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博股份:2021年半年度报告.PDF
2021 年半年度报告 1/146 公司代码:公司代码:688598688598 公司简称:公司简称:金博股份金博股份 湖南金博碳素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金博碳素股份有限公司 20212021 年半年度报告年半年度报告 2021 年半年度报告 2/146 重要提示重要提示 一、一、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二、二、重大风险提示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描述了可能存在的相关风险,敬请查阅“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五、风险因素”。三、三、公司公司全体董事出席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董事会会议。四、四、本半年度报告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未经审计。五、五、公司负责人公司负责人王冰泉王冰泉、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周子嫄周子嫄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周子嫄周子嫄声明:保证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声明:保证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六、六、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2021年8月24日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 关于公司2021年度中期利润分配预案的议案,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5元(含税)。以2021年6月30日的总股本8,000万股计算,预计拟分配现金红利4,000万元,不送红股、不进行公积金转增股本。若董事会审议利润分配方案后股本发生变动,拟维持分配比例不变,相应调整分配总额。同日,公司第二届监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2021年度中期利润分配预案的议案。本次2021年度中期利润分配预案的议案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七、七、是否是否存在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八、八、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 不适用 本报告中所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描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九、九、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否 十、十、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否 2021 年半年度报告 3/146 十一、十一、是否存在半数是否存在半数以上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十二、十二、其他其他 适用 不适用 2021 年半年度报告 4/146 目录目录 第一节 释义.5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6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9 第四节 公司治理.22 第五节 环境与社会责任.24 第六节 重要事项.26 第七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49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情况.55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56 第十节 财务报告.57 备查文件目录 载有公司法定代表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的公司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载有公司法定代表人签字和公司盖章的半年报全文。报告期内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2021 年半年度报告 5/146 第一节第一节 释义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常用词语释义 公司、本公司、金博股份 指 湖南金博碳素股份有限公司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指 廖寄乔 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益阳荣晟 指 益阳荣晟管理咨询中心(有限合伙)益阳博程 指 益阳博程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2021 年更名为赣州博程咨询服务中心(有限合伙)益阳正嘉 指 益阳正嘉管理咨询中心(有限合伙),2021 年更名为赣州金乔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新材料创投 指 湖南新材料产业创业投资基金企业(有限合伙)创东方明达 指 深圳市创东方明达投资企业(有限合伙)长沙德恒 指 长沙德恒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2021 年更名为河南德恒永续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天津亿润 指 天津亿润财富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隆基股份 指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1012)中环股份 指 天津中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002129)晶科能源 指 