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责任关怀理念融汇于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精品文档.pdf
以人为本的责任关怀理念融汇于中小学校建筑设计1 引言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学校建筑的改革,学校建筑尤其是中小学校园的建筑设计对教育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中小学建筑的设计,应该是有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对于成长中的中小学生,独特的校园空间是他们成长的舞台和背景,校园环境也将成为其未来记忆中的一个重要片断,具有独特的情感寄托作用.责任关怀理念源于加拿大,起源于上世纪 80 年代后期,对人身安全、健康和环境的重要性所采取的高度重视态度.2006年 2 月 5 日,在阿联酋迪拜召开的化学品管理国际会议上,通过了责任关怀全球章程.如今,许多跨国公司大力秉承责任关怀理念,以有利于社会进步、有益于经济发展和有助于环境保护为根本索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责任关怀理念作为一种深层次的以人为本理念,虽然其植根并发育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之土壤,但对现代中小学校建筑属性、品格与功能之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借鉴和启示之意。2 以人为本的责任关怀理念与中小学校建筑之实施准则确保中小学校建筑功能完善、富有特色、安全牢固是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建筑中的一个重大命题,也是学校建筑研究的行动方略。围绕责任关怀这一理念,中小学校建设应秉承三大原则:2。1 科学规划原则科学规划是立业之基,兴业之本。学校建筑是为儿童、青少年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创造优美、舒适和安全的环境。人的一生有1/41/6(按全国平均年龄计)在各级各类学校学习与生活,在中小学校学习也需十余年,因此必须重视创造优质的学校环境,认真地做好学校建筑设计。中小学校建筑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在布局、设计等环节,必须严谨求证,周密规划,科学取舍,充分显示中小学应有的属性和要义。我国中小学校建筑从20 世纪 80年代初期开始,中小学校建筑标准普遍提高,相继制定和颁发了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城市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等,由于我国学校规划设计和建设有章可循,校舍设计日趋合理,我国中小学校建筑因此得到进一步发展。2。2 安全至上原则中小学校建筑作为一般性公共建筑,有别于政府办公建筑的庄严肃穆和商业建筑的华美壮丽。设计上一般体现出亲和怡人、恬静悠闲、活泼向上之风格。中小学校建筑在硬件建设上应突出隔离、坚固、规范等安全要素.孩子们具有自由奔放的天性,而现实又强烈地要求严密的安全措施来保护,因此,在校园的总体规划中,既要体现开放的思想,满足孩子们活泼开放的天性,还要兼顾安全措施,这给校园规划提出新的要求。最常见的做法有将普通教室、学生宿舍尽量朝南规划,确保学生的正当采光权益;为防止学生下课拥挤、踩踏,将楼梯适当做大;根据校园安全管理原则,教学办公室随年级教室设置,完善学校无障碍设施.当前,面对人群密集的这样一个特定场所,国家明确要求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做好学校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2。3 精细管理原则细节决定成败,践行责任关怀理念,要求中小学校建筑在建设中重视细节管理和边缘管理。目前,很多学校注重建筑主体空间内部的整合设计与利用,在学生宿舍楼设计开放的空间,做为学生课外学习、活动和交流的空间。在教学楼内设计学生课间休息活动平台,有的学校根据需要建设了学生活动中心,最大程度地体现对学生的多层关爱,一些学校在建设管理中融入了创新的因子,如某学校教学楼内走道墙裙为瓷砖,上下课的铃声改为悦耳的音乐,显现出一种有别于常规式的心灵关爱,尽显学校之细微用心。图 1 龙胜县第二小学 图 2 龙胜县初级中学科技楼3 以人为本的责任关怀理念与中小学校建筑之谋新要略同龄以“班”、逐年以“年级”编排,可进行大规模施教的近代“编班授课制教学模式起源于 16 世纪的欧洲,17 世纪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奠定了其理论基础,并于 19 世纪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推广。各种教育改革开始进行,教育发达国家出现了开放式教育和开放式学校,我国目前推行素质教育改革,在一些地区开始出现了小班化教学模式的试验。这对中小学建筑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3.1 以借鉴为指向标,精心谋划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蓝图建筑艺术是城市的“名片,建筑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中小学校建筑的谋划与设计,折射出我国教育的定位与走向。