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pdf
-
资源ID:83219962
资源大小:327.2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0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pdf
-1-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0 届高三第二次联考高三理科综合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不正确的是()A.叶绿体类囊体膜堆叠使膜面积增大,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B.线粒体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有利于有氧呼吸快速进行C.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有利于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D.神经细胞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有利于接受更多神经递质进行信息传递【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形成突触前膜,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通过胞吐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受体蛋白位于突触后膜;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生物膜内或者膜表面进行。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光合作用的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内类囊体膜,暗反应是叶绿体基质。【详解】A、叶绿体内通过类囊体膜堆叠形成基粒使膜面积增大,有利于光能充分利用,A正确;B、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向内突起形成峭,有利于附着更多的有氧呼吸酶,有利于有氧呼吸快速进行,B正确;C、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可以调节渗透压,有利于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C正确;D、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形成突触前膜,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通过胞吐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受体蛋白位于突触后膜,D错误。故选 D。2.下列关于细胞在其生命历程中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生长时,细胞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增加,物质运输的效率提高B.细胞凋亡时,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需进行信息交流,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C.细胞衰老时,细胞核的体积减小、核孔数量增多、染色质收缩D.细胞癌变时,细胞膜中的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和糖蛋白的含量均明显减少【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2-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详解】A、细胞生长时,细胞体积增大,相对表面积减小,物质运输的效率降低,A错误;B、细胞凋亡时,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需进行信息交流,凋亡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B正确;C、细胞衰老时,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C错误;D、细胞癌变时,细胞膜中的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增加,糖蛋白减少,D错误。故选 B。3.如图所示的是某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其中A、a 是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B.基因 A与 a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其碱基对数目一定不同C.若该细胞是某高等动物的体细胞,则该细胞可能会合成抗体D.若该细胞是二倍体植物的根细胞,则该细胞中一定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A、a 是染色单体上的基因,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详解】A、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是复制关系,但染色体上的基因却是等位基因,说明在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可能发生过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A错误;B、基因 A与 a 是等位基因,控制同一性状,它们蕴藏的遗传信息肯定不同,可能是碱基对数目不同,也可-3-能是碱基排列顺序不同,B错误;C、动物体内合成抗体的是浆细胞,已高度分化且不再分裂,不会进行染色体复制,C错误;D、若该细胞是二倍体植物的根细胞,则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含有两个染色体组,D正确。故选 D。4.前段时间,非洲猪瘟导致牲猪大量死亡,猪肉价格明显上涨。非洲猪瘟病毒(ASFV)基因组为双股线状DNA,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SFV 侵染进入到猪的体内后,可在内环境中增殖B.ASFV 的 DNA分子中具有多个RNA聚合酶识别位点C.ASFV 易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很难研制疫苗D.ASFV 通过无丝分裂增殖,繁殖迅速,极易传染扩散【答案】B【解析】【分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2、病毒包括DNA病毒 RNA病毒,DNA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氨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T、C、G;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氨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U、C、G。【详解】A、ASFV侵染进入到猪的体内后,寄生在活细胞中增殖,A错误;B、病毒 DNA分子中含有多个基因,这些基因转录时,都会有相应的RNA聚合酶与之识别结合,起始转录,B正确;C、病毒只能发生基因突变,不能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D、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进行增殖,D错误。故选 B。5.狂犬病病毒是一种嗜神经病毒,可由神经-肌肉接点处入侵神经细胞,过程如图所示。目前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狂犬病发病最有效的措施。下列选项正确的()-4-A.狂犬病病毒与乙酰胆碱(兴奋型神经递质)的受体结合,有利于兴奋的传递B.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部分病毒,此过程属于人体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C.人被咬伤后可注射狂犬疫苗,以刺激T 细胞产生抗体直接消灭病毒D.狂犬病病毒被胞吞进入突触小体并沿着轴突逆行,与神经冲动传导方向相反【答案】D【解析】【分析】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 细胞,再由T 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2、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2)反应阶段:T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 细胞,同时T 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 细胞发挥效应。