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JKS)晶澳科技 指 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459)上机数控 指 无锡上机数控股份有限公司(603185)工信部 指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报告期 指 2021 年 1 月 1 日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 公司法 指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证券法 指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公司章程 指 湖南金博碳素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碳基复合材料 指 以碳纤维为增强体,以碳或碳化硅等为基体,以化学气相沉积或液相浸渍等工艺形成的复合材料,主要包括碳/碳复合材料产品(碳纤维增强基体碳)、碳/陶复合材料产品(碳纤维增强碳化硅)等 碳纤维 指 含碳量在 90%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用腈纶、沥青或粘胶纤维等原料,经高温氧化碳化而成 碳纤维预制体(毡体、毛坯)指 以碳纤维为原材料,通过碳纤维成网、织布、布网复合成型等技术所形成的坯体 碳/碳(C/C)复合材料 指 由碳纤维及其织物增强碳基体所形成的高性能复合材料 等静压石墨 指 采用等静压成型方式生产的石墨材料 粉末冶金材料 指 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得的多孔、半致密或全致密材料(包括制品)单晶拉制炉 指 通过直拉法生产单晶硅棒的制造设备,广泛应用于光伏、半导体行业等 多晶铸锭炉 指 通过铸锭法生产多晶硅锭的制造设备,主要应用于光伏行业 指利用气态物质在高温下通过化学反应生产固态物质的一种工艺方法,是制备碳基复合材料的一种方法 CVD、化学气相沉积 指 指利用气态物质在高温下通过化学反应生产固2021 年半年度报告 6/146 态物质的一种工艺方法,是制备碳基复合材料的一种方法 单晶硅棒 指 以高纯多晶硅料为原料,采用直拉法制备的整块硅晶体中的硅原子按周期性排列的棒状的硅单晶体,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太阳能电池等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指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工信厅企业函2018381 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注:本报告中若出现表格内合计数与实际所列数值总和不符的情况,均为四舍五入所致。第二节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一、公司基本情况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的中文名称 湖南金博碳素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中文简称 金博股份 公司的外文名称 KBC Corporation,Ltd.公司的外文名称缩写 KBC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王冰泉 公司注册地址 益阳市迎宾西路 2 号 公司注册地址的历史变更情况 无 公司办公地址 益阳市迎宾西路 2 号 公司办公地址的邮政编码 413000 公司网址 电子信箱 KBC 报告期内变更情况查询索引 无 二、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信息披露境内代表)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童宇 罗建伟 联系地址 益阳市迎宾西路 2 号 益阳市迎宾西路 2 号 电话 0737-6202107 0737-6202107 传真 0737-6206006 0737-6206006 电子信箱 KBC KBC 三、三、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变更情况简介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变更情况简介 公司选定的信息披露报纸名称 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日报、证券时报 登载半年度报告的网站地址 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公司半年度报告备置地点 益阳市迎宾西路 2 号证券与投资部 报告期内变更情况查询索引 无 2021 年半年度报告 7/146 四、四、公司股票公司股票/存托凭证简况存托凭证简况 (一一)公司股票简况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 股票上市交易所及板块 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 变更前股票简称 人民币普通股(A 股)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 金博股份 688598 无 (二二)公司公司存托凭证存托凭证简简况况 适用 不适用 五、五、其他有关资料其他有关资料 适用 不适用 六、六、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一)主要会计数据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主要会计数据 本报告期(16 月)上年同期 本报告期比上年 同 期 增 减(%)营业收入 512,097,493.58 185,162,096.61 176.5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03,995,269.67 73,516,471.51 177.4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188,828,415.26 61,330,086.42 207.89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104,337.14 25,114,495.62-128.29 本报告期末 上年度末 本报告期末比上年度末增减(%)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1,519,942,223.69 1,292,670,996.68 17.58 总资产 1,769,678,246.68 