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高分试卷.docx
-
资源ID:83122827
资源大小:28.08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高分试卷.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憎恨(zèng) 沉寂(jì) 瘫痪(tn)B侍弄(shì) 捶打(chuí) 絮叨(xù)C烂漫(màn) 创伤(chuàng) 暴怒(bào)D仿膳(shàn) 恢复(hu) 豌豆(wn)2、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无常”的形象受到民众喜爱的主要原因是善良。B“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是对三味书屋的寿镜吾老先生的描写。C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想拯救国民的书写。D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3、下列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老师要进行班委改革,一时间,班内沸沸扬扬。B经他一分析,我茅塞顿开,终于想通了这个问题。C他摆出了不屈不挠的架势。D他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这次又一鸣惊人。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万维网的推动下,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伴随着网络的发展相继出现。B时尚的目的不是用服装来展现痛苦与不幸,而是让人们感到舒适、自信。C我们不得不否认中国花样滑冰运动员以最好的表演征服了现场裁判和观众。D为了给孩子们创造良好的读书条件和氛围,政府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了休闲书屋。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默写。(1)秋词(其一)中诗人一反悲秋常情,而写爱秋的诗句是:_,_。(2)夜雨寄北中诗人想象回家团聚后秉烛夜谈、共话今宵的诗句是:_,_。(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表明诗人人老心坚、壮志不移的诗句是:_,_。(4)潼关中,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潼关壮阔风景的诗句是: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甲乙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列子·杞人忧天)【乙】予之祖父郴为汲令,以夏至日请见主簿杜宣,赐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中,其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其日便得胸腹痛切,妨损饮食,大用羸露,攻治万端,不为愈。后郴因事过至宣家问其变故,云畏此蛇,蛇入腹中。郴还厅事,思惟良久,顾见悬弩,必是也。则使门下史将铃下侍徐扶辇载宣于故处设酒,杯中故复有蛇,因谓宣:“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宣意遂解,甚夷怿,由是瘳平。(风俗通·怪神应劭 )【注】大用羸(léi)露:因此而迅速衰瘦下去。厅事:官府治事之所。门下史:汉代州郡长官自己选荐的属吏。因常居门下,故称。夷怿:喜悦。瘳(chu):病愈。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因往晓之(明白,知道)B若屈伸呼吸(你)C亦不能有所中伤(伤害)D终日在天中行止(行动、活动)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3【甲】【乙】两则故事中的主人公各有担忧,他们担忧的内容有何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概括。4中国的寓言故事内容丰富,源远流长,结合我们熟悉的寓言故事,想一想,这些寓言故事都有哪些特点?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dng fèi。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颇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1)根据拼音写汉字。dng fèi(2)第段主要回忆了“我”_的事,体现了我当时_的心情,两个“也”字同时表达出我_的情感。(3)第段加点词“总不过”的意思是_,作用是_。(4)第段中形容先生“博学”和第段先生回答“不知道”是否矛盾?为什么?(5)以下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的“似乎”一词用得非常恰当,把儿童提问后对先生表情的观察、心理的揣测表现得极为准确。B第段引用朗读的原文,意在强调所读内容的陈腐、枯燥,以及脱离生活实际。C第段“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是对往事的深情追忆,语气中透露出对三味书屋那段生活的怀念。D第段画线句反应出“我”对艺术的兴趣,也反应出私塾教育给学生自由活动的天地是宽广的。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曹操的观沧海,完成下面小题。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和大海。C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2诗中划线句描写了大海怎样的景象?这样写景的目的是什么?六、语言表达(共10分)仿照下面句子,再以“母爱”开头写一个句子。老师是甘甜的雨露,滋润我们成长的土壤;老师是茂盛的大树,遮蔽我们心灵的风雨,老师是_,_。七、作文(共40分)以“人和动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要求:(1)语句通顺,描写要生动具体,注意抒发真情实感。(2)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