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2021届新高考第三次大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pdf
-
资源ID:83167734
资源大小:643.51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陕西省安康市2021届新高考第三次大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pdf
陕西省安康市 2021 届新高考第三次大联考生物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树线是指直立树木分布的海拔上限,如图1 所示。生态学者研究了全球变暖环境下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对树线上升幅度的影响,结果如图2 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学者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样地内的植被类型,从而确定树线的上升幅度B树线之上和之下的主要植被分别为草甸和森林,影响植被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阳光C树线上升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加D该研究表明,在全球变暖环境下,树线上升幅度大小与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呈负相关【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图示,该图表示的是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布,在纬度相同条件下,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温度下降,而不同的生物其适合生存的温度也范围不同,因此不同的高度分布不同的生物。【详解】A、调查不同样地内的植被类型可采用样方法,A 正确;B、树线之上和之下的主要植被分别为草甸和森林,影响植被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温度,B 错误;C、树线上升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导致群落的垂直结构变化明显,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加,C正确;D、据图 2 可知,树线之上植被厚度越大,树线上升幅度越小,二者之间呈负相关,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群落物种丰富度调查方法、群落结构、种间关系和能量流动的理解,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概念的掌握和原理的应用。2下列与细胞中“膜”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存在生物膜及生物膜系统B膜结构中含磷元素,无膜细胞器不含磷元素C细胞膜中糖类含量很少,细胞膜的功能与糖类无关D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与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1、脂质: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2、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蛋白质的位置:有三种。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贡穿于磷脂双分子层。种类:a、有的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b、有的起载体作用,参与主动运输过程,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有的是酶,起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3、特殊结构-糖被:位置:细胞膜的外表。本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作用: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4、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详解】A、原核细胞存在生物膜,不存在生物膜系统;真核细胞存在生物膜及生物膜系统,A 错误;B、膜结构中含磷元素,无膜细胞器也可能含磷元素,如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RNA,RNA 中含有磷元素,B错误;C、细胞膜表面的糖类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免疫、信息交流等功能,因此细胞膜的功能与糖类有关,C 错误;D、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与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D 正确。故选 D。3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对生态系统的总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地虽瘠薄,常加粪灰,皆可化为良田”,如通过施用农家肥改良农田,能体现图1 中 d 成分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B“维莠骄骄”描述了农田中狗尾草生长的现象,杂草与农作物之间的关系为图2 中的 C“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描述了不用密网捕捞,有利于种群年龄组成形成图3 中的 II 类型D“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穉”描述了农业生产中防治虫害,可利用图2 中的 、来防治害虫【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示1,a 为生产者,b 为二氧化碳库,c 为消费者,d 为分解者;图示 2,是互利共生,是寄生,是竞争,是捕食。图示 3,I 是衰退型,II 是增长型,III 是稳定型。【详解】“地虽瘠薄,常加粪灰,皆可化为良田”,如通过施用农家肥改良农田,能体现图1 中 d 分解者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A 正确;“维莠骄骄”描述了农田中狗尾草生长的现象,杂草与农作物之间的关系为图2 中的 是竞争,B 错误;“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描述了不用密网捕捞,有利于种群年龄组成形成图3 中的 II 增长型,C正确;“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穉”描述了农业生产中防治虫害,可利用图2 中的 是寄生、是捕食来防治害虫,D 正确;故选B。4苯酚是工业生产排放的有毒污染物质,自然界中存在着降解苯酚的微生物。