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说课稿.pdf
五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说课稿五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说课稿五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的再认识 2、教材分析:随着科学技术和数学本身的发展,统计学已成为现代数学方法的一个重要部分和应用数学的重要领域。大到科学研究,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统计无处不在.新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将“统计与概率”安排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统计的初步知识的。本课则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后进行教学的,它包含两部分,即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较复杂的平均数问题)。3、教学重、难点:求平均数说课稿平均数是统计工作中常用的一种特征数,它能反映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用途很广泛。所以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教学的重点。而本课的“平均数又和过去学过的“平均数”的方法不同,弄清“全部数据的总和”与“全部数据的个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就是教学的难点。4、教学目标在学生计算出平均数的基础上应充分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概念所蕴含的丰富、深刻的统计与概率的背景,帮助他们认识到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与广泛应用,并能在新的情境中运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必要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定为: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算术平均数的方法。能力目标: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根据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品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二、说教法:“求平均数”作为一类应用题,若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要积极创设真实的、源于生活的问题情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有效手段,以引导法为主,辅之以直观演示法、设疑激趣法、讨论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三、说学法:在学法指导上,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安全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等活动,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探究,去发现、构建数学知识。通过小组合作中的互相讨论交流,让学生从中学会与他人交往,分享同伴的成功,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意见,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还要让学生进行自己我反思,自主评价,以提高解决问题和综合概括的能力。四、说教学过程:五年级下册数学平均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平均数的再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再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2、能运用平均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出示课件:根据有关规定,我国对学龄前儿童实行免票乘车,即一名成年人可以携带一名身高不足 1.2 米的儿童免费乘车。1。2 米这个数据是如何得到的呢?2、学生质疑,说一说你的看法.二、新授.1、解决疑惑。学龄前儿童,即 0-6 岁的儿童,而这就意味着 0-6 岁的儿童身高普遍不会超过 1。2 米,那么我们首先就要调查一下 06 岁儿童的身高数据,但是我们无法确定一个准确数值,这就需要计算出数据的平均数来解决问题。出示平均数的意义: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具有代表性。2、求平均数的方法。出示课件:“新苗杯少儿歌手大奖赛的成绩统计表。评委 1 评委 2 评委 3 评委 4 评委 5 平均分选手 1 92 98 94 96 100选手 2 97 99 100 84 95选手 3 90 98 87 85 90(1)把统计表填写完整,并排出名次。(2)在实际比赛中,通常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再计算平均数的记分方法。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3)按照上述的记分方法重新计算3 位选手的最终成绩,然后排出名次。3、教授解题策略。题中数据众多,无法直接比较,可以先求出每位选手的平均成绩,再进行比较,这样就容易排出名次。求平均数的方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选手 1:(92+98+94+96+100)5=96(分)选手 2:(97+99+100+84+95)5=95(分)选手 3:(90+98+87+85+90)5=96(分)4、计算完毕请补充统计表,并排出最终名次.板书设计平均数的再认识平均数的意义。求平均数的方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