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docx
第一单元测量课题、厘米的认识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2、认识厘米,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体会厘米的含义。3、在测量、交流等活动中,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体会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 应用,能估计较短的物体,培养初步的估测意识,。教学准备:双面胶,直尺、同样长的小棒一包、整根铅笔、蜡笔、新橡皮等。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备课随笔、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测量二、自主探索交流体验1、估计铅笔和蜡笔 的长度,2、用蜡笔量出铅笔 的长度,验证自己的估 计。3、交流自己的测量 方法。渗透归纳出测量 的方法。4、激发学生用实物 测量桌面的长度的兴 趣,引导学生感悟为什 么同是一样的课桌测量 的结果会不一样,体会 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最后引导学生用统一-的 工具(小棒)去测量。从生活实践引入, 沟通数学与相识生 活的练习,培养学 生学习的兴趣和欲 望。让学生经历估计一 一验证交流一 一归纳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估测意 识,提高学生参与 数学学习的积极 性。在交流过程中 引导学生归纳出测 量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用身边 的物品做工具(单 位)去测量另一物 品长度的过程。亲 自参与测量活动, 通过汇报交流,促 使学生体会到统 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经历用不同 方式和工具测量物 体长度的过程,理 解测量方法多样教师谈话:(教师拿出一支铅笔和一支蜡笔) 要知道这支铅笔的长度,我们怎么办?要知 道这支腊笔的长度我们怎么办?要知道课桌 有多高,又可以怎么办?分别引导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揭示课题,我们都要进行测量。本学期第一节数学课我 们就学习测量。教师拿出一支铅笔和一支蜡笔,请同学们先 估计一下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等于几根蜡笔 的长度?学生估计后发言。要知道估计的是否准确,就要测量。下面就请你拿出一根铅笔和蜡笔来量一 量,看你估计得准不准。学生试量后交流。(可能出现不同的量 法)首先教师通过谈话过渡引出用身边的物品作 工具,同桌合作,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教师提示参与活动的方法:先估计课桌面的 长度有儿个测量物体那么长,然后再测量, 预设交流测量方法和结果:用铅笔来量的课桌的长度,有4根铅笔那 么长;用文具盒量的课桌的长度,有3个文具盒 那么长; 我们是用挂量的,大约有6挂。(4)教师谈话和学生一起思考、感悟为什么 同是一样的课桌测量的结果会不一样。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用文具盒量,用铅笔量, 还有用挂量;-一一测量的工具不一样,所以 测量结果不同。教师引导:要是我们测量的课桌的长度5、教师谈话引出直尺。6、认识长度单位: 厘米。(1)引导学生观察直 尺。(2)引导学生认识长度 单位:厘米(cm) 引导帮助学生建立1厘 米的空间观念。(3)引导学生学习用厘化,提高操作能力。教师一步一步地引 导学生操作、思考、 交流、研讨、汇报, 激发学生参与测量 活动的兴趣,始终 保持积极主动地参 与测量、思考、汇 报、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始终经 历反复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 探究解决问题的方 法。培养学生的问 题意识、主动探究 解决问题的策略。 感受解决问题的成 功体验。通过不同的体验活 动,让学生了解直 尺,认识厘米,体 会厘米的含义。测 量、划线、用手比 戈k举出实例等不 同的形式和手段, 帮助学生建立1厘 米的空间观念。结果一样,我们必须用同样的一种测量工具 而且一样长的来测量。下面我们就都用小棒 去量,看结果是多少?请学生用一样长的小 棒再测量一下课桌面的长度。(学生按照要求 去操作,然后汇报交流)教师:今后测量长度只要都用这样的小棒不 就可以了吗?(让学生质疑)别人没有这样 的小棒怎么办?看来要知道物品的长度,就要使用统一 的工具和长度单位来测量。那现在都用什么 工具呢?(尺子) 教师:请大家都拿出直尺,认真观察一下, 然后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直尺上有“厘米”;有小格;有数字0、1、2、 3、4;还有cm等。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 个长度单位。“厘米”用字母“cm”来表示。 请大家找到1厘米,从“0”到“1”就是1 厘米长。请学生用在直尺上找一找、用手比一比、在练习本上画-画1厘米的线。 然后进行比较,结果都一样长。学生自由找出几种约长1厘米的物品。如: 手指的宽度、图钉的长度、订书钉长度等。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又认识了一位新朋 友厘米,你能用它正确测量物品的长度 吗?