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中物理奥赛经典方法递推法(20200816024228).pdf

    • 资源ID:83158094       资源大小:389.26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物理奥赛经典方法递推法(20200816024228).pdf

    高中物理奥赛经典递推法第 1页(共 18 页)六、递推法方法简介递推法是解决物体与物体发生多次作用后的情况。即当问题中涉及相互联系的物体较多并且有规律时,应根据题目特点应用数学思想将所研究的问题归类,然后求出通式。具体方法是先分析某一次作用的情况,得出结论。再根据多次作用的重复性和它们的共同点,把结论推广,然后结合数学知识求解。用递推法解题的关键是导出联系相邻两次作用的递推关系式。塞题精析例 1:质点以加速度a 从静止出发做直线运动,在某时刻t,加速度变为2a;在时刻 2t,加速度变为3a;在 nt 时刻,加速度变为(n+1)a,求:(1)nt 时刻质点的速度;(2)nt 时间内通过的总路程。解析:根据递推法的思想,从特殊到一般找到规律,然后求解。(1)物质在某时刻t 末的速度为vt=at 2t 末的速度为v2t=vt+2at 即 v2t=at+2at 3t 末的速度为v3t=v2t+3at=at+2at+3at 则 nt 末的速度为vnt=v(n)t+nat=at+2at+3at+nat=at(1+2+3+n)=at12(n+1)n=12n(n+1)at(2)同理:可推得nt 内通过的总路程s=112n(n+1)(2n+1)at2例 2:小球从高h0=180m 处自由下落,着地后跳起又下落,每与地面相碰一次,速度减小1n(n=2),求小球从下落到停止经过的总时间为通过的总路程。(g取 10m/s2)解析:小球从 h0高处落地时,速率v0=02gh=60m/s 第一次跳起时和又落地时的速率v1=0v2第二次跳起时和又落地时的速率v2=02v2第 m 次跳起时和又落地时的速率vm=0mv2每次跳起的高度依次为h1=21v2g=02hn,h2=22v2g=04hn,高中物理奥赛经典递推法第 2页(共 18 页)通过的总路程 s=h0+2h1+2h2+2hm+=h0+022hn(1+21n+41n+2m21n+)=h0+022hn1=h022n1n1=53h0=300m 经过的总时间为 t=t0+t1+t2+tm+=0vg+12vg+m2vg+=0vg1+21n+2(1n)m+=0vgn1n1=03vg=18s 例 3:A、B、C 三只猎犬站立的位置构成一个边长为a 的正三角形,每只猎犬追捕猎物的速度均为v,A 犬想追捕B 犬,B 犬想追捕C 犬,C 犬想追捕A 犬,为追捕到猎物,猎犬不断调整方向,速度方向始终“盯”住对方,它们同时起动,经多长时间可捕捉到猎物?解析:由题意可知,由题意可知,三只猎犬都做等速率曲线运动,而且任一时刻三只猎犬的位置都分别在一个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但这正三角形的边长不断减小,如图61 所示。所以要想求出捕捉的时间,则需用微元法将等速率曲线运动变成等速率直线运动,再用递推法求解。设经时间t 可捕捉猎物,再把t 分为 n 个微小时间间隔 t,在每一个 t 内每只猎犬的运动可视为直线运动,每隔 t,正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a1、a2、a3、an,显然当 an0 时三只猎犬相遇。a1=aAA1BB1cos60=a32v t a2=a132v t=a232v t a3=a232v t=a332v t an=an32v t 因为 an32v t=0,即 n t=t 所以:t=2a3v(此题还可用对称法,在非惯性参考系中求解。)例 4:一列进站后的重载列车,车头与各节车厢的质量相等,均为 m,若一次直接起动,车头的牵引力能带动30 节车厢,那么,利用倒退起动,该车头能起动多少节同样质高中物理奥赛经典递推法第 3页(共 18 页)量的车厢?解析:若一次直接起动,车头的牵引力需克服摩擦力做功,使各节车厢动能都增加,若利用倒退起动,则车头的牵引力需克服摩擦力做的总功不变,但各节车厢起动的动能则不同。