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教师团队精神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作用.docx
探析教师团队精神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不仅是教课的老师,也是培养人的教育者,是生活的导师和道德教员。”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教之以事喻之以德”。教书育人,教学与管理应该有机地结合起来。案例分析初二(3)班是个相当活跃的集体,也是这一年段的“问题班级”,但这个班有个特点,那就是在本班主任上课的时候,纪律出奇的好,学生也积极配合,教学效果很不错,而在其他科目老师授课的时候,纪律一塌糊涂,任课教师软硬兼施,课堂环境仍然得不到控制,而此时只要班主任的身影在窗口附近出现,班上各位同学立刻遵纪守法,班主任一走,又顿现原形,喧哗不止。这个班还有一个特殊现象,每周五定期大扫除,班主任总是和学生们一起打扫卫生,直至结束。由于这个班级的课堂纪律十分混乱(班主任课除外),在一次物理课上,班上学生因破坏纪律与任课老师发生冲突,地理任课老师将情况告知班主任,班主任得知后,立即赶到班上(此时实习老师正在上课),班主任并未征求上课老师的意见,直接呵斥并训导与地理老师冲撞的学生,并令其为自己的行为道歉。在课余时间,我通过各种渠道从一些学生和老师那里了解到初二(3)班的班主任同其他任课老师关系不是和融洽,于是难免将个人色彩带到了课堂上,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班上的每一位同学,且这位班主任比较“偏爱”自己班级的学生,有时并不能让同学正确及时地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上所犯的错误。在班主任这一“爱心光环”的保护下,其他任课老师即使是想改进班级的纪律和作风,也无济于事。而对于实习老师,在这一班级同学心目中的地位更是可想而知。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是班级的总设计师。他不仅是一个班级学生的品德、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主要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而且还是班级教育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和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应当肯定的是初二(3)班班主任倾注在这个集体上的爱。园丁精神的核心是爱,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美德,是师德师风的核心所在,没有爱,教育将变得枯燥乏味,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但是爱也要注意把握好它的全面度,单一的爱往往不足以保障教育的顺利进行,若是运用不恰当甚至会出现偏颇效应,悔之晚矣。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况曾指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怏则法度坏”。俗话也说:“无德无以成师”。可见,教师的作用之重要,教师的师德之重要。教师的职业道德表现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现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依法治国、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西营乡一中初二(3)班“问题班”的出现,班主任理应自省。班主任不应只重自己科目的教学,不顾班级的综合管理。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着教师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师的师德、好恶、理想、审美等各方面准则和倾向性,都会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因此班主任自身的道德修养对于整个班级体的健康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引导作用。初二(3)班的班主任在团结合作方面就有严重的欠缺,她所认为的爱学生仅是片面的“溺爱”,学生围绕在班主任的周围,在班主任个人色彩的影响下,不尊重其他的任课教师,不理会其他科目的教育,甚至是排斥,久而久之,再优秀的科目也仅是独当一面,一旦面对综合素质的考评,学生们只能望洋兴叹。真正成功的班主任,是将学生置身于知识的海洋中,沐浴在各科教师爱护光环之下,让他们茁壮成长。为避免“金鸡独立”式的畸形教学管理模式,班主任就应注重团队精神,尊重团队中的每一位教师成员,共同努力营造一个乐观向上的学习氛围,并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到极致作为教师们奋斗的最终目标。现代教育是一种群体协调性很强的职业劳动,它需要教师与教师间的坦诚合作,如果教师间人际关系紧张、对立,各行其是,各唱各的调儿,就会破坏教育工作的统一性;教师也会精力不集中,为人际关系而耗神;同时对学生要求的不一致,使学生无所适从,久了就会使教育教学质量下降,使人才培养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处理好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意义深远。教师团队精神的重要性第一,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是教育目的统一性的要求。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教师与社会、教师与学校、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教师劳动的目的和学校教育的目的与社会发展目标也是一致的,总目的都是培养人才,使我们中华民族繁荣昌盛。这是教师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团结协作完成工作任务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教师抛开这个总目标,只从狭隘的个人利益出发,“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就会破坏整体教育环境,对人才成长,对学校发展和建设都是十分不利的。事实证明,这种人际关系内耗不仅使学生、学校受到损失,教师在个人利益上的损失也是很大的。第二,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是教育发展规律的要求.在我国的古代,由于生产力和科学都不发达,教师劳动许多是以个体的形式出现的,比如像我国著名的古代教育家孔子,自办私塾,传道授业.但是在现代社会,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对人才的全面要求,使得培养人这一伟大而艰巨的教育工程不再是哪一个教师可以单独完成的,即使他博学多才也不可能,而非要依靠教师群体的劳动不可。从一个人的成长和社会化来讲,在他一生的学习过程中,要学习许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这些知识的传授需要由许多教师来完成。现代社会知识融合、学科的交叉和教育的多种功能以及复合型学生的培养都说明,教师个体的力量再大,也不能代替教师群体的劳动,只有教师集体的合力才能办好一所学校,管好一个班级,培养好一个人。这是现代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第三,教师之间的通力合作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保证。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目标是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和接班人。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学校不仅要有文化课、专业课的教师来承担授课任务,还要有德育教师、体育教师、美术教师等等来承担授课任务,而且在各科授课教师制定的具体教育计划中都有其他教师(过去或现在)的创造性劳动。要使教育目标顺利实现,广大教师必须携手并肩,团结合作,促使学生朝着全面发展的目标前进,最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