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无砟轨道技术交底文件.pdf
.可编辑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网广 州 至 清 远 城 际 轨 道 交 通 项 目无 砟 轨 道 技术交底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2016 年 1 月北京.可编辑目 录一、线路概况设计范围及.2二、设计依据.3三、正线无砟轨道设计.5四、路基上CRTS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8五、桥上 CRTS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13五、隧道内 CRTS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16六、路基与桥梁、隧道、道岔区过渡段设计.20七、道岔区无砟轨道设计.22八、主要材料技术要求.28九、施工注意事项.32十、安全施工的措施.40十一、图纸目录.41.可编辑一、线路概况设计范围及1.线路概况(1)广州北站(含)至清远站(含)(DK29+500DK67+610),正线全长 38.126km。其中高架段长26.254km(含高架站),占正线总长的 68.86%;路基段长 6.129km(含地面站),占正线总长的16.08%;隧道段长 5.743km,共新建双线隧道 3 座,占正线总长的15.06%。(2)同期实施广佛线工程(GFDK29+500GFDK35+682),全长 6.195km,其中高架段长2.661km(含高架站),路基段长3.272km(含地面站),隧道长 0.262km。(3)龙 塘 动 车 运 用 所 走 行 线(含 龙 塘 动 车 运 用 所)(LDK0+117.1514 LDK3+833),全长 3.176km。其中高架段长1.429km,路基段长 2.287km。2.设计范围(1)广州北站(含)至清远站(含)(DK29+500DK67+610),正线全长约38.126km。龙塘动车组走行线(含龙塘动车运用所)LZDK0+117.1514(=广清 DK63+300.6886)LZDK3+833,线路全长 3.716km。(2)广佛环线同步实施工程GFDK29+500(=广清 DK29+500)GFDK35+685),线路全长 6.198km。(3)狮岭军田联络线,线路全长0.389km.可编辑(4)京广施工便线 SDK2233+430 SDK2234+500,线路全长1.070km。京广施工便线右线SDYK2233+300 SDYK2234+500,线路全长 1.200km。二、设计依据1.新建时速 200 250 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40号)2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10621-2009)及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条文说明3.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5.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6.铁路混凝土(TB/T3275-2011)7.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8.无砟轨道条件下ZPW-2000系列轨道电路传输特性关键参数技术条件(暂行)(铁科技 2006188号)9.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10.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11.高速铁路 CRTS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通线20112351)12.高速铁路用钢轨(TB/T3276-2011)13.客运专线弹条型、弹条型、WJ-7 型、WJ-8 型扣件暂行规定(科技基 2007207号).可编辑14.关于印发WJ-7 型和 WJ-8 型扣件弹性垫层制造验收暂行技术条件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科技基 201081号)15.铁路混凝土工程预防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件(TB/T3054)16.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74号)17.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18.固 体 绝 缘 材料 体 积 电 阻率 和 表 面 电 阻 率 试验 方 法(GB/T1410-2006)19.客运专线铁路轨道施工技术指南(TZ211-2005)20.