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心理咨询师高分预测题型.docx
2022年心理咨询师试题一 , 单选题 (共20题,每题1分,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 【问题】 求助者,女性,42岁,自由职业者。A.伤心的态度B.过分概括C.绝对化要求D.糟糕至极【答案】 C2. 【问题】 案例五:A.没有工作用评分标准B.大部分项目5级评分,少数项目3级评分C.全部项目都是对求助者的主观感受和诉说进行评分D.由经过系统培训的一名评定员检查【答案】 A3. 【问题】 共用题干A.学习的问题B.儿子的问题C.游戏的问题D.父母的问题【答案】 D4. 【问题】 求助者,男性,33岁,已婚,公务员。A.常形B.异形C.变形D.同形【答案】 C5. 【问题】 下面是某求助者的WAIS-RC的测验结果:A.31分B.19分C.44分D.12分【答案】 A6. 【问题】 共用题干A.退缩行为B.社会功能丧失C.回避行为D.存在躯体障碍【答案】 C7. 【问题】 求助者,女性,36岁,已婚,音乐教师。A.指导B.面质C.澄清D.鼓励【答案】 C8. 【问题】 案例一(41):A.帮助求助者建立新视角B.启发引导求助者思考C.引导求助者建立新的思维模式D.通过举例改变求助者的认知【答案】 B9. 【问题】 共用题干A.期经验B.求助者认知C.刺激形式D.求助者情绪【答案】 B10. 【问题】 求助者,女性,36岁,已婚,音乐教师。A.指责求助者B.在进行面质C.在自我发泄D.帮助求助者思考【答案】 B11. 【问题】 求助者,女性,42岁,自由职业者。A.自我关怀B.自我指导C.自我批评D.自我接受【答案】 C12. 【问题】 求助者,女性,36岁,已婚,音乐教师。A.鼓励技术B.具体化技术C.面质技术D.指导性技术【答案】 C13. 【问题】 共用题干A.认识领悟疗法B.合理情绪疗法C.认知行为疗法D.精神分析疗法【答案】 B14. 【问题】 下面是某求助者的WAIS-RC的测验结果:A.补做备用测验B.宣布测验无效C.计算加权分数D.给予补充说明【答案】 C15. 【问题】 共用题干A.具体量化B.积极可评估C.简单易行D.多层次统一【答案】 C16. 【问题】 求助者,女性,42岁,自由职业者。A.诱发事件B.理性信念C.不良情绪D.行为结果【答案】 A17. 【问题】 求助者,女性,42岁,自由职业者。A.自己很生气B.大女儿很听话C.自己很着急D.小女儿不学琴【答案】 D18. 【问题】 案例五:A.精明能干B.情绪激动,易生烦恼C.孤独、冷淡D.知己知彼,高自我概念【答案】 D19. 【问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76岁,退休干部。A.行为B.认知C.动机D.情绪【答案】 B20. 【问题】 求助者,女性,42岁,自由职业者。A.挫折和遭遇B.歪曲的认知C.评价性观念D.不合理信念【答案】 A二 , 多选题 (共20题,每题2分,选项中,至少两个符合题意)1. 【问题】 共用题干A.同学欺负B.缺乏自信C.情绪低落D.父亲严厉【答案】 AB2. 【问题】 实际测验中,选取样本量的大小应当考虑的因素包括( )。A.减少误差B.实用C.尽量大D.经济【答案】 ABD3. 【问题】 案例二:A.与女友冷战B.人格特征C.被领导批评D.情绪困扰【答案】 ABC4. 【问题】 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均有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稳定性原因包 括( )。A.人格特征B.能力C.天气D.工作性质【答案】 ABD5. 【问题】 多选题 关于痛觉,正确的说法包括()。A.最难适应的感觉B.属于外部感觉C.感受器分布最广D.具有机体保护的作用【答案】 ACD6. 【问题】 在MMPI-2中,已经建立了中国常模,并在临床上使用频率较高的附加量表包括()。A.焦虑量表(A)B.压抑量表(R)C.抑郁量表D.自我力量量表(Es)【答案】 ABD7. 【问题】 关于成人与婴儿的言语交往,正确的说法包括()。多选A.语速要慢B.诱导注意C.话语多重复D.句子要简单【答案】 ACD8. 【问题】 错觉的性质包括( )。A.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B.错觉所产生的歪曲带有固定的倾向C.只要知道错觉产生的原因,错觉是可以克服的D.只要具备产生错觉的条件,错觉就一定会发生【答案】 ABD9. 【问题】 案例五:A.影响性技术B.自我开放C.参与性技术D.情感反应【答案】 AB10. 【问题】 影响人的心理活动强度的因素包括( )。A.认识水平B.生活经验C.性格特征D.事件性质、【答案】 ABC11. 【问题】 案例七:A.丈夫被派出外驻B.男人没一个好东西C.自己会重蹈母亲覆辙D.丈夫外驻必然变心【答案】 BCD12. 【问题】 案例九:A.实事求是B.自我发泄C.实话实说D.非常真诚【答案】 BC13. 【问题】 根据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个体归因时遵循的主要原则包栝( )。A.不变性原则B.折扣原则C.情感一致性原则D.协变原则【答案】 ABD14. 【问题】 根据区分心理活动正常与异常的社会适应标准,正常人的行为一般应该( )。