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冀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docx
第五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师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乘法的意义、会用26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 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学生实际操作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 概念,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用26的乘法口诀求 商以及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其中“平均 分”的含义以及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今后进步学习除 法的基础。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一)加强除法概念的教学。(1)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教材选用了“小松鼠分松果”这个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并设计了两个层面的 活动,学生通过操作,探索出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讨论、操作和交 流,亲身体验和理解平均分。(2)更加注重概念的本质特征。平均分是除法的核心概念,在本单元教材中,初步体会除法的意义的教学是 建立在学生理解了平均分意义的基础之上的。教材没有提出“两种分法”,而是 将不同的分法安排在平均分的的教学中,突出了除法概念的本质特征。(-)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学生对把物品任意分成几份以及“同样多”的含 义都有一定的理解和经验。教材在活动安排中,给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 生借助自己生活经验呈现出不同的分法。在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时,也注意安排了除法与乘法的衔接,让学 生初步体会乘法和除法之间的联系。教学目标1 .结合动手操作和具体事例,经历由“平均分“到用除法算式表示抽象过程,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号,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 .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会用口诀求商。3 .能在熟悉的情景中选择合适的信息提出并解答问题。在问题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4 .对除法和用口诀求商有兴趣,对学好数学有信心。有自己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的成功体验。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平均分”和除法的意义以及用口诀求商的方法。难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根据“平均分”的结果列出除法算式;利用除法解 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建议除法师学生接触的种新的运算形式,虽然学生学会了用26的乘法口诀 计算表内乘法,但是理解除法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 意以下几点:1.让学生切身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参与操作活动。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为此,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提供充分的体验“平均分”的实践活动,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认识除法打 下良好的认知基础。2,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索求商的过程。3.合理地组织练习,完成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目标。表内乘除法是学生进步学习所必需熟练掌握的基础知识,要求比较熟悉的 掌握,教师要合理地组织练习。(1)经常安排与乘法口诀有关的练习。(2)适当加强课堂练习的密度。(3)练习形式要多样化。课时安排本单元用7课时完成教学课题课时平均分1课时认识除法(1)1课时认识除法(2)1课时乘除法的关系1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1课时活动课1课时整理与复习1课时总计7课时第一课时平均分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36页、37页,认识平均分。教学提示学生在本单元开始第一次接触除法运算,为了让学生形成平均分的概念,为 后面学习表内除法打下基础,教师要结合教材中设定的“小松鼠分松果”的问题, 让学生先说说有哪些分的方法,再提出要使两只小松鼠分得同样多怎么办,充 分的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组织不同形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 学习氛围中得到分析能力的锻炼。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动手操作把10个送过从“任意分成2 份”到“平均分成2份”的过程。