某工厂产生的废水中含有苯酚,为了降解废水中的苯酚,研究人员从土壤中筛选获得只能利用苯酚的细菌菌株,筛选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为土壤样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示 中不同浓度碳源的培养基不会影响细菌的数量B图示 培养目的菌株的选择培养基中应加入苯酚作为碳源C若图中 为对照实验,则其中不应加入苯酚作为碳源D使用平板划线法可以在 上获得单菌落【答案】A【解析】【分析】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步骤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选择分离过程中需要使用选择培养基,做到全程无菌操作。常用的固体培养基上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详解】A、中不同浓度的碳源的培养基会影响细菌的数量,A 错误;B、中的选择培养基中应加入苯酚作碳源,以增大降解苯酚细菌的浓度,B 正确;C、与 的培养基的主要区别在于 的培养基不加入苯酚作碳源,的培养基加入苯酚作碳源,C正确;D、分离单菌落可以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故使用平板划线法可以在 上获得单菌落,D 正确;故选 A。5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将“寨卡病毒”染色,以观察DNA 和 RNA 在该病毒中的分布B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实验中,叶绿素b 随提取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最慢C若被调查的鲫鱼中仅标记个体被乌鱼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D为了调查不同空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与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答案】C【解析】【分析】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它由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个体组成。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度。群落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是不一样的,因此必须计算各种生物数量之间的比例,也就是各个物种的相对数量。【详解】A、每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A错误;B、色素的分离实验中,叶绿素b 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最慢,B错误;C、若被调查的鲫鱼中仅标记个体被乌鱼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C正确;D、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与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D错误。故选 C。6下图为某种人类遗传病的系谱图,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3为纯合子B该病为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4为纯合子C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为杂合子D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为纯合子【答案】C【解析】【分析】设 A、a 基因控制该病,可根据每个选项中的假设,确认患者或者隐性个体的基因型,依据该个体的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进行演绎法确认个体的基因型。据此答题:【详解】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 1的基因型为aa,会提供 a 给3,且3表现患病,有显性基因,因此 3为 Aa,故 A 项错误;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会父病女必病,而系谱图中 3的女儿必须患病,但实际上 2却没有患病,因此该病不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故B错误;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患者2、2、3、1均为 aa,2 表现正常,即有显性基因,又因为3为 aa,必然会给2 一个隐性基因a,因此 2 为杂合子,故C正确;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2的基因型为XaXa,必会提供Xa给1,而 2是正常的,所以2的基因型为XAXa,是杂合子,故D 项错误。7 某雄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下图是其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两个不同时期细胞的分裂图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称为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中含有6 条染色单体B四分体时期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A 和 a 出现在姐妹染色单体同一位置C图示该精原细胞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最多时可能含有四个B 基因D该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四个精子,其基因型可能分别为AB、Ab、ab、aB【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其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两个不同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这两个细胞都不含同源染色体,前者出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后者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详解】A、甲细胞中含4 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2 条染色单体,因此该细胞含有8 条染色单体,A 错误;B、四分体时期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由此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C、由于该细胞的基因型是AaBb,只含有1 个 B 基因,所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复制,细胞中最多含有两个 B 基因,C 错误;D、该细胞经由于发生了交叉互换,所以减数分裂形成的四个精子,其基因型分别为AB、aB、Ab、ab,D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需要考生分析出图中细胞所处时期,关键点是看出细胞发生了交叉互换。