1,484,854,059.52 19.18 (二二)主要财务指标主要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 本报告期(16 月)上年同期 本报告期比上年同期增减(%)基本每股收益(元股)2.55 1.16 119.83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2.54 1.16 118.97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元股)2.36 0.97 143.30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4.53 16.30 减少1.77个百分点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3.45 13.60 减少0.15个百分点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5.46 8.80 减少3.34个百分点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2021 年 1-6 月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 176.57%,主要是随着光伏行业的发展,热场系统系列产品的需求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下游客户加大了对公司产品的采购量,从而推动收入相应增2021 年半年度报告 8/146 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 177.48%和 207.89%,主要系公司热场系统系列产品收入增长所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减少 128.29%,主要是因为募投项目“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产能扩建项目”投入使用,生产规模扩大,使用货币资金支付的材料采购大幅增长,“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比上年同期增加所致。七、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适用 不适用 八、八、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金额 附注(如适用)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 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准文件,或偶发性的税收返还、减免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但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按照一定标准定额或定量持续享受的政府补助除外 7,338,299.98 计入当期损益的对非金融企业收取的资金占用费 企业取得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产生的收益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 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 11,052,494.36 因不可抗力因素,如遭受自然灾害而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债务重组损益 企业重组费用,如安置职工的支出、整合费用等 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交易产生的超过公允价值部分的损益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公司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 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关的或有事项产生的损益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 2021 年半年度报告 9/146 产、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和其他债权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合同资产减值准备转回 对外委托贷款取得的损益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益 根据税收、会计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当期损益进行一次性调整对当期损益的影响 受托经营取得的托管费收入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547,436.21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 所得税影响额-2,676,503.72 合计 15,166,854.41 九、九、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指标说明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指标说明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属行业公司所属行业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 年修订)规定,公司所处行业属于非金属矿物制品业(C30)。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属于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之“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C3091)。公司主要产品为高性能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产品。根据国家统计局 2018 年 11 月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公司所属行业为“3、新材料产业”之“3.5、高性能纤维及制品和复合材料”。