2, 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并写 出每份的结果,了解“每份同样多”是“平均分”的实质。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 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仪式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花片学具准备:花片教学过程、故事激趣,创设情境帀:(板书课题:平均分)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将认识平均分,在学习之前, 老师先给你们讲个小故事,好不好?生:好!帀:有一天,小松鼠“跳跳”来到了森林深处,看到两个巨人正吵作一团, 在他们面前摆着6棵木头,他们正争吵着怎样把这些木头运回家,但是谁也不想 多扛,蓝巨人说:“你分的不行,还是我来分配!”绿巨人丝毫不肯相让,它说: “你分的才不合理,还是按我说的办! ”小朋友们,大家猜猜,这两个巨人可 能是怎么分的呢?生1:蓝巨人可能会把这6棵木头分成2和4,自己扛2棵,让绿巨人扛4 棵生2:绿巨人可能会把这6棵木头分成1和5,自己扛1棵,让蓝巨人扛5 棵师:小朋友的猜测都很有道理,两个巨人吵来吵去,也吵不出个结果,“跳 跳”走上前去,说:“你们别吵了,我有一个公平公正的办法,我来帮你们分吧!” 当它说完分配的方案后,两个巨人都很满意,高高兴兴的扛着木头回家了,聪明 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跳跳”是怎么分的吗?生:跳跳把6棵木头分成3和3,每个巨人扛3棵,两个巨人扛的木头同样 多了,他们就不吵了。【设计意图:用一个新奇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正好迎合了这个年龄段孩子 的认知规律,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也为后面形成“平均分”的概念打下了基 础。】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师:小松鼠帮了巨人们,高高兴兴的回到了家,看到它的弟弟妹妹正在分 10颗松果,它好奇的问弟弟妹妹:“你们是怎么分的呀? ”弟弟妹妹回答说“”帀:小朋友们,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讲下去吗,说说“跳跳”的弟弟妹妹 可能怎么分这10颗松果呢?生1:弟弟说:“我要2颗,给妹妹8颗”生2:妹妹说:“我要3颗,给哥哥7颗”师:“跳跳”的弟弟妹妹和小朋友们样都是懂事的好孩子,跳跳很高兴, 对他们说:“我来帮你们分吧,一定让你俩分得同样多。”小朋友们,你知道“跳跳”是怎么分的吗?用你手中的“花片”代替松果,在小组内边摆边讨论 下吧!(学生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生1:先给弟弟和妹妹各一颗,再给弟弟和妹妹各颗这样颗颗的 分。生2:先给每只小松鼠分2颗,再给每只分2颗,再给每只小松鼠分1颗。生3:给每只小松鼠各分5颗,正好分完。师:小朋友们分的真好,“跳跳”的目的就是让弟弟妹妹分得的松果同样多, 所以不管怎么分,都要分成“同样多”的两份,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 是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设计意图:通过“分一分”“说说”,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而且将学习内容放在个连续的故事情境中,可以帮助学生始终集中注意力,保 持较高的学习热情。】三、实践新知,巩固练习1 .教材“练练”第1题。2 .铲".将铲 賢硬 漏把10个面包平均分2份,每份有()个。3 .先圈圈,再填填。&&&&&&&&&&&把这些桃子平均分给4只猴子,每只猴子()个。4 .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答案:2. 53. 34. 3四、达标反馈1.教材“练练”第2题。(1)把这些糖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块。(2)把这些糖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块。(3)把这些糖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块。3.圈圈,填填。图中一共有()个 ,平均分成9份,每份()个。4.教材“练练”第3题。答案:2. (1) 4(2) 2(3) 33. 182五、课堂小结帀: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和小松鼠“跳跳” 一起学习了 “平均分”,谁能来 说一说自己的收获?生1: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生2:每份就是每个人、每一行、每只小动物等。六、布置作业1 .教材“练练”第4题。2 .把12个苹果平均放到2个、3个、4个、6个篮子里,每个篮子里放几个?画一画吧!(1)(2)(3)(4)3 .填空。(1)把20个小朋友分成5组,每组有()人。(2)教室里有16把椅子,排成4行,每行()把椅子。(3)每份分得(),就是平均分。(4) 共有24个桃子,平均分给6个猴子,每个猴子()个。答案:3. (1) 4(2) 4(3)同样多 (4) 4板书设计认识平均分0000 00000每只分5颗,分得同样多。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学习除法的基础,教学中我始终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给学生创设 了良好的活动空间,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动手分一分,圈圈,说说,填填, 感悟平均分的意义,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在汇报交流中培养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小松鼠分松果”情境中,让学生把10个松果分成两份,比较不同的分 法,让学生在分的过程中感知“同样多”与“不同样多”明确每份分得同样多的 这种分法就叫平均分。