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仿真第二次备考试题含解析.pdf
-
资源ID:83148043
资源大小:719.32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广东省江门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仿真第二次备考试题含解析.pdf
广东省江门市 2021 届新高考生物仿真第二次备考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同学观察果蝇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时,观察到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中,共有8 条染色体,4 种不同的形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细胞内存在同源染色体,则该果蝇可能是雄性B若细胞内存在染色单体,则该细胞可能正在发生基因重组C若细胞正处于分裂后期,则该细胞中不含有Y染色体D若细胞内DNA 分子数染色体数=11,则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大小不等【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文:一个正在分裂的果蝇细胞中,共有8 条染色体,呈现4 种不同的形态,说明该细胞含有2 个染色体组,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4 条染色体,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2n=8 条,其中1 对是性染色体(XX是同型,XY是异型)。题中可知,细胞中有 8 条,4 种形态,若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则3 对常染色体是同型,性染色体也是同型的,则一定是雌性果蝇,A 错误;B、若细胞中有姐妹染色体单体,则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前、中期(减数第次分裂前、中期染色体为4 条,不合题意),其中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后期的细胞可能发生基因重组,B 正确;C、细胞正处于后期,若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必为雌果蝇,无Y染色体,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可能是雌性或雄性,可能含有Y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为16 条,不合题意),C错误;D、DNA染色体数目=11,只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子细胞可能大小不等(次级卵母细胞),D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如图所示,某一化学反应进行到t1时,加入一定量的酶,该反应在最适条件下进行直到终止。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酶可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Bt1t2反应速率逐渐减慢Ct2时酶失去活性D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右移【答案】C【解析】【分析】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反应物浓度降低的速率可表示化学反应的速率,由图可知,t1t2反应物浓度减小的速率由大到小,说明反应速率逐渐减慢。【详解】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 正确;加入酶以后,t1 t2的开始阶段,反应物浓度降低较快,说明反应速率大,随着时间的延长,反应物浓度降低减慢,说明反应速率逐渐减慢,可能是反应物的浓度限制了反应速率,B 正确;根据题意“加入一定量的酶,该反应在最适条件下进行”,说明酶没有失活,t2时反应物浓度为0,说明反应物被完全分解了,C错误;适当降低反应温度,酶的活性降低,反应速率减慢,反应物完全被分解所需要的时间要延长,故t2右移,D 正确。故选 C。3下列关于可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杂种后代出现性状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突变BDNA 复制和转录的差错都可能导致基因突变C不同配子的随机组合体现了基因重组D花药离体培养后得到的植株发生了染色体畸变【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的可遗传变异的种类及比较: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本质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型,使性状重新组合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了新的基因,出现了新的性状染色体组成倍增加或减少,或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或染色体内部结构发生改变发生时期及其原因减四分体时期由于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减 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任何细胞 DNA 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体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染色体不分离,出现多倍体;或减数分裂时,偶然发生染色体不配对不分离,分离延迟等原因产生染色体数加倍的生殖细胞,形成多倍体【详解】A、杂种后代出现性状差异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主要是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A错误;B、DNA 的复制的差错可能导致基因突变,转录的产物是RNA,若转录有差错不会发生基因突变,B 错误;C、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不能体现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错误;D.花药离体培养后得到的植株染色体数目减半,说明发生了染色体畸变,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不同变异类型的比较,考生要充分理解基因突变是发生在基因上的,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4下图为“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实验的相关照片,图中M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M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过程中要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等操作B该实验可直接用高倍镜进行观察C可在显微镜视野下观察到乙图变化的连续过程D可在图乙的M 中找到图甲的结构【答案】D【解析】【分析】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二、实验原理: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三、选材和染色剂:蝗虫的精细胞,材料易得,观察方便,染色体数量少,各个时期的染色体形态都能观察到.染色剂选择: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四、方法步骤:1、在低倍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2、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3、根据观察结果,尽可能多地绘制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简图。