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铁岭市2021届第一次新高考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pdf
-
资源ID:83176846
资源大小:701.82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辽宁省铁岭市2021届第一次新高考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pdf
辽宁省铁岭市 2021 届第一次新高考模拟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如图为果酒与果醋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发酵瓶使用前要清洗干净并用70%酒精消毒B果酒发酵时,应将果汁装满瓶并从e 取样鉴定Cd 处设计能防止排气时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D果醋发酵时,适时打开气阀a 向发酵液中充气【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实验装置图: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图,其中出料口的作用是出料、检测;充气口的作用是在果醋制作时通入氧气的;排气口的作用是排气,其弯弯曲曲的好处是防止杂菌和浮尘的污染。【详解】A、发酵瓶使用前要清洗干净,并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是为了避免杂菌污染,A 正确;B、果酒发酵时果汁的量不能超过发酵瓶体积的2/3,而且不能将排气口淹没,B 错误;C、装置中d 处设计成弯曲形状的目的是防止排气时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C正确;D、果酒发酵时,适时打开气阀a 向发酵液中充气,因为醋酸杆菌为好氧微生物,D 正确。故选 B。2同侧屈反射涉及的反射弧结构如图所示,效应器为肌肉。假设在该反射弧中放置了甲、乙两个灵敏电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射属于最简单的反射B结构 a 为反射弧中的感受器C在 b 处给予适宜电刺激,将观察到电表甲、乙的指针偏转情况不同D反射过程中兴奋在d 上的传导是双向的,I 和处的传递是单向的【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a 为效应器,b 为传出神经,c 为神经中枢,d 有神经节为传入神经,e 为感受器。为轴突,为树突或胞体。【详解】A、该反射是三元反射弧,不是最简单的反射弧,A错误;B、根据神经节或神经中枢中的突触结构,可以判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从ea,故 a 为效应器,B 错误;C、在 b 处给予适宜电刺激,电表甲会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兴奋无法逆向传递到c 和 d,电表乙不偏转,C正确;D、反射过程中,从感受器开始兴奋,兴奋的传导和传递都是单向的,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3丛枝菌根(AM)是一种土壤生态系统中同时具有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特性的结构,它由AM 真菌与陆生维管植物根系形成,能够增强宿主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耐受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丛枝菌根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充当生产者BAM 真菌可为植物提供多糖、矿质元素、水等直接吸收的营养物质CAM 真菌的拟核中可能存在与重金属离子代谢过程相关的基因D AM 真菌与宿主植物的关系是互利共生,是共同进化的结果【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分析,AM 真菌属于真核细胞,没有拟核;“AM 真菌能够增强宿主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耐受性”,而宿主植物能为AM 真菌提供物质和能量来源,说明 AM 真菌与宿主植物的这种关系属于互利共生的关系。【详解】A、丛枝菌根由AM 真菌与陆生维管植物根系形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属于生产者,A 错误;B、植物为AM 真菌提供糖类、矿质元素和水分等营养物质,B 错误;C、AM 真菌属于真核细胞,不存在拟核,C错误;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M 真菌与宿主植物的关系是互利共生,是二者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故选 D。4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其有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植物细胞叶绿体产生的ATP能用于生长、物质运输等生理过程C核糖体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由蛋白质和RNA 组成D根尖分生区细胞中高尔基体与分裂后期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细胞器分布形态结构功能线粒体动植物细胞双层膜结构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植物叶肉细胞双层膜结构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内质网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核糖体动植物细胞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溶酶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液泡成熟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中心体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详解】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其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 错误;B、植物细胞叶绿体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不能用于生长、物质运输等生理过程,B 错误;C、核糖体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由蛋白质和RNA 组成,C 正确;D、根尖分生区细胞中高尔基体与分裂末期细胞壁的形成有关,D 错误。故选 C。5下列关于农业生产措施及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措施作用A 适当增大温室昼夜温差增强白天光合作用,降低夜晚呼吸作用,有机物积累多B 合理密植增大光合作用面积,提高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C 增施农家肥促进作物吸收有机营养物质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D 适时适度松土促进作物根系对无机盐的吸收并避免水土流失A A BB CC D D【答案】C【解析】【分析】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呼吸作用的原理是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可见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可以知道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光照、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适当提高昼夜温差,因为适当提高白天的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而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详解】A、适当增大温室昼夜温差可以增强白天光合作用,降低夜晚呼吸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积累,A 正确;B、合理密植可以增大光合作用面积,提高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B正确;C、农作物不能直接吸收土壤里有机营养物质,C 错误;D、适时适度松土可以促进作物根系有氧呼吸,有利于无机盐的吸收,D 正确。