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湛江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测考试题.docx
-
资源ID:83124328
资源大小:27.12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湛江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测考试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俨然(yn) 箬篷(ruò) 魅力(mèi) 器皿(mn)B窈窕(yòu) 垂髫(tiáo) 造诣(zhí) 蒹葭(ji)C好逑(qiú) 溯洄(huí) 悄怆(chuàng) 雎鸠(j)D豁然(huò) 怡然(yí) 篆文(zhuàn) 荇菜(xìn)2、下列句子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它们)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摊低语着。B它们白色的尾部朝着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煽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C或者是某只多情的美洲半蹼鹬从鼻子里发出的咯咯声。D暄闹声也渐渐低沉下去,只能听到一些模糊的稀疏的谈论。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为了在科技比赛中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同学异想天开,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航空模型,得到了学校师生的广泛好评。B成都有锦里、宽窄巷子、太平巷里等著名景点,这些地方的建筑精致、小巧,鳞次栉比。C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9月6日表示,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将视美方行动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D2018年开学第一课共分为四节课,令别为“梦想”“奋斗”“探索”未来“,多角度诠释了对创造的理解,让观众获益匪浅。4、下面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黄发垂髫的孩童,都被这盛大的场面深深地吸引住了。B初次见面时,还只是十来岁的孩子,年龄的差距使我们没有太多的话题,因而谈得很少。C一部作品是否真实,不在于它是否如实地描写了事实或现象,关键在于是否通过生活现象地描写反映了生活的真实面貌。D未来战争必将是海、陆、空、电、网一体化的新型战争,而在这神秘的战场空间,国家意志将充分得到体现。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诗文名句积累。(1)浮云游子意,_。(李白送友人)(2)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3)拣尽寒枝不肯栖,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4)零落成泥碾作尘,_。(陆游卜算子·咏梅)(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作者博大的济世情怀和旷达胸襟的诗句是:_,_!(6)韩愈的马说中表明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另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乙】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注穷:困境。分:区分、辨别。屈:竭尽。(荀子)(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女有归_ 不独亲其亲_ 矜寡孤独_(2)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化而为鸟 欲而不得B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先王恶其乱也C故人不独亲其亲 其真无马邪D货恶其弃于地也 礼起于何也(3)翻译下列句子。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4)【甲】文首先对大同社会的纲领进行说明,接着具体阐述_,最后指出大同社会的美好;而【乙】文则主要阐述了_。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大自然的语言的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1下面对选文第段说明对象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四季变化B物候现象C自然规律D气候变化2下面对选文第段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作比较 列数字B下定义 列数字C作比较 举例子D下定义 举例子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把自然现象称为物候。B物候学就是一门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C“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中的“许多”一词,措辞严谨,用语准确。D“传语”“暗示”“唱歌”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把大自然中丰富的物候写活了。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2这首诗中诗人有什么样的愿望?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境界?六、语言表达(共10分)随着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阅读纸质书籍的时间减少了,阅读质量也下降了,实体书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请你就“网上阅读是不是比传统纸质阅读好”这一辩题,站在正方或反方的角度来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正方:我方的观点是网上阅读比传统纸质阅读好。网上阅读更方便快捷,通过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想读什么就搜什么,信息量极大,且更能够满足个人的阅读需求。而纸质阅读则所受限制极多。反方:我方的观点是网上阅读不比传统纸质阅 读更好。网上阅读需要将眼睛一直对着电脑或手机,对视神经的伤害极大,且更容易疲劳。纸质阅 读则手捧一本书,嗅着淡淡的书香,慢慢读着一行又一行的字。这是一种极大的享受。我支持_方观点,我的理由:_七、作文(共40分)作文。有位外地朋友来到你的家乡,想通过品尝你家乡的特色美食来体验本地文化。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向他推荐一种具有本地特色的美食。要求:内容符合要求,语言使用得当;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