【详解】A、该实验是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所以不需要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等操作,A错误;B、该实验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目标,再换高倍镜观察,B错误;C、制作装片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不能观察到乙图变化的连续过程,C错误;D、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有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现象,故可在图乙的M 中找到图甲的结构,D 正确。故选 D。5在人体血浆中,有多种不同功能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的功能不包括()A催化蛋白质水解为多肽B与抗原特异性相结合C刺激 B 细胞增殖和分化D降低血糖浓度【答案】A【解析】【分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有的蛋白质具有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如胰岛素;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详解】A、催化蛋白质水解形成多肽的酶是蛋白酶,蛋白酶不存在于血浆中,A 正确;B、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是抗体,抗体存在于血浆中,B 错误;C、刺激 B 细胞增殖、分化的物质是抗原,抗原可存在于血浆中,C错误;D、血浆中的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能降低血糖的浓度,D 错误。故选 A。6驱蚊草含有香茅醛,能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柠檬型香气,从而达到驱蚊且对人体无害的效果。驱蚊草是把天竺葵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导融合培育而成的。下列关于驱蚊草培育的叙述,错误的是A驱蚊草的培育属于细胞工程育种,优点是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B驱蚊草培育过程要用到纤维素酶、果胶酶、PEG等试剂或电刺激等方法C驱蚊草培育过程不同于植物组织培养,无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的过程D驱蚊草培育利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答案】C【解析】【分析】1、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具体过程: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染色体数目变异。3、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意义:在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育作物新品种方面所取得的重大突破。【详解】A、驱蚊草是把天竺葵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导融合培育而成的,采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属于细胞工程育种,其优点是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A 正确;B、要获得天竺葵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的原生质体,需要采用酶解法(纤维素酶、果胶酶),诱导天竺葵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的原生质体的融合可采用化学法(PEG等试剂)或物理法(电刺激等),B正确;C、驱蚊草培育过程不同于植物组织培养,但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因此有愈伤组织和试管苗形成,C 错误;D、驱蚊草培育利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D 正确。故选 C。7如图表示某一区域甲乙两个物种个体数量比随时间变化的坐标图。则甲乙两种群的种间关系为()A捕食B竞争C寄生D互利共生【答案】B【解析】【分析】种间关系包括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其中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是同步的;捕食关系中,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不同步,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即一种生物的数量随另一种生物的数量变化而变化;竞争关系中,两者的数量呈同步性变化。据此答题。【详解】由图可知:随时间的推移,甲乙个体数量的比先增加后减少,最后在t 时刻降为零,说明甲种生物的数量先增后减,最终被淘汰,因此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B 正确。故选 B。8若亲代DNA 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一个正常碱基变成了5-溴尿嘧啶(BU)。BU 可与碱基A 配对,诱变后的 DNA 分子连续进行2 次复制,得到的子代DNA 分子加热后得到5 种单链如图所示,则BU 替换的碱基可能是()A A BT CG DC【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是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2、DNA 分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即:A 与 T配对,C与 G 配对。3、5-溴尿嘧啶(Bu)是胸腺嘧啶(T)的结构类似物,DNA 复制时,Bu 可与 A 互补配对,代替T 作为原料。【详解】设突变的正常碱基为P,该碱基突变后变成了5-溴尿嘧啶(BU)。BU 可与碱基A 配对,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NA 分子经过一次复制后,突变链形成的DNA 分子中含有ABU,该 DNA 分子经过第二次复制后,形成的两个DNA 分子上对应位置的碱基为ABU、A-T,水解形成的单链类型为图示中的前面三种情况。后面的两种单链类型说明亲代DNA 经过两次复制后的另两个DNA 分子上的碱基对为C-G,由于突变链上正常碱基P突变为 BU,故最左面的单链为突变链,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最右面的链为亲代DNA分子的另一条模板链,根据最下面碱基为C,可知对应突变链上正常碱基P应该为 G,即鸟嘌呤,综上分析,C正确,ABD 错误。故选 C。9下列过程不需ATP水解提供能量的是()A葡萄糖和果糖合成为蔗糖的反应B线粒体中消耗氧气的过程C生长素的极性运输D光合作用过程中C3的还原【答案】B【解析】【分析】有氧呼吸产生ATP,耗能反应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详解】A.葡萄糖和果糖合成为蔗糖的反应需要吸收能量,所以需ATP水解提供能量。A 错误。B.线粒体中消耗氧气的过程,不消耗ATP。B 正确。C.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所以需ATP水解提供能量。C 错误。D.光合作用过程中C3的还原属于暗反应,需ATP水解提供能量。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文注意区分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和方式,方向是极性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10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国作为湿地公约缔约国,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开发和建设责无旁贷。