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区复兴初级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无答案).docx
-
资源ID:83262489
资源大小:205.3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上海市虹口区复兴初级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无答案).docx
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学科 期末考试试题 2016年6月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32题。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选择题 选择题必须使用铅笔填涂,更改答案时可用橡皮擦去1、2016年1月,申城遭遇“最冷一周”,最低气温约为A20 B8 C4D122、将一块橡皮泥截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则这两块橡皮泥A质量相等 B密度相等 C重力相等 D体积相等3、关于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对物体做功越多,功率就越大 B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C完成相同的功所用时间越长,功率越大 D功率越大,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越多4、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 B0以下的物体没有内能C没有被举高的物体没有内能 D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5下列过程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A举着杠铃原地不动 B背着书包匀速走上楼梯C捧着奖牌水平匀速前进 D推出的铅球在飞行过程中6、在图1所示的是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中的两个冲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甲乙图1A甲图是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乙图是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甲图是压缩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乙图是压缩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7、下列过程中,由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 A跳高运动员过杆后下落 B拉满弦的弓把箭射出C击起的排球向上运动 D出站的列车加速前进8、学校操场旗杆顶部装有滑轮,这个滑轮是A定滑轮,可以省力 B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C动滑轮,可以省力 D动滑轮,可以省距离9、如图2所示,O为杠杆的支点,B点挂一重物G,若在A点分别施力F1、F2,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 图2A F1F2 BF1F2 CF1F2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0、甲、乙两物体质量、温度都相同,(C甲C乙)当两物体放出相等热量后放在一起A热量从甲传到乙 B热量从乙传到甲 C不发生热传递 D上述情况都有可能11、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天平和量筒测出了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并描绘出Vm图像m/gV/cm3O甲乙如图3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乙 B甲乙 C若V甲V乙,则m甲m乙 图3D若m甲m乙,则V甲V乙12、学习物理时会用到许多科学方法。在“探究物质质量及体积的关系”时,研究方法及下面几种方法相同的是A 学习滑轮时,不考虑滑轮的重力及任何摩擦B 学习分子动理论时,用扩散实验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 学习比热容时,使相等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等温度,比较它们吸收的热量D 学习内能时,把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及物体的动能、势能进行类比图4 13、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各自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在同一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1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的速度可能小于乙的速度 B甲和乙的机械能可能相等C甲的动能一定大于乙的动能 D甲的惯性一定大于乙的惯性14、如图5所示是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时,车内悬挂的小球和杯中水面在某一瞬间的情况,其中符合物理规律的是图515、水平桌面上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装入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种液体。现将三个质量相同的实心铜球、铁球和铝球(已知铜>铁>铝),分别浸没在容器中,发现容器中液体的液面一样高,关于甲、乙、丙三种液体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缺少条件,无法比较。二、填空题16、小明由于感冒导致发高烧去医院就诊,这时他的体温 37(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医院里的空气中弥漫着酒精的气味,是由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 运动。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这是应用了水的 比较大的原理。17、某轻质杠杆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5倍,则当杠杆平衡时,动力是阻力的 倍,此杠杆为 。