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2021届新高考第三次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pdf
-
资源ID:83417564
资源大小:962.56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宁夏银川市2021届新高考第三次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pdf
宁夏银川市 2021 届新高考第三次模拟生物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矮牵牛花瓣紫色的深浅由花青素的含量高低决定,花青素由查耳酮合酶(CHS)催化合成。为获得紫色更深的矮牵牛,科研人员将CHS基因导入野生型紫花矮牵牛叶肉细胞中,得到的转基因植株花色反而出现了浅紫色。检测 CHS基因的转录水平,得到如图所示电泳图谱(2 道和 3 道分别表示野生型和转基因植株)。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用不同的限制酶处理含CHS基因的 DNA 和运载体B转基因植株中内源CHS基因的转录水平明显低于野生型C转基因植株内外源CHS基因的转录均被抑制D没有获得紫色更深的植株是因为CHS基因没有成功转入【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过程由RNA 聚合酶进行,以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合成相对应的RNA分子。翻译过程是以信使RNA(mRNA)为模板,指导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详解】A、用相同的限制酶处理含CHS基因的 DNA 和运载体,使其含有相同的粘性末端,以便两者构建重组分子,A 错误;B、从图中可以看出,2道中外源的条带处为0,内源的条带较粗,说明没有外源基因的表达,而3 道中外源的条带较粗,内源的条带较细,说明内源基因(CHS基因)的转录水平明显低于野生型,B正确;C、转基因植株内源CHS基因的转录被抑制,外源CHS基因的转录正常,C错误;D、从图中看到,外源基因转入成功,没有获得紫色更深的植株可能是因为内源CHS基因表达被抑制,外源 CHS基因和内源CHS基因的综合表达量没有野生型的内源CHS基因表达量高,D 错误。故选 B。2某二倍体植物的一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几个特定时期的显微照片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中细胞正在发生DNA 的复制,此前有RNA 聚合酶、DNA 解旋酶等物质的合成B 中的细胞正在发生基因重组,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连着两极发出的纺锤丝C 中每个细胞含一个染色体组,姐妹染色单体上的遗传信息可能有差异D 中每个细胞的DNA 含量相同,都含有发育成一个完整个体的全套基因【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且部分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中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产生两个子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中产生了四个子细胞核,且出现了核膜,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而DNA 的复制发生在间期,A 错误;B、中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别移向了细胞的两极,此时已经完成了基因重组,B 错误;C、中的每个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由于 前期的细胞中发生过交叉互换,所以该时期的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上的遗传信息可能有差异,C正确;D、中每个细胞的核DNA 含量相同,但是细胞质DNA 含量不一定相同,D 错误。故选 C。【点睛】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3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以选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观察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B可以选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C可以选用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和斐林试剂,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可以选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作为染色剂,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答案】C【解析】【分析】1.鉴定类实验的操作流程模板:取材(应该选取无色且富含被鉴定物质的材料)处理材料(制备组织样液或制片)加鉴定剂(根据实验原理和要求,准确添加所需的鉴定试剂)观察,得出结论(对应实验目的进行准确描述,并做出肯定结论)。2.龙胆紫、醋酸洋红液和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均可给染色体染色。【详解】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无色,且含DNA 和 RNA,可以选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观察DNA 和 RNA在细胞中的分布,A 正确;B、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B正确;C、选择淀粉和淀粉酶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检测底物被分解的试剂,不宜选用斐林试剂,因为用斐林试剂鉴定时需水浴加热,而该实验中需严格控制温度,C错误;D、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可以使染色体着色,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要求学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4下列关于细胞内的代谢过程,描述错误的是()A生物膜的存在,保证了细胞代谢高效、有序地进行B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更高C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 的水解相联系D细胞越大,物质运输速率越大,代谢速率越快【答案】D【解析】【分析】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变大,结合水的含量多有利于生物体度过不良环境,因此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小,利于提高抗逆性;ATP是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详解】A、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A 正确;B、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许多化学反应需要水的参与,所以,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更多,B 正确;C、细胞内的吸能反应需要消耗能量,能量由ATP 水解提供,所以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 的水解相联系,C 正确;D、细胞越大,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代谢速率越慢,D 错误。