请大家用直尺测量一下一块新橡皮的长 度,测量、交流、汇报,同时展示他们的测 量方法。重点让学生展示要从“0”开始量。教师引导学生测量新铅笔的长度:要求先估 计,再测量。然后交流、汇报,说出是如何 测量的,和测量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参加测量活动:然后展示各组 的测量成果,表扬合作出色,测量正确的小 组同学,并以发“合作优秀”卡奖励。学生在测量前往往不喜欢先估计,教师应给 与重视:可让学生比一比谁估计的最准确, 这样也有利于学生估测意识的培养。为了使 小组合作学习顺利有效的进行,可以这样安米作单位进行测量的方 法,并测量物品的长度。测量橡皮的长 度。掌握测量的 方法。测量新铅笔的长 度,学会估计、 测量,进-步建 立1厘米的空间 观念。三、综合实践拓展应用 1、小组合作,完成 练一练第2题自选几种 学习用品,先估计,再 测量,把结果都填在统 计表中。2、“个人特别小档 案”活动。在应用厘米做单位 测量物体长度的活 动中,进一步体验 测量在日常生活中 的应用,让学生尝 试估计,学会测量。让学生应用所学知 识,与同伴共同解 决有价值的问题, 既调动了学生的积 极性,让学生在小 组中取长补短,进步尝试估测和学 会测量,而且充分 体验与同学合作解 决测量问题,感受 成功的喜悦。学习测量,感受测 量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让测量延伸到课 夕卜。排:学生前后桌4人一组,分工测量文具长 度,测量前每个人都要估计,填在估计表格 中,然后一人用直尺测量,一人监督,一人 读书,一人记录。如此轮换分工,比一比谁 估计的最接近,谁测量、读数不出现错误。 教师深入到各组参与,指导。学生随便测量自己的身体各部位,然后填“个 人特别小档案”表。课题、米的认识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5页。教学目标:1、经历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验1米到底有多长,并会估计物 体的长度。2、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3、在活动中体验测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具准备:新铅笔、米尺、数学课本、文具盒、1米多长的绳子。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备课随笔、创设情境1、师生利用课前共同准 备的直尺、三角板、等工 具测量小组中各物品的 长度。2、指导学生同桌合作, 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 绳子的长度。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会 随机比较、选择用哪些测 量工具比较合适。(主要 是直尺或米尺)3,用米尺测量课桌的长 度。二、体验探究1、认识米,、知道1米有 多长。2,让学生以组为单位, 直观体验1米有多长。让学生自己操作既 符合儿童的心理需 求,调动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又可以为后 面的测量做好铺垫。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 主性,通过动手操作 亲自感知,从实践中 总结出“量比较长的 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做单位”。对1米多长的绳子 的测量以及1米20 厘米的书写既是对 用米做单位的再次 体验,又为后面的练 习做好了铺垫。让学生以一把米尺 为准,直观体验1米 有多长。这种徒手做动作既 使学生感兴趣,乐于 参与的活动,又是让 学生再次体验,从而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对个别测量方法不正 确的,教师进行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用“厘米”做单位。请学生说出哪些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做 单位。请你们用尺子(包括米尺)来测量一下绳 子的长度。指导学生总结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通常用“米”做单位。开展测量课桌的比赛,看那个组测量的又 快有准。可能有的学生用自己的尺子测量,也可能 有的学生用老师准备好的米尺进行测量。 汇报交流时学生很容易比较出用米尺测 量又快又准。你们还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需要用米作 单位?小朋友们,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用米做单 位,那么你们知道1米到底有多长吗? 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老师告诉你们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就 是1米。预设可能:有的用手感知有的会看一看1米到自己哪儿有的学生会说墙围的宽度是1米。学生可能有多种方法让学徒手比划1米的长度,1米的高度。米尺上有多少个1厘米。让学生观察一下3、学生在观察、交流过 程中认识米与厘米之间 的关系。归纳:100厘米=1米1米=100厘米lm= 100cm4、让学生联系身边的事 物,找出几种长度是1米 的物品。三、实践应用1、1米大约等于儿枝铅笔 的长度?2、学生自主量一量教室 中比较大的物体的长度 (或高度)。教师要与学 生共同完成测量活动。3、出示书中5页练习题。4、课外小作业:让学生 回家测量家中物体的长 度。