铁路轨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5-2009)21.2012 年 1 月铁道部和广东省“粤府函 2012 10 号关于广州至清远城际轨道交通广州北至清远段项目建议书的批复”。22.2012 年 8 月铁道部和广东省“粤府函2012 xx 号”关于广州至清远城际轨道交通广州北至清远段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23.2012 年 7 月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广清城际轨道交通广州北至清远段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初稿)。24.2012 年 5 月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粤发改交通函2012 1132 号”关于商请调整佛肇、广清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局部方案的函25.2013 年 6 月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关于发送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配合白云机场2 号航站楼先期工程实施方案咨询意见的函(鉴综函 2013 210 号).可编辑三、正线无砟轨道设计广清城际正线、相邻正线的到发线及广佛环线同期实施工程按照时速 200 公里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标准设计,铺设 CRTS型双块式无砟轨道,一次性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本次交底范围)。龙塘运用所走行线、维修车间走行线、施工便线采用有砟轨道,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轨道结构型式分布见表1。表 1 轨道结构型式分布表起始里程终点里程轨道类型备注DK29+500DK67+610SK-2 型双块、WJ-8B 扣件无砟轨道正线及到发线,包含动车走行线及维修车间走行线与正线在同一桥上部分GFDK29+500GFDK34+800.09SK-2 型双块、WJ-8B 扣件无砟轨道广佛环线,其中GFDK32+139.44GFDK34+800.09桥上范围上部、下部一次实施,桥面防水一次做成,桥梁段轨道底座一次施工完成LDK0+170.98LDK2+400一级道砟、a 轨枕及型扣件有砟轨道动车走行线WDK0+428.38WDK0+696.73一级道砟、qa 轨枕及型扣件有砟轨道维修车间走行线K2233+430K2234+500一级道砟、a 轨枕及型扣件有砟轨道施工便线1钢轨正线钢轨采用 60kg/m,100m 定尺长 U71MnG焊接长钢轨,钢轨质量满足高速铁路用钢轨(TB/T3276-2011)的规定。曲线半径2800m 的线路,采用 U71MnG热处理钢轨。2.扣件道岔区采用相应扣件,道岔前后及两组道岔之间采用WJ-8B 型.可编辑扣件,扣件静刚度2026kN/mm。3.轨枕采用通用 SK-2 型双块式轨枕,图号:通线20112351-。轨枕间距控制在 600mm 650mm之间。4.道床板采用 现浇C40钢筋混 凝土结构,宽度 2800mm,平均厚 度260mm。直线段道床板顶面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一定的横向排水坡。纵横向钢筋、纵向钢筋与轨枕桁架交叉点及纵向钢筋搭接处根据综合接地和轨道电路绝缘要求分别设置焊接接头或绝缘卡。5.支承层路基地段采用混凝土支承层,支承层材料性能应满足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的要求。支承层宽度 3400mm,厚度 300mm。沿线路纵向,每隔不大于5m 设置一横向假缝,缝深不小于100mm。支撑层外侧的路基应采用沥青混凝土防水材料封闭,内侧采用C25 素混凝土,路基面防水材料的性能应符合相关规定。6.底座桥梁地段采用C40 钢筋混凝土底座,宽度2800mm、厚度210mm,长度及分块与道床板一致。隧道地段道床板直接在底板或回填层上构筑,不设置底座。7.曲线超高设置.可编辑采用外轨超高方式,路基地段在路基表层设置超高,桥梁地段在底座设置超高,隧道地段在道床板上设置超高。超高值见线路专业相关文件。8轨道结构高度表表 1 无砟轨道轨道高度表结构组成隧 道 结 构 高 度(mm)路 基 结 构 高 度(mm)桥 梁 结 构 高 度(mm)60kg/m钢轨176176176WJ-8 扣件343434承轨面至道床板面高差45(未考虑道床板面横坡)45(未考虑道床板面横坡)45(未考虑道床板面横坡)道床板260(未考虑道床板面横坡)260(未考虑道床板面横坡)260(未考虑道床板面横坡)底座或支承层-300210合计5158157259.