故选 C。6下列关于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制备细胞膜实验中,选取鸡的红细胞的理由是它没有复杂的细胞器且易于破裂B探索淀粉酶最适pH,可以设置一系列梯度组分组对照,并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C物镜放大倍数越小,观察时物镜与标本的距离越远D观察减数分裂时,由于染色体本身无色,需要用甲基绿对染色体进行染色【答案】C【解析】【分析】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物镜、目镜、反光镜和聚光器四个部件。物镜:有螺纹,低倍物镜短,高倍物镜长;目镜:无螺纹,低倍目镜长,高倍目镜短。【详解】A、制备细胞膜实验中,选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的理由是它没有复杂的细胞器且易于破裂,而鸡不是哺乳动物,其红细胞有复杂的细胞器,A 错误;B、由于碘液可以和NaOH 反应,HCl 可以和斐林试剂反应,所以一般不用淀粉酶探究其最适pH,B 错误;C、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观察时物镜与标本的距离越远,C正确;D、观察减数分裂时,由于染色体本身无色,需要用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D 错误。故选 C。7在退化荒丘上建成的塞罕坝林场是我国荒漠化治理的典范。为更好的管理、利用林木资源,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砍伐强度对塞罕坝林场落叶松人工林的林木生物量(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总量)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据表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砍伐强度%生物量/(t?hm-2)龄组/年10 29 306 10 41 573 664 20 754 809 908 30 10 87 1110 1212 A适度砍伐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B该表格信息还不足以反映出砍伐强度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C人工林的恢复力稳定性要比自然林的恢复力稳定性差很多D各龄组的林木生物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砍伐强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上一致【答案】C【解析】【分析】表格分析:随砍伐强度的增加,生物量不断增加;在同一砍伐量情况下,随着年限的增加,生物量也逐年增多。【详解】A、由表格数据可知,适度砍伐可以提高生物量,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A 正确;B、表格中的信息砍伐强度最大是3.06%,所以还不足以反映出砍伐强度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B 正确;C、人工林群落结构比自然林简单,所以抵抗力稳定性低,但恢复力稳定性高,C错误;D、各龄组的林木生物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砍伐强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上一致,随着砍伐强度的增加而生物量不断增加,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了群落的稳定性的知识,重点是考生需要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出砍伐强度和生物量之间的关系。8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的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同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和含量大致相同B最简单的生命也需要C、H、O、N、P等元素C无机自然界中的元素在生物体内都能找到D碳元素是最基本的元素,因此在细胞中含量最高【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中的元素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不同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大致相同,但含量相差较大,A 错误;病毒是最简单的生命,主要由核酸与蛋白质组成,也需要C、H、O、N、P等元素,B 正确;生物体内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C错误;碳元素是最基本的元素,氧元素在细胞中含量最高(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D 错误。9科研人员提取出真核细胞中的RNA 后,将其作为探针与基因组DNA 进行分子杂交,得到如下的实验结果。以下关于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突起的环状结构是DNA 或 RNA 分子B不完全杂交的原因是DNA 中存在非基因片段C科研人员提取的RNA 经过了剪接加工过程D RNA 经逆转录后再做分子杂交,不会出现突起【答案】C【解析】【分析】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的基因都是由能够编码蛋白质的编码区和具有调控作用的非编码区组成;真核细胞基因的编码区是间隔的,不连续的,分为外显子: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和内含子: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序列。【详解】A、真核生物RNA 与基因组DNA 杂交后,突起的是基因中的内含子片段,是DNA 而非 RNA,A 错误;B、RNA 是基因转录出来的,没有配对的部分也是基因DNA 中的内含子片段,而不是非基因片段,B 错误;C、转录出来的RNA 经过剪接加工,切除了内含子对应的RNA 片段,C正确;D、RNA 逆转录形成的cDNA 也没有内含子,与基因组DNA 杂交仍然会出现突起,D 错误。故选 C。