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pdf

    • 资源ID:83413516       资源大小:532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pdf

    1/7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1.1 认识毫升教后记:认识毫升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升的基础上继续要学习的比较小的容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在饮料瓶上、果汁杯上、食用油桶上接触过毫升,但是对于1 毫升有多少,它与升之间的关系是多少,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和丝毫感知,因此我在教学时先复习升的有关知识进一步巩固建立升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同组学生动手观察比较发现这两个单位用在容器上的大小不同,然后尽量多做活动,掂一掂,倒一倒让学生体验指定的毫升数,在滴一滴中体验 1 毫升有多少让学生开放思维体验成功建立毫升的表象。1.2 认识容量和升教后记:本课主要认识了容量单位“升”,学生能初步的知道升是计量液体容量的多少,并且知道还可以用字母“L”表示,它和我们之前学习的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有所区别,也有所类似,例如填合适的单位名称,单位换算,判断对错,解决问题里都会出现这类题目。首先让学生感知一升有多少,通过实验,让学生也能理解大约有两瓶矿泉水那么多,但很多学生对升还是不太熟悉,这要让学生学完本课后在生活中慢慢感受容量,知道一盆水大约几升,一桶水大约几升。1.3 升与毫升练习一教后记:本课是学习了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进行练习的,主要让学生练习单位之间的转换,知道 1 升=1000 毫升,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10 升=(10000 )毫升 90000 毫升=90 毫升,在这个基础上再练习容量单位的比较大小。课堂中我选择了一些填合适的单位名称,有些同学还是对升与毫升没有概念,这提高只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慢慢体会。第二单元 2.1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教学反思 数学今天教学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两位数除法,可以说又前进了一步。但今天学下来,有些学生思维出现了紊乱。因为上一节课,学生试商是直接估计“几百几十里面最多有几个几十”的,因为商是一位数,可以这样思考。但今天这节课商是两位数了,不能直接估计了。所以要试着引导学生从归纳“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法则”入手,来突破难点。结果一节课下来,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会灵活应用了,但不行的学生,就是在瞎蒙。现在还发现学生错的比较多的地方是:乘的得数不知道写多少,比如 130,明明知道答案是 30,但写道竖式里面有人写 3 的,还有人写 300 的,看来对除法计算的步骤来不是十分明确,这是受到了上学期除数是一位数笔算除法的影响,上学期学得时候有局限性,没有为今天的学习打好伏笔。2.2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教学反思 数学今天教学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两位数除法,可以说又前进了一步。但今天学下来,有些学生思维出现了紊乱。因为上一节课,学生试商是直接估计“几百几十里面最多有几个几十”的,因为商是一位数,可以这样思考。但今天这节课商是两位数了,不能直接估计了。所以要试着引导学生从归纳“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法则”入手,来突破难点。结果一节课下来,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会灵活应用了,但不行的学生,就是在瞎蒙。现在还发现学生错的比较多的地方是:乘的得数不知2/7 道写多少,比如 130,明明知道答案是 30,但写道竖式里面有人写 3 的,还有人写 300 的,看来对除法计算的步骤来不是十分明确,这是受到了上学期除数是一位数笔算除法的影响,上学期学得时候有局限性,没有为今天的学习打好伏笔。2.3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练习教后记:本节课主要是对除数是整十数的商是一位数或两位数计算进行巩固和练习,学生对判断出商是一位数还是两位数容易错,但有关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递等式计算是首次出现,所以计算的正确率低,还需多加练习。2.4 用“四舍五入”法试商教后记:在教学中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并把整十数就写在除数的上面,帮助学生试商。结果在练习中好多学生就用商去乘整十数,还是强调的不到位,发现问题及时改正让学生在一边列竖式用商乘除数算出结果,这样错误就减少了很多,还需多练习,提高计算能力。2.5 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练习课教后记:本节课进一步练习用四舍五入法来试商,第 4 题通过计算和比较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把除数看作与他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的方法,学生方法掌握了,但多数计算速度较慢,出错的较多。在教学第 5 题时多让学生说商是几位数,为什么再计算,练习内容不是很多,重点掌握计算方法,个别学生还需单独辅导。2.6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后记:本节课教学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是在学生 三年级时学过用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和用除法解决的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进行这些复习是有必要的。