律解释的色彩较明显。(三)体系构建阶段(2005-2022)2005年,职业教育法制进程中另一个重大决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出台,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职业教育法制理论研究者开始全面反思我国职业教育法制问题,职业教育法制研究进入繁荣阶段。这一期间的研究主要呈现如下特点:1.研究内容范围不断扩大和分化第一,职业教育立法。一方面,截至2005年,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已有9年,其对于规范职业教育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逐渐暴露出了与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不适应,学者们纷纷发表文章论述我国现行职业教育法的内容缺失与不足,呼吁职业教育法要进行修订。如,“职业教育法十年再思考”(程方平,2006,16)、“职业教育陷困境修法或许能解围”(杜晓,2022.5.5)等。另一方面,学者们重新反思我国职业教育的法律体系以及法制建设状况,指出目前职业教育法制建设存在法律体系不健全、执法不力、公民法律意识淡薄、法制监督体系薄弱等问题。第二,职业教育法制史研究。以史为鉴,在这一阶段,很多学者开始探讨民国时期、晚清或近代职业教育法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职业教育法制发展脉络、发展环境及立法特点。第三,高等职业教育法制问题研究。涉及高等职业教育法规现状、高等职业教育法制建设回顾、高等职业教育立法缺陷、高职教育法律适用主体等。第四,国外职业教育法制研究。这一时期“经验介绍启示”的研究模式仍占多数,但也有部分学者注重中外(高等)职业教育立法差异比较,如“中德两国职业教育法比较”,(谢传兵,2022,5);中美高等职业教育立法的差异及启示(赵玉荣,邵丽君,2022,10)。第五,职业教育活动中法律现象分析。这一阶段,学者开始注重从法律的视角分析职业教育运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如,“订单式”人才培养主体及法律关系、顶岗实习法律纠纷分析、职业学校与学生法律关系分析、校企合作中知识资产认定等,这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法制研究视角逐渐从思辨型向应用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