建立1米有多长的 空间观念。让学生亲自动手去 数,从而建立1厘米 和1米的空间观念, 并通过数自己探索 出1米=100厘米。联系生活实际,第三 次体验1米到底有 多长。根据低年级孩子的 认知规律,联系学生 的生活经验,以身边 的数学为窗口,将学 生的视野拓展到丰 富的现实生活中,让 学生从中体会数学 知识的重要作用,感 受数学与日常生活 的联系。在已经建立1米有 多长的空间观念的 基础上,让学生亲自 去解决实际问题,培 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合作能力、以及数学 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对比较短的 物体用厘米作单位, 比较长的物体用米 作单位进行巩固练 习。米尺上的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 数-数有多少个1厘米。学生通过一边做动作,一边归纳比划:1 厘米这么长,100个这么长就是1米。小朋友们,你们能从教室中找出儿种长度 大约是1米的物体吗?可能找到:教室中的日光灯的长度、黑板 左右两边的长、门上下两边的长、课桌的 长等。在生活中,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米:花池的宽、我小弟弟的身高、我 家电视的宽先估计,再测量。先让学生用手比划1枝铅笔的长,再比划 2、3、4、5、枝铅笔的长度,从而估计出 1米大约等于几枝铅笔的长(5或6枝) 让学生先估计教室中的黑板、门、讲台等 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然后再进行实际测 后。重点使学生学会测量结果不够整米时,怎 样描述测量的结果。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让自主进行实际测量。(教师适当进行指 导)适时进行汇报。课题:认识分米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页。教学目标:1、经历小组合作、交流探索出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的过程。2、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有多长。认识米与分 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知道1米=10分米,1米=10分米=100厘米。3、在与同学合作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与同伴解决问题的经验。了解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 广泛应用。激发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教具准备:米尺、尺子、线绳、电脑课件、长纸条。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备课随笔一、问题情境1、师生谈话,回忆、展 示1米和1厘米的长度。2、通过观察,引出比厘 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分米”。二、体验探究1、认识分米。2、小组合作探索厘米、 米、分米之间的关系。(1)观察直尺得出分 米与厘米的关系。通过师生动手操作, 巩固已有知识,在此 基础上引出新内容, 让学生直观感知长 度单位“分米”。通过观察与实际操 作让学生直观感知1 分米的实际长度。初 步感知分米、米和厘 米之间的关系。通过用手反复比划, 使学生充分感知1分 米的实际长度。通过观察想象,加深 学生对分米的认识。在小组合作中让学 生真正体验到1分米 的实际长度,及时内 化所学知识。达到对教师先展示两根线绳(一根长1米,1 根长1厘米):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的 眼力,比比,看一看老师手里的绳子 大约有多长?你们的眼力可真好,简直就是火眼金睛 了。看:老师这还有一根线绳(师拿出1分 米的线绳)。请同学们再用手比-比, 并想一想:这根线绳与刚才拿出来的这 两根线绳比较有什么不同。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后说:这根 线绳用什么长度单位表示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个比厘米大、比米 小的长度单位分米。也可以用dm 表示。教师板书:分米(dm)认识1分米的实际长度。(1)请大家拿出你们准备好的尺子,1 厘米1厘米地数,数到10厘米,看看 10厘米有多长。用手比一比。这10厘米就是新的长度单位« J分米“0观察直尺上的一分米的长度你能知道 什么? 1分米就是10厘米,教师板书: 1分米=10厘米。学生齐读两遍。学生伸出手比一比1分米的长度,感受 1分米的实际长度,用尺子量量你的 手腕到指尖大约有多长?现在我们大家来在教室里找一找,看一 看,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闭上眼睛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 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纸条,量出 1分米、2分米、3分米的长度给同桌看,(2)探索分米与米之间 的关系。(3)小练习。三、实践应用 1、巩固练习。2、本课知识与生活相联 系,使学生了解长度单位 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 用。分米的真正体验。