10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凋亡过程受细胞外信号影响B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内核酸种类不变C在细胞衰老过程中线粒体数量变多,体积减小D在细胞癌变过程中粘连蛋白减少导致癌细胞能无限增殖【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2、细胞分化的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过程遗传物质不变,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失去接触抑制,能无限增殖;(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详解】A、细胞凋亡也受外界环境的影响,A 正确;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分化过程中细胞内核酸种类发生改变,B 错误;C、在细胞衰老过程中,线粒体体积变大,C错误;D、在细胞癌变过程中粘连蛋白减少导致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细胞衰老、细胞癌变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及意义;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识记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1下列关于探索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非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 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 可直接使小鼠死亡C用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均含放射性D用含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不含放射性【答案】D【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结论是:S型细菌中必然存在“转化因子”。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得出的结论:DNA 才是使 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有实验过程可知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条件是:由S型细菌的DNA 存在。【详解】A、格里非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S型肺炎双球菌体内有转化因子的存在,A 错误;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 可引起 R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导致小鼠的死亡,B错误;C、用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尽管含32P 标记的噬菌体的DNA 进入了大肠杆菌,由于DNA 的半保留复制,且由于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由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提供的,故子代噬菌体中不都含放射性,C错误;D、用含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因为带有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外壳没有进入到大肠杆菌内,更没有成为子代噬菌体的一部分,故子代噬菌体不含放射性,D 正确。故选 D。12研究发现,-1,3-D-葡聚糖能促进bax 基因表达和TNF(肿瘤坏死因子)分泌,抑制bcl-2 基因表达,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加速死亡以达到强烈的抗肿瘤效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bax 基因表达产物的增加和bcl-2 基因表达产物的减少有利于抗肿瘤B上述机制导致肿瘤细胞被清除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C-1,3-D-葡聚糖能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D 3-1,3-D-葡聚糖通过引起基因突变发挥抗肿瘤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bax 基因表达和TNF分泌量增加,会诱导肿瘤细胞死亡、抑制bcl-2 基因表达。【详解】A、bax 基因表达产物的增加会抑制bcl-2 基因表达,bcl-2 基因表达产物的减少有利于抗肿瘤,A 正确;B、上述机制导致肿瘤细胞被清除的过程是程序性死亡,属于细胞凋亡,B正确;C、-1,3-D-葡聚糖能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诱导肿瘤细胞加速死亡,C 正确;D、3-1,3-D-葡聚糖通过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发挥抗肿瘤作用,D 错误。故选 D。13 用射线处理某野生型纯合的深眼色果蝇群体后,获得了甲、乙两种隐性突变的果蝇(性状均为浅眼色)。甲的隐性突变基因用a 表示,乙的隐性突变基因用b 表示,a、b 基因分别独立遗传。现用甲品系雄果蝇和乙品系雌果蝇杂交,F1雄性均表现为浅眼色,雌性均表现为深眼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两个隐性突变基因在遗传过程中能够自由组合B野生型雄果蝇突变获得1 个 b 基因就能出现浅眼色性状CF1雌、雄果蝇杂交后代中深眼色果蝇所占比例为3/16 D亲本甲、乙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和 AAXbXb【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分析,“将纯合深眼色果蝇用X 射线诱变处理,得到两种隐性突变品系,性状均为浅眼色,两突变品系杂交,子一代雌性均为深眼色,雄性均为浅眼色”,说明两种突变品系是两对不同基因分别突变的结果,且与性别有关,至少有一对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又由于甲品系雄果蝇和乙品系雌果蝇杂交,F1雄性均表现为浅眼色,雌性均表现为深眼色,可推测亲本甲基因型为:aaXBY,乙基因型为:AAXbXb,F1雌性果蝇基因型:AaXBXb,雄性果蝇基因型:AaXbY。【详解】A、据分析可知,眼色性状是由二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果蝇眼色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通过题干信息可知,B/b 在 X 染色体上,故野生型雄果蝇突变获得1 个 b 基因就能出现浅眼色性状,B正确;C、F1雌性果蝇 AaXBXb,雄性果蝇AaXbY,杂交后代中深眼色果蝇所占比例为3/41/2=3/8,C错误;D、通过分析可知,亲本甲、乙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和 AAXbXb,D 正确。故选 C。1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和生长调节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对植物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B不同种类植物激素作用的靶器官可能相同,作用效果可能相反C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D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变化对植物激素的合成和分解具有调节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1、五类植物激素的比较名称合成部位存在较多的部位功能生长素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赤霉素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 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 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主要是根尖细胞分裂的部位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根冠、萎蔫的叶片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 抑制细胞分裂 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植物的各个部位成熟的果实中较多促进果实成熟2、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生长素类似物就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用乙烯利催熟、用生长素类似物培育无籽果实等。