原来挂钩之间是张紧的,倒退后挂钩间存在s 的宽松距离,设火车的牵引力为F,则有:车头起动时,有:(F mg)s=12m21v拉第一节车厢时:(m+m)1v=mv1故有:21v=1421v=12(Fm g)s(F2 mg)s=12 2m22v12 2m21v拉第二节车厢时:(m+2m)2v=2mv2故同样可得:2v=4922v=23(Fm53 g)s 推理可得:2nv=nn1(Fm2n13 g)s 由2nv0 可得:F2n13 mg 另由题意知F=31 mg,得:n46 因此该车头倒退起动时,能起动45 节相同质量的车厢。例 5 有 n 块质量均为m,厚度为d 的相同砖块,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将它们一块一块地叠放起来,如图62 所示,人至少做多少功?解析将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砖一块一块地叠放起来,每次克服重力做的功不同,因此需一次一次地计算递推出通式计算。将第 2块砖平放在第一块砖上人至少需克服重力做功为W2=mgd 将第 3、4、n 块砖依次叠放起来,人克服重力至少所需做的功分别为:W3=mg2d W4=mg3d W5=mg4d Wn=mg(n 1)d 所以将 n 块砖叠放起来,至少做的总功为W=W1+W2+W3+Wn=mgd+mg2d+mg3d+mg(n1)d 高中物理奥赛经典递推法第 4页(共 18 页)n(n1)2mgd 例 6:如图 63 所示,有六个完全相同的长条薄片AiBi(i=2、4、)依次架在水平碗口上,一端搁在碗口,另一端架在另一薄片的正中位置(不计薄片的质量)。将质量为m 的质点置于A1A6的中点处,试求:A1B1薄片对 A6B6的压力。解析:本题共有六个物体,通过观察会发现,A1B1、A2B2、A5B5的受力情况完全相同,因此将A1B1、A2B2、A5B5作为一类,对其中一个进行受力分析,找出规律,求出通式即可求解。以第 i 个薄片 AB 为研究对象,受力情况如图63甲所示,第i 个薄片受到前一个薄片向上的支持力Ni、碗边向上的支持力和后一个薄片向下的压力Ni+1。选碗边 B 点为轴,根据力矩平衡有:NiL=Ni+1L2,得:Ni=12Ni+1所以:N1=12N2=1212N3=(12)5N6再以 A6B6为研究对象,受力情况如图63 乙所示,A6B6受到薄片 A5B5向上的支持力N6、碗向上的支持力和后一个薄片A1B1向下的压力N1、质点向下的压力mg。选 B6点为轴,根据力矩平衡有:N1L2+mg3L4=N6L 由、联立,解得:N1=mg42所以,A1B1薄片对 A6B6的压力为mg42。例 7:用 20 块质量均匀分布的相同光滑积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一块叠一块地搭成单孔桥,已知每一积木块长度为L,横截面是边长为h(h=L4)的正方形,要求此桥具有最大的跨度(即桥孔底宽),计算跨度与桥孔高度的比值。解析:为了使搭成的单孔桥平衡,桥孔两侧应有相同的积木块,从上往下计算,使积木块均能保证平衡,要满足合力矩为零,平衡时,每块积木块都有最大伸出量,则单孔桥就有最大跨度,又由于每块积木块都有厚度,所以最大跨度与桥孔高度存在一比值。将从上到下的积木块依次计为1、2、n,显然第1 块相对第2 块的最大伸出量为:x1=L2第 2 块相对第3 块的最大伸出量为 x2(如图 64所示),则:高中物理奥赛经典递推法第 5页(共 18 页)G x2=(L2 x2)G 得:x2=L4=L22同理可得第3 块的最大伸出量:x3=L2 3最后归纳得出:xn=L2n所以总跨度:k=29nn 1x=11.32h 跨度与桥孔高的比值为:kH=11.32h9h=1.258 例 8:如图 65 所示,一排人站在沿x 轴的水平轨道旁,原点O 两侧的人的序号都记为 n(n=1、2、3、)。每人只有一个沙袋,x0 一侧的每个沙袋质量为m=14kg,x0 一侧的每个沙袋质量m=10kg。一质量为M=48kg 的小车以某初速度v0从原点出发向正 x 轴方向滑行。不计轨道阻力。当车每经过一人身旁时,此人就把沙袋以水平速度 v 朝与车速相反的方向沿车面扔到车上,v 的大小等于扔此袋之前的瞬间车速大小的2n倍。(n 是此人的序号数)(1)空车出发后,车上堆积了几个沙袋时车就反向滑行?(2)车上最终有大小沙袋共多少个?解析:当人把沙袋以一定的速度朝与车速相反的方向沿车面扔到车上时,由动量守恒定律知,车速要减小,可见,当人不断地把沙袋以一定的速度扔到车上,总有一时刻使车速反向或减小到零,如车能反向运动,则另一边的人还能将沙袋扔到车上,直到车速为零,则不能再扔,否则还能扔。