8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DNA 是所有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B核酸分子中每个五碳糖连接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CRNA 具有传递遗传信息、转运和催化等功能D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不一定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1 分子脱氧核糖核苷酸由1 分子磷酸,1 分子碱基和1 分子脱氧核糖组成;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1 分子核糖核苷酸由1 分子磷酸、1 分子碱基和1 分子核糖组成。【详解】A、所有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A 正确;B、核酸分子末端的五碳糖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B 错误;C、RNA 具有传递遗传信息(病毒RNA)、转运(tRNA 转运氨基酸)和催化(RNA 酶)等功能,C 正确;D、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可能由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导致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不一定相同,D 正确。故选 B。9科研人员采用错时添加或除去DNA 合成抑制剂的方法,制备了均处于G1/S 临界处的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群,现将上述细胞群转移至正常培养液中继续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转移至正常培养液后,细胞首先进行的是合成DNA 所需蛋白质的合成B由于间期长于分裂期,适当时间后制片观察,可发现间期细胞占绝大多数C在中期,显微镜下能观察到该细胞的染色体组型图D在末期,分离的两套染色体的距离相比后期进一步加大【答案】D【解析】【分析】DNA 复制发生在S期,若用 DNA 合成抑制剂多次处理后,获得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群将都处于G1/S 临界处,若将该细胞群转移至正常培养液中继续分裂,则其将直接进入S其进行 DNA 的复制。【详解】A、转移至正常培养液后,细胞首先进入S期进行 DNA 的复制,而合成DNA 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发生在S期前面的G1期,A 错误;B、由于这一细胞群是同步的,因此接下来任意时间去观察它们,都处于同一阶段,不会出现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少数细胞处于裂期的情况,B 错误;C、在中期,显微镜下能观察到该细胞的染色体,但是不是染色体组型图,C错误;D、在末期,分离的两套染色体的距离相比后期进一步加大,D 正确。故选 D。10“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该诗句体现了许多生态学原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南山下”所有的豆科植物构成了一个种群B“草盛豆苗稀”说明不同植物间有竞争关系C“晨兴理荒秽”说明人类能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方向D诗句中的信息能体现出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以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中的诗句为背景,主要考查种群概念、群落结构和演替、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生物学基本原理,同时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详解】A、某一区域中,豆科植物种类繁多,并不只是一个物种,A 错误;B、在豆苗和杂草之间存在竞争关系,B 正确;C、在豆苗阶段,豆苗在和杂草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有必要除草,以利于豆苗生长,让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即人类活动能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这也是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之一,C正确;D、人类在某一片土地上种庄稼,则该群落向着人类需要的农田群落的方向演替,若弃耕,农田群落可能演替为草原群落或森林群落,所以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的演替方向,D 项正确。故选 A。11下列高中生物学实验,不能在常温条件下完成的是()A观察根尖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B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C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答案】B【解析】【分析】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详解】A、观察根尖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只要在常温下进行即可,A 错误;B、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需要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才能产生砖红色沉淀,B正确;CD、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都需要保持细胞活性,需在常温下进行,CD错误。故选 B。12最新研究证实,砒霜可以明显抑制肿瘤细胞中糖酵解通路限速酶已糖激酶2 的活性而影响细胞代谢,最终导致肿瘤细胞凋亡。相关说法中正确的()A细胞的凋亡与癌变是生物体异常的生命活动B老年人头发变白是细胞凋亡的结果C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mRNA 的合成D由于细胞膜上的脂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答案】C【解析】【分析】癌细胞由于基因发生改变,粘连蛋白减少或缺少,容易在组织间转移。另外癌细胞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无限增殖的特性,正常的细胞不可能出现无限增殖。细胞凋亡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不同,细胞凋亡不是一件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过程,它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等的作用,它并不是病理条件下自体损伤的一种现象,而是为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而主动争取的一种死亡过程。