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多人的思维在碰撞中会发出炫目的火花,因此我在教学重点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讨论的结果有 2 种,方法 1:先求每个书架有多少本书,再求每层有多少本书。方法2:先求 2 个书架一共有多少层,再求每层有多少本书。我紧接着进行对比,使学生发现:这 2 种解决方法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并且这 2 种方法间还有一些联系,除以 2 再除以 4 也就是除以 2 乘 4 的积。在教学后面的检验时,可能学生对于检验是头一次真正接触,我又安排的太少,所以学生对这一块比较薄弱。今后再加强。2.7 综合练习教后记 本节课是综合练习,第 15 题让学生说说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突出四舍五入法试商,提高学生计算技能,第 16 题主要通过对比练习让学生发现并简单总结除法性质的规律为 17 题做准备,但学生做 17 题还是有困难特别是最后一题,要交给学生简便方法,学生做题时还是不够灵活,对应用题学生能够解决问题掌握较好。2.8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四舍调商)教后记:用“四舍”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除数变小了,初商就可能偏大;初商偏大就应该将商调小后在计算。学生在刚接触调商计算,会出现不同的错误,但本节课我认为关键是强调当商乘除数的积比被除数大时,应该把商调小计算,这样学生在做题时会慢慢理解为什么要把商调小再计算。大多数学生在计算时都要调一下商,所以做题很慢,为了让学生能准确商,我们要求学生先在练习本上调好商之后再写在作业本上。3/7 2.9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五入调商)教后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按照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当除数的个位是 5、6、7、8、9 时,可用五入法来试商,把除数的个位“五人”后再试商,由于除数变大了,商容易偏小,出现余数比除数大或余数与除数 相等的情况。商小了,要把初商改大。学生在学习这节课内容后,在z 练习上比原来多做几步,要先算到最后看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才能确定商是否正式访问确,在刚学到五入调商时,只能让学生多练习,在练习的基础上总结规律,再计算。2.10 练习四教后记:练习中第 9 题主要是对比练习,分为 2 个层次:第 1 层次是左右两组对比:左边两题都是通过“四舍”法试商,右面 2 题是通过“五入”法试商,比较后使学生能进一步明确什么情况下要把除数看做比它小的整十数来试商,什么情况下要把除数看做比它大的整十数来试商。第 2 层次是上下 2 题对比:上面的题目不需要调商,而下面的题目需要调商,这里仍然要强调用乘法检测,直到余数比除数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仍不够,速度也是两极分化的厉害。2.11 练习四(2)教后记:这节课让学生练习计算过程中,在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时,就有些学生不知该怎么计算了,要明确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不够除就看被除数前三位,商是一位数,计算过程中加强训练学生的乘法和退位减法的练习,应在刚上课时让每位学生练习几题,以提高计算正确率。解决问题我让学生自己读题,先写出算式,再找学生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一题思考题仍有学生不能理解思路,对一般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2.12 商不变的规律教后记:本节课主要是1、先让学生从直观入手,观察表格,发现表格中的数量关系,2 接着引导学生深入观察表中被除数有什么变化,、除数有什么变化,商呢?3、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掌握商不变的规律,4、让学生按照这个规则找出不符合的例子,发现出 0 要除外。这节课的难点就是学生不能充分利用这一规律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2.13 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教后记:本节课主要是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简便竖式计算,这里的一大难点就是余数部分,进行简便竖式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去掉几个 0,在写横式得数时,商不变,余数就填上几个 0.强调多些遍仍然有一些学生看竖式照抄竖式的商和余数。2.14 整理与练习教后记:教学时先提出问题:这一单元学习了哪些计算?发现了什么规律?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高速度太慢,试商调商不灵活。2.15 整理与练习教后记:本节课通过大量的练习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所提高,也使学生更加深入更透彻的领悟和应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同时学生对题目的进行归类的能力也有一定提高,对连除的实际问题也有了新的认识,今后继续加强有挑战性的练习,从而使学生有更大幅度的提高。4/7 第三单元 3.1 观察物体教后记:这节课的内容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有接触,前面学的是观察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现在学的是前面右面和上面,在教学过程中,还有部分学生不能改过来,从前面观察物体基本上没有错的,从上面观察物体有错的,但是不是太多,错误的情况大多是没有认真看,认真思考,如果让孩子真正到物体的上面去观察,相信正确率会大大提高,但是毕竟不能总是这样做,要不然孩子怎么发挥空间想象力呢?3.2 观察物体教后记:本节课是观察由几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中我重点加强观察方法的指导,提醒学生要正对着所要观察的面,必要时可以调整实身体的姿势,使目光大体集中在这个面的范围内。