小车以初速v0沿正 x 轴方向运动,经过第1 个(n=1)人的身旁时,此人将沙袋以u=2nv0=2v0的水平速度扔到车上,由动量守恒得:Mv0 m 2v0=(M+m)v1,当小车运动到第 2 人身旁时,此人将沙袋以速度u=2nv1=4v1的水平速度扔到车上,同理有:(M+m)v1m 2nv1=(M+2m)v2,所以,当第n 个沙袋抛上车后的车速为vn,根据动量守恒有:M+(n 1)mvn12n m vn1=(M+nm)vn,即:vn=M(n1)mMnmvn1。同理有:vn+1=M(n2)mM(n1)mvn若抛上(n+1)包沙袋后车反向运动,则应有vn0,vn+10 即:M(n+1)m 0,M(n+2)m0 高中物理奥赛经典递推法第 6页(共 18 页)由此两式解得:n3814,n2014。因 n 为整数,故取3。当车反向滑行时,根据上面同样推理可知,当向左运动到第n 个人身旁,抛上第n 包沙袋后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3m+(n 1)mn 1v2n mvn1=(M+3m+nm)nv解得:nv=M3m(n1)mM3mnmn 1v同理有:n 1v=M3m(n2)mM3m(n1)mnv设抛上(n+1)个沙袋后车速反向,要求nv 0,n 1v0 即:M3m(n1)m0M3m(n2)m0解得n7n8即抛上第8 个沙袋后车就停止,所以车上最终有11 个沙袋。例 9:如图 6 6 所示,一固定的斜面,倾角 =45,斜面长L=2.00 米。在斜面下端有一与斜面垂直的挡板。一质量为m 的质点,从斜面的最高点沿斜面下滑,初速度为零。下滑到最底端与挡板发生弹性碰撞。已知质点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0.20,试求此质点从开始到发生第11 次碰撞的过程中运动的总路程。解析:因为质点每次下滑均要克服摩擦力做功,且每次做功又不相同,所以要想求质点从开始到发生n 次碰撞的过程中运动的总路程,需一次一次的求,推出通式即可求解。设每次开始下滑时,小球距档板为s,则由功能关系:mgcos (s1+s2)=mg(s1s2)sin mgcos (s2+s3)=mg(s2s3)sin即有:21ss=32ss=sincossincos=23由此可见每次碰撞后通过的路程是一等比数列,其公比为23在发生第11 次碰撞过程中的路程:s=s1+2s2+2s3+2s11=2(s1+s2+s3+s11)s1=2 1112s 1()3213s1=1012 (23)11=9.86m 例 10:如图 67 所示,一水平放置的圆环形刚性窄槽固定在桌面上,槽内嵌着三个大小相同的刚性小球,它们的质量分别是m1、m2和 m3,m2=m3=2m1。小球与槽的两壁刚好接触而它们之间的摩擦可忽略不计。开始时,三球处在槽中、的位置,彼此间距离相等,m2和 m3静止,m1以初速 v0=R2沿槽运动,R 为圆环的内半径和小球高中物理奥赛经典递推法第 7页(共 18 页)半径之和,设各球之间的碰撞皆为弹性碰撞,求此系统的运动周期T。解析:当 m1与 m2发生弹性碰撞时,由于m2=2m1,所以 m1碰后弹回,m2向前与 m3发生碰撞。而又由于m2=m3,所以m2与 m3碰后,m3能静止在m1的位置,m1又以 v 速度被反弹,可见碰撞又重复一次。当 m1回到初始位置,则系统为一个周期。以 m1、m2为研究对象,当 m1与 m2发生弹性碰撞后,根据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可写出:m1v0=m1v1+m2v212m120v=12m121v+12m222v由、式得:v1=1212mmmmv0=13v0,v2=1122mmmv0=23v0以 m2、m3为研究对象,当m2与 m3发生弹性碰撞后,得v3=23v0,2v=0 以 m3、m1为研究对象,当m3与 m1发生弹性碰撞后,得3v=0,1v=v0由此可见,当m1运动到 m2处时与开始所处的状态相似。所以碰撞使m1、m2、m3交换位置,当m1再次回到原来位置时,所用的时间恰好就是系统的一个周期T,由此可得周期:T=3(t1+t2+t3)=3(02 R3v+02 Rv+02 R3v)=010 Rv=10 RR/2=20s 例 11:有许多质量为m 的木块相互靠着沿一直线排列于光滑的水平面上。每相邻的两个木块均用长为L 的柔绳连接着。