【详解】A、狂犬病病毒与乙酰胆碱(兴奋型神经递质)的受体结合,不利于兴奋的传递,A错误;B、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部分病毒,此过程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发挥作用,B错误;C、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C错误;D、狂犬病病毒被胞吞进入突触小体并沿着轴突逆行,与神经冲动传导方向相反,D正确。故选 D。6.下列涉及盐酸的实验或过程,说法正确的是()A.探究 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用于控制无关变量B.促胰液素发现实验中,稀盐酸的作用是促使胰腺产生促胰液素C.观察 DNA和 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作用后要用蒸馏水冲洗涂片D.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可尽量延长用盐酸和酒精处理的时间使解离更充分【答案】C-5-【解析】【分析】1、“观察 DNA和 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的实验步骤: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2、“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步骤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其中解离的作用是:用盐酸酒精混合液作解离液,可以使洋葱根尖组织细胞分离开。【详解】A、探究 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创造酸性环境,是控制自变量,A错误;B、促胰液素是小肠粘膜产生的,B错误;C、观察 DNA和 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蒸馏水冲洗涂片的目的是冲洗掉8%的盐酸,防止对实验结果的干扰,C正确;D、“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用盐酸和酒精处理的时间要控制好,若解离时间过长,根尖酥软,无法取出,不利于下面实验步骤的进行,D错误。故选 C。7.将绿萝放在密闭透明的容器内,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从 P点开始给予一定强度的光照,测得容器内CO2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对绿萝而言,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酶分布在细胞的_。(2)在 MN 段,装置内CO2浓度的增加速率逐渐减慢,其原因主要是_。据图分析,若绿萝幼苗长期处于该光照强度下,_(填“能”或“不能”)正常生长。(3)在 N点时,绿萝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速率,想要缩短到达N点的时间,可以_(答出 1 点即可)。【答案】(1).叶绿体基粒(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 (2).密闭装置中氧气浓度降低,有氧呼吸减弱,释放二氧化碳减少(或二氧化碳在增加,光合作用随之增强)(3).不能 (4).大于 (5).适当增大光照强度或减少容器中初始O2浓度【解析】【分析】-6-根据题文和图示分析:图中表示密闭容器中CO2的浓度和时间的关系,CO2的浓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逐渐升高最后达到平衡不变;在CO2浓度升高的过程中,说明绿萝产生的CO2比消耗的CO2多,也就是说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当达到平衡时,CO2产生量和消耗量相等,说明呼吸作用强度和光合作用强度相等,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详解】(1)与光反应相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粒(类囊体薄膜),与暗反应相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质。(2)在 MN 段,由于容器内O2浓度降低,导致植物细胞呼吸速率减慢,CO2的释放速率减慢,所以装内CO2浓度的增加速率减慢;据图分析,在MN段,装置内CO2浓度逐渐增加,说明此光照强度下该植物的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即净光合速率小于0。因此若长期处于该光照条件下,绿萝幼苗不能正常生长。(3)在 N点,植物体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说明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想要缩短到N点的时间,可以适当的增大光合速率(例如:适当增大光照强度)或者减小呼吸速率(例如:减少容器中初始 O2浓度)等。【点睛】绿色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与绿色植物细胞的净光合速率不同,绿色植物中不是所有的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产生的有机物要大于整个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植物才能生长。8.2019 年 1 月 15 日,在月球的强辐射、低重力、高温差的极端环境条件下,我国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内搭载有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种子,还有酵母菌、果蝇卵以及土壤、水分和空气,棉花种子成功萌发,为人类首创。根据信息及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若载荷内的植物种子都萌发成长,果蝇卵孵化后,这些生物和无机环境构成一个微型生态然系统,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要维持这个生态系统的正常进行,需要添加的条件是_。(2)载荷罐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能力,但载荷罐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原因是_。(3)为保证实验的成功,科学家在地面做了一个相同的试验载荷,并实验测出各成分的能量流动,绘出下图:-7-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两种成分是_(填字母)。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答案】(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2).进行能量输入 (3).自我调节 (4).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 (5).A和 B (6).20%【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分析图示,A为生产者,B为分解者,D是初级消费者,C是次级消费者。【详解】(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要维持这个生态系统的正常进行,需要添加的条件能量的输入。(2)载荷罐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载荷罐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原因是该生态系统内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3)生态系统中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两种成分是A生产者和B分解者,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1.5 106)/(7.5 106)=2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结构以及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难度不大。9.肾上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分肾上腺皮质和肾上腺髓质两部分,肾上腺与免疫调节和糖代谢关系密切,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一些人长期精神忧郁,则容易引起感染和肿瘤。由图可知,长期精神忧郁可使下丘脑受到刺激后释放的 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_(增加、减少),促进垂体分泌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8-最终导致 _增多,从而使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可见,_调节网络对维持杋体内环境的稳态有重要作用。(2)糖皮质激素能限制骨髓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与_(激素)对维持血糖平衡起到拮抗作用。为验证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存在负反馈调节,应注射 _,然后测定血液中_(激素)的含量。