平均分从其分的过程来看,客观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确定每一 份是多少再分(几个几个地分),另种是先确定平均分的份数再分(个个 地分)。本节课都是让学生操作学具,在交流过程中要突出:分什么,怎样分的, 分得的结果是什么?巩固按每几个份的要求进行平均分,熟练掌握这种平均分 的方法,学生对平均分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为后面学习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基 础。教学资料包、精彩教学片断有一天,只小猴子摘来8个桃子送给美猴王,(板书:8个桃)美猴王说: “孩儿们,我们有福同享,有桃子大家一起吃,大家都知道分东西时应该平均分, 要让每只小猴分得同样多。现在要把8个桃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呢?”想一想:小朋友们,把8个桃平均分,你准备怎么分呢?你能根据这句话先 自己想一想平均分的方法吗?(板书:8个桃,每只小猴()个,可以分给() 只小猴。)摆一摆:小朋友们,拿出8个圆片代表8个桃,把你们平均分的方法用圆片 摆出来。说说:学生说摆法,教师形成板书:8个桃,每只小猴(4)个,可以分给(2)只小猴。8个桃,每只小猴个,可以分给(4)只小猴。8个桃,每只小猴(1)个,可以分给(8)只小猴。提问:为什么这3种分法都是平均分呢?再问:这8个桃,每只小猴分2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呢?每只小猴分4 个、分1个呢?二、教学资源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 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新编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之一,是重视 直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 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就如何优化操作活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 力,谈谈我的粗浅认识和体会。(1)操作方法要恰当(2)操作过程要有序(3)感知对象要突出(4)注意发挥语言功能(5)充分调动多种感观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安排学具操作,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摆摆、拼拼,量 量,在做做、看看、想想的活动中,亲身体验,理解新知识,从而提高 数学能力。除此而外,动手操作实践活动还要做到适时,在学生想知而不知,似懂而非 懂时进行,操作活动可以引起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三、资料链接笨狗熊分面包狗熊妈妈有两个孩子,个叫大黑,个叫小黑,它们长得挺胖,可是都很 笨,是两只笨狗熊。有一天,天气真好,哥儿俩手拉手起出去玩儿。它们走着,走着,忽然看 见路边有一块干面包,捡起来闻闻,嘿,喷喷香。可是只有一块干面包,两只小 狗熊怎么吃呢?大黑怕小黑多吃一点,小黑也怕大黑多吃一点,这可不好办呀!大黑说:"咱们分了吃,可要分得公平,我的不能比你的小。”小黑说:“对,要分得公平,你的不能比我的大。”哥儿俩正闹着呢,狐狸大婶来了,她看见干面包,眼珠骨碌碌转,说:“ 噢,你们是怕分得不公平吧,让大婶来帮你们分。"哥儿俩说:"好,好,咱们让 狐狸大婶来分吧。"狐狸大婶接过干面包,恨不得一口吞下去,可是它没有这样做,它把干面包 分成两块,哥儿俩一看,连忙叫起来:“不行!不行! 块大,块小。"狐狸大婶说:"你们别着急,瞧,这块大一点吧,我咬它一口。"狐狸大婶 张开大嘴巴,啊呜咬了一口,哥儿俩看,又叫起来了:"不行,不行,这块大 的被你咬了一,又变成小的了。”狐狸大婶说:"你们急什么呀,那块大了我再咬它一口吧。狐狸大婶张开大 嘴巴又啊呜咬了一口,哥儿俩看,急得叫起来:”那块大的被你咬一口,又变 成小的了。"狐狸大婶就这样这块咬一口,那块咬一口,干面包只剩下小手指头 那么一点儿了。它把一丁点大的干面包分给大黑和小黑,说:"现在两块干面包 都一样大小了,吃吧,吃得饱饱的。大黑和小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小朋友说说看,它们 是不是两只笨狗熊?第二课时 认识除法(1)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38页、39页,初步认识除法算式和除 号。教学提示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分苹 果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除法算式表 示的过程。初步认识除法算式、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在教学中,教师要给 学生充分的机会,让他们自主尝试,大胆探索,亲身体验理解除法的意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除法的意义,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会根据操 作和分的结果写出除法算式。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除法算式表示 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初步了解除法在生活 中的简单应用。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除号,会读除法算式,会根据“平均分”的结果写出除法算 式。教学难点:经历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用除法表示的过程。