【详解】A、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对植物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A 正确;B、不同种类植物激素作用的靶器官可能相同,作用效果可能相反,如生长素与乙烯,B 正确;C、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但不是植物激素,C错误;D、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变化对植物激素的合成和分解具有调节作用,D 正确。故选 C。15下列关于高尔基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真核细胞内的物质转运系统B由单位膜构成的扁平小囊和小泡组成C仅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D可将分拣后的蛋白质分送到细胞内或细胞外的目的地【答案】C【解析】【分析】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都有,但功能不同,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详解】A、高尔基体是真核细胞内的物质转运系统,承担着物质运输的任务,A 正确;B、高尔基体由一系列单位膜构成的扁平小囊及其产生的小泡组成,B 正确;C、高尔基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C错误;D、高尔基体的作用是把集中在高尔基体的蛋白质进行分拣,并分别送到细胞内或细胞外的目的地,D 正确。故选 C。16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横轴为诱捕灯间距)A若标记总量为N,回收率为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N/a B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无关,与灯高有关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结构【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诱捕灯间距和灯高,因变量是回收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详解】A、种群密度是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A 错误;B、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下降,B错误;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和灯高有关,C错误;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结构,降低虫害,D 正确。故选 D。考点:实验分析。点评:本题考查实验分析,突出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的培养。17光合作用的发现是众多科学家不断努力的结果。1937 年,英国科学家希尔首次获得了离体叶绿体悬浮液,将此悬浮液(含水,不含CO2)与黄色的高铁(Fe3+)盐混合,照光后发现叶绿体有气泡放出、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Fe2+)。在遮光下,则没有气泡产生,也没有颜色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过程中可以检测到糖的生成B实验表明氧气是叶绿体在光照的条件下产生的C溶液颜色变化的原因是叶绿体在光照条件下生成的还原剂将Fe3+还原为 Fe2+D与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相比,希尔的实验排除了细胞内其他结构的影响【答案】A【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阶段包括在类囊体膜上发生的光反应阶段和在叶绿体基质中发生的暗反应阶段。光反应的发生条件需要光照,过程中消耗水并产生氧气与还原氢;暗反应的发生不需要光照,过程中CO2进入卡尔文循环最后产生三碳糖。【详解】A、悬浮液中不含CO2,暗反应无法正常进行,糖类无法生成,A 错误;B、实验现象是在照光后发现叶绿体有气泡放出、在遮光下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氧气的产生一定要有光照,B 正确;C、实验在光照条件下,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Fe2+),说明光反应阶段的产物H可以将 Fe3+还原为 Fe2+,C 正确;D、希尔的实验将叶绿体离体,与细胞内其他结构分开,排除了其他结构在光合作用中可能造成的影响,D 正确;故选 A。18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的成分、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各种生物膜的基本支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但所含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会有所不同B部分内质网膜和细胞膜直接相连,都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C为胰岛B 细胞提供3H 氨基酸,3H 氨基酸会依次在核糖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等细胞器中出现D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且都与能量转换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真核细胞中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详解】A、生物膜的基本支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各种膜所含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和功能有关,功能越复杂,所含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A 正确;B、部分内质网膜一侧与核膜相连,另一侧与细胞膜相连,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脂质组成,B 正确;C、为胰岛 B 细胞提供3H 氨基酸,3H 氨基酸会依次在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中出现,C错误;D、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内化学能转换成热能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叶绿体内光能转换成化学能,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理解所学知识要点,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19豌豆豆荚形状可以是饱满的(D)也可以是不饱满的(d),植株茎的高度可以是高茎(T)也可以是矮茎(t),现有基因型为DdTt 的豌豆植株若干,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有关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推断不合理的是()A选取该豌豆植株进行测交,若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B选取该豌豆植株进行测交,若子代性状分离比接近11,则d、t 