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项目建议书.pdf
某某乡村旅游项目建议书某某乡村旅游项目建议书一、一、概概况况(一)一)、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1.项目名称:某某乡村旅游2.建设单位: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3。注册资金:50 万元4.项目负责人:某某5。项目主管部门:乡镇政府(二)(二)、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1500 万元.近期 500 万元。(三)(三)、资金筹措:、资金筹措:公司筹资 300 万元;银行贷款 500 万元;项目合作 700 万元.(四)(四)、建设期限、建设期限三至六年(五)(五)、编制单位、编制单位某某规划设计院二、某村基本情况二、某村基本情况某村位于某乡的最南端,北临下港乡 村,东接 镇、西靠 镇.距市中心约 35 公里.全村总面积为 2200 亩,人口 2226 人,8 个生产组,13 个自然村,438 户人家。民风纯朴,社会治安很好。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该村人均收入 3400 多元,在全乡处于1中上游水平。主要产业是林果业,占总产值的 70左右,其中板栗占 50,杏占 20。养蚕户 70 多户,已初步形成规模产业.目前,村子引山泉入户,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某村空气洁净、负离子含量高、食品和饮用水无污染,是人们理想的居住地.该村共有人口 976 人,其中 80 岁以上的老人 30 多位,90 多岁的老人 6 位,是有名的长寿村。本区域小梯田众多,田内种植粮食作物,田边种植杏、花椒、板栗、核桃等经济林木。农林间作,很有特点。自给自足的田园经济是本区域最典型特色。家家都有小菜园,且以分布在房前屋后最多.这里的蔬菜不打药,不施化肥,是名副其实的绿色蔬菜.石磨、碾子分布较多,是村民加工食物的主要工具。也是发展民俗旅游不可缺少的重要“原生态”资源。三、可行性分析三、可行性分析(一一)、必要性、必要性1兴村富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旅游业是富民兴村的产业,某村需要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村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家庭、小康社会。通过某村的旅游发展,形成典型的示范效应,带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2提升替代传统产业,保护水源地的需要某村地处 市水源地黄前水库上游,对水环境的要求高。当前某2村的产业是林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产值不高,效益一般。其中几十个养鸡大棚对水环境造成威胁,需要进行替代.通过旅游业这一“无烟工业”的发展,替代传统的养殖业的发展,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提高环境效益。3弘扬和保护某村民俗文化的需要某村民俗有自己的特点,目前基本没有展示和整理,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通过旅游业,就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保护和利用。(二)(二)、可行性、可行性1 1、区位交通相对便利,市场条件好,可进入性强、区位交通相对便利,市场条件好,可进入性强从某村区位看,该村地处两城市交界地带,有公路直接与都市区相连,城区是规划区的主要客源地,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车程都在 1-2 小时左右,旅游区的可进入性较强.某村旅游东线经过此处,从宏观旅游地理位置看,本旅游区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显著,可以借助多层次、高密度的旅游交通网络充分发展旅游业。2 2、生态资源相对丰富,有较大吸引力、生态资源相对丰富,有较大吸引力某村四面环山、独特的小盆地自然环境,形成独特的山地小气候。山间植被繁茂,林果品种繁多,以板栗和杏树为主,谷底春来早,一年三季花飘香。自然生态资源相对丰富,以“山泉小溪流水人家;杏花板栗鸟语花香 为其主要特色。盆地周边基本没有工业污染,内部基本没有污染源,加之植被茂密,一年四季空气清新,可谓天然氧吧,村内八旬以上老人 30 多位,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这一切对城3市居民有较大的旅游吸引力。3 3、上级政府部门重视和支持、上级政府部门重视和支持随着旅游的经济效益和关联效益的突显,有关政府部门对乡村旅游发展给予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支持.在制定全区经济发展时将旅游业提到战略高度,提出“旅游兴区”的指导思想。此次,将某村作为民俗村开发试点,投入 50 万资金,支持某村旅游开发,有区、乡政府的重点扶持,本区必然将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4 4、旅游规划已经制定、旅游规划已经制定通过紧张的野外考察,旅游规划专家充分挖掘了某村的社会文化与自然内涵,设计了较为全面的方案,制定了某某乡村旅游概念性规划,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5 5、管理体制较先进、管理体制较先进某村旅游管理,一开始就设计了公司农户的模式,体现了政府主导,更体现了市场主体的原则,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管理体制的安排较科学合理。