现用大小为F 的恒力沿排列方向拉第一个木块,以后各木块依次被牵而运动,求第n 个木块被牵动时的速度。解析:每一个木块被拉动起来后,就和前面的木块成为一体,共同做匀加速运动一段距离 L 后,把绳拉紧,再牵动下一个木块。在绳子绷紧时,有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因此,如果列出(n 1)FL=12nm2nv,这样的关系式是错误的。设第(n1)个木块刚被拉动时的速度为vn1,它即将拉动下一个木块时速度增至n 1v第 n 个木块刚被拉动时速度为vn。对第(n1)个木块开始运动到它把下一段绳子即将拉紧这一过程,由动能定理有:FL=12(n1)m2n 1v12(n1)m2n1v对绳子把第n 个木块拉动这一短暂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有:(n1)mn 1v=nmvn,得:n 1v=nn1vn把式代入式得:FL=12(n1)m(nn1vn)212(n1)m2n 1v高中物理奥赛经典递推法第 8页(共 18 页)整理后得:(n1)2FLm=n22nv(n1)22n 1v式就是反映相邻两木块被拉动时速度关系的递推式,由式可知当 n=2 时,有:2FLm=2222v21v当 n=3 时,有:22FLm=3223v2222v当 n=4 时,有:32FLm=4224v3223v一般地,有:(n1)2FLm=n22nv(n1)22n1v将以上(n1)个等式相加,得:(1+2+3+n1)2FLm=n22nv21v所以有:n(n1)22FLm=n22nv21v在本题中v1=0,所以:vn=FL(n1)nm例 12:如图 68 所示,质量m=2kg 的平板小车,后端放有质量M=3kg 的铁块,它和车之间动摩擦因数 =0.50。开始时,车和铁块共同以v0=3m/s 的速度向右在光滑水平面上前进,并使车与墙发生正碰,设碰撞时间极短,碰撞无机械能损失,且车身足够长,使得铁块总不能和墙相碰,求小车走过的总路程。解析;小车与墙撞后,应以原速率弹回。铁块由于惯性继续沿原来方向运动,由于铁块和车的相互摩擦力作用,过一段时间后,它们就会相对静止,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再向右运动,然后车与墙发生第二次碰撞,碰后,又重复第一次碰后的情况。以后车与墙就这样一次次碰撞下去。车每与墙碰一次,铁块就相对于车向前滑动一段距离,系统就有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车每次与墙碰后,就左、右往返一次,车的总路程就是每次往返的路程之和。设每次与墙碰后的速度分别为v1、v2、v3、vn、车每次与墙碰后向左运动的最远距离分别为s1、s2、s3、sn、。以铁块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在车与墙第(n1)次碰后到发生第n 次碰撞之前,对车和铁块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m)vn1=(M+m)vn,所以:vn=MmMmvn1=n 1v5由这一关系可得:v2=1v5,v3=12v5,一般地,有:vn=1n 1v5高中物理奥赛经典递推法第 9页(共 18 页)由运动学公式可求出车与墙发生第n 次碰撞后向左运动的最远距离为:sn=2nv2a=21v2a2n215类似地,由这一关系可递推到:s1=21v2a,s2=21v2a215,s3=21v2a415,sn=21v2a2n215所以车运动的总路程:s总=2(s1+s2+s3+sn+)=221v2a(1+215+415+2n215+)=21va21115=21va2524因为 v1=v0=3m/s,a=Mgm=152m/s2所以:s总=1.25m 例 13:10 个相同的扁长木块一个紧挨一个地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69 所示,每个木块的质量m=0.40kg,长度 l=0.45m,它们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因数和动摩擦因数均为2=0.10,原来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左方第一个木块的左端上方放一个质量为M=1.0kg的小铅块,它与木块间的静摩擦因数和动摩擦因数均为1=0.20,现突然给铅块一向右的初速度v0=4.3m/s,使其在大木块上滑行。