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图片学具准备:花片教学过程、复习旧知,激趣导入1 .师:有9个小朋友跳绳,分成三组,每组几个人?生:每组有3个人。2 .在口里写上相同的数字。1212二、探究新知1 .呈现“分苹果”情境。帀:小朋友们,大家看,明明家里来了客人,他和亮亮正要给客人送水果, 可是问题来了,要把这8个苹果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应该怎么放呢?生:每个盘子里放4个,正好放完。帀:小朋友们说得对,把8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个,像这样“平均分” 的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解决。(板书:84-2=4)师:8是要分的总数,2是要分成的份数,而4就是每份几个。其中“ + ” 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运算符号“除号”,读作“除以”,谁能来试着读读这 个除法算式?生:除以二等于四。2 .呈现“分萝卜”情境。帀:小朋友们真棒,现在你们能再帮小兔子分一分萝卜吗?请看情境图,一 共有12个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子,你知道应该怎么分吗?小组合作,用你 手中的花片代替萝卜摆摆,再讨论一下,看能不能列出算式?(学生观察分萝卜情境,动手摆摆,再列出算式。)生:12个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子,每只兔子分得3个,列出除法算式为: 124=3师:哪位小朋友再来读读这个除法算式?生:十二除以四等于三。【设计意图:教师适当地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展开自主学习,关键是 要选择正确的时间点去点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环节中,让学生先联 系上节课的学习经验,将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教师再适时的引出除法算式,教学“除号”,水到渠成,非常顺畅自然。】三、实践新知1 .教材“练练”第1题、2题。2 .想想,填填。(1) “ ! ”是()号,读作( )(2)9 + 3=3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3)小红买来6块巧克,要平均分给3个小妹妹,每人分得()块。(4)5只小刺猬起运10个苹果,平均每只小刺猬运()个,列除法算式为()(5) 18 + 3=6 读作()3 .画图,表示下面算式的含义。104-2=518+3=6答案:2. (1)除除以 (2) 9 33(3) 24 4) 2104-5=2(5)十八除以三等于六四、达标反馈1 .画一画,填填。把20个星星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列算式为: = 画图: 2 .爸爸买来20米绳子,做晒衣绳用去了 10米,剩下的绳子做5根同样的 跳绳,每根跳绳有几米?3 .同学们做广播体操,6人排,站成了 3排,共有多少人?如果改成2排,每排站几个人?4.我们共24个人去春游,如果租下面 的车各需要几辆?每辆面包车限乘6 人,需要( ) 辆这样的车。每辆轿车限乘4 欧"i人,需要() 辆这样的车。答案:1. 204-4=52. 20-10=10 (米)104-5=2 (米)3. 6X3=18 (人)184-2=9 (人)4. 64五、课堂小结师:小朋友们,一节课又过去了,你有什么收获呢,谁能试着来说说?生1:我们又认识了除法,可以根据情境列出除法算式生2:我们认识了除号,会读除法算式了六、布置作业1 .教材“练练”第3题、4题。2 .填空。(1) “十二除以六等于二”列为除法算式应该是()(2) 20只羽毛球,平均装到5个盒子里,求每个盒子装几个,应列算式为 ( )(3) 15 + 3=5表示把()个小朋友,平均分成()组,每组()人。(4)丽丽看一本18页的连环画,每天看()页,6天看完。(5)把3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人()块。3 .判断正误。(1)除号前面的数表示把东西分成的份数。()(2) 20除以5等于4,列出算式为:204-4=5 ()(3) 6个小朋友一起种18棵树,每个小朋友平均种2棵。(4)把25只鸭子平均的关到5个笼子里,每个笼子装5只。()(5)老师做了 8朵小红花,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2朵,列算式为:8+ 4=2 ()板书设计我有18个萝卜,计 划6天吃完,平均每 天吃几个?(圈一圈,再列式)认识除法(1)102=5除号读作:十除以二等于五教学反思除法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所以教学除法时,我紧密联系了生活,以生活中 分苹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将10个苹果,分成两盘,通过分的过程,让学生联 系上节课所学的“平均分”知识,体会除法形成的过程,认识“除号”。然后通 过让学生自主的在小组中“分萝卜”,给学生自己探究和操作的空间,让他们自 己写出除法算式并读读,发展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本课要求学生能将“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除法算式,但是这个抽象的过程, 也比较令人头疼,有的学生在看图写算式时,会把“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弄反。 分析其原因,主要还是在这几个学生的脑海里没有分的过程,只有分的结果。所 以,课上我安排了多种形式的练习活动,让学生根据题意操作,进行平均分,分 好后请他说说是怎样分的,然后再列出除法算式,他们就不会弄错了。教学资料包、教学精彩片段(一)创设情境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你们一定愿意帮妈妈做所能及的家务, 你们愿意帮老师做点事情吗?()好,我想把这6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 里,每盘放几个?