多选A.符合社会准则B.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C.遵守道德规范D.能完成社会要求的各种活动【答案】 ABC15. 【问题】 案例二A.与父母探讨解决方案B.指导父母降低要求C.促成儿子来心理咨询D.指导父母接受现实【答案】 AC16. 【问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4岁,大专毕业,中学教师。A.内心苦恼B.易激惹C.情绪低落D.无助感【答案】 ABCD17. 【问题】 由肖计划等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适用于( )。A.解释个体或群体的应对方式类型和应对行为特点B.比较不同个体或群体的应对行为差异C.提供反映人的心理发展成熟程度的指标D.比较正常人和重性精神病患者应对方式的差异【答案】 ABC18. 【问题】 焦虑和抑郁是有密切关系的两种精神病理状态,在诊断系统中对它们之间关系的 描述,主要包括( )。A.抑郁症是较高等级,焦虑症是较低等级B.诊断焦虑症必须排除抑郁症,而诊断抑郁症时无需排除焦虑症C.诊断时需要考虑两种情绪状态何者为主,并以主要情绪表现而定诊断D.即使焦虑更明显,只要它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就应该诊断为抑郁症【答案】 ABD19. 【问题】 一般资料:男性,17岁,未婚,中专学生。A.情感反应B.情感表达C.内容反应D.内容表达【答案】 AC20. 【问题】 一般资料:女性,49岁,大学专科毕业,机关公务员。A.儿子谈恋爱B.儿子不听话C.成绩在下降D.自己爱儿子【答案】 ABC三 , 大题分析题 (共5题,每题8分)1. 求助者,女性,31岁,汉族,大学文化,国家机关公务员,未婚。求助者自述:大约从上初中开始,看见男孩子就脸红,紧张,不知说什么好。上高中时,暗恋年轻的男语文老师,见到该老师,尤其紧张,害怕与该老师的眼神接触,后来语文成绩也下降了许多。上中学和大学时,都有男同学明确地表示喜欢自己,但都因为紧张、害怕而不敢交往。工作后这种情况更为严重,见了年轻的异性就紧张、害怕,很少参加单位集体活动。近几年来,不断有人为我介绍男朋友,一般情'况是不见,实在推托不了,勉强见了也往往是弄得别人很尴尬。近半年来甚至见了人都觉得害怕,很少与人交往,下班后就是自己在家中看书、看电视。吃不好,睡不香,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容易急躁,遇到一点小事就爱发脾气。自己也对这种状况不满,多次想来咨询,但又害怕见咨询师,在父母的再三鼓励下,自己前来就诊。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性格较内向,听话,在大人眼中是个乖孩子。但父母要求较严格,除了对学习要求很严,还很在意她与男孩子的交往,偶尔有男同学打电话来,总是盘问半天,事实上她与男孩子的交往并不多。上小学前有个夏天,父母带她回老家,一次在与堂哥、堂弟的玩耍中,堂弟要求看看她与男孩子有什么不同,她不知为什么就同意了,结果她让堂哥、堂弟看了自己的下身,自己也看了他们的外生殖器,甚至还好奇地互相摸了摸。当天晚上母亲知道了,责备她怎么那么坏,还狠狠地打了她的屁股。这件事后来她就忘了。初中有一次上生理卫生课,不知为什么突然想起此事,觉得自己不纯洁、下流、很坏。从此经常想此事,害怕别人知道。工作后,上述症状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重,以至于最后连同性都害怕了。这种担心与害怕严重地影响了工作和生活,经常出差错,工作岗位调整了多次,领导很有意见,多次批评过她。本意上也愿意与他人交往,可就是害怕他人知道小时候那件事,所以就特别害怕与他人的目光接触,害怕与他人交往。1.请对该求助者目前的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2.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3.咨询师还需要了解哪些资料?4.对该案例最可能的初步诊断和依据是什么?5.引起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6.可以拟订的咨询目标是什么?7.结合该案例,请对拟订的咨询目标的有效性进行评价。8.结合该案例,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和方法如何把握?【答案】1.该求助者目前的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整理如下:(1)精神状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自控能力差,易激惹,焦虑恐怖。(2)生理状态:睡眠不好,食欲下降。(3)社会功能状态:工作中经常出差错,社会交往很少,与外界接触困难,恋爱失败。2.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如下:(1)恐怖。(2)焦虑。(3)易激惹。(4)回避行为。(5)注意力不集中。(6)记忆力减退。(7)睡眠障碍,食欲下降。3.咨询师还需了解的资料如下:(1)家族史。2. 案例四一、一般情况求助者:李某某,男,汉族,28岁,未婚,某外企公司职员。