试确定铅块最后的位置在何处(落在地上还是停在哪块木块上)。重力加速度g 取 10/s2,设铅块的长度与木块相比可以忽略。解析:当铅块向右运动时,铅块与 10 个相同的扁长木块中的第一块先发生摩擦力,若此摩擦力大于10 个扁长木块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则10 个扁长木块开始运动,若此摩擦力小于10 个扁长木块与地面间的最大摩擦力,则10 个扁长木块先静止不动,随着铅块的运动,总有一个时刻扁长木块要运动,直到铅块与扁长木块相对静止,后又一起匀减速运动到停止。铅块 M 在木块上滑行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1=1Mg=2.0N 设 M 可以带动木块的数目为n,则 n 满足:f12(M+m)g(n1)2mg0 即:2.01.40.4(n1)0 上式中的n 只能取整数,所以n 只能取 2,也就是当M 滑行到倒数第二个木块时,剩下的两个木块将开始运动。设铅块刚离开第8 个木块时速度为v,则:12Mv2=12M20v 1Mg8l 得:v2=2.49(m/s)2 0 由此可见木块还可以滑到第9 个木块上。M 在第 9 个木块上运动如图69 甲所示,则对 M 而言有:1Mg=MaM高中物理奥赛经典递推法第 10 页(共 18 页)得:aM=2.0m/s2第 9 及第 10 个木块的动力学方程为:1Mg 2(M+m)g 2mg=2mam 得:am=0.25m/s2设 M 刚离开第9 个木块上时速度为v,而第10 个木块运动的速度为V,并设木块运动的距离为s,则 M 运动的距离为(s+l),有:2v=v2+2aM(s+l)2V=2ams v=v+aMt V=amt 消去 s及 t 求出:v0.611m/sv0.26m/sV0.212m/sV0.23m/s或显然后一组解不合理,应舍去。因 v V,故 M 将运动到第10 个木块上。再设 M 运动到第10 个木块的边缘时速度为v,这时木块的速度为V,则:2v=2v+2aM(s+l)解得:2v=1.634s 0,故 M 不能滑离第10 个木块,只能停在它的表面上,最后和木块一起静止在地面上。例 14:如图 610 所示,质量为m 的长方形箱子,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质量也为m的小滑块,滑块与箱底间无摩擦。开始时箱子静止不动,滑块以恒定的速度v0从箱子的A 壁处向B 处运动,后与B 壁碰撞。假设滑块与箱壁每碰撞一次,两者相对速度的大小变为该次碰撞前相对速度的e倍,且 e=412。(1)要使滑块与箱子这一系统消耗的总动能不超过其初始动能的40%,滑块与箱壁最多可碰撞几次?(2)从滑块开始运动到刚完成上述次数的碰撞期间,箱子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解析:由于滑块与箱子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碰撞时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根据题目给出的每次碰撞前后相对速度之比,可求出每一次碰撞过程中动能的损耗。滑块开始运动到完成题目要求的碰撞期间箱子的平均速度,应等于这期间运动的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1)滑块与箱壁碰撞,碰后滑块对地速度为v,箱子对地速度为u。由于题中每次碰撞的 e 是一样的,故有:e=1100uvvu=2211uvvu=nnn1n1uvvu或 e=1100vuvu=2211vuvu=nnn1n 1vuvu高中物理奥赛经典递推法第 11 页(共 18 页)(e)n=110vuv2211vuvu nnn1n 1vuvu即碰撞 n 次后:vnun=(e)nv0碰撞第 n 次的动量守恒式是:mvn+mun=mv0、联立得:vn=121+(e)nv0,un=121(e)nv0第 n 次碰撞后,系统损失的动能:Ekn=EkEkn=12m20v12m(2nv+2nu)=12m20v14m20v(1+e2n)=2n1e212m20v=2n1e2Ek下面分别讨论:当 n=1 时,k1kEE=21e2=1122=0.146 当 n=2 时,k2kEE=41e2=1122=0.250 当 n=3 时,k3kEE=61e2=111222=0.323 当 n=4 时,k4kEE=81e2=1142=0.375 当 n=5 时,k5kEE=101e2=111422=0.412 因为要求的动能损失不超过40%,故 n=4。