【详解】A、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A 错误;B、老年人头发变白是细胞衰老的结果,B 错误;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因此,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mRNA 的合成,C正确;D、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D 错误。故选 C。13如图表示伞藻的某实验过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本实验中的伞藻是多细胞生物B本实验能说明“帽”的形状是由足决定的C本实验能说明代谢的中心和遗传物质在“柄”或“足”中D本实验能说明“帽”不是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的结构【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和题图可知:“帽”与“柄”和“足”分离后,“帽”死亡,而“柄”能再生新的“帽”,再生新的“帽”与原来的性状相同,说明“帽”不是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的结构,“帽”的形状是由“柄”或“足”或两者共同决定。【详解】A、伞藻是单细胞生物,A 错误;B、根据实验的变量分析可知“帽”的形状是由“柄”或“足”或两者共同决定,B 错误;C、本实验不能说明代谢的中心和遗传物质在“柄”或“足”中,C错误;D、本实验能说明“帽”不是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的结构,D 正确。故选 D。【点睛】充分利用题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正确分析实验为解题的关键。14下列有关酒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的实验,酒精的作用是洗去花生子叶薄片上的浮色B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酒精的作用是漂洗被解离后的根尖C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酒精的作用是提取绿叶中的色素D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酒精的作用是对小动物进行固定和防腐【答案】B【解析】【分析】酒精是生物实验常用试剂之一,如检测脂肪实验中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都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对材料进行解离;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需用无水酒精来提取色素;果酒和果醋制作实验中可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进行消毒;DNA 的粗提取和鉴定中可以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进一步纯化DNA 等。【详解】A、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的实验,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花生子叶薄片上的浮色,A 正确;B、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使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要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 2 次,解离后应该用清水进行漂洗,B 错误;C、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用无水乙醇来提取绿叶中的色素,C 正确;D、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小动物进行固定和防腐,D 正确。故选 B。15图为生物学中整体与部分的概念关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 I 为人体内环境,并且有的关系,则 是血浆B若 I 为可遗传变异,是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原理,则是基因重组C若 I 为构成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并且和人人生来就有,则 是特异性免疫D若 I 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并且由和构成营养结构,则IV 是分解者【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又叫细胞外液;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步移;人体免疫系统包括三道防线,其中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详解】人体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若 人体内环境,并且有的关系,则 是血浆、是组织液、是淋巴,A 正确;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的方法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B 错误;若若I 为构成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并且和人人生来就有,说明和是非特异性免疫,则 是特异性免疫,C 正确;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这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因此若I 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并且由 和构成营养结构,则IV 是分解者,D 正确。16下列有关厌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产生少量ATP B可产生水C可释放二氧化碳D在细胞溶胶中进行【答案】B【解析】【分析】厌氧呼吸是在无氧的条件下发生的,在细胞溶胶中进行,厌氧呼吸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与需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一样,进行糖酵解;第二阶段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乳酸或乙醇和 CO2。【详解】A、厌氧呼吸是不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生少量的ATP,A 正确;B、厌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只能分解形成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不产生水,B 错误;C、厌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能分解形成酒精和二氧化碳,C 正确;D、厌氧呼吸在细胞溶胶中进行,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17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表述错误的是()A发生基因突变的生物,其性状随之改变B基因突变产生了新的基因C基因突变一般具有可逆性的特点D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RNA 上【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指由于基因内部核酸分子上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的现象或过程。