二、求助者自述1个月前开始出现烦躁不安的症状,总感觉焦虑、紧张,晚上翻来覆去总是不能入眠,即使睡着了,梦也很多,容易醒,但尚能入睡,早晨醒后感觉头痛,疲劳,全身酸痛。自己是做销售工作的,与客户见面谈生意时,感觉心慌意乱,注意力不能集中,虽然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总觉得心里不踏实。日常工作能够正常应付,但效率有所下降。内心感到烦恼、痛苦,曾到医院看医生,被给予口服安定类药物,情况未见明显改善。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家庭中未发生过重大变故。家中经济条件较为优越,由于是独子,很受父母宠爱,同时管教也很严厉,养成了做事情追求完美的习惯。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谈,喜欢安静,很少与同伴玩耍、做游戏,从小学到大学,学习成绩很好,一直名列前茅。参加工作后,由于比较认真、勤奋,工作业绩突出,颇受领导赏识,是同事公认的业务尖子。1个月前,在与客户签订一份合同时,自行决定了某些合同内容,受到领导的严厉批评,感到后悔、自责。自此开始变得很敏感,由于总想着这件事,在与客户进行业务洽谈时,精神总是感到紧张不安,怕出问题。虽然如此,但工作生活的其他方面未受太多影响。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在对该求助者进行心理咨询时,如何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答案】在对该求助者进行心理咨询时,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时,应依据以下参照点:1该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进行谈话。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谈话目标。5谈话目标中若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3.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7岁,高中三年级学生。求助者自述:我考高中时按照父母的意愿进了一所外语学校,但我当时想去美术学校,这两年来我对学习不是很刻苦,因为这不是我的选择,有时英语考试我也不好好答,我就在考卷上写“天才知道答案”,我的行为让老师和家长很生气,父母也给我请过家教,家教老师说我很聪明。现在上高三了,父母就在开学前半个月把我的游戏机、电脑都没收了,让我必须考上大学,这次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我听了这话很生气,这两年我把绘画都扔了还怎么考?绘画是要有灵感的,我觉得这两年的生活把我的灵感都弄没了。我现在担心考不上怎么办。我很后悔,自己当初一步走错,现在步步走错,觉得特别难受,心烦。我生他们的气,更生自己的气,情绪不高,苦恼。没兴趣学习,也打不起精神,没什么胃口,晚上睡不着,老是想这些事情,有时折腾到夜里三四点才睡,经常头昏脑涨,注意力总集中不起来,特别爱对人发脾气。父母跟我交流时我也不爱理他们,也不愿意出门见人,除上学外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我希望您能帮助我。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是独生子,身材高大,性格较内向、柔弱,从小喜欢绘画,曾经在比赛中取得过名次。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家中经济条件好,先感觉学习负担太重,自己无法承受,白天无精打采,晚上睡不着,体重下降了10多斤。请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心理咨询师怎样与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写出咨询方案的主要内容。【答案】咨询方案如下。咨询目标;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和义务;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咨询的费用;其他问题及相关说明。4. 案例六一、一般情况求助者:某女,汉族,31岁,未婚,大学文化,某国家机关公务员,经济状况良好。二、求助者自述从小性格较内向,听话,在大人眼中是个乖孩子。但父母要求较严格,除了对学习要求很严,还很在意她与男孩子的交往,偶尔有男同学打电话来,总是盘问半天,事实上她与男孩子的交往并不多,大约从上初中开始,看见了男孩子就脸红、紧张,不知说什么好。上高中时,暗恋年轻的男语文老师,见了该老师,尤其紧张,害怕与该老师的眼神接触,后来语文成绩也下降了许多。上中学和大学时,都有男同学明确表示喜欢自己,但都因为紧张、恐惧而不敢交往。工作后这种情况更为严重,见了年轻的异性就紧张、恐惧,很少参加单位集体活动。近几年来,不断有人为其介绍男朋友,一般情况是不见,实在推托不了,勉强见了也往往弄得别人很尴尬。近半年来甚至见了人都觉得害怕,很少与人交往,下班后就是自己在家中看书、看电视。