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云南省宣威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通关考试题.docx
-
资源ID:83123995
资源大小:27.49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云南省宣威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通关考试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滑稽(jì) 嬉戏(x) 花团锦簇(cù) 女娲(w)B栖息(q) 吆喝(yo) 昂首挺立(áng) 莽莽(mn)C沐浴(mù) 澄澈(chéng) 津津有味(jng) 蓬勃(péng)D寻觅(mì) 霹雳(lì) 混为一谈(hn) 省事(shng)2、下面各组词语中,字形书写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A狭窄 清亮 山青水秀 一髻白花B高渺 利落 淅淅历历 夜狼自大C脉膊 水澡 汗流夹背 杜鹃滴血D秀气 诱惑 迫不急待 尤然而生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父母对儿女从来都是慷慨无私的,但并不代表你可以无限制地索取。B操场上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可是初三的同学却静静地坐在教室里看书的看书,做习题的做习题,谁也没有关注教室外的事情。C此地由一块不毛之地,变成了瓜果飘香、生态环保的“绿洲”,吸引了窗内外众多观摩团前来“取经”。D近日,一男子在地铁抢夺他人财物,警方刨根问底,4天后将其抓获。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作品。B在莎莉文老师的指导下,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C因为莎莉文老师能够做到寓教于乐,因此她赢得了海伦·凯勒的尊敬与爱戴。D对于海伦·凯勒来说,莎莉文老师就是那个启发她、给她深切的爱的人。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请将刘禹锡的古诗秋词(其一)默写在下面,注意书写工整。_,_。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读下列寓言,回答问题。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出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能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注释】:氏:姓。汲:音jí,从井里打水。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向”讲。使:使用,使唤,指劳动力。于:到,向。(1)解释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及其家穿井_ 国人道之_ 对曰_ 若此_(2)宋君所听说的事和丁氏所言之事有什么不同?(3)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在东京的客店里,我们大抵一起来就看报。学生所看的多是朝日新闻和读卖新闻,专爱打听社会上琐事的就看二六新闻。一天早晨,辟头就看见一条从中国来的电报,大概是:“安徽巡抚恩铭被Jo Shiki Rin刺杀,刺客就擒。”大家一怔之后,便容光焕发地互相告语,并且研究这刺客是谁,汉字是怎样三个字。但只要是绍兴人,又不专看教科书的,却早已明白了。这是徐锡麟,他留学回国之后,在做安徽候补道,办着巡警事务,正合于刺杀巡抚的地位。大家接着就预测他将被极刑,家族将被连累。不久,秋瑾姑娘在绍兴被杀的消息也传来了,徐锡麟是被挖了心,给恩铭的亲兵炒食净尽。人心很愤怒。有几个人便秘密地开一个会,筹集川资;这时用得着日本浪人了,撕乌贼鱼下酒,慷慨一通之后,他便登程去接徐伯荪的家属去。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其次要推出人来拟电稿。 “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他说。我觉得他的话又在针对我,无理倒也并非无理的。但我便主张这一篇悲壮的文章必须深知来。烈士生平的人做,因为他比别人关系更密切,心里更悲愤,做出来就一定更动人。于是又争起来。结果是他不做,我也不做,不知谁承认做去了;其次是大家走散,只留下一个拟稿的和一两个干事,等候做好之后去拍发。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淡薄,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 “哦哦,你是范爱农!” “哦哦,你是鲁迅!”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又受着( )、( )、( ),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趁了航船进城来。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连母亲偶然听到了也发笑。(节选自鲁迅朝花夕拾)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排斥 轻蔑 迫害B轻蔑 排斥 迫害C轻蔑 迫害 排斥D迫害 轻蔑 排斥2“我”和范爱农重逢时,“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为什么“我们”的笑“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3请赏析下面两段文字。(1)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从人物描写的角度)(2)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从词语运用的角度)4在东京客店,为什么“我”发言范爱农“大抵就反对”?请结合整篇文章分析其中的原因。5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杂志发表时,总题目为_。在作者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让人尊敬的_;也认清了那位“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让人厌恶的_。五、诗歌鉴赏(共5分)品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甲】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蒸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乙】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古典文学专家袁行霈说:“同一个物象,由于融入的情谊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甲】【乙】两首古代诗歌都描写了“夕阳西下”的物象,然而却各有其意趣,请结合有关句子,分析作者在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六、语言表达(共10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_(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_(3)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_七、作文(共40分)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要求说真话,抒真情。题目一:我的老师题目二:那一次,我真_(补充一个表达情感的词语,例如:快乐、开心、感动、后悔、失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