(二)公司主营业务情况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先进碳基复合材料及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一家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性能卓越、性价比高的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产品和全套解决方案,是唯一一家入选工信部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的先进碳基复合材料制造企业。公司主营产品为单晶硅拉制炉碳基复合材料热场系统系列产品,主要应用于光伏晶硅制造领域。(三)所属行业的发展情况及公司产品的市场地位(三)所属行业的发展情况及公司产品的市场地位 近年来,政府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材料行业发展的政策,均支持公司产品所属行业与领域高质量、快速发展。公司产品主要用于光伏晶硅制造的单晶拉制炉、多晶铸锭炉,部分产品用于半导体晶硅制造领域。2021 年半年度报告 10/146 1、光伏行业即将迎来全面平价上网时代,发展空间巨大(1)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占比目前仍较低,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占比预计快速增长,在全球气候变暖及化石能源日益枯竭的大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各种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以其清洁、安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等显著优势,已成为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太阳能对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2)光伏发电成本持续降低,竞争力持续提升 在光伏组件成本大幅降低以及转换效率持续提升的带动下,光伏发电成本不断下降,推动了太阳能光伏的部署步伐。随着安装总成本的降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LCOE)不断下降,与化石燃料技术相比,逐渐取得竞争优势。目前,部分国家(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美国)或地区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已经低于化石燃料技术,实现“平价上网”。随着光伏发电规模化发展和技术快速进步,在我国资源优良、建设成本低、投资和市场条件好的地区,已基本具备与燃煤标杆上网电价平价的条件。在光伏电站投资下降、技术进步带动系统效率提升和光衰降低等驱动下,光伏发电成本也快速下降。到 2025 年,光伏当年新增装机度电成本预计将低于 0.3元/kWh,在所有发电技术新增装机中度电成本处于较低水平。(3)光伏发电装机量与渗透率持续快速增长,行业由政策驱动逐步转为经济效益驱动 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光伏发电成本逐渐降低,全球光伏新增安装量不断增加。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预测,在光伏和储能技术持续创新、成本持续下降的推动下,我国光伏的年新增装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趋势。随着光伏行业技术不断发展、“降本增效”不断推进,行业发展由政策驱动逐步转为经济效益驱动,光伏行业逐渐由随补贴政策周期波动型行业转变为稳定发展型行业,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公司的市场机遇广阔。2、光伏行业投资持续增加,主要光伏晶硅制造企业积极扩产,进一步提升了对公司产品的需求。为达到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0 年版)的目标,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光伏年均新增光伏装机或将在70-90GW之间;“十四五”期间,我国地面光伏系统的初始全投资成本为3.37元/W 至 3.81 元/W,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系统初始全投资成本为 2.85 元/W 至 3.24 元/W。按照平均3.32 元/W 测算,“十四五”期间,我国光伏系统的投资额将在 2,320.50 亿元至 2,983.50 亿元之间。为满足持续增长的光伏装机需求,抓住市场发展机遇,光伏行业内的主要企业积极扩产,根据中国光伏协会数据统计,2020 年我国光伏各环节上市公司融资规模 682 亿元,较 2019 年我国光伏各环节上市公司融资规模 180 亿元增长 279%;2020 年我国光伏各环节上市公司融资数量 33项,较 2019 年我国光伏各环节上市公司融资数量 10 项增加 230%。公司的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产品主要应用于光伏用单晶硅拉直炉热场系统,下游主要客户光伏晶硅制造领域的主要企业隆基股份(601012)、中环股份(002129)、晶澳科技(002459)和上机数控(603185)等公司不断扩产。公司客户在光伏晶硅制造领域的扩产及改造将直接提升公司主营业务产品需求;此外,随着光伏晶硅制造存量产能的不断增加,其热场系统对于公司产品的替换性需求亦将随之增加,进一步提高对公司产品的需求量。3、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强,能够在行业发展中实现自身规模的扩大 从全球竞争格局来看,全球光伏产业主要由中国主导。目前,先进碳基复合材料在光伏行业晶硅制造热场领域正逐步完成对特种石墨的替代,而国内先进碳基复合材料厂商相较于国外石墨厂商具有产品性能优势、区位优势、成本优势等。公司为晶硅制造热场系统先进碳基复合材料部件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市场占有率较高,主要产品在细分市场的占有率超过 30%,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此外,公司与下游主要光伏晶硅制造企业隆基股份(601012)、中环股份(002129)、晶科能源(NYSE:JKS)、晶澳科技(002459)等保持2021 年半年度报告 11/146 了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司在 2018 年获得隆基股份(601012)“卓越品质奖”,在 2019 年获得中环股份(002129)“优秀供应商”称号,2021 年为隆基股份(601012)“战略合作伙伴”,获得了较高的客户认可度。