生活中,吃饭时所用的筷子也可看作杠杆,这是 。(后两空均选填“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AF图618、滑冰运动员滑冰时,冰鞋的冰刀及冰面间的摩擦是 摩擦,在滑动过程中,冰刀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是通过 的方法改变了它的内能。运动员在水平冰面上匀速运动时,动能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9、图6所示装置中使用的是 滑轮(选填“定”或“动”)。当用力F拉物体沿水平面匀速前进2米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4牛,不考虑滑轮重力及摩擦,力F的做功为 焦。若物体A所受重力为20牛,在此过程中重力做功为 焦。20、将质量为0.2千克的牛奶放置在冷水中,一段时间后其温度下降了20,牛奶的内能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了牛奶的内能;若相同质量的水降低相同的温度,则水放出的热量比牛奶放出的热量 (选填“多”或“少”)。c牛奶= 2.5×103焦/(千克·),c水= 4.2×103焦/(千克·) 21、小明同学在复习时对本学期所学的部分物理量进行了分类归纳。物理量 速度、功、功率、重力、质量、比热容、密度小明的分类 比热容、密度(1)请判断:小明的分类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2)你认为可以归为一类的物理量是_,理由是它们都是表示_的物理量。(a) (b) (c)图7AABv1v1v222、某同学研究“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物体时,所用竖直向上拉力F的大小及哪些因素有关”。他先用滑轮A分别以不同速度v1、v2匀速提起同一物体,再换用滑轮B(GBGA)重复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7(a)、(b)、(c)所示。(1)比较(a)、(b)两图,可知: 。(2)比较(a)、(c)两图,可知: 三、作图题23、如图8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请画出F1和F2的力臂L1和L2。24、如图9所示,杠杆在力F1、F2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L2是力F2的力臂。在图中画出力F1的力臂L1和力F2。图9F1L225、如图10所示,O为杠杆AC的支点,在B处挂一小球,AOOBBC,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画出施加在杠杆上最小动力F1的力臂L1,并画出F1的示意图。BCAO图8图10四、计算题26、质量为2千克的铝块,使其温度从10升高到30。求: 铝块升高的温度t。铝块吸收的热量Q吸。 c铝0.9×103焦/(千克·) 27、杠杆的动力臂为阻力臂的2倍。若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阻力F2为20牛,求:动力F1。 28、重力为50牛的物体在大小为10牛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以0.1米/秒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匀速直线运动。(1)求拉力所做的功率P。(2)当拉力做功为40焦,求物体在水平面移动的时间t。图11A29、如图16所示,轻质柱形容器底面积为2×10-2米2,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中盛满水时,水的质量为5千克,求:(1)容器中水的体积。(2)将一个体积为2×10-3米3、密度为2.9×103千克/米3的实心均匀物块A浸没在容器内水中后,求整个容器在物块A放入前后总质量的变化量m。五、实验题(b)30、在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杠杆所处于如图12(a)所示状态时,应调节 (选填“平衡螺母”或“钩码”)向 移动。在研究液体吸收的热量是否及液体的种类有关的实验中,实验器材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温度计和酒精灯等,两种液体为水和煤油,实验过程如图12(b)所示,请指出该实验中的一处错误: 。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的多少用 来间接反映。(a)图12所测质量大小(千克)m0.7m00.1m10.4m20.931、小明利用天平、合金块、细线、烧杯和适量的水等器材进行“测定合金的密度”实验。实验中,小明操作正确,用天平依次测量合金块的质量m、空烧杯的质量m0和装满水时烧杯的总质量m1。之后,他又将合金块轻轻浸没在装满水的烧杯中,再次测量烧杯的总质量m2。该实验中所测的质量记录在右表中,请完成下列要求。(1)合金块的质量为 千克,密度为 千克/米3。(2)右表所列的质量,有一个不进行测量,也能完成本实验的目的,这个质量是 (选填字母)。32、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及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用相同的酒精灯对一定质量的水进行加热,并测出水升高的温度和相应的加热时间,实验结果如表一所示。然后他们改变水的质量继续进行探究,水升高的温度和相应的加热时间结果如表二、表三所示。(设水在相等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表一 100克水 表二200克水 表三 500克水实验序号升高温度()加热时间(分钟)15121023153实验序号升高温度()加热时间(分钟)42.5155 267.53实验序号升高温度()加热时间(分钟)7558101091515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中的相关实验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质量相等的水, 。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中相关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质量不等的水, 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或2、5或3、6中的相关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当水的 时,吸收的热量相等。 为了使得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小张认为还需进一步进行实验,请在表四中填入拟进行实验的数据,以完善他们的探究实验。表四 实验序号升高温度()加热时间(分钟)4/5/6/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