故选 D。【点睛】熟记细胞的结构,并明确相关物质及反应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由于地壳运动、海陆变迁,某种鸟的两个种群被海峡分隔,互不往来。随着时间推移,两地的种群发生了明显的分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的鸟类物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个体B这两个新的鸟类物种间相互交配,不能产生可育后代C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D这两个鸟类新物种的产生,实质是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1)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时期,只有地理隔离而不形成生殖隔离,能产生亚种,但绝不可能产生新物种。(2)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是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是物种间的真正界限。生殖隔离有三种情况:不能杂交;杂交不活;活而不育。【详解】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A 正确;B、根据题干:随着时间推移,两地的种群发生了明显的分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的鸟类物种,这两个新的鸟类物种的产生,实质产生了生殖隔离,即使相互交配,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B 正确;C、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形成明显的差异,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C正确;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这两个鸟类新物种的产生,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不是基因型频率,D 错误。故选 D。6生物膜上常附着某些物质或结构以与其功能相适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膜上附着核糖体,有利于对多肽链进行加工B叶绿体内膜上附着光合色素,有利于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C线粒体内膜上附着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有利于分解丙酮酸D细胞膜上附着ATP水解酶,有利于主动吸收某些营养物质【答案】D【解析】部分内质网膜上附着核糖体,高尔基体膜是都没有核糖体附着,A 错误;真核细胞内光合色素只分布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薄膜上,B 错误;线粒体内膜上附着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是有利于H和 O2结合生成水的酶,C错误;细胞膜上附着ATP水解酶,水解ATP释放的能量可直接供应于主动吸收某些营养物质,D正确。7如图表示在一定的光照强度和温度下,植物光合作用增长速率随CO2变化的情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与 D 点相比,C点时细胞内 H量较髙B与 A 点相比,B点时细胞内的C5含量较低C图中 C点时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值D图中 D 点以后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或温度【答案】C【解析】【分析】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光合作用中C3、C5及 ATP和 ADP 含量变化可以采用以下过程分析:(1)建立模型:需在绘制光合作用模式简图的基础上借助图形进行分析。需从物质的生成和消耗两个方面综合分析。如CO2供应正常、光照停止时C3的含量变化:各物质的含量变化分析过程与结果如下:条件过程变化H和 ATP C3C5(CH2O)合成速率光照由强到弱,CO2供应不变过程减弱,H、ATP减少,导致 过程减弱,过程正常进行减少增加减少减小光照由弱到强,CO2供应不变过程增强,H、ATP增加,导致 过程增强,过程正常进行增加减少增加增大光照不变,CO2由充足到不足 过程减弱,C3减少,C5增加,导致 过程减弱,过程正常进行增加减少增加减小光照不变,CO2由不足到充足 过程增强,C3增加,C5减少,导致 过程增强,过程正常进行减少增加减少增大【详解】A、C到 D 光合作用增长速率一直大于0,说明 D 点光合作用速率大于C 点,因此与D 点相比,C点时光合作用速率小,暗反应消耗的H少,故 C点时细胞内 H的含量较髙,A 正确;B、B点的光合作用增长速率和光合作用速率均大于A 点,消耗的二氧化碳增多,故B 点时细胞内的C5含量较低,B正确;C、由 A 点到 D 点光合作用增长速率一直大于0,说明 D 点光合作用速率最大,C错误;D、D 点光合作用速率最大,光合作用速率不再随二氧化碳浓度增大而增大,说明D 点以后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或温度,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容易错误地认为C点的光合速率最大,但应看清纵坐标的含义,由于由A 点到 D 点光合作用增长速率一直大于0,说明 D 点光合作用速率才是最大的。8研究人员将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培育转基因抗虫棉。下图表示两个抗虫基因在染色体上随机整合的三种情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有丝分裂后期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乙、丙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乙、丙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丙D配子中可能含两个抗虫基因的有乙、丙【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植株相当于是抗虫基因纯合子,其产生的配子均含有抗虫基因;乙植株相当于是抗虫基因杂合子,其产生的配子中有1/2 含有抗虫基因;丙植株相当于是抗虫基因杂合子,其产生的配子中有3/4 含有抗虫基因,据此答题。【详解】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进行了DNA 的复制,因此有丝分裂后期,甲、乙、丙细胞中都含有4 个抗虫基因,A 正确;B、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细胞中进行了DNA 的复制,因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甲、乙、丙细胞中都含有 4 个抗虫基因,B 正确;C、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乙、丙,C错误;D、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可能含有两个抗虫基因的是乙、丙,D 正确故选 C。