有了上面分米和厘 米之间的关系,教师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 得出米和分米,米、 分米、厘米三者之间 的关系,相信学生能 学会,给学生想象的 空间和时间,使学生 真正经历知识的形 成过程。及时的反馈练习,加 深学生对知识的巩 固,及检验学生应用 新知的能力。改变以往教师单一 出题的形式,由学生 出题来考其他的同 学,学生会有一种成 就感,同时也加大了 训练的力度。达到了 事倍功半的效果。通过学生身边的数 学,来加深学生对所 学知识的理解,使数 学知识生活化,让学 生对数学有亲切感。 并培养了学生解决 生活中实际问题的 能力。互相验证一下是否准确。认识米与分米的关系。(1)我们再来数数,米尺上有多少个1 分米。1米和1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操作,得出1米里有 10个1分米。1米=10分米(2)请学生想想,已经学会了哪些长 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小组讨论得出:1米=10分米=100厘米你们可真聪明,老师可要考考你们。50分米=()米100厘米=()分米=()米3米=()分米40厘米=()分米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检查“下你学 的怎么样?以小组为单位,每组运用今天你学会的 知识出两道题,考考其他组。数学活动:谈话:同学们,假期里去旅 游,你坐火车买票了吗?你知道乘火车 时购买儿童票的有关身高的规定吗?(出示情景图)可以根据图或自己知道的和大家说一 说,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身高的规定?课题、量一量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页。教学目标:1 .经历选用合适的工具,选择适当的长度单位测量身体某部位或物体长度的过程。2 . 了解自己身上的数据,能用手挂、步长等作标准估测物品的长度。3 .使学生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体会测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参与数学 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估计意识和习惯。教具准备:直尺、米尺,记录卡片。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备课随笔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利用体检场面,请同学们 在小组中选择适当的测 量工具按体检表上的要 求进行估计和测量。二、自主测量、体验探究。 1、学生分组活动,自主 操作记录自己的现在。2、小组间交流测量的方 法和结果,并说-说在测 量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 题,你们又是通过怎样的 方法解决的呢? ”充分把握教材资源, 通过情景的再现,将 课本知识与日常生 活联系起来,以争当 出色的小小测量员 这一情节,激发学生 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小组活动,培养 学生合作意识与能 力,使学生得到知识 技能的互补,从而达 到自主学习的目的。通过小组间的汇报 交流活动,开阔学生 的视野,让学生能多 角度的思考解决问 题的不同方法,并引 导学生进行.分析.比 较.既培养了学生的 思维概括能力,又让 学生加深了对测量 方法的掌握与应用教师谈话:告诉大家一个消息,为了调查同学们的 发育情况一会儿要对你们进行全方位的 体检,测量自己身体的这一项就由我们 自己来完成.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准 备的工具,认真完成此项任务,-会小组 交流,看看哪个小组完成的好,谁是出色 的小小测量员。学生兴高采烈地准备认真完成此项任 务。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提示。预设小组活动结果:小组一:我们小组分头测自己的手长、 脚长,其他的小组合作完成。测量前要 先估计一下物体的长度,选用合适的工 具,这样会方便很多。小组二:通过测量,我认为我们组的X X是全班最高的,他125厘米。小组三::到底是1米29厘米高还是125 厘米高呢? 个用米,一个用厘米,长度 单位不统一,怎么进行比较呢?小组四:要先统一长度单位,小A1米 29厘米 就是129厘米,129厘米比125 厘米长,因此小A最高。小组四:什么是一步长?小组五:我们组课前就问过家长,是从前 脚尖到后脚尖的距离算一步的长度。第五小组能够做到积极质疑并自己先找 答案,非常好,颁发给他们一颗积极钻研教师的指导和评价 是必不可缺的。星,我们要向他们小组学习。小组七:我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测量任 务还利用剩余的时间测了课桌间的距 离,椅子的高度。学生一定会自己总结出答案: 生一:要统一长度单位。3、突出问题:“在测量物 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请学生解决。培养学生良好的概 括能力和语言表达 能力,并积累测量的 实际经验。生二: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生三:第一要先估计一下物体的长度, 这可以让我们更准确的选择合适的工具 进行测量。师小结:在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先估计一 下物体长度,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使用 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只要你掌握 了正确的测量方法去测量物体,那就是 一个出色的小小测量员。