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湿地生态系统能调节气候、蓄洪防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演替的速度,但不能改变演替的方向C少量生活污水流入人工湿地不会造成明显影响,这说明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D湿地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提高群落的丰富度和增加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答案】D【解析】【分析】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1)直接价值:是指能为人类提供形式多样的食物、纤维、燃料和建材等;(2)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平衡、生物圈稳态的调节功能;(3)潜在价值: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详解】A、湿地生态系统能调节气候、蓄洪防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 错误;B、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演替的速度和演替的方向,B 错误;C、少量生活污水流入人工湿地不会造成明显影响,这说明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C错误;D、湿地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提高群落的丰富度和增加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D 正确。故选 D。11 镜检玉米花粉母细胞时,发现细胞内正在联会的两对非同源染色体呈异常的“十”字型结构如图所示(图中字母为染色体上的基因)。据此可推断()A 和、和 是同源染色体B图中有一个四分体,四条染色体C出现“十”字型结构表明染色体间发生了易位D该细胞只能产生基因组成为AbH,aBh 的配子【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左边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右边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两对联会的染色体之间出现异常的“十字型结构”,是两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详解】A、根据图中染色体的着丝点可以看出,和 、和 是同源染色体,A错误;B、图中有2 个四分体,四条染色体,B错误;C、由于染色体联会时,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联会,因此 上 a 所在区段与 上的 B所在区段发生了易位,或 上 A 所在区段与 上 b 所在区段了生了易位,二者均发生了易位,C正确;D、由于染色体的配对情况复杂,该细胞减数分裂时,既可形成AbH、aBh 配子,也可形成AaH、Bbh 配子,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异常情况,意在考查考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12下列根据各概念图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A若甲图表示植物细胞内糖类物质,则甲图可以表示多糖b 和糖原 a 的关系B若乙图中a 和 b 分别代表DNA 和 RNA,则乙图可以代表硝化细菌的核酸C丙图可体现出细胞生物膜系统c、核糖体a 和线粒体b 的关系D丁图能体现生态系统消费者c、各种动物a 和各种真菌b 的关系【答案】B【解析】【分析】多糖有纤维素、淀粉和糖原,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核酸包括DNA 和 RNA,细胞生物既含有DNA 又含有 RNA。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构成。【详解】A、糖原是动物细胞内的多糖,植物细胞内的多糖是淀粉和纤维素,A 错误;B、硝化细菌为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DNA 和 RNA 两种核酸,B正确;C、核糖体没有膜,不构成生物膜系统,C错误;D、真菌一般属于分解者,寄生的真菌属于消费者;动物不都是消费者,部分动物属于分解者,如某些原生动物和蚯蚓、白蚁等,D 错误。故选 B。13挪威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提高人类患腺鼠疫的可能性。这种疫病是由鼠疫杆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外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科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外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B抗毒素是由效应T 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C抗毒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D该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答案】B【解析】【分析】1、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2、抗体是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由B细胞分化成的浆细胞(效应B 细胞)分泌的能特异性结合抗原的免疫球蛋白。3、分析题干:外毒素相对于人体而言是异己成分,能引起人体免疫反应,是抗原,抗毒素是人体浆细胞(效应 B 细胞)产生的抗体,其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详解】A、外毒素属于抗原,能使患者产生抗毒素(抗体),引起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A 正确;B、抗毒素是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免疫蛋白,B错误;C、抗毒素在免疫学上称为抗体,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正确;D、抗体消灭抗原的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 正确。故选 B。14下列描述中对绿藻和蓝藻都符合的是()A类囊体膜上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B在细胞核中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DNA C能够在DNA 分子水平上产生可遗传变异D在线粒体和拟核中2O和 NADH 反应生成2H O【答案】C【解析】【分析】绿藻为真核生物,蓝藻为原核生物。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生物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详解】A、绿藻类囊体膜上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蓝藻无叶绿体,因其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A 错误;B、绿藻在细胞核中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DNA,蓝藻无细胞核,B 错误;C、绿藻和蓝藻都以DNA 为遗传物质,能够在DNA 分子水平上产生可遗传变异,C正确;D、绿藻在线粒体2O和 NADH 反应生成2H O,而蓝藻细胞中不含线粒体,D 错误。故选 C。15红海榄是一种海岸滩涂植物,研究人员分别用不同浓度的镉盐和钙盐处理红海榄一段时间后,测定其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即气孔开放程度)的变化,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证明,一定范围内随着镉浓度增大,红海榄的CO2吸收速率降低B811mg/L 的钙盐会增强镉盐对红海榄净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C在相同且适宜光照和温度下,镉浓度5mg/L、钙浓度411mg/L 时,红海榄叶肉细胞中ATP、NADPH 的产生速率大于镉浓度15mg/L、钙浓度1mg/L 时的产生速率。D红海榄对土壤中铜、镉、汞等重金属的吸收能力不同,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答案】B【解析】【分析】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内两大重要的代谢活动。光合作用固定的二氧化碳,可来自于呼吸放出的二氧化碳和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值可用净光合作用来表示。气孔导度表示的是气孔张开的程度,它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蒸腾作用的主要因素。