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C选取该豌豆植株自交,若子代性状分离比接近31,则D、T 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D选取该豌豆植株自交,若子代性状分离比接近12 1,则D、t 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B、对基因型为DdTt 的豌豆进行测交,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后代会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 111,若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则只能说明其产生两种配子,不能说明染色体上的基因如何连锁,可能是D、T 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或D、t 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A 正确,B错误;C、基因型为DdTt 的豌豆进行自交,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后代会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若 D、T 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则后代会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1,C正确;D、若 D、t 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则后代会出现三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 21,D 正确。故选 B。20某课题小组利用无菌培养液培养酵母菌,探究不同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实验人员抽取每种条件下的酵母菌培养液各1mL,分别稀释11 倍后,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 1mm 1 1mm,计数室为 2516型)进行计数,测得不同条件下每毫升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实验结果见下图(单位:117个/mL)。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依据 21、24h 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值,可推算所用血球计数板中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平均为31 个B温度是该实验的自变量,酵母菌菌种、酵母菌数量、培养液成分等为无关变量C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过程中出现了“S”型增长,达到K 值后稳定时间的长短与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含量有关D酵母菌在15环境中存活的时间最长,15是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答案】C【解析】【分析】1、通过柱形图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时间和温度,因变量为酵母菌的数量。2、据图可知,血球计数板有25 个中方格,每1 个中方格中有16 个小方格,即总共有16 25=411 个小方格,计数室的容积为1.1mm3(1mL=1111mm3)。【详解】A、据图表可知,21、24h 条件下酵母菌总数量为5 117个/mL,因计数板共有25 个中格,又因1mL=1cm3=113mm3,可设每个中格中的酵母菌数量为x,则有 25x114 11(稀释 11 倍)=5 117个/mL,推知 x=21 个,A 错误;B、温度和培养时间是该实验的自变量,酵母菌菌种、酵母菌数量、培养液成分等为无关变量,B错误;C、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过程中出现了“S”型增长,达到K 值后稳定时间的长短与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含量有关,C正确;D、通过柱形图可知,酵母菌在15环境中存活的时间最长,25是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D错误。故选 C。21下表中人体不同细胞的寿命和分裂能力不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细胞种类小肠上皮细胞癌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寿命1?2 天不死性120 天5?7 天能否分裂能能不能大多数不能A白细胞的凋亡比红细胞快,这与白细胞吞噬病原体有关B癌细胞的无限增殖是由正常基因突变为原癌基因引起的C通常情况下,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细胞分裂能力越弱D小肠上皮细胞寿命最短,这与基因控制的凋亡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最终形成形态和功能不同的组织和细胞。【详解】A、白细胞没有细胞核,功能主要是吞噬病原体,因此更新速度快,A 正确;B、癌细胞的无限增殖是由于原癌基因突变为癌基因,以及抑癌基因突变失去功能导致的,B 错误;C、通常情况下,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其全能性就越低,细胞分裂能力就越弱,C正确;D、人体不同组织的细胞寿命不同,是由遗传物质决定,与基因控制的衰老和凋亡有关,D 正确。故选 B。【点睛】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细胞癌变的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使得正常细胞变成不受控制、恶性增殖的癌细胞。22图为某植物在适宜的自然条件下,CO2吸收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若温度降低,a 点上移B若植物缺Mg,b 点左移C若 CO2升高,c点右移D若水分不足,c点左移【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如果温度降低,酶活性下降,呼吸作用强度下降,a 点会上移,故A 正确。如果植物缺Mg,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光合作用下降,b 点右移,故B 错误。如果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光合作用强度增加,c点会右移,故C 正确。如果水分不足会影响光合作用,c 点左移,故D 正确。23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正确的是()A tRNA、rRNA 和 mRNA 都由 DNA 转录而来B转录时RNA 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在RNA 上C细胞中的RNA 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D一个基因转录时,两条单链可同时作为模板【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真核细胞的转录主要在细胞核内完成,模板是DNA 的一条链,原料是游离的核糖核苷酸,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 的过程。转录过程中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RNA 聚合酶能够与基因上的启动子识别并结合,使基因解旋,同时催化转录的开始。