静态铺设精度标准表 2 无砟轨道静态平顺度序号项目容许偏差备注1轨距1mm相对于标准轨距1435mm1/1500变化率2轨向2mm弦长 10m2mm/测点间距8a(m)10mm/测点间距 240a(m)基线长 48a(m)基线长 480a(m)3高低2mm弦长 10m2mm/测点间距8a(m)10mm/测点间距 240a(m)基线长 48a(m)基线长 480a(m)4水平2mm不包含曲线、缓和曲线上的超高值5扭曲2mm基线长 3m 包含缓和曲线上由于超高顺坡所造成的扭曲量6与设计高程偏差10mm站台处的轨面高程不应低于设计值7与设计中线偏差10mm注:表中 a 为扣件节点间距,m。.可编辑表 3 道岔(直向)静态铺设精度标准高低轨向水平扭曲(基长3m)轨距幅值(mm)2 2 2 2 1 变化率1/1500弦长(m)10 四、路基上 CRTS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1、路基上 CRTS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形式路基上 CRTS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由钢轨、扣件、轨枕、道床板、支承层等部分组成。图 1 路基上直线段双块式无砟轨道横断面图.可编辑图 2 路基上曲线段双块式无砟轨道横断面图2、道床板路基上道床板连续浇筑,道床板平均厚度为260mm,宽度2800mm,直线地段道床板顶面横向向线路外侧设置0.7%的排水坡。道床板采用C40 钢筋混凝土现浇而成。道床板内纵横向钢筋、纵向钢筋与双块式轨枕桁架钢筋交叉点及纵向钢筋搭接处分别设置焊接接头或绝缘卡。混凝土浇筑前应进行轨道电路传输距离测试检查,满足相关要求后方可浇筑混凝土。纵横向钢筋均采用HRB400 级热轧带肋螺纹钢筋。3、支承层一般情况下,在路基基床表层铺设水硬性混合料支承层,不便于机械化施工的地段可采用C15 混凝土支承层。支承层材料性能应满足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的要求。支承层宽度 3400mm,厚度 300mm。混凝土支承层连续铺筑,约5m 设一处横向伸缩假缝,缝深 100mm,伸缩假缝位置应通过测量在两轨枕的正中间设置,误差不超过50mm,避免伸缩假缝位置处于轨枕块的下方。切缝应在支承层硬化前进行,最迟不得超过浇筑后12h。施工缝应设置在切缝处,或与其间距2.5m 处。混凝土初凝前,应对道床板范围内的支承层表面进行纵向拉毛处理。支承层端部设置4%的排水坡,排水坡延伸到道床范围内50mm,防止雨水渗入,支承层侧面根据施工方法不同可设置3:1 斜坡,也可垂直于路基面。支承层上按设计位置钻孔植筋,植筋位置在两个轨枕之间,植筋胶的性能应.可编辑符合相关技术要求。4、线间填充两线间采用 10cm 厚的 C25 混凝土填充,且不远于 3m 切一横向缝,缝深 30mm,宽 10mm,C25 混凝土与支承层结合处用沥青防水材料封闭。线间根据过水量按一定间距设置集水井,集水井处 C25 混凝土断开。图 35.道床板配筋道床板上层设置 9 根20 纵向钢筋,下层设置11 根20 纵向钢筋,每两根轨枕间设置两根16 横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35-50mm。配筋图详见设计图纸。道床板内钢筋按绝缘设计,除接地钢筋焊接点外,其余所有钢筋搭接、交叉处均应设置绝缘卡。.可编辑6.道床板钢筋接头设计路基道床板为连续结构,道床板内纵向钢筋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 规 范 (GB50010-2010)要 求 进 行 搭 接,搭 接 长 度 不 得 小 于700mm。每一接地单元范围内,纵向接地钢筋间搭接接头按要求进行焊接,相邻两个接地单元间接地钢筋进行绝缘处理。图4 钢筋绝缘搭接详图图5 钢筋焊接详图钢筋搭接结构应相错布置,相错量不小于 1000mm,搭接率不得.可编辑大于 50%。7.施工缝设计当道床板施工间断时间不超过1 天,且环境温差变化不大于20时,可采用设置施工缝的方式连续施工;当道床板施工间断时间超过1 天或环境温差变化大于20时的设计方案另行研究。施工缝设置在两根轨枕中间,中断施工时应多留一段道床板混凝土,以满足凿毛后施工缝位于两根轨枕中间。当再次施工道床板时,必须对既有道床板进行凿毛处理,凿到坚实的骨料,清洁后提前进行预湿处理,并使用界面剂,确保新老混凝土的结合。施工缝处设置4根 U 形筋,两侧各设置4 排剪力筋。图6 施工缝平面布置图.可编辑图7 施工缝纵断面布置图8.路基上道床板综合接地设计道床板在纵向上划分成长度不大于100m 的接地单元,每一单元用一根不锈钢缆线与贯通地线单点T 形连接一次。接地钢筋利用道床板上层 3 根结构钢筋,每单元内取一根16 的横向结构钢筋作为横向接地钢筋。道床板接地端子应与接触网支柱预留的接地端子对应设置。接地钢筋间采用焊接方式进行连接,焊接长度单面焊不小于100mm,双面焊不小于 55mm,焊接厚度至少 4mm。五、桥上 CRTS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1.桥上 CRTS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形式桥上 CRTS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由钢轨、扣件、轨枕、道床板及底座等部分组成,道床板、底座采用C40 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块道床板设置两个限位凸台,底座设置限位凹槽,凹槽周围设置弹性垫板。