【详解】A、由图可知,在实验范围内,随着镉浓度增大净光合速率下降,故CO2吸收速率下降,A 正确;B、811mg/L 的钙盐处理组相对于没有钙盐处理的组,净光合速率明显增大,所以811mg/L 的钙盐会减弱镉盐对红海榄净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B 错误;C、在相同且适宜光照和温度下,镉浓度5mg/L、钙浓度411mg/L 时,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都比镉浓度15mg/L、钙浓度1mg/L 时大,所以ATP和 NADPH 的产生速率也大,C正确;D、红海榄对土壤中铜、镉、汞等重金属的吸收能力不同,其直接原因是根毛细胞膜上不同载体蛋白的数量不同,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 正确。故选 B。16绿脓杆菌利用一种独特的分泌系统6 型分泌系统,将有毒的蛋白传递给竞争细菌;随后,有毒蛋白开始分解对手中名为肽聚糖的结构蛋白;最终,竞争细菌的防御性细胞壁出现崩溃,从而被绿脓杆菌所击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通常情况下,T2噬菌体不会寄生在绿脓杆菌体内B绿脓杆菌的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一定引发基因突变C有毒蛋白基因在转录时,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在RNA 上D有毒蛋白属于分泌蛋白,是由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突变: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转录是以DNA 一条链为模板,以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在RNA 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RNA的过程。【详解】A、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A 正确;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绿脓杆菌的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如发生在非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中,就不会引发基因突变,B 错误;C、有毒蛋白基因在转录时,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在DNA 上,C 错误;D、绿脓杆菌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分散的核糖体,D 错误。故选 A。17遗传、变异与进化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任何独立生活的生物体都是以DNA 作为遗传物质B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多方向性等特点C自然选择学说的提出否定了“用进废退”现象的存在D蝾螈、鳄鱼、大猩猩和人四种生物中,大猩猩和人的DNA 碱基序列差异最小【答案】C【解析】【分析】1、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和多害少利性的特点。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内容要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详解】A、因为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依赖宿主细胞生活;独立生活的生物是指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所以任何独立生活的生物体都是以DNA 作为遗传物质,A 正确;B、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和多害少利性的特点,B 正确;C、用进废退是一种生物学现象,不是进化的原因,而自然选择学说内容是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所以说自然选择学说的提出没有否定“用进废退”现象的存在,C错误;D、蝾螈、鳄鱼、大猩猩和人四种生物中,大猩猩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DNA 碱基序列与人的差异最小,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遗传、变异和进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需将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对本题进行准确作答。18已知淀粉酶可以把淀粉水解为麦芽糖等物质,蛋白酶可以把蛋白质水解为多肽。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实验中所涉及的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探究有关性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试管加入的物质1 2 3 4 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溶液2 mL 2 mL 2 mL 2 mL 淀粉酶溶液2 mL 2 mL 淀粉酶蛋白酶(等量混合)4 mL 4 mL 蒸馏水2 mL 2 mL 碘液2 滴2 滴双缩脲试剂2 mL 2 mL 预期颜色变化不变蓝紫色A该实验的目的之一是研究酶之间的相互影响B该实验有多组对照,如1 号和 3 号试管,2 号和 4 号试管C为了遵循等量原则,实验过程中,1 号、2 号试管加入的蒸馏水的体积相同D 处预期的颜色变化为蓝色,处不会发生颜色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A、由表格实验处理可以看出:该实验把淀粉酶和蛋白酶混合,则实验的目的之一是研究酶之间的相互影响,A 正确;B、根据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可推出1 号和 3 号试管间形成对照,2 号和 4 号试管间形成对照,B 正确;C、根据等量原则,实验过程中,1 号、2 号试管各加入2 mL 蒸馏水的目的是保证各试管中液体的体积相同,防止液体体积的差异影响颜色的变化,C正确;D、3 号试管中淀粉酶被蛋白酶分解,淀粉没有被水解,遇碘液变蓝;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D 错误。故选 D。19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内红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都需要载体B土壤板结会影响植物根细胞转运Mg2+的速率C低温环境会影响物质的主动运输速率,但不影响被动运输D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吐”的过程可导致膜成分的更新【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明确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这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区别和联系及其影响因素,理解“胞吐”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从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判断各选项。【详解】A、人体内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协助扩散与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A 正确;B、根细胞转运Mg2+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而土壤板结会影响植物根的细胞呼吸,进而影响转运Mg2+的速率,B正确;C、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温度会影响组成生物膜分子的运动速率和载体蛋白的活性,所以低温环境对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运输速率均有影响,C错误;、当细胞以“胞吐”方式排出大分子时,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可见,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吐”的过程可导致膜成分的更新,D 正确。