学校从“教”到“学”,从“单一”到“多元化”是新型学校改革的目标。新型学校的探索与革新在建筑领域内并不是一种单一现象,在信息化社会的大潮中,以开放式空间为代表的建筑空间形态不断涌现.有的放矢借鉴吸收国外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的先进理念,应成为我国中小学校建筑革故谋新的一个发展方向。3.2 以“人本”为出发点,不断提高中小学校建筑人文含量人文精神是以人为根本标准和尺度去衡量一切、疏解万物,继而在伦理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文化价值系统。建筑是信息传递的物质载体,建筑的人文性体现了人类的价值和精神追求。现代中小学校建筑在展现人性化设计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些学校结合不同的地域文化与环境特征,将校园建筑作为体现文脉传承的载体是设计的重要出发点之一,这就要求建筑师通过对传统建筑形态的观察和借鉴,做出努力与尝试。3。3 以创新为驱动力,适时开展中小学校建筑理性试验思路创新有多高,决定了实践力度有多大。近年来,以创新为发展动力的中小学校建筑呈现出旌旗翻飞之势。随着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中小学校逐步开展心里辅导、科普教育和奥林匹克体育教育等活动,相应地需要建设艺术、体育和科普教育等科技活动场所和学生活动中心等文体活动场所.事实上,在当代教育改革的指引下,立足现有中小学校资源,大胆借鉴国外规划设计模式,让现代中小学校建筑更具人文气息,应是中小学校发展路程的选择.图 3 龙胜县民族中学教学楼图 4 龙胜县高级中学办公楼及教学楼4 以人为本的责任关怀理念与中小学校建筑之美学考量中小学校建筑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窗口,其必须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维护中小学生安全成长做现实考量,从多层面显现政府及社会的责任关怀.从建筑设计角度看应注重以下美学元素:4.1 绿色元素绿色建筑是当前建筑发展的主旋律,它指的是在建筑周期各阶段以最节约能源、最利用资源与最少废弃物产生的方式来营造安全、健康、舒适、环保的居住空间,并达到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相生。中小学校建筑谱系中合理融入绿色元素,与构建节约型社会之发展主线一脉相承,其切入点:一是校园内公共场所绿化布局;二是校园内花草树种的优化选择;三是校园内废弃物存放处置;四是校园绿色能源引入利用等。在这些方面做好、做实、做精文章,有助于为创建绿色校园增添更多的感性亮点。近年来,一些寄宿制学校在学生宿舍楼顶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为中小学生享有淋浴保健提供了现实可能。校园路灯及景观灯采用太阳能路灯,桂林地区在校园绿地设计上绿化地面标高低于路面标高,这样将场地内雨水直接排入路边绿化,有些学校通过雨水蓄水池将收集的雨水进行绿化浇灌,景观设计中尽量减少硬质铺地面积,并增加其透水性;植物栽植方面尽量减少纯草坪面积,选用本地植物进行乔木、灌木复层绿化,提高植被生态效能。这些举措为倡行学校绿色建筑理念作出了务实有效的探索。4.2 色彩元素如果说“绿色元素”主要着眼于宏观层面,则“色彩元素”主要着眼于微观层面。著名作家闻一多曾说过,红色给我们以热情,绿色给我们以高洁,粉色赐我们以希望,灰色给我们以悲哀。在建筑中,善用、巧用各种颜色,有时会给人的心里产生很微妙的影响。科学家研究发现,粉色是一种很神奇的息怒色彩,让一个正在发怒的人进入有粉红色墙壁的房间,他的怒气会逐渐平息下来。英国伦敦的菲里埃大桥,常常有人从桥上跳河自杀,自从英国政府把黑色的桥身改为蓝色后,当年跳桥自杀人数竟减少了56。4%。学校建筑之色彩运用,必须紧扣中小学生心理特点,以有利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根本出发点,着力营造有别于社会一般建筑风格的色彩方阵。学校教学楼多采用的橙色、蓝色等色系,因为蓝色可以创造一份悠远、宁静的环境,橙色是新思想和年轻的象征,令人感到温暖、活泼和热烈,能启发人的思维。学校宿舍楼宜用橙色和黄色等色系,以营造一份温馨、幸福的气氛.图 5 桂林市将军桥小学图 6 桂林市中华路小学4。3 雕塑元素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中小学校建造各类风格迥异、主题鲜明的雕塑,赋予中小学校建筑以美的灵魂.从一定程度上而言,雕塑是展现中小学校建筑美学之重要单元,也是体现中小学校显性文化的有力表征。部分学校雕塑也存在设计单调、主体牵强等状况。当然,也不乏其中的典范,如,嘉峪关市二中在校园设立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铜像雕塑(见图 7),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当前的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颇具教育意义。一些学校多采用孔子全身雕塑像,则为用于儒家文化精髓感化教育学生提供了经典素材。图 7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雕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