(2)设 A、B 两侧壁的距离为L,则滑块从开始运动到与箱壁发生第一次碰撞的时间t0=0Lv。在下一次发生碰撞的时间t1=11Luv=0Lev,共碰撞四次,另两次碰撞的时间分别为 t2=20Le v、t3=30Le v,所以总时间t=t0+t1+t2+t3=30Le v(1+e+e2+e3)在这段时间中,箱子运动的距离是:s=0+u1t1+u2t2+u3t3=12(1+e)v00Lev+12(1e2)v020Le v+12(1+e3)v030Le v=L2e+L22L2e+L2+3L2e+L2高中物理奥赛经典递推法第 12 页(共 18 页)=3L2e(1+e+e2+e3)所以平均速度为:v=st=2332330L(1 eee)2eL(1eee)e v=0v2例 15:一容积为1/4 升的抽气机,每分钟可完成8 次抽气动作。一容积为1 升的容器与此抽气筒相连通。求抽气机工作多长时间才能使容器内的气体的压强由76mmmHg降为 1.9mmHg。(在抽气过程中容器内的温度保持不变。)解析:根据玻一马定律,找出每抽气一次压强与容器容积和抽气机容积及原压强的关系,然后归纳递推出抽n 次的压强表达式。设气体原压强为p0,抽气机的容积为V0,容器的容积为V。每抽一次压强分别为p1、p2、,则由玻一马定律得:第一次抽气后:p0V=p1(V+V0)第二次抽气后:p1V=p2(V+V0)第二次抽气后:p2V=p3(V+V0)第 n 次抽气后:pn1V=pn(V+V0)n由以上n式得:pn=(0VVV)np0,所以:n=0n0plgpVVlg()V代入已知得:n=lg 400lg1.25=27(次)工作时间为:t=278=3.38 分钟例 16:使一原来不带电的导体小球与一带电量为Q 的导体大球接触,分开之后,小球获得电量q。今让小球与大球反复接触,在每次分开有后,都给大球补充电荷,使其带电量恢复到原来的值Q。求小球可能获得的最大电量。解析:两个孤立导体相互接触,相当于两个对地电容并联,设两个导体球带电Q1、Q2,由于两个导体球对地电压相等,故有11QC=22QC,即12QQ=12CC,亦即112QQQ=112CCC=k 所以 Q=k(Q1+Q2),k 为常量,此式表明:带电(或不带电)的小球跟带电大球接触后,小球所获得的电量与总电量的比值不变,比值 k 等于第一次带电量q 与总电量Q 的比值,即k=qQ。根据此规律就可以求出小球可能获得的最大电量。设第 1、2、n 次接触后小球所带的电量分别为q1、q2、,有:q1=kQ=q 高中物理奥赛经典递推法第 13 页(共 18 页)q2=k(Q+q1)=q+kq q3=k(Q+q2)=kQ+kq2=q+kq+k2q qn=k(Q+qn1)=q+kq+k2q+kn1q 由于 k1,上式为无穷递减等比数列,根据求和公式得:qn=q1k=qq1Q=qQQq即小球与大球多次接触后,获得的最大电量为qQQq。例 17:在如图 611 所示的电路中,S 是一单刀双掷开关,A1和 A2为两个平行板电容器,S掷向 a时,A1获电荷电量为Q,当 S再掷向 b时,A2获电荷电量为q。问经过很多次S掷向 a,再掷向 b 后,A2将获得多少电量?解析:S 掷向 a 时,电源给A1充电,S再掷向 b,A1给 A2充电,在经过很多次重复的过程中,A2的带电量越来越多,两板间电压越来越大。当A2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时,A2的带电量将不再增加。由此可知A2最终将获得电量q2=C2E。因为 Q=C1E,所以:C1=QE当 S由 a 第一次掷向b 时,有:1QqC=2qC所以:C2=Qq(Qq)E解得 A2最终获得的电量:q2=QqQq例 18:电路如图612 所示,求当R为何值时,RAB的阻值与“网络”的“格”数无关?此时RAB的阻值等于什么?解析:要使 RAB的阻值与“网络”的“格”数无关,则图中CD 间的阻值必须等于R才行。所以有:(2RR)2R2RR2R=R,解得:R=(5 1)R 此时 AB 间总电阻RAB=(5+1)R。