9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对某地富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先后向水体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经过一段时间,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高B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C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D这一成功案例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答案】A【解析】【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其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一般组分越多,食物链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中的无机N、P元素增加,导致藻类疯长的现象。【详解】A、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低,A 错误;B、植物的生命活动需要无机盐,故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芦苇和香蒲为挺水植物,可以起到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的作用,B正确;C、放养植食性鱼类一方面使藻类的繁殖得到抑制,防止水体污染,同时也能够增加鱼的产量,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C 正确;D、这一成功案例说明人为的合理的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D 正确;故选 A。10在细胞周期中有一系列的检验点对细胞增殖进行严密监控,确保细胞增殖有序进行。周期蛋白cyclin B与蛋白激酶CDK1结合形成复合物MPF 后,被激活的CDK1促进细胞由G2期进入 M 期;周期蛋白cyclin E与蛋白激酶CDK2结合形成复合物后,被激活的CDK2促进细胞由G1期进入 S期。上述调控过程中MPF 的活性和周期蛋白的浓度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抑制 cyclin B 基因的表达或CDK1的活性都可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2/M 检验点Bcyclin E 可能与细胞内染色质螺旋化和纺锤体的形成密切相关C若将 G2期和 M 期细胞融合,则G2期细胞进入M 期的时间会提前D蛋白激酶CDK2可能参与了中心体复制的起始调控【答案】B【解析】【分析】有丝分裂间期:1、G1期主要进行RNA 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并且为下阶段S期的 DNA 合成做准备;2、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 的合成;3、G2期主要为M 期做准备,但是还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合成量逐渐减少。【详解】A、由题干可知,周期蛋白cyclin B 与蛋白激酶CDK1结合,可促进细胞由G2期进入 M 期,故抑制cyclin B基因的表达或CDK1的活性,都可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2/M 检验点,A 正确;B、由题干可知,周期蛋白cyclin E 与蛋白激酶CDK2结合,促进细胞由G1期进入 S期,而细胞内染色质螺旋化和纺锤体的形成在细胞分裂前期,B 错误;C、由图示看出,M 期细胞中 MPF 的活性较高,若将G2期和 M 期细胞融合,则G2期细胞进入M 期的时间会提前,C正确;D、中心体复制在S期,被激活的CDK2可促进细胞由G1期进入 S期,故蛋白激酶CDK2可能参与了中心体复制的起始调控,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特点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获取题干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1如图是人体正常细胞的一对常染色体(用虚线表示)和一对性染色体(用实线表示),其中 A、a 表示基因。突变体、是正常细胞的几种突变细胞。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从正常细胞到突变体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B突变体 的形成一定是染色体缺失所致C突变体 形成的类型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D图示正常细胞的一个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aX的配子概率是1/4【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与正常细胞相比可知,突变体中 A 基因变成a基因,属于基因突变;突变体中一条 2 号染色体缺失了一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突变体 中一条常染色体的片段移到Y 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详解】A、突变体 中 A基因变成a 基因,属于基因突变,可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A 正确;B、突变体 中一条 2 号染色体缺失了一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也可能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B错误;C、突变体 中一条 2 号染色体的片段移到Y 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而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C错误;D、图中正常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类型有四种,即AX、AY、aX、aY,而一个甲细胞形成的子细胞是2种,即 AX、aY或 AY、aX,则产生的aX 的配子概率是0 或 1/2,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能正确区分两者,同时能根据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它们变异的类型。1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以利用样方法调查陆地某群落中植物的物种丰富度B所有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与能量均为正金字塔形C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D抵抗力稳定性低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高【答案】A【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两部分,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交流是生态系统的功能。