本节课剩余15分钟的时间,可以到操场 上,运用刚才总结的测量物体的方法,分 小组进行测量比赛,测量你身边的任何 物体,作好记录,完成后在小组间交流. 学生们兴致勃勃的来到操场上进行测量 活动。三、实践与拓展。充分放手,让学生到室外 自主测量。把剩下的时间给学 生,让他们来到户 外,通过小组活动, 在学生的互相检查 交流中,加深学生对 知识的理解、掌握。 让他们逐渐学会认 识他人,学会合作学 习。培养应用意识, 感受数学与我们的 密切联系。第二单元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9页。教学目标:1、经历自主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2、会正确地计算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3、在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备课随笔一、问题情境教师谈话:(1) 师生谈话,引出用学生熟悉的、感你喜欢唱歌吗?你都了解哪些唱歌的方少年合唱团问题兴趣的的事情为素式?(比如:独唱、对唱、小合唱材,大合唱等),把数学知识与学生在一些大型庆祝活动,经常有大合唱。某的生活紧密结合,少年宫就有这样一支非常出色的合唱团激发学习兴趣。培(出示情境图)这是他们在一次演出时的养观察的习惯和初情景。(教师也可以创造性的试用教材,步的数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创设一种更既符合(2)观察情境图,估估计后提出问题,学生实际的情境)这里的估计不是估算,是一种对事物直观 的数量感受,即数感。学生估计的结果 不急于作出评价。计有多少人。有助于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师:老师告诉你们参加这次合唱队演唱的a)提出问题,自主解有女生23名,男生22名,请你算一算合 唱队一共有多少名学生。答。(1) 在学生交流估给学生创造自主尝计结果的基础上,以老试的空间和机会,师的身份告诉男女生人便于学生体验算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并数,并提出算一算一共多样化,培养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有多少名学生的问题。良好的学习方法和(2) 鼓励学生利用习惯。以前的计算技能自主解交流既是学生个性答。(名)化算法的展示、体验与分享,又是学 生互相学习的机 会。同时在生生、 师生的交流学习学生还可能出现这些想法:中,学会竖式计算(1)的方法。23+20=43三、交流学习4 3 + 2 =4 5鼓励学生说出自己不同将学生的个性化交(2 )的计算方法。流与学习新知识、20 + 22 = 42(1) 除教材上的三技能结合在一起,42+3=45种方法外,学生如果有并且有目的、灵活(3 )还可能用竖式计算。其他的方法,只要计算的调整活动过程。根据教师了解的情况,如果学生出现了用正确,就要给与鼓励。使交流过程自然和竖式计算的方法,可放大最后一个交流,谐。如果没出现,教师参与交流。如:老师还(2) 重点指导用竖有一个方法,用竖式计算,然后完成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如果学式计算的过程。生出现了用竖式计算的让学生用竖式完成方法,可结合交流进行计算,目的是帮助指导,如果没有出现,学生掌握理解用竖教师作为参与者与学生式计算的方法。交流时,如果有的学生没用竖式计算,且交流,并指导竖式的书计算结果正确,首先要给与肯定,然后鼓写格式。励学生,你能用竖式计算吗?试一试吧。四、巩固练习完成试一试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24+32=53+26=样算的.62+35=帮助学生掌握用竖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计算是否正确,是否让学生自主完成,再交式计算的方法进行做到相同数位对齐.流,重点了解学生的竖计算。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摘式书写格式和计算结果桃子的游戏,比一比看谁摘到的桃子最是否正确。多。以比赛的形式完成,做完后交流订正。五、课堂练习。记录学生的口算情况。有错误及时分析处1、完成练练1-3题理纠正。第一题,学生独立在书采用灵活多样的形上完成,然后同桌交流式进行练习,激发订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能出现这样的想法:2、第二题摘桃子。可 以设计不同的形式进行 练习。3、第三题口算,可以 考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 的掌握情况4、讨论“身边的数学” 中的问题,先读题弄清 题意,引导学生用自己 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 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计 算的方法和结果,然后 全班交流在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计算水 平和能力,从而提 高计算的准确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 方法进行计算,体 会算法多样化。考查了解学生的口 算速度和正确率, 掌握学生的学习情 况加强所学数学计算 知识在生活中的应 用1、31+18=49 (元)50元比49元多1元, 所以用50元够买一件儿童上衣和一顶帽 子。