(出示苹果图片和盘子图片)谁能帮我分一分、摆摆?(设计意图:意在引起参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在提出问题的时候直接提出 平均分,使问题更具有指向性。)(二)探索新知。1 .老师想选个小组的同学到前面分分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想来?2 .我想选集体感强的一个小组来,挑战一下吧,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善于 倾听、善于思考,还能有信心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挑战开始:请你们拿出6根小棒代替苹果自己先独立分一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们分 的过程和分得结果。3,集体交流,用图展示分的结果。通过观察选出优胜组到前面演示。把6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这也就是说把6个苹果平均 分成几份,每份是几个?谁能再说说这组图的意思?(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2 份,每份3个。)可以是AV一个分的,也可以是两个两个分或3个3个分。但 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几个苹果?4,列出除法算式你们刚积极主动地帮老师一个忙了,老师谢谢你们如果我们以后再遇到类似“把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要求每份是多少” 这样的问题时,我们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就结合这组图,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要求每份有几个苹果,你能列出 个算式吗?(意图:从运算的角度来看,学生能多乘法的角度去理解除法,但是意义上 是完全不一样的,是两个相逆的过程,直接从口头表述或文字表述到除法算式, 省去直接动手操作的过程,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虽然分一分的操作学生 已经有很好的体验,这里不作为重点。但还是要让学生经历这样个过程,从而 完善学生的语言表达,使学生的语言表述有具体操作的支撑。从这一点所引发的 “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3个”更有实践基础。这里主要是让学生讲清 楚所列算式中各个数所表示的意思、。从面为理解除法算式中各个数的意思做铺垫。实现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的沟通。)二、教学资源除法含义的教学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平均分的活动(实物操作或表象操作)除法 算式”这抽象过程,建立数学模型,从而体会除法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把一 些物体“每几个份地分”或“平均分成几份”,都可以用除法计算,再介绍除 号、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以及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在这过程中,认识除 法的意义,对低年级学生来讲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当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后,我 还要求学生能根据题意反复说说所列出的除法算式的意思,即除法算式中每个 数所表示的意思,这样来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三、资料链接除号除法运算所使用的除号“七”被称为雷恩记号,因为它是瑞典人雷恩在1659年出版的一本代数书中首先使用的。1668年,他这本书译成英文出版,这 个记号得以流行起来,直到现在。1666年,莱布尼兹在他的篇论文组合的 艺术中首次用“:”作为除号,后来逐渐通用,现在些国家还一直在使用。除法的由来除法最早使用是在先秦时期,或更早一些。形成于那个年代的算数书中 关于除法的表示方式共有7类19种,涉及55条。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掌握了数的除法运算。自公元前春秋战国时代之前 我国出现了用“九九”表计算乘法以后,人们也总结了用口诀来计算除法的方 法。孙子算经上说:“凡除之法,与乘正异。”当时我国主要是用算筹和口 诀来计算除法的。第三课时认识除法(2)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40页、41页,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教学提示本课教材安排了两个问题,分别是“分桃子”和“分足球”,虽然仍然是除 法的初步认识,但是与上节课有所不同,这里的“平均分”是把些物品按照每 几个份来分,求可以分几份。教学中,要按照教材设计的意图,充分利用学生 己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突破重点和难点,在提出问题之后,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情 境图,讨论交流应该怎么分,然后重点介绍除法算式的书写和各部分的名称。让 学生经历从手操作的过程后,再根据操作的结果写出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步认识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根 据具体事例写出除法算式。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按每几个份,把物品“平均分”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 学的信心。