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壁波纹管和钢筋砼管施工技术交底.pdf
室外排水管(双壁波纹管和砼管)技术交底本次交底仅适用于本项目。一、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本项目室外管网包括污水管、雨水管、废水管。由于场地大、宽、堆放物多、穿插施工单位(或班组)多、外排架拆除高空作业面同时也在施工、工期紧均是本次施工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且本工程施工质量标准要求高,为了确保污水、废水、雨水管道安装和园林绿化均保质如期完成是本工程的主要施工任务,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充分安排任务、人、力、资源、时间的总布局。二、施工准备二、施工准备1、材料(1)、排水部分管道管径 DN500 时采用双壁波纹管,承插口连接。双壁波纹管环刚度指标:车行道下 SN=8.0KN,非车行道下采用SN=4。0KN。污水和废水:DN200、DN300、DN400雨水:DN300、DN400(2)排水部分管道管径DN500 时采用钢筋混凝土管(级),承插连接,自应力水泥砂浆接口.雨水:d500、d800、d1000、d1200(3)橡胶圈应是管材厂家配套产品.且符合国家标准.(4)以上各种规格管材管件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及相关检验报告,且各种规格管材管件现场抽样送检合格。2、机具电动工具:平板振捣器手动工具:手锯,吊链,棉纱绳,锉刀。3、技术准备(1)熟悉设计图纸、资料及规范要求,弄清主管和支管的管线布置、走向及工艺流程和施工安装要求.(2)熟悉现场情况,了解设计管线沿途已有的平面及高程控制点分布情况。(3)施工图中涉及到的图集:04S520,05S502,02S515,05S518三、施工方法三、施工方法(一)、施工工艺工艺流程:测量放线机械开槽槽底平整夯实砂砾垫层砂基管道安装井室砌筑、抹面胸腔填土闭水试验回填土夯实导线点、水准点加密控制及定位测量放线.(二)、施工测量1、工程开工前对设计交的导线点和水准点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报监理审批才能使用。2、根据施工图对沟槽中线进行测设,测量完成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才能开挖沟槽.并作好高程控制桩,以便对沟槽开挖进度进行检查。(三)、沟槽土石方开挖1、根据设计图纸、文件、施工规范,按照施工测量、放线结果视沟槽深度、土质,地下水情况,选定开槽断面和沟槽边坡。在土质良好,沟槽深度小于 1m,沟槽上无附加荷载时,可以不支撑开直槽;沟槽深度大于 1.7 m 时,沟槽按土质放坡开槽,本工程沟槽工作面宽度按“GB50268200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非金属管道加工作面,即按砼垫层的外边每边加 0。5 米的工作面作为施工操作宽度进行沟槽的开挖。如受现场条件限制,放坡不足时,采用坡脚短桩和横隔支撑,以防止沟槽土方的坍塌。2、在大开挖段先将场地围场后才能进行沟槽的开挖,挖深超过2 米的地段进行“跳槽”开挖(“跳槽”间隔距离为 810 米),并在开挖过程中增设挡板支撑,时刻注意施工安全.3、如本工程现场地表水丰富,地下水位较高,故在沟槽开挖后采取在槽内开挖明沟排水或设置土埂阻水等方法,槽底有水时,在槽底边沿挖一条 200200mm 的排水沟将水排至最低处,开挖一个 300500mm 集水坑(间隔50 米左右一个),集水坑的水位达到一定高度后用潜水泵将水从坑内抽出,排往沟槽以外,避免槽底被水浸泡,降低承载力,以及槽壁坍塌。(沟槽排水见下图)沟槽开挖排水示意图沟槽开挖排水示意图4、沟槽严格控制基底高程,严禁超挖,基底设计标高以上0.2-0.3m 的原装土,用人工清理至设计标高,如果局部超挖或发生扰动,可换填粒径 1015m 天然级配的砂石料或中、粗砂并夯实.5、雨季施工,应尽可能缩短开槽长度,做到成槽快、回填快。一旦发生泡槽,应将水排除,把基底受泡软化的表层土清除,换填砂石料或中、粗砂,做好基础处理.6、开槽后,对槽宽,基础垫层厚度,基础表面标高,排水沟畅通情况,沟内是否有污泥杂物,基面有无扰动等作业项目分别进行验收,合格后才能进下一步工序.(四)、垫层施工1、PVCU 双壁波纹管在一般土质及石方时,应在管底以下原状土地基或经回填夯实的地基上铺设一层厚度为 100mm 的中粗砂基础层。当地质土质较差时,可采取铺设50mm 碎石+150mm 厚中粗砂基础层。2、圆形钢筋混凝土承插口管(级),采用 D120沙石(土弧)基础。3、排水管道应敷设在承载能力达到管道地基支承强度要求的原状土地基或经处理后回填密实的地基上。4、当遇到软土地段(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100KPa 时),应在基础底标高面再往下挖出 30cm 厚软土,回填 20cm 碎石后用 10cm 粗砂找平,做 120混凝土基础,再敷设管道。5、其它根据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参照国标 埋地塑料排水管道施工04S502 和 GB50268200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五)、双壁波纹管施工1、安装。