桥上CRTS型双块式无砟轨道为单元分块式结构,长度在.可编辑5m7m,道床 板和 底座分块位置相 同,扣件节点间 距一般 在600mm650mm之间。图8 桥梁直线段无砟轨道横断面图图9 桥梁曲线段无砟轨道横断面图底座与道床板间设置中间隔离层,隔离层采用4mm厚聚丙烯土工布。底座范围内梁面不设防水层和保护层,线间及两侧伸缩缝间的防水层和保护层按照桥梁专业设计图施工。2.桥上 CRTS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及底座配筋.可编辑道床板上层设 9 根20 纵向钢筋,下层 10 根20 纵向钢筋;在相邻轨枕间距内,设置2 根16 横向钢筋,凸台处横向钢筋加密。道床板内钢筋按绝缘设计,除接地焊接点,其余所有钢筋搭接、交叉处应设置绝缘卡,凸台钢筋采用涂层钢筋进行绝缘。配筋图详见设计图。底座上下层纵横向钢筋均采用12 钢筋现场绑扎,底座钢筋不需要绝缘。3.限位凹槽细部设计底座的凹槽表面应平整,其平整度为 6mm/4m。限位凹槽侧面设置 A、B 型弹性垫板(A 沿线路纵向,B 沿线路横向),弹性垫层采用微孔材质 100%三元乙丙橡胶,不得掺再生胶。.弹性垫板与混凝土表面用胶水紧密粘贴,并用胶带纸封闭所有间隙。凹槽细部设计详见广清城际施 GD-02-24 。4.桥上道床板接地设计道床板内采用 3 根上层纵向结构钢筋(道床板上层轨道中心一根钢筋和最外侧两根钢筋)作为综合接地钢筋,每个接地单元内取一根?16 的横向结构钢筋作为横向接地钢筋,与板内纵向接地钢筋连接。施工时应对接地钢筋作出标示,便于检查。道床板间用一根不锈钢钢缆连接组成接地单元,单元长度不大于 100m,每一单元用一根不锈钢缆线与贯通地线单点 T 形连接一次。.可编辑五、隧道内 CRTS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1.隧道内 CRTS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形式隧道 CRTS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由钢轨、扣件、轨枕、道床板组成。图 10 地下线双块式无砟轨道横断面图(直线地段).可编辑图 11 地下线双块式无砟轨道横断面图(曲线地段)道床板平均厚度为260mm,宽度2800mm,道床板顶面设置1.5%的人字排水坡。道床板采用C40 钢筋混凝土现浇而成。道床板内纵横向钢筋及纵向钢筋搭接处、纵向钢筋与轨枕桁架交叉点及纵向钢筋搭接处根据综合接地和轨道电路绝缘要求分别设置焊接接头或绝缘卡。在距离洞口 195m范围设置 10 块分块式道床板,每一块长度19.5m,道床板之间设置伸缩缝;根据隧道专业提供资料,本线结构变形缝分别在:银盏1 号隧道:DK46+388,DK47+029,银盏 2 号隧道:DK48+110,DK48+152,DK49+715,银 盏 3 号隧道:DK49+912,DK53+283,结构变形缝均在隧道洞口附近,具体里程在施工前应与隧道专业再次核实,适当调整道床块长度,使道床伸缩缝.可编辑与结构变形缝对齐。2.道床板配筋1U 形槽及距离隧道洞口195m 范围内道床板配筋道床板上层设置 9 根20 纵向钢筋,下层设置11 根20 纵向钢筋,每两根轨枕间设置两根16 横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35-50mm。2隧道洞口 195m 范围外道床板配筋道床板上、下层设置7 根20 纵向钢筋,每两根轨枕间设置一根16 横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35-50mm。在纵横向钢筋交叉处、纵向钢筋与双块式轨枕桁架交叉点及纵向钢筋搭接处设置绝缘卡,道床板配筋图详见设计图纸。3.道床板钢筋接头设计隧道洞口 195m 范围外连续浇筑道床接头设计与路基段相同。U 形槽及隧道洞口 195m 范围内,每块道床板内纵向钢筋均进行焊接,纵横向钢筋之间,除接地钢筋按要求焊接外,其余钢筋采用绝缘卡。3.预埋筋要求U 形槽及距离洞口 195m范围内,土建单位应隧道结构底板中预埋门型钢筋,每隔650mm设置一排,每排两根;预埋筋采用16 HRB400钢筋。如现场预埋门型钢筋缺失,需植入钢筋,每隔1300mm设 置一 排,每 排4 根;植 入 钢筋 采 用 25HRB400.可编辑L=400mm钢筋,植入隧道回填层或底板内200mm,要求见广清城际 ZQ 施 GD-03-04 。4.施工缝设计施工缝设置在两根轨枕中间,中断施工时应多留一段道床板混凝土,以满足凿毛后施工缝位于两根轨枕中间。当再次施工道床板时,必须对既有道床板进行凿毛处理,凿到坚实的骨料,清洁后提前进行预湿处理,并使用界面剂,确保新老混凝土的结合。施工缝处需设置U 形筋和锚固钢筋。U 形筋在每处施工缝两侧上下层共设置 8 根,采用直径 12mm,HRB400 级钢筋。锚固钢筋在施工缝两侧各设置4 排 16 根,纵向间距为 650mm,锚固深度不小于 200mm,具体见广清城际ZQ 施 GD-03-11 。5.道床伸缩缝设计U 形槽及隧道洞口 195m范围内,每 20m 道床设置一处伸缩缝。