【详解】A、一般可用样方法调查群落中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只是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丰富度时,应该调查植物的种类总数,不能取平均值,A 正确;B、所有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能量均为正金字塔形,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一般为正金字塔形,有时会出现倒置情况,B错误;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C 错误;D、抵抗力稳定性低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不一定高,例如荒漠生态系统,D 错误。故选 A。13如图是人体内某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其部分进入过程为接触凹陷 包围 分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吞噬细胞以此方式吞噬入侵的细菌及衰老的红细胞B大分子物质或者颗粒性物质通过此方式进入细胞C此过程为胞吞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此过程需要的能量只能由线粒体提供【答案】D【解析】【分析】图示为胞吞过程,是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据此答题。【详解】A、吞噬细胞以胞吞方式吞噬入侵的细菌及衰老的红细胞,A 正确;B、大分子物质或者颗粒性物质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B 正确;C、此过程为胞吞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C正确;D、胞吞过程需要的能量,可由在线粒体或细胞质基质中产生的ATP提供,D 错误。故选 D。14茉莉花的花色与花瓣细胞中色素的种类和含量有关,控制色素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某茉莉花的花瓣细胞中某一相关基因发生突变后,花色由紫色变为白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基因突变不能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识别B基因突变发生后,色素种类和含量可能发生变化C控制茉莉花白色和紫色的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D这种变异是体细胞突变造成的,不能遗传给后代【答案】D【解析】【分析】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详解】A、基因突变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异,不能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A 正确;B、基因突变发生后,色素种类和含量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花色改变,B正确;C、控制茉莉花白色的基因是由紫色基因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C正确;D、这种变异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属于可遗传变异,即使是体细胞突变造成,也可以通过无性繁殖遗传给后代,D 错误。故选 D。1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简称 ACE2)是一种由 805 个氨基酸构成的跨膜蛋白,其编码基因位于X染色体,在心脏、肾脏、肺、消化道等部位的细胞中广泛表达。新冠病毒的S蛋白与肺部细胞表面的受体-ACE2结合,从而入侵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CE2的单体是以若干个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BACE2与 S蛋白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ACE2的编码基因位于X染色体,因此男性体内无ACE2 D人类基因组包含ACE2的编码基因,该基因由2415 个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答案】A【解析】【分析】蛋白质、多糖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是以若干个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细胞膜有三大功能,将细胞与外界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氨基酸数 mRNA 核苷酸数 基因中脱氧核苷酸数=136。【详解】A、ACE2的单体是氨基酸,氨基酸等分子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A 正确;B、ACE2与 S蛋白结合体现了细胞膜信息传递的功能,B错误;C、ACE2的编码基因位于X染色体,男性也有X 染色体,在其体内心脏、肾脏、肺部、消化道等部位的细胞也会选择性表达产生ACE2,C错误;D、ACE2是一种由805 个氨基酸构成的跨膜蛋白,故 ACE2的编码基因由至少805 3 2=4830个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D 错误。故选 A。16居家学习时,同学常会觉得学习效率低,精神倦怠。下列措施和分析不正确的是()A用冷水洗脸,可通过体温调节,使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提高代谢水平B适当的开窗通风,可为组织细胞提供更多的氧气,有利于有氧呼吸C学外语需要说和写交替进行,这分别依赖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V 区和 W 区D建议适当的饮茶,茶里富含咖啡碱,可短期内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答案】C【解析】【分析】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 区为书写中枢,V 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 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患者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说明S区即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详解】A、寒冷环境下,机体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促进组织新陈代谢加快,产热增加,A 正确;B、适当的开窗通风,增加空气对流,可为组织细胞提供更多的氧气,有利于有氧呼吸,B 正确;C、学外语需要说和写交替进行,这分别依赖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S区和 W 区,C 错误;D、咖啡碱可刺激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大脑的兴奋,D 正确。故选 C。17过氧化氢对人类具有致癌危险性,但是我们的人体却没有受到过氧化氢的“威胁”,原因是我们人体能产生过氧化氢酶并及时把其分解成水和氧气。