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镇江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通关试题.docx
-
资源ID:83122511
资源大小:66.06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镇江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通关试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匿笑(nì) 霎时(shà) 酝酿(niàng) 嶙峋(lín)B抖擞(su) 啜泣(chuò) 莅临(lì) 滑稽(jì)C攲斜(q) 蜷曲(qun) 静谧(mì) 镶边(xing)D空灵(líng) 骸骨(hi) 烘托(hng) 高邈(mio)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祥,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B它只是毫无生意地、懒惰地、郁闷地躺着。C它马上变得活泼而神彩奕奕起来,并且对我恋恋不舍。D可可伸开了翅膀迟疑了一会儿,然后潋翼俯冲而下,只一下就停在我伸出的手臂上了。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再次见到老张的时候,他已是神采奕奕、满面红光。B语言的发展使得汉语里很多字、词的古今义大相径庭。C因质量过硬,实力超群,这款车在市场上的销售地位无动于衷,连续几年都是销量冠军。D芝加哥大学的有趣甚至达到古怪的程度:它的人学申请要求就是无数怪诞不经的作文。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荆州是一座文脉源远流长的城市,灿烂文明并非尘封的过往,也是今天的宝贵财富。B位于沙市江汉路的江渎宫,据说是屈原的寓居之地,也是橘颂天问的作者。C李白、杜甫都曾在荆州居留,青莲巷、杜工部巷至今仍是荆州人流连驻足的地方。D由于“公安三袁”引领了一代文风,得到了历代文人推崇并影响五四新文化运动。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补写诗句。(1)晴空一鹤排云上,_。(2)_,却话巴山夜雨时。(3)僵卧孤村不自哀,_。(4)_,秋风吹散马蹄声。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生态横琴】国家地理动物影像方舟首展引发了小海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请完成以下任务。【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眼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蒲松龄狼)【乙】有老妪,蓄鸡至多,惟卖其卵。有买鸡充馔者,虽十倍其价不肯售。会刈麦曝( )门外,群鸡忽千百齐至,围绕啄食。媪持杖驱之,东散西聚,莫可如何。方喧呶间,住屋訇然摧圮,鸡乃俱惊飞入山去。故邵子曰:“禽鸟得气之先。”(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注释】馔:饮食,菜肴。喧呶:形容声音嘈杂。訇(hng)然:巨响声。邵子:即邵雍,北宋哲学家、易学家,有内圣外王之誉。(1)小海誊抄【乙】文时,“会刈麦曝( )门外”的“( )”处漏了一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全。(2)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文言词句方法解释加点词方喧呶间课内迁移法:方欲行(狼)A群鸡忽千百齐至参考成语法:人迹罕至、蜂拥而至B一狼仍从查阅字典法:跟从,跟随。顺从,听从,服从。和顺,安顺。从事,参与。C(3)请把【甲】【乙】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久之,目似瞑,意暇甚。鸡乃俱惊飞入山去。(4)请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完成资料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狼”狼的肖像与“狼”有关的成语蒲松龄眼中“狼”的形象(5)同样讲人与动物的故事,【甲】【乙】两文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却有不同。请简要分析不同之处。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鞋垫我从刚学会走路到迈步在大学的林荫道上,脚上的鞋,悉为母亲一针一线所做。其间我总共穿破过多少双鞋?回答起来,恐怕比回答一座房顶上到底有多少页瓦还难以说清。只记得母亲似乎常年都在为我纳鞋。母亲纳鞋十分用心,每纳一会儿总要抬起手来,把针在头发间蹭一蹭。我幼小时,母亲长了一头好头发,每当她洗头时,满脸盆里就好像滚动着浓黑的乌云,那乌云直往盆外溢流。可是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就在这一蹭一蹭之中,母亲洗头时头发再也装不满脸盆了。参加工作之后,我有钱买鞋了,布鞋、皮鞋、胶底鞋,随烂随买,再也不用母亲为我纳鞋了。