道床板缝宽度均为 20mm,采用聚乙烯泡沫型材板活泡沫橡胶板填缝,采用聚氨酯密封;轨枕间距可根据现场调整,轨枕间距为620 650mm,最外侧轨枕中心至道床板边缘距离不小于290mm。6.结构变形缝处道床设计道床于结构变形缝处应断开并设置伸缩缝,伸缩缝与结构变形缝对齐。伸缩缝两侧各采用7 排,每排 4 根剪力筋,剪力筋与结构底板采用植筋胶的方式加强连接,做法见 广清城际 ZQ 施 GD-03-11 。每处结构变形缝设置8 根传力杆,3.传力杆设置在板厚中央,并.可编辑用预设的支架固定,支架横向钢筋事先与座架焊接,具体见广清城际 ZQ 施 GD-03-12 。7.隧道内综合接地设计道床板在纵向上划分成长度不大于100m 的接地单元,每一单元用一根不锈钢缆线与贯通地线单点T 形连接一次。接地钢筋利用道床板上层 3 根结构钢筋,每单元内取一根16 的横向结构钢筋作为横向接地钢筋。道床板接地端子应与电缆槽预留接地端子对应设置。接 地 钢 筋间 采 用 焊接 方 式 进行 连 接,焊 接 长 度单面 焊 不小 于100mm,双面焊不小于 55mm,焊接厚度至少 4mm。六、路基与桥梁、隧道、道岔区过渡段设计1.长度30m 路基段端梁设计。路基地段无砟轨道两端部各设置两个端梁,路基端部至“端梁2”向道床板中部方向20m 范围内,道床板浇筑在钢筋混凝土底座上,路基上其他地段道床板浇筑在支承层上。钢筋混凝土底座范围内,端梁两侧道床板和底座之间设置剪力筋。剪力筋采用25HRB400 钢筋,每排 4 个。端梁的具体位置需结合双块式轨枕的布置进行确定,确保端梁位于轨枕的正下方,端梁与道床板浇筑成一整体,端梁下设置高强度挤塑板。道床伸缩缝处设置传力杆,传力杆采用30 光面钢筋,长度为500mm,每套传力杆配聚乙烯护套及护套帽,传力杆间距一般为.可编辑280mm,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适当调整,具体见广清城际ZQ 施GD-04-09 图 12 长度30m 路基过渡段设计图2.长度 30m 短路基图 13 长度 30m 短路基设计图短路基中间位置设置端梁,道床板全部浇筑在钢筋混凝土底座上。端梁两侧道床板和底座之间设置剪力筋。剪力筋采用 25HRB400 钢筋,布置在端梁两侧,各7 排,每排 4 个。.可编辑七、道岔区无砟轨道设计18号道岔采用客专线(07)001-,配套的岔枕为客专线(07)002-。道岔板分块浇筑,道床板宽度按不同分块宽度不同,设0.5%的横向排水坡,排向有水沟一侧。道岔区无砟轨道由道岔钢轨件、扣件、桁架式预应力混凝土岔枕,混凝土道床板等组成。3)岔枕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与双块式类似的钢筋桁架结构。轨枕间距根据道岔结构确定。4)道床板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C40,宽度根据道岔结构尺寸确定。5)桥梁和路基地段需设置底座,底座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40,对应转辙机、尖轨区段,底座应预设与道床板的连接钢筋。6)道床预留转辙机安装条件。在施工时,应根据转辙机设置直、侧股不同调整配筋,合理控制施工误差。7)道床板采用分块设置,每块道床板端部应增加加强U 型筋。8)道岔配筋采用上、中、下三层的配筋结构,在上层外侧设有两根纵向接地钢筋。除纵、横向接地钢筋间交叉点按规定进行焊接外,其余纵横向钢筋交叉点处均设置绝缘卡,绝缘卡应满足受力及绝缘性能。9)道岔区轨道结构高度:路基地段为950mm,桥梁地段为860mm。.可编辑(一)结构组成及典型断面岔区无砟轨道由道岔轨枕埋入式无砟轨道及两端相接的双块式轨枕地段组成,道岔直股的外侧钢轨轨下轨枕顶面高出道床面20mm,道床板厚 398mm,底座板厚 300mm(路基)或 210mm(桥梁),路基、桥梁结构高度分别为860mm、950mm。其典型断面如图 14、图 15 所示。图14 路基地段道岔无砟轨道断面图图15 桥梁地段道岔无砟轨道断面图.可编辑(二)道床板结构设计1、道床板分块及连接详见各设计图中轨道布置示意图。桥梁地段道床板采用分块设计,道床板间有100mm的缝隙。路基地段道床板之间留有20mm 伸缩缝,伸缩缝采用聚乙烯泡沫塑料板填充,顶面用聚氨酯材料封闭;路基地段板与板之间用传力杆连接,传力杆应间隔反向设置,施工时应对其进行固定,固定后的传力杆平行于线路中心线,设置精确度按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中表 9.1.5 执行,如图 16 所示。图16 路基地段道床板伸缩缝处理2.道床板排水道床板表面设横向0.5%(路基)或1%(桥梁)的排水坡,转辙机坑表面向线路外侧设1%的横坡。3.道床板采用 C40混凝土现场浇筑,道床板范围内的底座或隧道底板.可编辑顶面需凿毛或拉毛处理(铺设滑动膜地段除外),道床板施工前,应将浮砟、碎片、油渍等清除干净,同时底座板或隧道底板顶面无积水。4.道床板配筋设计图 17 图 18 为 18 号单开道岔道床板配筋图中典型剖面图,详细配筋设计见设计图纸。图 17 路基地段道床板配筋图图 18 桥上道床板配筋图道床板最外层钢筋净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mm,且不应大于.可编辑50mm。