吃不好,睡不香,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容易急躁,遇到一点小事就爱发脾气。自己也对这种状况不满,多次想来咨询但又很害怕见咨询师,在父母的再三鼓励下,自己前来就诊。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上小学前的那个夏天,父母带她回老家,一次在与堂哥、堂弟的玩耍中,堂弟要求看看她与男孩子有什么不同,她不知为什么就同意了,结果她让堂哥、堂弟看了自己的下身,自己也看了他们的外生殖器,甚至还好奇地互相摸了摸。当天晚上母亲知道了,责备她怎么那么坏,还狠狠地打了她的屁股。这件事后来她就忘了,初中讲生理卫生课,不知为什么突然想起此事,觉得自己不纯洁、下流、很坏。从此经常想此事,害怕别人知道。上高中时暗恋男老师,觉得自己不纯洁,不敢看老师,不敢与老师交往。上高中和大学时,症状有所加重,主要是担心、害怕。工作后上述症状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重,以至于最后连同性都害怕了。这种担心与害怕严重地影响了她的工作和生活,她因此经常出差错,工作岗位调整了多次,领导和同事很有意见,多次批评过她。她为此也很苦恼,30多岁了还没有结婚,也根本没法找男朋友,本意上也愿意与他人交往,可就是害怕他人知道那件事,所以就特别害怕与他人的目光接触,害怕与他人交往。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对该求助者目前的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答案】该求助者目前的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如下:1精神状态:(1)注意力不集中;(2)记忆力下降;(3)自控能力差,易激惹。2生理功能改变:无躯体异常感觉。3社会功能状况:(1)工作中经常出差错;(2)社会交往很少,与外界接触不良。5.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0岁,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是莱重点大学三年级学生。求助者不仅学习成绩优异,社会活动能力也很强,担任学院学生会主席。半年前,求助者代表学院参加全校的辩论赛。由于赛前准备充分,求助者顺利带领队友闯入决赛。没想到,求助者在决赛中几次出现口误,惹得对手和台下观众哄堂大笑。最后,求助者所在团队没有获得名次。这件事以后,求助者一直闷闷不乐,他认为自己连累了整个团队,觉得自己辜负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甚至认为自己根本就是不堪重任。两个多月来,求助者情绪低落,烦躁不安,学习效率下降,学生会的工作也经常出错,借故不参加有比赛性质的校园活动,不像以前那样经常和朋友、同学交流,常常一个人在宿舍里发呆。求助者的同学担心他继续这样消沉下去,建议他接受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是独生子,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父母都是医生,对求助者管教比较严格。求助者自幼学习成绩优异,一直是班干部,好强,追求完美。身体健康,历年体检结果正常。请根据案例回答以下问题:在本案例中,如果心理咨询师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解决求助者的问题。请简述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与步骤。【答案】答: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造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通过纯理论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其核心理论是ABC理论。A是诱发事件,B是信念,C是情绪反应、行为结果。ABC的关系:A不是C的直接原因;B是导致情绪困扰和神经症的直接原因;治疗核心是通过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来改变、控制情绪及行为结果。合理情绪疗法的步骤:(1)心理诊断阶段:寻找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2)领悟阶段:实现三点领悟:是信念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求助者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应负有责任;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各种症状。(3)修通阶段: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家庭作业;其他方法。(4)再教育阶段:重建心理与行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