DNA 分子上碱基对的缺失、增加或替换都可以引起核苷酸序列的变化,因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详解】A、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隐性突变等原因,发生基因突变的生物,其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A 错误;B、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B正确;C、基因突变具有可逆性,即显性基因可以突变为隐性基因,而隐性基因也可突变为显性基因,C 正确;D、以 RNA 为遗传物质的病毒其遗传信息储存在RNA中,故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以RNA 为遗传物质的病毒中,D 正确。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基因突变的原因及特点是解题关键。18研究发现,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是促进细胞凋亡的一种关键蛋白质,正常细胞的Smac存在于线粒体中,当线粒体收到释放这种蛋白质的信号时,就将这种蛋白质释放到线粒体外,然后Smac 与凋亡抑制蛋白(IAPs)反应,促进细胞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Smac与 IAPs反应加强将导致细胞中溶酶体活动减弱BSmac 基因与 IAPs基因的表达过程均在线粒体中进行C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速度与线粒体Smac 释放速度有关D Smac释放到线粒体外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提供的能量【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Smac与 IAPs反应加强促进细胞凋亡,将导致细胞中溶酶体活动增强,A 错误;B、线粒体中的蛋白质,有的是细胞核基因表达的产物,有的是线粒体基因表达的产物,依题意信息无法确定 Smac 基因与 IAPs基因是属于细胞核基因,还是属于线粒体基因,因此不能得出“Smac 基因与 IAPs基因的表达过程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的结论,B错误;C、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属于细胞凋亡,而Smac与 IAPs反应可促进细胞凋亡,所以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速度与线粒体Smac 释放速度有关,C正确;D、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是大分子物质,是以胞吐的方式从线粒体释放到线粒体外,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提供的能量,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以“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为素材,考查学生对细胞凋亡、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更主要的是抓住题意中的关键信息,诸如“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是细胞中一个促进细胞凋亡的关键蛋白”、“Smac 与凋亡抑制蛋白(IAPs)反应,促进细胞凋亡”等等,将这些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19某纯种紫花顶生豌豆与纯种白花腋生豌豆杂交,由于某种基因型的花粉败育,F2的四种表现型比例为5:3:3:l,根据题目所给条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两对相对性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都不能判断CF1测交后代只能表现出3 种表现型D亲本均仅存在一对隐性基因【答案】C【解析】【分析】某纯种紫花顶生豌豆与纯种白花腋生豌豆杂交,由于某种基因型的花粉败育,F2的四种表现型比例为5:3:3:l,说明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假设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A/a 和 B/b 控制,则可以进一步推知,F1为 AaBb,基因型为AB 的花粉不育,所以亲本只能为AAbb aaBB。【详解】A、由分析可知,F2的表现型为9:3:3:1 的变式,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 正确;B、由分析可知,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无法根据题目所给条件作出判断,B正确;C、F1测交有 2 种情况,当F1作为父本测交时,后代只有3 种表现型;当F1作为母本测交时,后代有4 种表现型,C错误;D、由分析可知,如果F1为 AaBb,基因型为AB 的花粉不育,所以亲本只能为AAbb aaBB,D 正确。故选 C。20下列关于DNA 聚合酶和DNA 连接酶叙述正确的是()A两种酶都能催化磷酸二酯键形成,不具有专一性B两种酶均在细胞内合成,且仅在细胞内发挥催化作用C两种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D PCR技术扩增DNA 片段过程,反应体系中需要加入两种酶【答案】C【解析】【分析】DNA 连接酶和DNA 聚合酶的区别:DNA 连接酶是在两个DNA 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而DNA 聚合酶只能将单个脱氧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上,形成磷酸二酯键;DNA 连接酶是同时连接双链的切口,而DNA 聚合酶只是在单链上将一个个脱氧核苷酸连接起来;DNA 连接酶不需要模板,而DNA 聚合酶需要模板。【详解】A、DNA 连接酶和DNA 聚合酶都是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DNA 连接酶只能连接相同的黏性末端,具有专一性,DNA 聚合酶只能催化脱氧核苷酸连接,不能催化核糖核苷酸,也具有专一性,A 错误;B、两种酶均在细胞内合成,在细胞内、外均能发挥催化作用,B 错误;C、两种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两种酶的作用实质是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C正确;D、PCR技术扩增DNA 片段过程,反应体系中需要加入耐高温的DNA 聚合酶,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 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DNA 连接酶作用的位点是磷酸二酯键,与限制酶的作用相反。