并让学生说说观察到的形状。练习中画出看到的图形画右面图形时错误较多,要多练习多观察。3.3 观察物体教后记:这节课主要是教学从前面上面和右面观察由几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组合体,而在前面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较多的学生容易将横着摆的图形与竖着摆的图形相混淆,因此需要让学生用正方体实际摆一摆进行实际观察思考,从右面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从而在认识的基础上真正掌握并走出误区。3.4 观察物体第四课时练习课教后记:观察物体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对大部分学生来讲,是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拓宽了视野,发展了空间观念,对事物与视图之间的转换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仍然有部分孩子不能真正领悟,一直处于茫然的状态,针对这一现状,我还不能放弃在适当的时间继续对这小部分的学生尝试用其他方法或方式来开拓他们的思维,尽个人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第四单元 4.1 这一节课的内容知识点较多,是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基础课,所以在课堂上用ppt 课件演示,整体思路是从数据的收集(调查单)数据的整理(统计表和统计图)数据的分析(对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分析)进行新课,统计表和统计图重点是它们各有哪些部分,要注意什么问题,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特征、作用(为了让学生感兴趣,联系实际讲故事)。4.2 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教后记:在数据的分段整理时发现有不少学生不能做到认真细心,统计的数据错误率很高,所以根据提供的数据填写统计表,我就嘱咐学生在对应要填的统计表方格下面用铅笔画正字整理数据,然后数出笔画数填在上面的统计表中,最后把用铅笔画的正字擦去。还有一点容易错的是统计的日期老是忘记写。4.3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练习课教后记: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学生在作图方面和统计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只是还有少数学生忘记写日期和标注数据,还有的学生在绘图时没有条形,只涂上阴影,针对这些“小事”还需要加强训练,做到精细化,同时要培养学生自居检查作业的好5/7 习惯。4.4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练习课教后记: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学生对于统计的过程掌握较好,只有三两个学生忘记写日期和标注数据,由于年龄的限制,学生对于语言的完整准确表达还是有一定难度,以后还要加强对事物和解题思路的分析讲述等方面的指导 同时要培养学生自居检查作业的好习惯。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解决问题是在三年级学过的内容,本单元是在解决问题有一定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列表,先整理条件,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条件。学生应先掌握列表,再解答。通过学习,大部分学生会独立列表解答,但在教学检验时,学生不太理解,通过把结果代入的方法检验,也可以用另一种方法计算来检验。一般用代入的方法检验。列表整理,解答,检验,提高解决问题计算的正确性。第五单元第 2 课时 这节课主要教学归一问题,并且在教学中让学生逐步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主动运用有关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在列表分析时,我引导学生分析从表里面的变化中找出不变量,准确把握解决问题的实质,从而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数量关系,找到不同的解题思路,进而正确快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当然期中也不乏存在个别学生滥竽充数,假装学会,还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和训练。第五单元练习课 1 本节课着力引导学生巩固列表的策略,让学生体会到不管具体的情景怎样变化,列表的方法都是有必要的,从而能够自觉的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运用列表的方法进行整理信息,整理好以后,自然比较明显看出数量关系是怎样的,进而达到正确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第五单元练习课 2 上节课已经对列表整理这一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练习,学生也已经能根据信息整理,并且认识到列表整理的价值,但是仍有个别学生认识不到,觉得多此一举,还有的学生认死理,所以需要让孩子多多的认真倾听同伴的想法,与思路,在交流中体会有关策略的特点和优点,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第 6 单元第一课时.可能性在二三年级已经学过,对于用“可能”“不可能”“一定”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学生已经能做到,但是利用可能性的大小以及利用他来判断游戏规则的公平与否,学生掌握的情况并不理想。第 6 单元练习 教后记:学会了可能性的大小,学生能判断出什么情况下可能性大,什么情况下可能性小,什么情况下可能性相等,能熟练的掌握可能性的知识点,但在做题时,还会有些学生不理解题意,出现这样的错或那样的错,只能让学生在做题中慢慢悟出其中的道理。