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文化导论》2023年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10).docx
-
资源ID:83352681
资源大小:15.68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文化导论》2023年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10).docx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文化导论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10)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文化导论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10) 盗传必究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先秦跟儒学一样的显学,墨家思想中最强调的一点是( A术 B仁 C博爱 D兼爱 2“舍生取义”是( )话。 A孟子 B孔子 C苟子 D墨子 3佛教传人中国的时间是( )。 A先秦时期 B秦汉之际 C西汉时期 D两汉之际 4以下著作中,属于法家的是( )。 A.萄子 B庄子 C.商君书 D周易 5中国封建时代运用“外儒内法”的统治术是在( )就开头的。 A先秦 B秦 C西汉 D东汉 6“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概念之一。下面有关“礼”的说明中,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指一种等级关系 B指一种社会整合手段 C指一种礼仪 D指相互之间赠送的礼品 7古老的仙文化在后来跟道教有着亲密的关系,但究其源头,却可从多个方面看出二者之间的差异,下面所列,不正确的选项是( )。 A先秦时期神仙之说就已广泛流行 B仙文化与原始天文学有关 C仙文化表现出万物有灵的思维,是道教所不具备的 D仙文化中有祖先崇拜与图腾崇拜的迹象,跟先秦道家学说很不一样 8从根源上讲,炼丹是( )的思想。 A道家 B道教 C神仙家 D佛教 9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宋代享有“梅妻鹤子”美誉是( )。 A苏轼 B林违 C陆游 D辛弃疾 10.作为现代新文化运动标志的刊物是( )。 A邹容的革命军 B陈天华的猛回头 C陈天华的警世钟 D陈独秀的新青年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古代中国对人的区分,主要有两大类,即君子和小人。假如在面对现实时取群体意志就被视为君子; 否则,假如取以私欲为重,就被视为小人。 2汉代对先秦儒学进展全面清理与升华的人是董仲舒 3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几乎全部的改革,都会受到保守派的竭力阻止,作为其依据的,就是所谓祖宗家法前所未有,与所传之统相悖不能相容。 4“安土重迁”意即安于故土,不轻易搬迁的意思,作为中华文化一种重要的特色,它表达出来的是黄土文明 农业文明的特征。 5明代市民文化的兴旺,为我国民办法识的普及作了预备。 6中国人办报始于林则徐组织人员编译的澳门新闻纸 7爱国的表现有多种多样,首先表现在天下为公,其次表现在为了祖国的富强而奋斗终生,再次,表现在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和爱护,最终,最重要的一点是爱护祖国不受侵害 三、简述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春秋时期士的崛起有哪些缘由。 答:春秋时期士的崛起缘由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经济根底。铁器的使用,生产力的提高,促使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使士“不耕而食”成为可能。(5分) 其次,社会缘由。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宗法制度受到挑战,使士失去生活保障,他们便凭借才能重新查找生活出路和进展人生价值定位。(5分) 最终,是政治条件。诸侯为求富国强兵,纷纷招贤纳士。士于是作为政治智囊、军事参谋、外交使节、思想精英步人了历史舞台。(5分) 2简述唐代科举制的特点。 答:唐代统治者废除了魏晋时期只于士族选拔官员的九品中正制,取而代之的是给全部士子公正竞争时机的科举制。它给了大批中下层士子或自耕农出身的读书人(寒士)一个通过考试参政的时机。(5分) 唐代科举与后代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开放性和透亮度。唐时科举不用糊名制,录用的关键并不在一次考试的成绩,而在于平常的声誉。这既迫使考生在科考之前就要漫游天下以激扬身价,结交豪俊名流以求延誉,使唐代士人从一开头就离开象牙塔,步人壮阔的社会生活,多方面体验人生,铸造其雄视百代的阔大胸襟。另外,也迫使主考官员留意社会公识和舆论,以显示他的识贤和得人。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激荡出唐代士人壮浪豪纵的英发之气。(5分) 完善的科举制,以制度文化的形式,为寒士进入统治阶层供应了保证,从根本上消退了先秦战国时期士人政治关心的无秩状态。唐代寒士以士节为重,自觉地将个体的功名之心与国家的整体利益挂起钩来,在为自己谋得统治集团一席之地的同时,也推动了这个统一大帝国文化的前进。(5分) 3简述古代中国文化南移的过程。 答:从文化进展的角度看,中华文明呈现出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南移之势。历史上,文化南移运动有三个非常集中的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南北朝时的永嘉之乱。五胡乱华,晋室南迁,迫使汉族士民大规模南移,中原文化随之南播,翻开了南方经济文化的新局面。到唐初,南方已经在经济上处于领先地位。(5分) 其次个时期是唐代的安史之乱。叛乱使黄河中下游地区残缺凋弊,加上紧随而来的藩镇割据和政局动乱,使士民再次大规模南迁。此消彼长,南方经济远远超过北方,为文化的南移埋下伏笔。(5分) 第三个时期是宋代的靖康之乱,给文化中心的南移以最终的推动力,完成了文化中心的南移。(5分) 4简述近代西学东渐的特点及其意义。 答:近代以来,西方文化汹涌而来,表现为三点: 其一,西学传播的渠道大为增加。(3分) 其二,西学传人的内容广泛和丰富。(3分) 其三,影响的深刻和长远。(3分) 全方位的文化输入,对中国社会各阶层都发生了影响,近代史上,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辛亥革命、五四运动,都是在这一背景上绽开的。可以说,西学东渐,转变了中国文化的传统走向,转变了中国的命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