纵向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焊,采用双面焊时,焊缝长度不应小于5倍钢筋直径;采用单面焊时,焊缝长度不应小于10 倍钢筋直径;焊缝 厚 度 不小 于4mm。纵 向 钢 筋按 混 凝土 结 构 设 计规 范(GB50010-2010)要求进行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700mm,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的焊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大于50。架立筋数量可根据施工具体情况适当增减,并以绑扎方式形成上下双层钢筋骨架,确保钢筋骨架不变形。道床板内除接地钢筋外,其他所有钢筋节点(纵向、横向钢筋、架立钢筋及轨枕桁架钢筋)均设置绝缘卡。道床板混凝土灌注前,应进行绝缘检测,合格后方可施工。钢筋间距可进行适当调整,以避免与底座内设置的剪力筋冲突。(三)底座结构设计(路基和桥梁地段)1.桥梁底座设计桥梁地段道床板床板下设置C40 钢筋混凝土底座,底座宽度与道床板边缘平齐,厚度为 210mm。底座通过梁体预埋套筒植筋与桥梁连接,底座范围内梁面应进行拉毛处理。底座顶面设置隔离层。对应每块道床板范围,底座设限位凹槽,凹槽侧面设弹性缓冲垫层。底座范围内,梁面不设防水层;底座范围以外,桥梁设计根据相关规定设置防水层。2.路基底座设计.可编辑路基地段底座设置C30 钢筋混凝土底座,厚度为300mm。底座沿纵向每 10m 左右设置一处伸缩假缝,伸缩假缝的设置避开道床板接缝。伸缩假缝采用热沥青浇注,在每个缩缝上铺设一层0.3mm 厚的滑动膜,长度与伸缩缝同长,宽1.0m。在伸缩假缝处,底座之间采用传力杆(36 光面钢筋,L=500mm)连接。如图 19 所示。图 19 底座假缝处理底座宽出道床板部分需要设置横向排水坡,坡度为2%,起坡点应在道床板边缘内50mm 处。3.底座配筋设计底座配筋设计详见设计图纸最外层钢筋净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mm,且不应大于 50mm。纵向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焊,采用双面焊时,焊缝长度不应小于5 倍钢筋直径;采用单面焊时,焊缝长度不应小于10 倍钢筋直径;焊缝厚度不小于 4mm。纵向钢筋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要求进.可编辑行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700mm,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的焊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大于50。架立筋数量根据施工具体情况适当增减,并以绑扎方式形成上下双层钢筋骨架,确保钢筋骨架不变形。钢筋间距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当剪力筋与结构钢筋冲突时,可适当调整剪力筋位置。所有钢筋节点间采用塑料夹绝缘。道床板混凝土灌注前,应进行绝缘检测,合格后方可施工。4.转辙机安装台座转辙机台座是为支撑安装转辙机设置,一般台座纵向长2.0m,宽度为 11.5m(保证台座外边缘距离钢轨工作边2282.5mm),台座上表面距离钢轨顶面距离为550mm。转辙机台座与底座或道床板通过钢筋搭接连接,钢筋采用HRB400 级钢筋,所有钢筋的交叉点均采用绝缘处理;采用C30 混凝土现场浇注。桥梁地段平台施工后应与道床板连接位置进行切缝或断开处理,并用混凝土密封硅胶进行填充。八、主要材料技术要求1混凝土材料1)无砟轨道混凝土结构使用年限应不小于60 年。2)混凝土材料应满足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可编辑(TB1005-2010)、铁 路 混 凝 土 工 程 施 工 质 量 验 收 标 准(TB10424-2010)。3)混凝土应采取措施预防碱-骨料反应,并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预防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件(TB/T3054-2002)。4)其余 未 尽 事宜 按 铁 路混 凝 土 结 构 耐 久 性 设计 规 范(TB1005-2010)及相关规程、规范办理。2.钢筋采用 HRB400 级钢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的相关规定。道床板限位凸台内采用环氧树脂涂层钢筋,其性能应符合 环氧树脂涂层钢筋(JG3042)的规定。3.弹性材料弹性垫板原材料应采用100%三元乙丙橡胶,不得使用再生胶。表 3 弹性垫板材料技术性能指标表项目名称单位标准值试验方法邵尔 A 型硬度度/HA80 5GB531抗拉强度MPa 12GB528扯断伸长率%250撕裂强度N/mm 25GB529压缩永久变形(24h、100)%30GB7759耐碱性(饱和Ca(OH)?、24h、23)体积变化率%5GB1690阿克隆磨耗cm 3/1.61Km0.6GB1689脆性温度-30GB1682.