高中物理奥赛经典递推法第 14 页(共 18 页)例 19:如图 613 所示,在 x 轴上方有垂直于xy 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 B,在 x 轴下方有沿y 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场强为E。一质量为m,电量为 q 的粒子从坐标原点O 沿着 y 轴方向射出。射出之后,第三次到达x 轴时,它与O 点的距离为 L。求此粒子射出时的速度v 和每次到达x 轴时运动的总路程s。(重力不计)解析:粒子进入磁场后做匀速圆周运动,经半周后通过 x 轴进入电场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又反向匀加速通过x 轴进入磁场后又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运动有周期性。它第 3 次到达 x 轴时距 O 点的距离L 等于圆半径的4 倍(如图613 甲所示)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mvqB=L4所以粒子射出时的速度:v=qBL4m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周长为:s1=L4粒子以速度v 进入电场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能深入的最大距离为y,因为 v2=2ay=2qEmy 所以粒子在电场中进入一次通过的路程为:s2=2y=22qB L16mE粒子第 1 次到达 x 轴时通过的路程为:s1=R=L4粒子第 2 次到达 x 轴时,已通过的路程为:s2=s1+s2=L4+22qB L16mE粒子第 3 次到达 x 轴时,已通过的路程为:s3=s1+s2+s1=L2+22qB L16mE粒子第 4 次到达 x 轴时,已通过的路程为:s4=2s1+2s2=L2+22qB L8mE粒子第(2n1)次到达 x 轴时,已通过的路程为:s2n1=ns1+(n1)s2=n L4+(n1)22qB L16mE粒子第 2n 次到达 x 轴时,已通过的路程为:s2n=n(s1+s2)=n(n L4+22qB L16mE)上面 n都取正整数。针对训练高中物理奥赛经典递推法第 15 页(共 18 页)1一物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初速为零,先对物体施加一向东的恒力F,历时1 秒钟,随即把此力改为向西,大小不变,历时1 秒钟,接着又把此力改为向东,大小不变,历时 1 秒钟,如此反复,只改变力的方向,共历时1 分钟。在此1 分钟内()A、物体时而向东运动,时而向西运动,在1 分钟末静止于初始位置之东B、物体时而向东运动,时而向西运动,在1 分钟末静止于初始位置C、物体时而向东运动,时而向西运动,在1 分钟末继续向东运动D、物体一直向东运动,从不向西运动,在1 分钟末静止于初始位置之东2一小球从距地面为H 的高度处由静止开始落下。已知小球在空中运动时所受空气阻力为球所受重力的k 倍(k1),球每次与地面相碰前后的速率相等,试求小球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1)总共通过的路程;(2)所经历的时间。3如图 614 所示,小球从长L 的光滑斜面顶端自由下滑,滑到底端时与挡板碰撞并反弹而回,若每次与挡板碰撞后的速度大小为碰撞前的4/5,求小球从开始下滑到最终停止于斜面下端物体共通过的路程。4如图615 所示,有一固定的斜面,倾角为45,斜面长为2 米,在斜面下端有一与斜面垂直的挡板,一质量为m 的质点,从斜面的最高点沿斜面下滑,初速度为1 米/秒。质点沿斜面下滑到斜面最底端与挡板发生弹性碰撞。已知质点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 0.20。(1)试求此质点从开始运动到与挡板发生第10 次碰撞的过程中通过的总路程;(2)求此质点从开始运动到最后停下来的过程中通过的总路程。5有 5 个质量相同、其大小可不计的小木块1、2、3、4、5 等距离地依次放在倾角 =30的斜面上(如图 616 所示)。斜面在木块2 以上的部分是光滑的,以下部分是粗糙的,5 个木块与斜面粗糙部分之间的静摩擦系数和滑动摩擦系数都是,开始时用手扶着木块1,其余各木块都静止在斜面上。现在放手,使木块1 自然下滑,并与木块2发生碰撞,接着陆续发生其他碰撞。假设各木块间的碰撞都是完全非弹性的。