(3)肾上腺的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它的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在寒冷条件的刺激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_加快,产热增加,该激素与_激素对维持体温的稳定起协同作用。【答案】(1).增加 (2).糖皮质激素 (3).神经-体液-免疫 (4).胰岛素 (5).糖皮质激素 (6).CRH和 ACTH (7).细胞代谢速率 (8).甲状腺【解析】【分析】1、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2、人体体温调节:(1)寒冷环境下: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2)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3、分析图示:长期精神忧郁可使下丘脑受到刺激后释放的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增加,促进垂体分泌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最终导致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增多,从而使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降低。【详解】(1)从图示可知,长期精神优郁可使下丘脑受到刺激后释放的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增加,促进垂体分泌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最终导致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增多,从而使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降低。可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2)糖皮质激素能限制骨髓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而胰岛素能促进骨髓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因此糖皮质激素与胰岛素对维持血糖平衡起到拮抗作用。为验证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存在负反馈调节,应注射糖皮质激素,然后测定血液中CRT和 ACTH的含量,若含量减少,则存在负反馈调节,否则不存在。(3)在寒冷条件的刺激下,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使细胞代谢速率加快,产热增加,可见这两-9-种激素对维持体温的稳定起协同作用。【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识记体温调节的具体过程;识记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10.荨麻草雌雄异株,且经常出现雌雄败育(无花蕊)现象,杂交实验发现,F1总是无花蕊雄株雌株=21 1,再将 F1雄株和雌株杂交,F2也出现无花蕊雄株雌株=211。怎么解释这种遗传现象呢?如下图解:请进一步分析回答:(1)以上图解,属于假说一演绎法的_环节,其核心内容至少包括:当基因A和基因 B同时存在时(A_B_)和 aabb 一样不育(无花蕊);_ _;不同对的基因可以自由组合(独立遗传)。有人对核心内容中的提出质疑,你认为对此质疑有道理吗?为什么?_。(2)研究者采用 _育种方法很容易得到了纯合的雄株,准备将此雄株与天然雌株杂交,预测子代的性状及比例是_。【答案】(1).提出假说 (2).只含有A 基因(不含 B 基因)时表现为雄株,只含有B 基因(不含 A基因)时表现为雌株 (3).有道理,因为当不同对的基因位于同对同源染色体上时,杂交的结果和以上解释相同(1 分),所以不能确定不同对基因可以自由组合(独立遗传)(4).单倍体 (5).无雌蕊:雄株=1:1【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和遗传图解分析,荨麻草的雌株的基因型为aaBb,雄株的基因型为Aabb,无花蕊(雌雄败育)的基因型为AaBb、aabb;雌株与雄株杂交,后代总是出现无花蕊(AaBb、aabb):雌株(aaBb):雄株(Aabb)=2:1:1。【详解】(1)图示利用基因型对题干实验现象进行了解释,属于假说演绎法的提出假说环节,其核心内容包括:当基因A和基因 B同时存在时(A_B_)和 aabb 一样不育(无花蕊);只含有A基因(不含 B基因)时表现为雄株,只含有B基因(不含 A基因)时表现为雌株;-10-不同对的基因可以自由组合(独立遗传)。有人对核心内容中的提出质疑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当不同对的基因位于同对同源染色体上时,杂交的结果和以上解释相同,所以不能确定不同对基因是否可以自由组合(独立遗传)。(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天然雄株的基因型为Aabb,利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很容易得到纯合子雄株AAbb;让该纯合子雄株AAbb与天然雌株aaBb杂交,后代AaBb:Aabb=1:1,即无雌蕊:雄株=1:1。【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遗传图解判断天然雄株、雌株和无花蕊的基因型,明确该图解为假说演绎法的提出就说环节,并能够补充假说的内容。11.为了分离和纯化高效分解石油的细菌,科研人员利用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进行如图A所示的实验。(1)配制好的培养基灭菌通常可以使用_法。步骤与步骤中培养基成分的最大区别是_。(2)同学甲进行过程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B所示。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_;推测同学甲用此方法接种时出现图B结果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在接种前,为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应进行的操作是_。(3)同学乙也按照同学甲的接种方法进行了过程的操作:将 1mL样品稀释100 倍,在 3 个平板上分别接入 01mL稀释液。乙同学每隔24h 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理由是_。经统计,3 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6、58 和 57。据此可得出每升样品中的活菌数为_。(4)步骤后取样测定石油含量的目的是_。【答案】(1).高压蒸汽灭菌 (2).石油是唯一碳源 (3).稀释涂布平板法 (4).涂布不均匀 (5).随机选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一段时间 (6).防止因培养时间不足而遗落菌落数目 (7).75.710 (8).筛选出分解石油能力最好的细菌【解析】【分析】1、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11-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2、分析图B:图 B采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但涂布不均匀。【详解】(1)培养基通常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分离和纯化高效分解石油的细菌,因此步骤与步骤中培养基成分相比,最大的区别是石油是唯一碳源。(2)图 B采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出现图 B结果可能的操作失误是涂布不均匀。在接种前,可随机选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一段时间,用来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3)为防止因培养时间不足而遗落菌落数目,应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将1mL样品稀释100 倍,在 3 个平板上分别接人0.1mL 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 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6、58 和 57。据此可得出每升样品中的活菌数为(56+58+57)30.1 1000100=5.7107个。(4)步骤后取样测定石油含量的目的是筛选出分解石油能力最强的细菌。【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微生物分离和培养,要求考生识记接种微生物常用的两种方法;识记无菌技术;掌握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时的相关计算,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