基于公司的产品技术优势及品牌优势,预计公司将随着行业的发展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满足行业及客户的需求。(四)公司的经营模式(四)公司的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采购的原材料包括碳纤维等。公司采购部负责供应商选择、价格谈判和合同签订等事宜。为保障公司产品的质量,公司制定了严格的供应商选择和审核制度。公司采购部门根据相关采购制度并结合生产计划,通过比价、询价等方式从合格供方名录中选择供应商,并拟定采购申请单报公司内部审批。采购申请单经审批通过后,公司与合格供方签订采购合同。采购部门对采购合同中的货物进行持续监控、跟踪,保证货物在供货周期内到厂。到厂的货物需进行入厂检验,检验员对物料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2、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的生产模式为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研制并生产;公司以订单生产为主,同时辅以市场预测信息安排生产。3、销售和盈利模式 公司的销售模式为直销模式。公司具备从单一产品销售到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包括方案设计、产品制造与提供、技术服务与销售服务等)的全方位业务能力,通过自主研发产品的产业化,最终实现销售收入和利润。公司结合上下游发展状况、国家产业政策、市场供需情况、主营业务特点、自身发展阶段、自身资金规模等因素,形成了目前的经营模式。二、二、核心核心技术与研发技术与研发进展进展 1.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及其及其先进性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的变化情况 热场系统是光伏晶硅制造的核心部件,对晶硅的品质有重要影响。碳基复合材料单晶拉制炉热场系统产品,作为光伏、半导体单晶硅棒制造成本下降的重要一环,伴随单晶市场发展,份额快速增长。随着光伏行业、半导体行业晶硅制造向大直径发展的趋势,晶硅制造热场系统用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产品也向大尺寸、低成本、高纯度的方向发展。此外,充分利用先进碳基复合材料的性能优势,进行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产品的多样化、应用领域的多元化拓展开发,也是目前公司主要的技术发展趋势。公司主要核心技术如下:序序号号 主要核心技术主要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内容简述核心技术内容简述 技术来源技术来源 主业应用情主业应用情况况 1 碳纤维成网技术 一种全新的成网方案,解决了碳纤维成网技术难题,有效降低了纤维损伤,实现了铺网的连续生产。自主开发 所有主营 业务产品 2 布网复合针刺技术 一种碳纤维布网复合的针刺设备,利用特殊的工艺带动网胎纤维产生转移,从而形成乘直于碳纤维布的 Z 向纤维,使毡体具有一定的三维结构,达到了复合的目的.从而解决了布网复合的技术难题。自主开发 所有主营 业务产品 3 自动送料针刺技术 一种全自动送料针刺装置,实现了针刺密度的自由调节,满足了工艺要求,大幅提高了针刺效率,实现了碳纤维预制自主开发 所有主营 业务产品 2021 年半年度报告 12/146 体的连续化生产。4 快速化学气相沉积技术 采用单一碳源气体,开发了快速化学气相沉积技术,使致密化周期小于 300h,远低于行业平均时间,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自主开发 所有主营 业务产品 5 大型化学气相沉积炉工艺装备技术 布局多个独立控制的加热区,开创多个料柱、多个进气口,生产效率提高达40%,单位能耗降低达 30%,突破了多料柱、多进气口化学气相沉积炉设计和制造难题。自主开发 所有主营 业务产品 6 高纯涂层制备技术 采用特殊气体在产品表面原位生长热解碳涂层或者碳化硅涂层,涂层纯度可达 5ppm。自主开发 半导体领域产品 7 高温纯化技术 一种无需氧气或氟利昂就可以纯化的工艺,纯度可达 100ppm 以内。自主开发 所有主营 业务产品 8 大尺寸、形状复杂部件的结构和功能一体化制造技术 实现产品结构和性能的多样化结合,通过这种结构功能一体化制造的热场产品,构造特定的温度场、气流场和空间匹配,实现热场综合性能的提升。自主开发 所有主营 业务产品 9 高性能、低成本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产品设计与制备技术 根据产品的功能,采用整体设计技术,利用设计软件模拟产品的使用场景,结合产品功能,进行多种设计与工艺技术组合,实现了部件的高性能、低成本制备,实现产品的快速化制备,成本降低30%以上。自主开发 所有主营 业务产品 10 高温热场系统设计与优化技术 结合材料特点,采用整体热场设计;技术利用热场模拟软件结合产品性能,得出最佳热场设计模型,形成了一套完备的高温热场系统设计与优化流程,具备了提供整套热场设计方案、提高整给高温热场综合性能的能力。自主开发 热场系统 系列产品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果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开展民用先进碳基复合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工作。成果情况如下:项目名称 碳/碳复合材料加热器开发与应用 研发主体 金博股份 提供的主要技术及承担的工作 开发了一种新型大尺寸碳/碳复合材料加热器制备技术。通过对加热器结构设计,对其电阻和电流密度进行可控调节,延长了加热器的使用寿命,解决了加热器转弯位置易被腐蚀而失效的问题。形成的知识产权成果或技术名称 一种单晶炉用加热器 科研成果的权利归属 金博股份 报告期内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 本期新增 累计数量 申请数(个)获得数(个)申请数(个)获得数(个)2021 年半年度报告 13/146 发明专利 0 2 51 34 实用新型专利 0 1 61 32 外观设计专利 0 0 2 2 软件著作权 0 0 0 0 其他 0 0 0 0 合计 0 3 114 68 注:累计数量中获得数不包含已经过期失效的专利。3.