求取何值时木块4能被撞而木块5 不能被撞。高中物理奥赛经典递推法第 16 页(共 18 页)6在一光滑水平的长直轨道上,等距离地放着足够多的完全相同的质量为m 的长方形木块,依次编号为木块1,木块 2,如图 617 所示。在木块1 之前放一质量为M=4m 的大木块,大木块与木块1 之间的距离与相邻各木块间的距离相同,均为L。现在,在所有木块都静止的情况下,以一沿轨道方向的恒力F 一直作用在大木块上,使其先与木块 1 发生碰撞,设碰后与木块1 结为一体再与木块2 发生碰撞,碰后又结为一体,再与木块3 发生碰撞,碰后又结为一体,如此继续下去。今问大木块(以及与之结为一体的各小木块)与第几个小木块碰撞之前的一瞬间,会达到它在整个过程中的最大速度?此速度等于多少?7有电量为Q1的电荷均匀分布在一个半球面上,另有无数个电量均为Q2的点电荷位于通过球心的轴线上,且在半球面的下部。第 k 个电荷与球心的距离为R 2k1,且 k=1,2,3,4,设球心处的电势为零,周围空间均为自由空间。若Q1已知,求Q2。8一个半径为1 米的金属球,充电后的电势为 U,把 10 个半径为1/9 米的均不带电的小金属球顺次分别与这个大金属球相碰后拿走,然后把这 10 个充了电了小金属球彼此分隔摆在半径为 10 米的圆周上,并拿走大金属球。求圆心处的电势。(设整个过程中系统的总电量无泄漏。)9真空中,有五个电量均为q 的均匀带电薄球壳,它们的半径分别为R,R/2,R/4,R/8,R/16,彼此内切于P 点(如图 618)。球心分别为O1,O2,O3,O4,O5,求O1与 O5间的电势差。10在图 619 所示的电路中,三个电容器C、C、C的电容值均等于C,电源的电动势为,R、R为电阻,S 为双掷开关。开始时,三个电容器都不带电。先接通a,再接通b,再接通a,再接通 b,如此反复换向,设每次接通前都已达到静电平衡,试求:(1)当 S 第 n 次接通 b 并达到平衡后,每个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各是多少?(2)当反复换向的次数无限增多时,在所有电阻上消耗的总电能是多少?高中物理奥赛经典递推法第 17 页(共 18 页)11一系列相同的电阻R,如图 620 所示连接,求AB 间的等效电阻RAB。12如图 621 所示,R1=R3=R5=R99=5,R2=R4=R6=R98=10,R100=5,=10V 求:(1)RAB=?(2)电阻 R2消耗的电功率应等于多少?(3)Ri(i=1,2,3,99)消耗的电功率;(4)电路上的总功率。13试求如图6 22 所示,框架中A、B 两点间的电阻RAB,此框架是用同种细金属丝制作的,单位长的电阻为r,一连串内接等边三角形的数目可认为趋向无穷,取AB 边长为 a,以下每个三角形的边长依次减少一半。14图 623 中,AOB 是一内表面光滑的楔形槽,固定在水平桌面(图中纸面)上,夹角 =1(为了能看清楚,图中的角度夸大了)。现将一质点在BOA 面内从 C 处以速度 v=5m/s 射出,其方向与AO 间的夹角 =60,OC=10m。设质点与桌面间的摩擦可忽略不计,质点与OB 面及 OA 面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且每次碰撞时间极短,可忽略不计,试求:(1)经过几次碰撞质点又回到C 处与 OA相碰?(计算次数时包括在C 处的碰撞)(2)共用多少时间?(3)在这过程中,质点离O 点的最短距离是多少?参考答案1、D 高中物理奥赛经典递推法第 18 页(共 18 页)2、Hk;21k1k2H2k(1k)g+21k1k2H2k(1k)g3、419L 4、9.79m;50m 5、0.597 0.622 6、21 块;49FL48m7、1Q28、0.065U 9、24.46KqR10、(1)UI=23C 1(14)n,U=U=13C 1(14)n;(2)E=13C211、RAB=(3+1)R 12、(1)10;(2)2.5W;(3)i 1202(i=1,3,5,99),i102(i=2,4,6,98);(4)10W 13、RAB=13(7 1)ar 14、(1)60 次;(2)2s;(3)53 m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物理奥赛经典方法递推法(20200816024228).pdf)为本站会员(索****)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