6/7 第 7 单元第 1 课时 学生已经学过了两部混合计算,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本即可所学的内容,很自然的就迁移过来,学生自主探索出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三步计算的方法,但是也有少数学生该照抄的数与符号老是抄错,或者计算时需要在演草之上列竖式计算的只用眼睛看,觉得心算的快,其实不然,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错误率很高。第 7 单元第 2 课时 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能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体验。第 7 单元第 3 课时 本节课是一节练习课,在掌握含有中括号和小括号的基础上练习解决问题的,在做这样的题时,应先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再分步解答,最后根据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很多学生把第二步省略掉了,在列式时有少括号的现象,也有出现不加括号,而先算了那样的,多让学生理解,在分步熟练的基础上,最后列综合。第 7 单元第 4 课时 这节课只是在原来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中括号,我在教学前先画了两个圈,中间画了一个人,问:怎样出去,回答,先出小圈,再出大圈。然后直接出示例题3,有学生认出来中间有一个前面我们没有学的符号“中括号”,并且说出了这节课我需要告诉大家的有关计算顺序的规则。整节课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第 7 单元第 5 课时 带小括号的带中括号的都学过了,学生计算时错误率很高,有的该照抄的看不清,有的括号里的得数还没有求出来就把括号去掉了,有的计算很简单的题算错,还有的是运算顺序明显不对。这节课练习非常必要,通过练习,情况有所缓解。第 8 单元第 1 课时 这节课主要是认识直线、射线、线段和角。辨析时,有的学生受有限长度的影响,认为,觉得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那么直线比射线长,还有的学生认为两条射线相比的时候,不一样长,有的长有的短,他觉得这两条射线都同时把无限长的那一端同时去掉,有多出来的一段的那条射线就长。这两种错误的认知,都是因为没有充分认识到无限长的概念。第 8 单元第 2 课时 这节课量角的时候学生能做到第一点:”两重合“但是读数时老是出错,原因就是终边对的刻度线有 2 个数值的刻度,在读数时没有看准内圈还是外圈,我就让学生从起始边的 0 刻度开始,手指着刻度动起来,逐步指到终边的刻度,再读数,错误率明显降低,效果较好。第 8 单元第 3 课时 本节课在导入环节中,主要采取让学生闭目想象,老师的描述画面的形式,然后用笔把想象中两条直线可能出现的位置关系画在纸上,这样为学生提供了体验的机会,对学生感知图形位置丰富了表象,同时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培养起到重要7/7 作用。然后把出现的位置关系归纳起来,并在屏幕上显示出来。这样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了正确的轨道上。接着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分类的方法(即按什么特点分类)。让学生在分类中,进一步感知“相交”“不相交”,既渗透数学思想,又为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第 8 单元第 4 课时 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直角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在教学画角时再三强调画角的方法仍旧有人不按照“套路”走,老是在“差不多”的情况下随意画角,总是差个 I 度或 2 度,对于“差不多”这种习惯实在要不得。第 8 单元第 5 课时 学生理解线、角的概念,比较熟练地度量线段和角,知道线段、射线、直线相同点和不同点。知道什么叫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知道用量角器要注意的四点,特别是要看清内外圈。第 8 单元第 6 课时 在教学时,认识”互相垂直“花费的时间较多,到后面教学”点到直线的距离“时明显时间不够,力度不够,并且这节课太拘谨并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去主动探索新知,如果我制定好自学目标,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可能教学效果会更好,今后再吸取教训,在一定的基础上放手给孩子,相信孩子,雏鹰一定会展翅飞翔,翱翔高空。第 8 单元第 7 课时 本节课的重点画垂线,教学时先让学生借助不同的工具画垂线如在方格纸上、用量角器用三角板等方法,让学生明白画垂线的关键是画出的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再教学画垂线的方法,强调画好后要标上垂直符号。第 8 单元第 8 课时 整堂课学生都在画图操作中进行,有的学生没有作图工具,有的不知道如何摆尺子和三角板,有的根本没有听懂怎样画平行线,反正是什么样的情况都出现了,在作图过程中,甚至出现了随手就画的现象,学生的习惯相当差。第 8 单元第 9 课时 本节课是垂直和平行的一节练习课,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画垂线掌握情况不错,但是对画平行线掌握情况就不太好了,甚至出现学生对题目要求审题不清的现象,把要求画的平行线画成了垂线,或者,把要求画的垂线画成了平行线。错误较多。第 8 单元第 10 课时 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学生学起来比较有兴趣,通过活动学生获得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注意事项

    本文(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pdf)为本站会员(小***)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