研发研发投入投入情况表情况表 单位:元 本期数 上期数 变化幅度(%)费用化研发投入 27,940,649.04 16,302,844.13 71.39 资本化研发投入 研发投入合计 27,940,649.04 16,302,844.13 71.39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5.46 8.80 减少 3.34 个百分点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0 0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本期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提升需求,加大研发投入,同时股份支付费用增加。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 适用 不适用 2021 年半年度报告 14/146 4.在研在研项目情况项目情况 适用适用 不适用不适用 单位:元 序号 项目名称 预计总投资规模 本期投入金额 累计投入金额 进展或阶段性成果 拟达到目标 技术水平 具体应用前景 1 碳/碳复合材料坩埚托开发与应用 6,000,000.00 1,080,755.97 5,938,517.33 量产 建立碳/碳复合材料坩埚托受力模型;坩埚托结构设计与制备技术开发。行业领先水平 结构优化的碳/碳复合材料坩埚托,不仅满足了热场大尺寸发展需求,而且有助提高单晶炉投料量,降低运行功率。2 C/C 复合材料板材工艺优化 5,310,000.00 944,276.14 5,201,774.85 完成技术开发与验证 开发碳/碳复合材料板材快速机加工技术。行业先进水平 项目可实现板材表面快速机加工,减少工艺步骤,降低生产成本。3 超大尺寸拼接型保温筒的研制 7,350,000.00 3,492,679.13 7,037,769.97 完成产品开发与验证,小批量生产 开发拼接型碳基复合材料保温筒制备关键技术。行业领先水平 项目开发的新型保温筒产品,解决了热场产品因尺寸不能满足热场扩容需求而提前报废的问题,为单晶炉等高温热场系统的大型化快速发展提供综合性能优异、可靠的新型碳基复合材料新产品。4 均匀结构碳纤维预制体制备技术研究 3,300,000.00 1,468,961.98 1,492,052.48 完成技术开发 开发出体积密度0.450.02g/cm3,具有高致密化效率的碳纤维预制体及其制造技术。行业领先水平 项目开发的高致密化效率的碳纤维预制体制造关键技术,可满足摩擦制动材料和热结构材料碳/碳复合材料对预制体的性能要求。5 高性能碳/碳复合材料坩埚开发与应用 5,500,000.00 4,590,864.62 4,590,864.62 研究中 开发密度达到 1.5g/cm3 以上的碳/碳复合材料坩埚,平均寿命提高 2-3 个月 行业领先水平 项目进一步优化了碳/碳复合材料坩埚的制备技术,为单晶炉等热场系统提供了综合性能更加优异的坩埚产品。6 碳/碳复合材料加热器开发与应用(二期)4,100,000.00 1,860,944.16 1,860,944.16 研究中 开发高性能碳基复合材料加热器及其制备技术。行业领先水平 项目开发碳基复合材料加热器新产品及其制备工艺,进一步提升加热器的使用寿命和节能效果,满足大尺寸热场系统长寿命、低能耗的发展需求。7 真空系统优化改造 3,450,000.00 2,409,965.02 2,409,965.02 研究中 开发超大型化学气相沉积炉真空系统一套。行业领先水平 新型真空系统将减少热解产物对化学气相沉积炉的不利影响,提高设备使用寿命与稳定性,提高生产效率。8 高性能碳陶复合材料制4,550,000.00 3,124,867.48 3,124,867.48 研究中 开发密度1.6 g/cm3 的碳陶刹车材料。行业先进水平 项目开发的高性能碳陶刹车材料,解决了目前碳陶刹车材料制造成本高的关键问2021 年半年度报告 15/146 备技术开发与应用 题,可提供一款综合性能高的碳陶刹车新产品。9 超大尺寸碳/碳复合材料机加工设备开发 1,950,000.00 972,938.43 972,938.43 完成设备开发 实现 36 吋以上超大产品的快速加工转运,提高加工效率 30%以上。行业先进水平 项目提高了超大尺寸产品的生产效率,进而降低了制造成本。10 碳纤维预制体控制技术开发 4,350,000.00 2,095,764.84 2,095,764.84 研究中 开发碳纤维预制体制备新技术,实现快速机加工。行业先进水平 项目开发碳纤维预制体质量控制技术,提高了碳纤维原材料的利用率。11 碳纤维针刺系统优化改造 2,650,000.00 1,243,363.62 1,243,363.62 完成设备改造 开发新型碳纤维针刺系统。行业领先水平 项目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碳纤维预制体的性能和质量,稳定性。12 碳/碳复合材料高温高强模具开发与应用 4,700,000.00 2,473,133.78 2,473,133.78 研究中 开发抗拉强度 120MPa 以上的碳/碳复合材料模具新产品。行业领先水平 项目开发的碳/碳复合材料模具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综合性能远优于等静压石墨模具,在高温高强领域用模具实现了进口替代。13 碳化硅晶体生长技术研究 3,750,000.00 845,532.42 845,532.42 研究中 开发碳化硅晶体制备技术。行业先进水平 项目通过研发碳化硅晶体生长技术,为创新开发碳化硅单晶炉用新型碳基复合材料热场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4 热处理车间设备监控系统开发与应用 1,000,000.00 220,496.75 220,496.75 开发中 开发高温热处理设备监控系统 1 套。行业先进水平 项目自主开发的监控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对设备故障快速识别与响应,进一步降低了生产安全风险。15 碳/碳复合材料加热器开发与应用 5,080,000.00 968,929.32 5,862,236.81 完成产品开发与验证,小批量生产 完成碳/碳复合材料加热器结构设计;开发碳/碳复合材料加热器涂层制备技术。行业领先水平 项目可显著提升碳/碳复合材料加热器使用寿命,综合性能可与石墨形成竞争优势,从而逐渐取代石墨加热器。16 高性能碳/碳复合材料加热器制备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 200,000.00 147,175.38 200,000.00 完成技术开发与验证 开发碳/碳复合材料加热器涂层制备技术。行业领先水平 项目可显著提升碳/碳加热器使用寿命,综合性能与石墨加热器形成竞争优势。合计/63,240,000.00 27,940,649.04 45,570,222.56/2021 年半年度报告 16/146 5.