2、买一件上衣和一顶帽子需要49元,给 50元还要找1元,所以能买。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0、11页。教学目标:i. 在摆一摆、算一算的数学活动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ii. 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会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iii.在用多种方法计算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小棒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备课随笔(1) 学具操作铺垫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摆小棒,孕伏不进位加法,是学先听老师说要求,然后再摆。学生按照(1)听要求,摆小棒。习进位加法的前提要求摆小棒。要求:先摆3捆零6根小和基础,引导学生学生操作结束后,教师提出:要求一共棒,再摆1捆零3根小棒。从学具操作入手,摆了多少根小棒,怎样解答?提出用不进位加法引导学生大伙出解答思路和想法。(2) 提出问题,引导解决的问题,使学学生得出:3捆零6根是36根,1捆零学生列出算式36+13=49生熟悉加法的计算3根是13根,求一共摆多少根,就是用(根)解答计算,说出计方法,为学习进位36+13=39 (根)算方法加法打下基础。计算方法可能有:36+10+3=4930+13+6=49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竖式能力的培养,让学a) 6生在操作的基础上+ 13列出算式,通过操b) 9作在思路和计算方教师谈话:像这样的不进位的加法会用法上为学习新知识竖式来计算解答了如果改成:先摆3捆做好铺垫和孕伏。零6根小棒,再摆1搠零8根小棒。要 求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 引导学生操作后列出算式36+18=在原来学习、操作教师:36+18等于多少,用竖式又怎样(3)再次按照要求操的基础上引出新内计算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作,引出新的学习内容,容,激发学生的学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习探究的欲望和兴用小棒摆一摆,结果是多少根,边摆边上,提出问题,列式趣。说清摆的过程。36+18=解答引导学生说出:在操作时,先把单根的6根和8根合在一起,是14根,够10根,把10根捆成 1捆放在整搠的下面便成了 1捆零4根,(4)启发思考:36+18再把原来整捆的3搠、1捆和新捆成的1的计算方法捆合在一起是5捆,最后把5捆与4根 合起来就是54根。二、自主探索、尝试解决。通过直观操作,使1、引导学生用学具摆出学生直观感受单根教师谈话:如果用竖式计算怎样计算结果,并说出自己的操作的合在一起够1036+18=过程。根,要捆成1捆再请大家列出竖式,尝试着算算。教师和整捆的合在一引导学生把出现的各种情况板演在黑板起,帮助学生直观上。学生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感悟个位满十,向363 636十位进一的道理。+ 18+ 1 8+ _185441444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计算由于学生已经会用方法和竖式的书写格式,针对学生中发2、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竖式计算不进位的现的各种各样的竖式,引导学生说出自36+18=加法,所以在此基己的计算方法和过程,并且结合实际操础上,让学生自己作体会进位加法应该怎样计算。利用以往的知识和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儿种竖式的写经验,并结合自己法:对。注意让学生说清楚十位上的的实际操作,亲自5是哪里来的?不对,因为根据操作尝试用竖式计算,应该的54,竖式计算后得44,问题出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个位上6+8=14,把“1”丢掉了,应该体性。和十位上的3+1再加在起就对了。 也不对,把十位上的3+1写在了百位上, 应该和6+8=14进上来的1加在一起得5(3)归纳交流,方法写在十位的下面。构建。在学生充分汇报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汇报交流自己的计算把解决问题的时间问:我们在用竖式进行笔算加法的时候方法和竖式格式。和空间给学生,让应该注意到哪些方面?先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在全班汇报。引导学生说出相同数位对在小组和班内交流齐,从个位加起,各位满十向前一位进汇报,教师引导学-1辨析各种计算方法和生真正的辨析各种教师出示练一练第1题,或直接打开书相应的书写格式,进一步 理解进位的道理和书写 方法。归纳笔算加法的方法, 进行知识构建。4、反馈练习,完成练 练第1题5、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36+18,体验算法多样化。方法,从而真正的 理解笔算加法的计 算方法。在学生汇报交流的 基础上进行归纳, 使学生进步理解 和掌握笔算加法的 方法。及时地反馈练习帮 助学生真正的掌握 笔算加法的计算方 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 欢的思路和方法解 决问题,体会算法 多样化,体会数学 学习的乐趣。