总之,某村有条件、有能力发展好旅游业,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农民、农村与旅游业的结合,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当地文明水平,旅游业会成为某村兴村富民的重要产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表率和示范.本项目的实施会带来可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本项目是可行的。四、项目发展总体定位四、项目发展总体定位(一)战略定位(一)战略定位4近期:生态休闲、三农乐园中远期:以乡村风情为特色、以度假、休闲、娱乐为主体的综合旅游地(二)战略品牌(二)战略品牌乡间小路、世外桃源(三)旅游形象定位三)旅游形象定位某村杏花村某村杏花村-下港某村下港某村(主要用于春季、夏初主要用于春季、夏初)某村民俗村某村民俗村-下港某村(常年使用)下港某村(常年使用)(四)目标市场定位(四)目标市场定位依托周边城镇居民市场;吸引分流来某村的游客市场;利用特色专题旅游产品拓展省内外专项旅游市场。五、规划项目布局五、规划项目布局根据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结构、类型结构、开发利用方向,某村旅游总体布局采取“一区三沟”格局,形成三足鼎立格局。(一)、“一区一区”:即某村乡村旅游休闲中心。规划形象为“古树老屋、桃源人家功能定位:以山村民俗、三农体验、服务接待的综合服务旅游区。又可分为以古树、人家为主题的乡村风貌旅游区、以桑蚕、纺织为主题的民风民俗旅游区、以荡舟、垂钓为主题的水景观光休闲旅游区,以及提供农家餐饮、住宿为主的服务区。(二)、“三沟三沟”即通沟林果生态旅游区、东岭根林下休闲旅游区、姚5家沟山涧奇石休闲探险旅游区。其中通沟为近期规划的重点。1通沟林果生态旅游区。规划形象:杏花村功能定位:以林业观光、山果采摘、山泉嬉戏为主题的动感之旅游区重点抓住这一品牌,借“春花”、“夏实”两个高峰期,开展林业观光活动,把发展果品生产经营与发展生态旅游结合起来,把传统农业与观光农业结合起来,建成城市居民休闲游憩、养生、体验田园乐趣及乡村居民农闲娱乐的好去处。2林下休闲旅游区。规划形象:绿色幽境,悠然南山功能定位:以林下休闲、娱乐,体验自然为主题的悠然之旅游区3山涧奇石休闲探险旅游区规划形象:山涧奇石、快乐老家功能定位:以赏石戏水、溪谷探险的激情之旅游区六、环境保护六、环境保护(一)现状分析(一)现状分析某村位于黄前水库的上游,是黄前水库的水源地之一。水质优良,局部地区存在生活垃圾、排泄物。(二)旅游业发展环境保护对策措施(二)旅游业发展环境保护对策措施某村旅游环境保护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走出一条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新路.61、大力宣传,提高居民和游客的环保意识和素质2、用科学的手段和技术进行防治3、用法制(包括乡规民约)的约束来达到长久的治理。七、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七、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一一)近期投资估算近期投资估算某村近期旅游开发建设投入估算,见 71:表 71:近期旅游项目投入估算(单位:万元)项目类别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旅游产品开发旅游项目村庄门户标志景观小桥(石板桥)栗王广场木屋服务点木栈道石屋服务点民博园旅游服务设施旅游接待中心宾馆某村龙山庄等农家旅舍停车场旅游道路交通建设导游标识系统河流与水库整治其他总投资近期投资50520101071007010401501515080305153448050820801080407旅游促销旅游广告宣传旅游活动、宣传措施其他402010202010612旅游人才资源开发总计人才培养、交流等466以上近期投资总额中需要加上不可预见的投入,按项目投入的10%计算,另需要46。6万元。近期总投资为512。6万元,作为概算,我们做取整处理,近期总投入约为500万元。(二)资金筹措(二)资金筹措政府扶持+银行贷款+招商引资+资本市场融资+自筹资金八、效益评价八、效益评价(一)经济效益一)经济效益营业利润:近中远期期末年利润为 151.2、488。3、1385。1 万元.估计 6 年左右可以基本收回投资。(二(二)生态效益生态效益1、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2、保护水源,净化溪谷,打造黄前水库的洁净水源地。3、保护古树名木。(三)社会效益三)社会效益1、扩大就业面.约计到 2010 年可安置 160 人直接参与旅游,到2014年可安置约 350 人,到 2020 年,安置约 750 人。为周边居民提供了8就业机会.2、扶贫.有利于增加乡村居民的收入。3、保护传统的农村生活、生产方式,对延续传统历史文化起到重要作用。九、结论和建议九、结论和建议从对某村乡村旅游的分析来看,该项目的前景较好,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定会成为 市乡村旅游的示范,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本项目投资风险小,各种效益较好,实施单位有能力落实,能有效带动本地的就业和收入的提高,带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从项目本身来看,该项目指导思想明确,设计科学,技术可行,预算合理,预期效益较好,符合项目立项的规范和要求.建议尽快立项建设。项目建议人:项目建议人:某某二XX 年 X 月 XX 日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