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根据具体事例写出除法算式。教学难点:根据要分的物品个数、每份的个数和求出的份数写出除法算式。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图片学具准备:花片教学过程、激趣复习,导入新课(课件呈现“小马过河”情境图)帀:小河流水哗啦啦,小马过河把船搭,小马共有几匹?数来数去整十八! 岸边只有三条船,平均每船几匹马?帀:刚的儿歌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生:18匹小马要过河,只有三条船,每条船上平均几匹马?帀:小朋友们真聪明,那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并说出结果吗?生:184-3=6,每条船上6匹马。帀: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分”的问题,求把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 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平均分”的另外一种分法, 继续探索除法的意义。(板书:认识除法(2)【设计意图:通过儿歌和故事情境,复习每份能分几个的“平均分”,然后 导入本课的学习内容,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二、呈现新知,探究发现1 .课件出示“分桃子”情境图。帀:小朋友们快看,小猴子正在干什么?生:小猴子在分桃子呢!帀:观察图画,你知道它是怎么分的吗?生:小猴子把桃子每盘放2个帀:小朋友和同桌讨论下,每盘放2个,就是每个盘子都放同样多的2 个,这是不是“平均分”呢?生:是“平均分”,因为“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帀:(拿出桃子的图片)哪位小朋友能到前面来替小猴子分一分?(学生到台前分桃子,一边分,边说)帀:根据刚小朋友分的过程,谁能列出个除法算式?生:6 + 2=3,可以分3盘。师:谁能读读这个算式?生:六除以二等于三。帀:小朋友们知道这个算式表示什么含义吗?试着在小组内说说。生1:表示6个桃子,每2个份,可以分成3份。帀:小朋友们说的很对,除号前面的6表示要分的物品的个数,叫做“被除 数”,除号后面的2表示每份的份数,叫做“除数”,等于号后面的3表示分的 份数,叫做“商”。(板书除法每部分的名称)【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的过程,根据“平均分”的结果 列出除法算式,体会到两种分法的不同。】2.课件出示“分足球”情境图。师:兔博士又给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谁能把这个问题叙述出来?生:有20个足球,每只筐里装5个,需要几只筐?师: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用花片摆摆,然后写出除法算式。(学生用花片代替足球摆一摆,并讨论列式)生:204-5=4»需要四只筐。帀:谁能来读读这个算式?生:二十除以五等于四。师:请小朋友们和同桌互相说说这个算式表达的意义。生:表示有20个足球,每份分5个,能分成几份?帀:这个算式的各个部分分别叫做什么?生1:20叫做被除数生2:5叫做除数生3:4叫做商三、实践新知,合作探究1 .教材“练练”第1题、2题。2 . 10个汉堡包,每个盒子放2个,需要()个盒子。a3 .丽丽带了 15兀钱,如果都买笔记本,可以买几个?如果都买钢笔,可以 买几支?k每个5元,每支3元4 .乐乐买来12条小鱼,小猫每天吃4条,可以吃几天?答案:2. 53. 154-5=3 (个)154-3=5 (支)4. 124-4=3 (天)四、达标反馈1.2.留教材“练练”第3题、4题。分牛奶。爭窮移小移険(1)如果每箱装4盒,可以装()箱。(2)如果每箱装3盒,可以装()箱。3.根据下面的句子,列出除法算式。(1) 30除以5等于6(2)把24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4。(3)有15个桃子,每份5个,可以分成3份。(4)体育课上,18名同学分组打乒乓球,每2个人组,可以分9组。答案:2. (1) 3(2) 43. (1) 30 + 5=6(2) 24 + 6=4(3) 154-5=3(4) 184-2=9五、课堂小结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又学习了平均分”的另种分法,谁能将平均分 的这两种分法对比着来说说?生1:第一种“平均分”是已知要分物品的个数和份数,求每份是多少生2:第二种“平均分”是已知要分物品的个数和每份的个数,求可以分几师:我们这节课还学习了什么?生3:我们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六、布置作业1 .选择。8个蘑菇能平均分给3只小兔子吗?A,能B.不能(2)把25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A.5B. 10(3)每个星期是7天,14天是(A. 3B. 2(4)丽丽写篇大字需要6分钟,A. 2B. 3(5) 164-2=8,其中 16 是(A.被除数B.除数C.无法确定( )。C. 20)个星期。C.418分钟可以写()篇C.4)C.商OOOOOOOOO 000000000我每次只能 运3个。2 .小刺猬需要几次才能将苹果运完?3 .王爷爷要在屋前的空地上种12棵月季花,每行种4棵,可以种几行?4 . 颗五角星有5个角,()颗五角星有10个角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突出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教学中让学生利用手 中的学具,动手摆摆,看看,说一说等实际操作手段,进行知识间的转化。 另外在课堂组织形式上,注意了由教师单的讲授变为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 以及小组合作交流等多项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到“平均分”的不同形 式,在导入环节,我设计了充满童真童趣的儿歌故事情境,用来复习上一节课中 学习的“平均分”和对除法的认识。