可编辑热空气老化(7d、100)抗拉强度MPa 10GB3512扯断伸长率%200硬度变化度/HA84土工布隔离材料土工布中间隔离层是隔离道床板和桥梁变形的重要部件,是防止道床板与底座混凝土粘接的有效措施,是轨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轨道结构的整体质量。土工布中间隔离层采用聚丙烯土工布,应满足下表要求:表 4 土工布的物理力学性能表序号指标单位性能指标试验方法1单位面积质量g/m270030GB/T 13762-19922厚度mm4.0 0.2GB/T 13761-19923幅宽偏差-0.5GB/T 4667-19954断裂强力kN/纵向48横向48GB/T15788-19955断裂伸长率纵横向 60 206CBR 顶破强力 9.0GB/T 14800-19937撕破强力纵横向0.9GB/T 137635.绝缘卡钢筋绝缘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轨道电路传输距离,必须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及有关设计参数。.可编辑1)采用产品应该具备铁道部质检中心检验合格文件,并在其他铁路无砟轨道项目中有应用经验。2)产品的主要技术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1)钢筋绝缘卡的原材料应满足相关要求,物理性能应满足下表的要求:表 5 绝缘夹性能表项目单位性能指标试验方法体积电阻率cm3 1014cm3GB/T 1410(2)为了保证绝缘卡与钢筋的连接紧密,绝缘卡的卡力不得小于2.5kg。试验方法:测试前先将钢筋绝缘卡的一端进行固定,而后将对应的钢筋卡入未固定的一端,随后将带有挂钩的铁棒(重量为2.5kg)轻挂在卡入部分的中心位置。悬挂1 分钟后钢筋不得脱落。(3)绝缘电阻:钢筋绝缘卡的绝缘电阻应大于1010,试验采用高阻测定仪进行测试。测试前先将钢筋绝缘卡的上下卡口卡入尺寸相对应的钢筋上,上下钢筋呈十字形,而后将两根钢筋用尼龙条捆扎结实,在 500V 直流电压下测定其电阻值,两端测试点为钢筋卡入钢筋绝缘卡部分的上下中心点。绝缘电阻应大于1010(注:两根钢筋不得连接)。6锚固胶化学植筋所用锚固胶的锚固性能应通过专门的试验确定。对获准使用的锚固胶,除说明书规定可以掺入定量的掺和剂(填料)外,现场施工中不宜随意增添掺料。.可编辑表 6 锚固胶技术性能及试验方法项 目性 能 指 标试验方法物理性能粘度(25)4500 75000mpa.s,安装温度在-5 40 内能正常固化,固化时间可调 胶 粘 剂 粘 度 测 定方 法 GB2794-81胶体强度及变形性能抗压强度标准值fbc,k 60N/mm2抗拉强度标准值 fbt,k 18 N/mm2受拉弹性模量 E 5.2 103 N/mm2受拉极限变形 u 0.01 塑 料 压 缩 试 验 方 法 GB1041-79 塑 料 拉 伸 试 验 方 法 GB1040-79钢一钢粘结强度抗剪强度标准值fbv,k 14 N/mm2抗拉强度标准值 fbt,k 20 N/mm2不 均 匀 扯 离 强 度 标 准 值 fbp,k20kN/m胶粘剂拉伸剪切强度测定方法 GB7124-86胶粘剂拉伸强度试验方法GB6329-86金属粘接不均匀扯离强度试验方法 HB5166钢一混凝土粘结强度钢混凝土的粘结抗拉,其破坏应发生在混凝土中,不允许发生在胶层用带拉杆之50 50 5 钢块两块,轴对称粘贴于7070 50 之C50 混凝土块大面,固化后进行拉伸试验耐温性能-45 80 瞬态温度下及-35 60稳态温度下,fbv,k 14MPaGB7124-86冻融性能在-25 25范围内,经受50 次冻融循环后,fbv,k 14MPaGB7124-86耐老化性能人 工 老 化 试 验 3000h fbv,k 14MPaGB7124-86 及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暴露滤过的氚弧射GB/T4865-1997九、施工注意事项1、总则正线轨道施工精度标准正线应严格执行新建时速 200250 公.可编辑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 2005140号)及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 2010241号)的相关规定,且遵守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进行验收。施工时应参考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手册(工管工2009104号)相关工法施工。(1)施工无砟轨道前,应严格按照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 的相关要求对线下基础变形进行沉降观测评估,并正式出具报告,对未达到要求的地段禁止铺设无砟轨道。(2)经铺轨条件评估合格后,应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的相关规定进行CP控制网的交接和复测。(3)无砟轨道施工两线间距应满足设计要求,不得有负偏差。