研发研发人员情况人员情况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基本情况 本期数 上期数 公司研发人员的数量(人)54 39 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13 12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 8,670,119.67 5,249,434.01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 160,557.77 134,600.87 教育程度 学历构成 数量(人)比例(%)博士 2 3.70 硕士 7 12.96 本科 17 31.48 大专及以下 28 51.85 合计 54 100.00 年龄结构 年龄区间 数量(人)比例(%)25-30 岁 7 12.96 31-40 岁 24 44.44 41-50 岁 15 27.78 51 以上 8 14.81 合计 54 100.00 6.其他说明其他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三、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一)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分析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晶硅制造热场用先进碳基复合材料及产品制造商与供应商,掌握了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低成本制备核心技术,在研发、产品、品牌等方面拥有领先的市场地位。1、技术和研发优势 公司专注于民用先进碳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依靠自主研发和持续创新,在先进碳基复合材料生产制备低成本化、产品品种多样化和装备设计自主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掌握了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低成本制备核心技术并实现了批量产业化。为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积累、技术创新,公司形成了具有创新能力的研发队伍和高效的技术转化能力。(1)具有创新能力的研发队伍 公司自成立以来,以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低成本制备关键技术为目标,组织了一支涵盖材料、纺织、无纺、机械、电气等多学科的核心研发团队。公司首席科学家廖寄乔获得湖南省青年科技创新杰出奖、“十二五”国家科技重点专项(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专项)专家组专家、“十二五”863 计划新材料技术领域“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制备关键技术”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专家、2018 年湖南省 121 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专家等称号。公司的研发人才团队于 2016 年被湖南省委组织部、人事厅、科技厅等部门认定为新材料创新团队。通过多年的锤炼,该研发创新团队在先进碳基复合材料的科学研究、工程化设计与制造方面形成了持续的研发能力。经过持续的研发创新,公司突破了碳纤维预制体准三维编织技术、快速2021 年半年度报告 17/146 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关键装备设计开发技术、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产品设计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产品、装备与工艺获得了国内外专利授权 68 项,公司获评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等。(2)强大的工程化技术转化能力 公司已形成了一套从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到装备自主研发的完整技术成果转化体系,可使公司的科研成果迅速进行产业化,并形成规模化优势。基于性能和性价比优势,公司产品逐步在光伏行业晶硅制造热场系统部件中对等静压石墨进行进口替代及升级换代,2 项产品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1 项产品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形成了 5 项国家产品行业标准。2、客户优势 公司与众多全球领先的光伏晶硅制造商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司主要客户包括隆基股份、中环股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上机数控等行业内主要公司,均为全球名列前茅的光伏用晶硅制造商,占据了全球光伏行业晶硅市场的主要份额。公司凭借稳定的质量,快速的交付能力及高性价比的产品优势,与光伏行业前十大客户均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有利于研发生产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提高在先进碳基复合材料领域的市场竞争力。2021 年 1 月,公司成为隆基股份的“战略合作伙伴”。3、质量优势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并通过了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始终在产品研发设计、原材料选择、制造工艺优化、过程质量控制、售后服务等过程中严格实施标准化管理和控制,实施精益生产,保证了产品质量,建立了良好的市场声誉和品牌形象。4、细分行业领先优势 基于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优异的性能和性价比,能够促进光伏行业降成本的发展进程,公司先进碳基复合材料坩埚、导流筒、保温筒等产品在晶硅制造热场系统得到推广和应用,逐步对高纯等静压石墨产品进行进口替代及升级换代。同时,光伏行业降成本的发展进程、以及随着单晶硅棒向着大直径、大尺寸的方向发展,也在不断释放对公司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产品的需求。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光伏行业晶硅制造热场用先进碳基复合材料及产品制造商和供应商,技术水平及市场占有率均处于领先地位,成为这一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二二)报告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