21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若某人大脑皮层受损则可能无法正常交谈,不能有效进行学习记忆和思维等B若某人因外伤导致意识丧失,出现像婴儿一样的尿床现象,则可判断是脊髓受损C若某人小脑受损,则不能对体温、血糖、水平衡和生物节律等进行有效地调控D若某人下丘脑受损,则不能准确完成用左手食指交替轻击右手中指和鼻尖的动作【答案】A【解析】【分析】高级神经中枢脑具有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同时还具有语言、记忆、学习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同时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有调控作用。识记神经中枢的作用和分级调节是本题的解题关键。【详解】A、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的能力,受损可能会影响这些功能,A正确;B、意识丧失应该是脑部的高级中枢受损,无意识的排尿表示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调控能力丧失,所以损伤部位应该在脑部,B 错误;C、小脑控制的是身体的平衡,下丘脑对体温、血糖、水平衡和生物节律等进行有效地调控,C错误;D、下丘脑的作用是对体温、血糖、水平衡和生物节律等进行有效地调控,与躯体运动无关,D 错误;故选 A。2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血友病、21 三体综合征都是常见的遗传病,下列与三种遗传病的特征均符合的是()A都是父亲或母亲减数分裂异常造成的B在男性或女性群体的发病率相同C都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D都出现异常的酶影响代谢正常进行【答案】C【解析】【分析】遗传病分为三大类:其一是染色体病或染色体综合征,遗传物质的改变在染色体水平上可见,表现为数目或结构上的改变。其二是单基因病,主要是指一对等位基因的突变导致的疾病,分别由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突变所致。第三是多基因病,这类疾病涉及多个基因起作用,与单基因病不同的是这些基因没有显性和隐性的关系,每个基因只有微效累加的作用。【详解】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血友病是单基因疾病,有可能是受精卵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基因发生了突变,A错误;B、血友病是X 染色体隐性病,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B 错误;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血友病、21 三体综合征都是常见的遗传病,都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C 正确;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蛋白质的结构发生改变,没有引起酶的改变,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生需要识记遗传病的概念及种类,进行分析。23有关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时间越长,含32P的子代噬菌体比例越高B子代噬菌体合成蛋白质外壳涉及的RNA 只有 mRNA 和 tRNA C噬菌体及大肠杆菌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能体现中心法则的全部内容D培养时间过短或过长,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在上清液【答案】D【解析】【分析】噬菌体是一种病毒,病毒是比较特殊的一种生物,它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蛋白质外壳的合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 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合成子代噬菌体DNA 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且DNA 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子代噬菌体中有少数含有亲代的DNA 链(含32P),且培养时间越长,子代噬菌体数目越多,含32P 的子代噬菌体比例越低,A 错误;B、子代噬菌体合成蛋白质外壳涉及的RNA 有 mRNA、tRNA 和 rRNA(核糖体的组成成分),B错误;C、噬菌体及大肠杆菌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包括DNA 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没有逆转录和RNA的复制过程,C错误;D、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放射性含量升高,培养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明确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识记噬菌体繁殖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 进入细菌;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步骤,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难点是对于该实验的误差分析。24下列关于生物学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皱粒豌豆的DNA上插入一段外来DNA,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该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囊性纤维病是因为编码一个跨膜蛋白的基因缺失了三个碱基对,造成基因中嘌呤与嘧啶的比值改变C白化病患者的白化症状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也可能是白化基因携带者婚配的结果D编码血红蛋白的正常基因突变成异常基因后含有的碱基数一定不相等【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基因突变是指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控制生物形状的途径:(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白化病等。(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等。【详解】A、插入外来DNA 序列使淀粉分支酶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因此从一定程度上使基因的结构发生了改变,由于该变异发生于基因的内部,因此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A 错误;B、基因中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是互补配对的,其比值恒等于1,缺失碱基对不会改变基因中嘌呤和嘧啶的比值,B错误;C、白化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造成酪氨酸酶不能合成,从而影响黑色素形成,但白化病患者也可能的是携带白化病基因的正常双亲,婚配出现隐性纯合结果,C正确;D、基因突变是DNA 分子上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造成DNA 分子结构的改变,所以正常基因和突变基因的碱基数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D 错误。