(4)不同结构高度的无砟轨道结构之间的过渡段,应按设计要求在过渡区消除高差,保证相互之间顺接。(5)应注意对到场的轨枕进行合格验收,确保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要求。(6)道床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 后,方准拆除轨道排架。道床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75%之前,严禁在道床上行车和碰撞轨道部件。(7)双块式轨道道床板外形尺寸允许偏差等标准应符合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45-2010)的相关规定。(8)现浇道床板无砟轨道钢筋网电阻实测值应大于2M,且通过电务性能检测,其绝缘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可编辑(9)混凝土施工前应进行混凝土的原材料及配比试验,合格后方可施工。(10)温度控制是无砟轨道施工工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冬季施工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夏季施工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应高于 35,同时宜不能高于当地60 年内统计的最低平均气温加 40。(11)浇筑道床板混凝土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污染扣件。(12)不能在混凝土内部温度很高时拆模,拆模后不能立即浇凉水,且注意保温。(13)混凝土浇筑后应尽早全面覆盖及保湿养护,养护时间应根据所采用的水泥品种及相对湿度来确定,但最低不应少于7 天。(14)土建预埋钢筋施工前需做好核对,如发现缺失或破损,需及时进行补植。(15)钢筋保护层厚度需按照设计图纸严格控制,尤其是曲线段,需做好绑扎和相应支撑。(16)无砟轨道的施工应认真做好过程控制,确保每一道工序达到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的作业。(17)铺轨后应对基础的沉降变形观测,测量方法和精度应符合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的要求,竣工验收时,沉降观测点和观测资料与工程同时移交给工程接收单位。(18)其他未尽事宜按现行相关规范执行。.可编辑2、施工准备(1)做好无砟轨道施工前的现场调查。做好预制件、原材料、加工料的生产、存放与运输、气候条件的现场调研,并根据现场调研与相关接口工程的要求,制订无砟轨道施工组织和物流管理预案。(2)做好施工人员配置和岗前培训。做好现场操作、技术、质检、测量和组织管理等所有参建人员的岗前培训。(3)配备无砟轨道成套施工设备。按照无砟轨道施工专业化、机械化、工厂化、信息化要求,组织落实无砟轨道成套施工装备。(4)建设单位应组织各参建单位,开展各项工艺性试验,达到熟悉设备,摸索和完善工艺,验证设计和施工组织方案的目的。工艺性试验段不宜短于20m,工期至少提前一个月。(5)施工过程应严格遵守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 2010241号)、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4-2010)等相关要求;无砟道床模板、钢筋、混凝土施工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2010)的有关规定。(6)工序之间进行严格的交接检验。严格执行无砟轨道施工与质量检验的有关要求,规范各工序的施工操作工艺和质量要求。要配齐质检、测量设备,做好相关工序的交接检验。技术、质检、测量人员必须跟班作业,做到施工全过程的技术指导与质量监控。做好原材料的进场检验,确保材料合格,施工过程中按规范要求做好试验 抽检、验证工作,指导施工。.可编辑3、混凝土施工(1)混凝土施工前,应进行混凝土的原材料及配合比选择试验,通过混凝土工作性、强度、自由收缩值等和耐久性指标、抗裂性能的对比实验,合格后方可施工,并制定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措施。(2)要注意控制混凝土早期强度,在不掺缓凝剂时,12 小时抗压强度不大于 8N/mm 2或24 小时不大于12N/mm 2。(3)冬季搅拌混凝土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入模温度不宜低于 5。(4)在炎热气候下浇筑混凝土时,入模前应尽量降低模板、钢筋温度以及附近的气温,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高于气温且不宜超过25。(5)新浇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 15。(6)混凝土养护期间,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