【详解】A、转录是以DNA 一条链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 的过程,包括tRNA、rRNA 和 mRNA的合成,A 正确;B、转录时RNA 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在DNA 上,与 DNA 上的基因的启动子结合,B错误;C、细胞中的RNA 合成过程主要在细胞核内进行,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可以进行,C 错误;D、一个基因转录时,DNA 的一条链作为转录的模板,D 错误。故选 A。24无活性胰蛋白酶原在人小肠肠腔内被激活成胰蛋白酶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无活性胰蛋白酶原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B胰蛋白酶原的激活过程发生在人体的内环境中C水解酶破坏了胰蛋白酶原的部分肽键等化学键D水解过程改变了胰蛋白酶原的结构和功能【答案】B【解析】【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 R 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 基的不同。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3.分析题图:题图是无活性胰蛋白酶原在人小肠肠腔内被激活成胰蛋白酶的过程图,分析可知无活性胰蛋白酶原在水解酶的催化下从肽链一端的6 号和 7 号两个氨基酸之间进行了切割,形成了一个六肽和一个胰蛋白酶。【详解】A、由图可知,无活性胰蛋白酶原是由一条多肽链形成的,肽链是由氨基酸在核糖体中经脱水缩合形成的,A 正确;B、无活性胰蛋白酶原在人小肠肠腔内被激活成胰蛋白酶,人小肠肠腔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不属于内环境,B 错误;C、由图可知水解酶破坏了胰蛋白酶原中赖氨酸和异亮氨酸之间的肽键,C 正确;D、无活性胰蛋白酶原在人小肠肠腔内被水解而激活成胰蛋白酶的过程中,胰蛋白酶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D 正确。故选 B。25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猫叫综合征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遗传病B人工诱变可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并且可获得预期性状C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等位基因互换后可能引起基因重组D花药的离体培养有利于获得纯合基因型,从而缩短育种年限【答案】B【解析】【分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详解】A、“猫叫综合症”是人的第5 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属于染色体结构异常,A 正确;B、人工诱变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不定向,所以不能获得预期性状,B 错误;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等位基因互换属于交叉互换,可能引起基因重组,C 正确;D、花药的离体培养实质是培养精子,获得单倍体植株,再利用秋水仙素加倍后获得纯合基因型,从而缩短育种年限,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重组的类型;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及意义,明确只有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基因;识记染色体变异的类型,能正确区分交叉互换型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识记单倍体育种的步骤。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2019 年底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 SARS-CoV-2病毒引起的,能否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病原体成为疾病防控的关键。请回答:(1)下图表示SARS-CoV-2病毒检测的部分流程。科学家以病毒的RNA 为模板通过 _ 过程合成 cDNA,再对 cDNA 进行 PCR扩增,这项技术称为RT-PCR。(2)进行 RT-PCR 需要加入的酶是_和 _。要从 cDNA 中扩增出新冠病毒特有的基因序列 ORF1ab和核壳蛋白基因N 关键在于要加入_、dNTP及所需的酶一起构成反应体系。(3)RT-PCR加入 Taqman 荧光探针可以通过测定荧光强度来检测产物浓度,原理如下:Taqman 荧光探针为一段与 _互补的核苷酸单链,两端分别连接一个荧光基团R 和一个淬灭基团Q。探针结构完整时,R 发射的荧光被Q 吸收;而 PCR扩增时结合在模板链上的探针被切断,使R 和 Q 分离,R 基团发射的荧光不被淬灭,这样通过对荧光信号强弱的监测就可实现对产物的检测。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阈值时,经历的循环数越少,说明含有病毒的概率越_。(4)一次核酸检测历时需16 小时,为快速检测可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这一技术的关键是要生产出能与新冠病毒结合的特异性抗体.请写出生产这种抗体的思路:_。【答案】逆转录(或:反转录)逆转录酶Taq 酶(ORF1ab和核壳蛋自基因N)的特异性引物目的基因大 向小鼠体内注射新冠病毒的抗原蛋白(或灭活的新冠病毒):提取免疫小鼠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经多次筛选获得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做大规模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就提取大量的单克隆抗体【解析】【分析】1.将标记有荧光素的Taqman 探针与模板DNA 混合后,完成高温变性、低温复性、适温延伸的热循环,并遵守聚合酶链式反应规律,与模板 DNA 互补配对的Taqman 探针被切断,荧光素游离于反应体系中,在特定光激发下发出荧光,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被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呈指数规律增长,通过实时检测与之对应的随扩增而变化荧光信号强度,求得Ct 值,同时利用数个已知模板浓度的标准品作对照,即可得出待测标本目的基因的拷贝数。2.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B 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的抗体。通常采用单克隆抗体技术来制备,单克隆抗体技术是在细胞融合技术的基础上,将具有分泌特异性抗体能力的效应B细胞和具有无限繁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融合为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既能产生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用具备这种特性的单个杂交瘤细胞培养成细胞群,可制备针对一种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即单克隆抗体。【详解】(1)以 RNA 为模板合成DNA 的过程为逆转录或反转录,故题图中以病毒的RNA 为模板合成cDNA 的过程为 逆转录,再对cDNA 进行 PCR扩增,这项技术称为RT-PCR。(2)RT-PCR 是扩增 DNA 的过程,因为加入的模板是RNA,故需要加入的酶是逆转录酶和T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