故选 C。25如图是人体内某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其部分进入过程为接触凹陷 包围 分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吞噬细胞以此方式吞噬入侵的细菌及衰老的红细胞B大分子物质或者颗粒性物质通过此方式进入细胞C此过程为胞吞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此过程需要的能量只能由线粒体提供【答案】D【解析】【分析】图示为胞吞过程,是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据此答题。【详解】A、吞噬细胞以胞吞方式吞噬入侵的细菌及衰老的红细胞,A 正确;B、大分子物质或者颗粒性物质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B 正确;C、此过程为胞吞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C正确;D、胞吞过程需要的能量,可由在线粒体或细胞质基质中产生的ATP提供,D 错误。故选 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2017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三位科学家分享,他们揭示了黑腹果蝇羽化(由蛹发育为成虫)时间的分子机制。黑腹果蝇的羽化时间受位于X 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的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有控制羽化时间为 29h、24h、19h 和无节律四种等位基因,其中24h 的为野生型,其余三者由基因突变产生。请回答下列问题:(1)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控制羽化时间的一组复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首先探究了控制羽化时间为 29h、24h、19h 这三种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用一只羽化时间29h 的雌果蝇和一只羽化时间24h的雄果蝇杂交,产生的1F在 19h 时观察到有果蝇个体羽化出来。若所有基因型的个体均能正常存活,该研究小组假设:该性状受一组复等位基因T、T、t 控制,其中T对 T、t 为完全显性,T 对 t 为完全显性,野生型受T基因控制。该研究小组统计了所有1F的羽化时间及比例,若_则该假设正确,其中,羽化时间为19h 和 24h 的果蝇分别为_(雌、雄)性。(2)研究小组需要再确定无节律基因与T、T、t 之间的显隐性关系(假设它们之间都是完全显性关系),若(1)的假设正确,现有一只羽化时间无节律的雄果蝇和以上三种羽化时间均为纯合子的雌果蝇各若干只,可能只需一次杂交实验就能确定无节律基因与其他三种等位基因之间显隐性关系的方法是:用该无节律的雄果蝇与羽化时间为_的雌果蝇杂交,观察1F果蝇的表现型。如果1F表现型_,则无节律基因相对于该节律基因为显性;如果1F表现型 _,则无节律基因相对于该节律基因为隐性。【答案】1F羽化时间29h:24h:19h=2:1:1 雄和雌29h 或 19h 有两种(或出现无节律或雌性都为无节律,雄性都表现为该节律或雌雄表现不同)只有一种(或全表现为该节律或雌雄表现相同)【解析】【分析】根据题目信息,野生型受T基因控制,亲本羽化时间29h 的雌果蝇和一只羽化时间24h 的雄果蝇杂交,产生的 F1在 19h 时有果蝇个体羽化出来,从而确定29h 的性状由T+基因控制,19h 性状由 t 基因控制,再利用相关杂交关系推测子代基因型及表现型;在证明无节律与有节律基因的显隐关系时,利用假说演绎法,对要证明的问题提出相关假设,进行演绎推理,找出两种假设的区别进而加以证明。【详解】(1)按照该研究小组假设,野生型受T基因控制,根据题中信息,“用一只羽化时间29h 的雌果蝇和一只羽化时间24h 的雄果蝇杂交,产生的F1在 19h 时观察到有果蝇个体羽化出来。”可以推定 29h 的性状由T+基因控制,19h 性状由 t 基因控制。如果该观点正确,则羽化时间24h 的黑身雄蝇基因型是XTY,而羽化时间 29h 的灰身雌蝇基因型是XT+X,由于子代出现了羽化时间为19h 的个体,所以亲代的基因型为XTY和 XT+Xt,子代 XT+YXtYXT+XTXTXt=1111,表现型为F1的羽化时间29h24h 19h=211,羽化时间为19h 和 24h 的基因型为XtY和 XTXt,分别为雄性和雌性。(2)若(1)的假设正确,控制该性状的复等位基因T对 T、t 为完全显性,T对 t 为完全显性。所以,若要确定无节律的性状与这三种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需用该无节律的雄果蝇与羽化时间为29h 或19h 的雌果蝇杂交,根据伴X 染色体遗传的特点交叉遗传的特性,若F1的雌性均表现为无节律,雄性均表现为有节律,则无节律基因相对于该节律基因为显性(或有两种表现型);若 F1无论雌雄均表现为该节律性状(或只有一种表现型),则无节律基因相对于该节律基因为隐性。【点睛】解答本题需着重掌握伴X遗传的特点,不同性状的遗传不亲子代之间的遗传规律,并应用此规律进行分析、解决问题;能够根据相关假设,利用交叉遗传的特性进行设计相关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27研究人员对珍珠贝(2n)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1为其细胞分裂某一个时期的示意图(仅显示部分染色体)。图 2 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 DNA 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 1 中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_,它属于图2 中类型 _的细胞。(2)若某细胞属于类型c,取自精巢,没有同源染色体,那么该细胞的名称是_。(3)若类型b、d、e 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4)在图 2 的 5 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_。(5)着丝点分裂导致图2 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_(用图中字母表述)。(6)珍珠贝卵母细胞分裂一般停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待精子入卵后完成后续过程。细胞松弛素B能阻滞细胞分裂而导致染色体数加倍,可用于诱导三倍体。现有3 组实验:用细胞松弛素B分别阻滞卵母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和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请预测三倍体出现率最低的是_,理由是 _。【答案】有丝分裂后期a 次级精母细胞b、d、e a、b ba dc 阻滞第一次卵裂受精卵含二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加倍后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