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苏科版物理八上《人眼看不见的光》教案 .pdf
-
资源ID:83357963
资源大小:263.95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苏科版物理八上《人眼看不见的光》教案 .pdf
人眼看不见的光人眼看不见的光1.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2.初步认识红外线及其作用。3.初步认识紫外线及其作用。教学目标4.通过观察,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特征。5.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以及对于看不见的事物采用侧面效应来观察的思维。6.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及其人类生活的重大影响力。7.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意识以及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重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征及应用。教学设想难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寻找和特征。教法: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实验探究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准备温度计每两人一支、电视遥控器(每人一只)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新课引入(复习巩固,为引入新课作铺垫)师:回忆光的色散。结论: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7 色组成。生: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给予肯定。二、新课教学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上一章我们知道了有人耳听不见的声音,那么在太阳光色散实验中我们看到了人眼可见的七色光,在此区域以外是否还有其它人眼看不见的光呢?1.红外线:组织学生探究活动 1:用温度计测量可见光区域的温度,观察现象。(学生积极动手,并观察温度计示数)结论:温度升高。组织学生探究活动 2: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红光外侧,观察现象。(学生观察到出人意料的现象,产生疑问。)结论:温度升高更明显。引导学生猜测这说明什么?教师说明:人眼能感到特定频率范围内的光,还有一些光,人眼无法察觉,这些光称做不可见光。太阳光中色散区域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请学生解释探究活动 2 现象的原因。(学生举手回答:红光外侧有不可见的红外线。)教师讲述: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太阳的热主要就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问题讨论:为什么在实验中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涂成黑色?(学生讨论并回答)引导学生思考:红外线的应用有哪些?(学生回答:红外探测器、红外照相机、红外夜视仪、红外制导导弹等。)2.紫外线:引导学生猜测:(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学生积极举手发言。)红光外侧存在红外线,那么紫光外侧是否也存在某些不可见的光呢?这种光会不会就是人们常说的紫外线?组织学生探究活动 3:将涂有荧光物质的纸条放在紫光外侧,你看到了什么?实验结论:紫光外侧也存在不可见的光紫外线。介绍紫外线的发现史,强调探究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 2:紫外线的应用有哪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感觉到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如:医院、饭店常用紫外线灯来灭菌;用验钞机验钞。强调紫外线和人类生活、健康密切相关。适量对人体有益;过量对人体有害。学生发言:晒日光浴,电焊工人在焊接时戴上防护眼罩以防紫外线伤害。引导学生活动 3:举例适量紫外线对人体有益,过量紫外线对人体有害。科学介绍:紫外线与臭氧层。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可以由学生讲述,教师适当补充。学生观看影片,并就如何保护地球的臭氧层发表自己的观点。由此引出环保话题。三、归纳小结并巩固练习教师对本节课要点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对学生表现的闪光之处作鼓励性评价。巩固练习:1.过度晒太阳会使皮肤粗糙,甚至会引起皮肤癌,这是由于太阳光中有哪种光造成的()A.红外线 B.紫外线 C.可见光 D.以上都不是2.市面上出售的小型晶体管激光器,发出的光是红色的,所以很多人称它为“红外线”,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3.验钞机发出的光是淡蓝色的,所以有同学认为紫外线是淡蓝色的,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4.人们每隔一段时间总要把衣、被放到太阳下晒一晒,这样有利于健康,根据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说说这样做的道理。四、布置作业1、红外线、紫外线还有哪些应用?请同学们采用上网的方式收集更多的关于它们的资料。2、收集报刊和科普读物上有关臭氧层空洞的信息,写一篇环保的报告,内容包括臭氧层空洞的成因、解决方法、目前的进展等。板书设计:3.2 人眼看不见的光1、红外线: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红外线。2、红外线的应用:红外线探测器 红外线遥控器 红外线拍照3、紫外线:紫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紫外线。4、紫外线的应用:灭菌 防伪教后感:速度知识目标:教学目标1 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2 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测量速度所需要的器材以及器材的使用方法。3 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学会进行速度单位的换算。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让学生了解研究问题和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探索问题的良好习惯和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决心。重点:速度的定义式,单位时间和速度的理解,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教学设想难点:1 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及不同方法的灵活运用2 如何引导学生比较准确地进行速度的测量,多种方法进行比较教法:实验、多媒体教学准备秒表、钢卷尺、纸锥教一、复习提问:1、上节课学习了长度测量及单位,那么什么是测量?2、SI 制中长度单位是什么?3、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4、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二、讲授新课1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新奇、有趣的物理情景能紧扣学生心理,把他们引入探索情景中,激发他们的探究动机和求知热情)师:多媒体展示:老虎追捕羚羊,引出探究课题-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学过程二次备课生:观察并回答,哪种动物运动的快2 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采用实验探索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自主探索,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活动空间、思维空间和表现空间)生:做一做:剪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其中一个圆纸片裁去的扇形圆心角比另一片大,再分别将他们粘贴成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并将他们从同一高度同事释放。生:猜一猜:那个纸锥下落的较快?根据谁先落地。凭感觉测时间让他们同时下落,分别记下它们下落的时间和高度,这样可以比较它们的快慢。一样的生:试一试:你的猜测对吗?生:议一议:怎样比较纸锥运动的快慢?有没有其他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如果将两个纸锥从不同的高度同事释放,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鼓励学生相互讨论,提出不同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生: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1)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谁运动得就快。(2)在相同的路程中所用的时间短,谁运动得就快。师:物理学中采用的是相同时间比路程,即计算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3 速度及其测量速度及其测量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归纳: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速度=路程/时间。V=s/t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m/s换算:1m/s=3.6Km/h师:例举生活中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生:课后上网搜索更多物体运动的速度。4 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要求:师:要测定纸锥下落的速度,你认为应测量哪些量?你选用的实验器材是:请同学们自己设计表格,测量并计算出纸锥下落的速度。生:分成小组进行试验师:举例:图 5-22 描述了一辆汽车在沪宁高速公路上行驶上午情形。如果速度不变,那么该汽车到达上海还需要多少时间?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已知、求、解的书写过程。解:由图 5-22 可知,汽车所在的位置距上海的距离s=180Km,汽车的速度 v=100Km/h.由 v=s/t 得:t=s/v=180Km/100Km/h=1.8h即该汽车到达上海还需要1.8h。5 生活生活 物理物理 社会社会新世纪奥运会(速度项目)中国运动员金牌榜学生阅读:三、小结生: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及其测量1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 单位:国际单位米/秒(m/s)常用单位千米/时(Km/h)厘米/秒(cm/s)3 计算公式:v st4 换算:1m/s=3.6Km/h板书设计:速度一、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二、速度及其测量1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 单位:国际单位米/秒(m/s)常用单位千米/时(Km/h)厘米/秒(cm/s)3 计算公式:v st4 换算:1m/s=3.6Km/h5 板书规范的计算题格式:已知:s=180Km v=100Km/h求:t解:由 v=ss180Km得t 1.8htv100Km/h答:汽车需要 1.8h 可到达上海。教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