故选。【点睛】理清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形成如下的知识网络。凡是影响组成生物膜分子的运动速率、载体蛋白的活性和细胞呼吸的因素均会影响物质出入细胞的速率。20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在生活中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发酵技术,在鲜奶中加入乳酸菌可制成酸奶B制作泡菜的坛子加水密封是为了抑制乳酸菌繁殖C制葡萄酒时,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D变酸果酒表面的菌膜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答案】B【解析】【分析】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果酒制作需要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825,因此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该范围内。果醋发酵的微生物是醋酸杆菌,属于好氧型微生物,生长是最适温度为 3035,因此发酵时控制在该温度范围内,利用发酵的果酒通入氧气和升高温度可以进行果醋的发酵,酒精发酵为乙酸。2、制作泡菜和酸奶的过程中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属于厌氧菌,因此发酵过程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厌氧的条件,利用乳酸菌的发酵。【详解】A、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酸奶有一种特殊的酸味,A正确;B、乳酸菌属于厌氧菌,制作泡菜时要密封,创造无氧环境,利于乳酸菌的繁殖,B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由于酵母菌适宜生长的温度是1825,因此制葡萄酒时,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C正确;D、在变酸的果酒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D 正确。故选 B。21T 细胞易被HIV 破坏,与其表面的CCR5(由 CCR5基因编码的特殊蛋白质)有关。某医疗团队从一名先天抗 HIV 且 CCR5基因异常的捐献者身上取得骨髓,并将其移植到一名患有白血病、并感染HIV 十多年的患者身上。结果不但治愈了白血病,而且彻底清除了患者身上的所有HIV。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捐献者的造血干细胞可通过增殖与分化产生多种血细胞BHIV 不侵染 B 细胞的原因是B细胞内没有编码CCR5的基因C受捐的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中的异常CCR5基因不能遗传给下一代D被 HIV 感染后的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都会下降【答案】B【解析】【分析】1、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 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2、紧扣题干信息“T细胞易被HIV 破坏,与其表面的CCR5(特殊蛋白质由CCR5基因编码)有关”答题。【详解】A、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通过增殖和分化产生多种血细胞补充到血液中,A 正确;B、HIV 不侵染 B 细胞,原因是B细胞内编码CCR5的基因不能表达,B错误;C、骨髓细胞是体细胞,因此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中的异常CCR5基因不能遗传给下一代,C正确;D、HIV 主要侵染 T 细胞,而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因此患者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都受影响,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以艾滋病的治疗为背景,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免疫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HIV 的致病原理,能紧扣题干信息“HIV 侵入人体后只与T细胞相结合,是因为只有T 细胞表面含有CCR5的特殊蛋白质”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2小鼠Rictor基因的正常表达与精子的发生密切相关,敲除该基因的小鼠会出现无精症。研究人员利用流式细胞仪对正常鼠和敲除鼠睾丸生精小管中的细胞进行了DNA含量测定,结果如下图(精原细胞DNA含量为2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NA含量为2C和1C的细胞分别对应精原细胞和精子B与正常鼠相比,敲除鼠的初级精母细胞数量显著下降C据图推测敲除鼠精子形成过程阻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期间DDNA含量由2C到4C的变化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答案】C【解析】【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 含量变化规律(体细胞染色体为2N):(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2)DNA 变化:间期加倍(2N 4N),末期还原(2N)。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 含量变化规律: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2n 2n 2n n n n 2n n DNA 数目4n 4n 4n 2n 2n 2n 2n n【详解】A、DNA 含量为 2C的细胞对应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1C的细胞对应精子,A 错误;B、与正常鼠相比,敲除鼠的初级精母细胞数量显著增多,B错误;C、结果显示,Rictor 基因敲除鼠中1C的细胞显著下降,说明敲除鼠精子形成过程阻滞在2C-C,即阻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期间,C正确;D、DNA 含量由 2C到 4C的变化过程是DNA 的复制,会发生基因突变但不会发生基因重组,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 变化规律,通过分析题干和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232019 年 12 月 1 日是第 32 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宣传活动主题是“社区动员同防艾,健康中国我行动”(英文主题为“Communitiesmakethedifference”)。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HIV病毒是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因此属于抗原BHIV 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因此艾滋病患者体内检测不到抗体CHIV 病毒首次侵入人体后,只发生特异性免疫,而不发生非特异性免疫D当 HIV 感染后,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下降【答案】D【解析】【分析】(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2)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 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 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血液及血制品传播(输入被HIV 污染的血液及其血液制品)等。