培养 学生善于思考、勇 于探索,灵活解决 问题的能力。在书上完成,然后订正,交流想法。教师谈话:36+18除了可以用竖式计算, 还可以怎样算?引导学生先小组内交流 再集中汇报学生可能有多种算法:如36+10=46 46+8=5430+10=40 6+8=14 40+10=5436+20=56 56-2=54让学生充分的说出自己思考的计算方法 的理由。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 算,然后汇报交流。注意:全班交流算法时,只要学生汇报的思路 准确说得有道理就可以. YY的算法如 学生说不出教师不要强求引导学生看清题意,然后独立连线完成。 全班订正。如有条件也可制成动画设计 成有趣的游戏。6、反馈练习,完成11页 试一试三道题,进一步体 会算法多样化。三、综合练习,完成11 页练一练第2题。小狗吃 骨头。设计不同形式的练 习,培养学生学习 数学的积极性,提 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课题 两位数加法(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2、13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经历自主进行估计简单加法结果的过程,感知估计的方法, 培养估算的意识,初步体验估算在生活中和计算中的应用。2、能比较熟练的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能发现加法计算钟的错误,并及时改正。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增强自觉进行环保的意识。同时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 见解。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备课随笔一、谈话导入1、教师介绍知识窗“电 池的危害”引出组织回 收旧电池的活动,进行 环保教育。2、出示本校一二年级学通过了解电池的 危害,促使学生 采取各种措施进 行废旧电池的回 收来保护环境, 保护大自然。让学生看清楚统教师谈话:(出示一节电池)同学们,你们 知道这是什么?(电池)你们知道电池有什么用吗?学生可能说 出:手电筒里放上电池能够照亮。收音机里放 上电池能够收音教师:的确,电池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给人 们带来很大的方便,用途很多。但是,你 们知道用完后的电池都有哪些危害吗?学 生可能回答:如污染环境等。教师具体介绍1节电池的危害程度。(知识 窗的内容)教师:废旧电池能够给我们的环境带来这 样大的危害,所以我们不能随便乱仍旧电 池,要把它收集起来集中处理来保护环境, 保护大自然。我们学校就开展了这样的回收旧电池的活 动。下面就是一二年级同学们回收旧电池 的统计情况。教师:通过看这个统计情况你都知道了什 么?引导学生得出:一年级回收了 25节, 二年级回收了 48节,合计就是求两个年级 共回收多少节电池?列出算式是25+48 教师:两个年级大约回收了多少节电池? 请大家先估计一下。引导学生估计后汇报 交流(说出自己估计的方法)。可能得出: 大约60多节;大约70多节或不足80节生回收旧电池的情况统计表,理解合计等计。的含义并且列出教师:大家估计后得出了这些结果,哪算式。培养学生个结果更准确一些?说一说理由。发现信息,提出引导学生说出:20加1 40等于60, 5加I 8问题的意识和能超过10(不足20),所以有70多节(不足力。80节)二、自主探究反馈交流究竟有多少节,我们大家来算一算。先独1、尝试估计25+48立计算,然后汇报交流。说出各自算法。的结果让每个学生经可能出现这些算法:历简单加法估计48+20=68 68+5=73的全过程,培养40+20=60 8+5=13 60+13=73学生的估计意识25+40=6565+8=7325+4182,更准确的估计让学生体会和理(1)7325+48的结果解更加准确估计教师:经过我们刚才的估计和计算,我们的方法。培养学知道了-二年级共回收了 73节电池。估计生的估算意识和70多节更准确。也就是说如果能够准确的能力。估计,能够帮助我们判断计算是否正确。下面我们就利用这样的方法进行练习,看谁估计的更准确,然后在计算出来。(以小3、准确的计算出组为单位估计、交流、计算)鼓励学生用25+48的结果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鼓励学生用自己教师出示第2题几幅图片:同学们这几个喜欢的方法进行小动物都生病了,你能够来当小医生,看计算,体验算法看它们都得了什么病,帮它们治好病吗?多样化。(可以逐个出示判断,也可以一起出示给学生,让学生判断后先在小组内交流在集中汇报。)教师出示第3题图,找几名同学当青蛙(小4、引导归纳教师蝌蚪的妈妈),其他同学当小蝌蚪(每个妈小结。帮助学生了解估妈身上有一个数字,小蝌蚪身上有一些对计的作用,进一应数字的算式)来左右自小蝌蚪找妈妈。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并在实践中应用。三、综合练习巩固深化1、完成13页练一进一步了解学生练第1题。估算时是怎样想 的,帮助学生理 解并掌握估算的 方法。2、完成13页练一帮助学生进一步练第2题。理解和掌握用竖 式计算应该注意 的问题。通过多 种形式练习,激 发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3、完成13页练一游戏的形式,学练第3题。生喜欢,引导学 生看懂要求,分 析信息,进一步 体会学习数学的 乐趣和价值。课题两位数加法(第四课时实践应用)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4、15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