然后通过“分桃子”的事例,引出本课的重 点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了除法中各部分的名称,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 根据“平均分”的结果列出除法算式,并能表述除法算式每部分的名称和表达的 意义。而在练习反馈中,充分利用图形来引导学生想象,增强了数学的趣味性, 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学资料包、教学资源典型事例分析提出问题:1把茶壶配4个杯子,有16个杯子,茶壶有多少把?重点分析:16个杯子,每4个杯子配1把茶壶,也就是把16平均分,每份 4个,求可以分成几份,列出除法算式为:16 + 4=4 (把),其中16是被除数, 表示要分的物品数量,除号后的4是除数,表示每份4个,等于号后的4是商, 表示分成4份。列式计算:16 + 4=4 (把)二、资料链接数学日记两则分苹果11月25日 星期五晴妈妈拿来12个苹果,要我动手来分一分,使每份分得的个数同样多。这太容易了,对于我来说就是张飞吃豆芽小菜碟。我把这些苹果6 个份,正好分成了 2份,也就是12+6=2。妈妈看见了连连说好,我分苹果的 兴致就更高了。我把这些苹果一次2个份、3个份、4个份分了三次。12+ 2=6、12 + 3=4、124-4=3.看着我分完苹果,妈妈高兴地说:“我儿子学会平均分了”。生活中的除法10月8日星期六晴生活中的除法有很多很多,我们到处都可以用到,比如吃饭、吃水果等等。 星期六中午,妈妈包的饺子。妈妈端来一大碗饺子说:“一共有15个饺子,我 们三个人分,平均每人分几个饺子? ”我回答说:“15 + 3=5个,每人分5个。” 我吃了 5个就饱了,爸爸妈妈吃得多一些,一会也吃完了。吃晚饭我就和爸爸去 奶奶家了。晚上我和爸爸回家,妈妈买了一袋橘子,这是我最爱吃的,我拿起一 个就吃,妈妈赶忙走过来说:“先别吃,看看共有多少个橘子,我们3个人分, 平均每人分几个? ”我马上数了一遍,说:“一共是12个,12 + 3=4个,每人 分4个。”妈妈笑了。第四课时乘除法的关系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42页、43页,乘除法的关系,用乘法口 诀计算乘法和除法。教学提示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 2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口诀比较熟练地计算 乘法,能根据具体事例写出除法算式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中选择学生喜欢的 金鱼做素材,设计了一乘除两个问题。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按照教材的设计 意图,通过对两个问题的探索、解答,使学生进步了解乘法和除法的联系,明 白什么样的问题用乘法,什么样的问题用除法,为进步学习用26的乘法口 诀求商做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用乘法口诀也可以计算相应的除法,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 求商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和除法的过程。通过 合作、交流进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乘法口诀不仅能计算乘法,也可以用来计算除法。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图片学具准备:图片教学过程、复习铺垫,情境导入。帀:小朋友们看,我们的好朋友“大头蛙”来看大家了,它想先跟大家做个 小游戏,它出口诀,你们说乘法算式,希望小朋友们积极参与、抢答哦!(课件出示口诀图片)(学生根据口诀说出两个乘法算式,抢答)师:“大头蛙”出的题目小朋友们都这么快就答出来了,它有些不服气了,它想跟小朋友们比比,看谁计算的速度更快4X2= 8+2=3X4= 4 < 124-3= 20+4=师:小朋友们真棒,“大头蛙”非常佩服你们,下面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 你们和“大头蛙”计算的题目有什么联系?(学生观察、讨论)生:我们算的都是除法,“大头蛙”算的都是乘法,每组的算式都是由相 同的三个数组成的师:小朋友们说的很对,乘法和除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就来继续探 索它们的意义和联系。(板书课题:乘除法的关系)【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一个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大头蛙”,围绕 这情境设计了两个形式的复习导入,活跃了课堂气氛,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师:小朋友们,“大头蛙”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美丽可爱的小金鱼,你们来 数一数,这些鱼有几种? 一共有多少条?生:有3种鱼,每种有5条,共有15条。师: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生:3X5 = 15 (条)帀:小朋友们是用哪句口诀进行计算的呢?生:三五十五。帀:把这15条鱼平均放在3个鱼缸里,你想怎么放?每个鱼缸放几条?你 能列出算式吗?生:15 + 3=5 (条)每个鱼缸放5条。师:这个除法算式和哪句乘法口诀有关,可以用哪句口诀计算?生:三五十五。帀:再动脑筋想想,你还能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生:把这15条金鱼每5条放入一个鱼缸,需要几个鱼缸?这个问题可以用 除法算式15 + 5=3 (个)解决。【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 思维,锻炼他们观察思考的能力。】三、实践新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