可是母亲又想起给我纳鞋垫。我是汗脚,袜子常是潮乎乎的,有了鞋垫后,感觉舒服多了。母亲看我喜欢,就不断给我纳了起来。几年下来,尽管她给我纳的鞋垫已经穿不了了,可她总是不忘每年都要给我纳上好几双。她给我纳的鞋垫从来不扎花绣叶,就像她那颗心一样天然,本色,朴素。准备纳鞋垫时,母亲先是翻箱倒柜地搜腾碎布,一块块洗净,熨平,然后打浆糊,抿袼褙【注】,再以后拿起剪刀,细心地剪成雏形。纳鞋垫时,她仍然是当年给我纳鞋的样子,每纳一会儿总要抬起手来,把针在头发间蹭一蹭,只是,我心酸地看见她的原本极有光泽的头发,日渐干枯了,灰暗了。几十年过去,母亲背驼了,并且有了冠心病,身体大不如前,可是我的鞋垫却有增无减,因为母亲过些天还是总要给我纳上一双。我拿出积攒下的鞋垫恳求她:“妈!你看这鞋垫还有这么多哩,你快别纳了!”可是她不听,她含笑说:“反正我闲着没事。母亲晚年的时候,遭遇了一场极大的不幸,摔了一跤,髋部骨折。那时她所忍受的痛苦,是常人绝对难以想象的。后来虽然做了手术,骨头算是接起来了,但是她从此再也不能行走了。这时,只是这时,她身上终于有了歇下来的部分,那是腿;但是她却加紧了手中的针线活,一双手更加忙碌起来。其时她住在我的小家,我的几个儿女们的针线活,全被她包了;但与此同时,给我纳鞋垫的事情,她还总是念念不忘。有那么一些日子,只见她白天纳,晚上纳,在她床头上,几乎每天都有新纳成的鞋垫出现。我劝她劝不下,便想,老人家一生劳碌惯了,让她闲着坐在那里,她也许会不舒服的,遂任她去纳当时想得就是这么简单,再没有想到别的任何什么。我后来有一天忽而恍然大悟:我好愚钝啊!当时的实情应该是,母亲知道自己来日无多,大限将至,便想争分夺秒地给我尽量多地留下一些鞋垫。于是我便想起中唐诗人孟郊写母爱的千古名句了:“临行密密缝”。而在我们母子之间,当时临行的并不是我,而是母亲!是的,那时母亲将要走了,将要离开这个世界而一去不归,但她多么淡定而从容!她纳啊纳啊,她仍然保持着过往数十年间的习惯动作,每纳一会儿总要抬起手来,把针在头发间蹭一蹭,只是,这时候她的头发不但全白了,而且没几根了,就像冬天的残阳昏黄的原野上,一些荒草在西北风里顽强地摇曳。母亲是1998年去世的,到现在,已经有十六个年头了。现在我也已成了一个迟暮老人了。但我脚底下至今还被母亲给我纳下的鞋垫干爽着,舒适着。不但如此,母亲给我留下的鞋垫还有一叠根本没有沾过脚呢,还分别放置在我的衣橱、衣箱、旅行包和其他地方。我找出一些大致数了数,已经有十七八双之多。我现在腿脚有了毛病,走动越来越少,看来,我即使活到九十岁,一百岁,这鞋垫怕是也穿不完了!我把这些鞋垫久久地抚在胸前。这些鞋垫都不厚,基本都是一毫米左右。但是我想,由于有这些鞋垫的衬垫,多少年来,我硬是比原本的自己高出了一毫米左右。而这还非常次要;主要的是,由于这些鞋垫上所寄托的伟大母爱,由于我深深明白母亲对我的殷殷期盼,我身上对事业的牛劲、韧劲和钻劲,甚至包括由此激活了的想象力,也应该比原本的自己高出一毫米左右。记不得是谁说过:成败常在毫厘之间。人和人才智的高下基本也在毫厘之间。一念之差,往往酿成云泥之别;一张窗户纸够薄了,然一旦捅破,就可能顿时发现一个惊世奥秘。如果说我这几十年还算取得了一点点成绩,那么,我要说,它绝对是和这一毫米左右分不开的。现在母亲已经到蓝天白云深处的天堂上去了,但我只要想起她,就会想起她给我纳鞋垫时的辛苦专注的样子。她每纳一忽儿总要抬起手来,把针在头发间蹭一蹭。母亲!你那永恒的千秋不朽的动作上面所闪耀的,是人间的第一至情啊!哦!我亲爱的母亲!【注】袼褙: bèi,用碎布或旧布加衬纸裱成的厚片,多用来制布鞋。1文中多次写到母亲“每纳一会儿总要抬起手来,把针在头发间蹭一蹭”,有什么作用?2结合语境,揣摩句中加点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理。(1)这时,只是这时,她身上终于有了歇下来的部分,那是腿。(2)我把这些鞋垫久久地抚在胸前。3文中有多处前后相互照应的句子,阅读下面的句子,找出一处与之照应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这时候她的头发不但全白了,而且没几根了,就像冬天的残阳昏黄的原野上,一些荒草在西北风里顽强地摇曳。照应:作用:4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5本文与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均将母亲作为写作对象,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小题。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诵读此诗,可以体会到这首四言古诗有什么特点?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了怎样的景象?3你从诗中看到一个怎样的曹操?六、语言表达(共10分)语言运用修改病句。(1)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大火和消防隐患都得到了有效控制。_(2)高铁的开通,意味着从我市到南宁的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_七、作文(共40分)作文小练笔请你根据学习诫子书的感悟,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写写你内心的真实感受,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