在双壁波纹管安装前,根据设计要求,对管材及胶圈类型、规格、数量进行验证.管材,一般用人工搬运,必须轻抬、轻放,禁止在地面拖拉、滚动等方法搬运管材。管道安装作业中,必须保证沟槽排水畅通,严禁泡沟槽。雨季施工时注意管材漂浮失稳,管道安装完毕尚未回填时,一旦雨水泡槽,应进行中心线和管顶高程复测和外观检查,如发生位移、漂浮,错口现象,应作返工处理。管材长短的调整,可用锯切割,但断面应垂直平整,不应有损坏。2、管道接口接口前应先检查胶圈是否配套完好,确认胶圈的安放位置然后将接口范围内的工作面用棉纱清理干净,不得有泥土等杂物.接口作业时,先将橡胶圈严密地套在一侧管口,调整另一侧管使两侧管在同一轴线上,然后套接两管端口使其结合,调整橡胶圈,使其与管壁接合紧密,完成套管。3、管道与检查井衔接管道与检查井的连接,采用钢性接口,在施工时要求井与管之间用 1:2.5 水泥砂浆接合紧密,该部分井壁砌砖要求发砖旋,井底流槽与管内壁接合平顺,管品与井内壁齐平。管道与检查井连接示意图(六)、钢筋砼管施工1、管道安装安管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注:D700mm 时,其相邻管内底错口在施工中自检,不计点。表中 D 为管径。承插口或企口多种接口应平直,环形间隙应均匀,灰口应整齐、密实、饱满,不得有裂缝、空鼓等现象.1)清理干净管道内杂物.2)管道接口时在插口工作面、胶圈及管道承口内表面涂抹肥皂泥,起始管道固定在检查井内,采用人工加手葫芦对接。被对接的管道两侧均使用千斤顶一个,将插口垫平,承插推入位置应符合要求,承插口工作面用毛刷清洗干净,施工时画出标记,检查四周均匀一致,套入胶圈,缓慢拉动葫芦,随时检查,贴插口壁使胶圈沿着一个方向依次均匀滚入承口,直至完全进入水线位置。3)安装完毕后用一探尺伸入间隙中,以确定胶圈位置是否正确,并且没有扭曲现象.4)钢筋砼管接头处采用自应力水泥砂浆接口.(七)、闭水试验排水管道施工完成后排水管道施工完成后,根据设计要求沟槽回填前须对污水管要根据设计要求沟槽回填前须对污水管要进行闭水试验进行闭水试验,闭水试验按照闭水试验按照 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7CJJ3-97 的要求执行的要求执行.闭水试验前应在管道灌满水经 24 小时后再进行,闭水试验的水位为试验段上游管道内顶以上 2。0 米位置,如上游管内顶至检查井口高度小于 2。0 米时,闭水试验水位可至井口为止。闭水试验渗水量的测定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闭水试验的允许渗水量见下表:允许渗水量允许渗水量管径(管径(mm)mm)m/d。Km300400600(八)、沟槽回填(八)、沟槽回填闭水合格后才能进行沟槽回填,回填要求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执行。1)一般要求管道安装与铺设完毕后,应对管线主体结构的质量进行检查验收,然后需尽快回填。回填土前,应将沟槽内软泥,木料等杂物清理干净,回填土时,不得回填积泥、有机物、回填土中不应含有石块、砖头、冻土块及其它杂硬物体。回填土过程中,槽内应无积水,不允许带水回填.如果雨季施工排水困难时,可采取随下管随回填的措施。为防止漂管,应先回填到管顶以上一倍管径以上高度.沟槽回填,应从管线、检查井等构筑物两侧同步对称回填,确保管线及构筑物不产生位移.2)回填沟槽回填,应遵循以下规定:从管底基础至管顶以上 0。7m 范围内,必须用人工回填,严禁1822243备注备注L/h。m0。70。91.0用机械推土回填。从管底与基础结合部位开始,沿管腔两侧同时对称分层回填并夯实,每层回填高度宜为 0。150.20m。管顶以下宜用粗砂或石粉填,管顶以上 0.5m 范围内,宜回填砂土或接近最佳含水量的素土.管顶 0.7m 以上部分回填土,可采用机械回填,但必须从管线两侧同时回填并夯实,也可以使用碾压机械。回填土质量必须达到设计或规范规定的密实度。四、质量要求四、质量要求1、主控项目管道的走向、标高及坐标等应满足设计要求,且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管道交付使用前,必须进行通水试验,并做好记录.2、一般项目管道应有 1%2编的坡度,坡向下游管道或管井,橡胶密封圈正确就位,不扭曲、不脱落管道安装前挖的工作坑尺寸满足管道安装要求,且使双壁波纹管管身与砂垫层基础均匀接触.3、成品保护 1)管道的运输、安装要谨慎操作,避免与硬物刮碰损伤.安装完毕要及时对外表进行保护,防止交又作业污染管道 2)埋墙管要避免受外荷载破坏而产生变形,试水完毕后要及时泄水,防止受损。3)在管道安装过程中,管道未堵口前应对接口处做临时封堵,以免污物进入管道五、质量保证措施五、质量保证措施1严格按质检工作程序进行施工,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同意,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2测量放射线必须严格依据设计图纸、文件,按照有关测量工作的规范、规定进行,按规定记录好原始测量数据,测量复核记录备查,并应经常检查测量仪器的精度。3原材料必须按规定做好检验,并提供相应的检验报告单,配合比、出厂合格证。4试块取样,制作严格按规范进行,并保证有 30的见证取样抽检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