【详解】A、HIV病毒是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生物,属于病原体,A 错误;B、感染 HIV 病毒也能发生体液免疫,故艾滋病患者体内能检测到抗体,B错误;C、HIV 病毒首次侵入人体后,即发生特异性免疫,也发生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D、当 HIV 感染后,T细胞受损,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下降,D 正确。故选 D。24如图所示为基因型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种二倍体动物的两个正处在分裂状态的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细胞的分裂方式相同B两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和同源染色体对数相同C两个细胞有发生相同类型的可遗传变异D两个细胞中染色体上出现所示的A 与 a 的原因一定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A 细胞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是有丝分裂的中期;图B 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并且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详解】A、两个细胞所属的分裂方式不同,分别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A 错误;B、两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都为两个,但图B 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C、依据题目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说明两图中含A 或 a 的染色体上都有b 的变异均来自于染色体的易位,故两个细胞发生了相同类型的可遗传变异,C正确;D、前一细胞中染色体上出现所示的A 与 a 的原因是复制时出现了基因突变,后一细胞则可能是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故两个细胞中染色体上出现所示的A 与 a 的原因不一定相同,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图的识别等知识点,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识图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相关知识。25下列关于人类生命活动表现与其对应的调节机制,正确的是()A甲亢患者 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B马拉松选手比赛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减少以升高血糖C正常人饮水不足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D糖尿病患者胰岛 B细胞在高尔基体中合成的胰岛素减少【答案】A【解析】【分析】甲亢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和胰岛A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均能促进血糖升高。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胰岛素为分泌蛋白,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由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和运输,并由细胞膜参与分泌。【详解】甲亢患者是由于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偏高,A 正确;马拉松选手比赛时,随着血糖的消耗,血糖浓度降低,此时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促进肝糖原转化,使血糖升高,B错误;正常人饮水不足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C 错误;胰岛素为分泌蛋白,在胰岛B 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不同激素的功能和激素失调症,意在考查考生对激素功能的识记能力。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曾经历了由“千里松林”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塞罕坝,在新中国建设者努力下,已成为全球面积最大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回答下列问题。(l)塞罕坝的变迁属于群落的_替,演替是指 _。建设者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_进行,逐渐使这一区域生态系统的_恢复到受干扰前的状态。(2)调查塞罕坝森林中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时,宜采用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这是因为大多数土壤动物_,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调查。(3)重建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的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防止塞罕坝生物多样性再度遭到破坏的最有效措施是_。【答案】次生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速度和方向结构和功能取样器取样活动能力强,身体微小间接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解析】【分析】1、群落演替指随着时间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群落演替的类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2、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这类研究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3、生物的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详解】(1)根据题意,塞罕坝经历了由“千里松林”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变迁,属于次生演替,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逐渐使这一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受干扰前的状态。(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由于大多数土壤动物活动能力强,身体微小,因此调查森林中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时,宜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3)重建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的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即间接价值,建立自然保护区是防止塞罕坝生物多样性再度遭到破坏的最有效措施。【点睛】本题考查群落和生物多样性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理解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特别是把握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掌握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的调查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识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措施。27真核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完成复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