如图是某兴趣小组在过氧化氢酶的最适温度条件下,探究其他因素对过氧化氢的分解的影响的实验中所绘制的曲线图。请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图 所代表的实验中,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和时间B图 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H2O2酶具有高效性C图 中限制AB 段 O2产生速率的因素是H2O2的浓度D提高温度能使图 中 C 点对应的过氧化氢浓度下的O2产生速率增大【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酶的知识,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 RNA。【详解】A、图 所代表的实验中,自变量是H2O2酶和 FeCl3,正确;B、图 可以看出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比FeCl3要高,故实验结论是H2O2酶具有高效性,正确;C、据图 分析可以知道,图 中限制 AB段 O2产生速率的因素是H2O2的浓度,正确;D、据题干可以知道,该曲线图是某兴趣小组在过氧化氢酶的最适温度条件下绘制的,故提高温度能使图 中 C点对应的过氧化氢浓度下的O2产生速率降低,错误。故选 D。【点睛】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3)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 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 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18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的轴突越长,传到突触前膜的神经冲动就越弱B刺激强度越大,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越多,突触后膜产生的动作电位越大C只要有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就会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改变D神经递质只有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1、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是由兴奋区未兴奋区,纤维膜内电流的方向兴奋区未兴奋区,膜外电流方向是未兴奋区兴奋区,所以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与膜内方向相同,与膜外方向相反;2、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详解】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由于Na+和 K+的流动引起的,与神经元的轴突的长短没有关系,A 错误;B、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的量与刺激强度没有关系,B 错误;C、递质与后膜结合引起后膜电位的改变需要一定的递质的含量,C错误;D、神经递质只有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后膜电位的改变,才能发挥作用,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是需要考生在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过程中理解其影响因素,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全有”或“全无”的特点。19如图分別表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介导的两种物质运输方式,其中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比载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快1000 倍以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较快可能是因为消耗的能量较少B载体蛋白在细胞膜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两种膜蛋白对运输的物质均具有专一性D载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会受到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两种溶质分子通过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方式都是协助扩散,都不消耗能量。【详解】A、图中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A 错误;B、载体蛋白在运输物质时变形,说明细胞膜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 正确;C、两种膜蛋白均转运相应的物质,因此两种膜蛋白均具有专一性,C正确;D、由于载体蛋白数量有限,则介导的运输速率会受到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D 正确。故选 A。20某科研机构对一狭长荒地进行多年跟踪调查,统计其中植物的种类和物种数量,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年数物种数量植物类别1 5 10 15 20 草本14 20 45 34 27 灌木5 10 15 21 28 乔木0 2 5 10 16 A应采用五点取样法对该荒地上某种草本植物的数量进行调查B调查期间,该荒地草本、灌木和乔木的总丰富度在逐年增大C该群落正在发生次生演替,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D该荒地上,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在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分析】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 计数 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 计算种群密度;(1)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2)调查乔木的种群密度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选用的样方面积大;(3)对样方中位于顶点和边线上的个体计数时,采用取相邻两边和这两边的顶点原则。2、计算种群密度时,样方法是计算各个样方内种群数量的平均值,计算时要注意样方的面积大小相等,标志重捕法也要根据环境面积,再计算种群密度,而不是一定面积内的个体数。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 第二次捕获数 标志后重新捕获数;【详解】A、在狭长地段上,调查某种植物的数量,应采用等距取样法进行调查,A 错误;B、第 10 年和第 15 年草本、灌木和乔木的总丰富度相等,并非逐年增大,B 错误;C、人为因素可能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C错误;D、草本、灌木和乔木的物种数量在发生变化,因此该群落的垂直结构在发生变化,水平结构也将发生变化,D 正确。故选 D。21科学家以PLRV(马铃薯卷叶病毒)感染的马铃薯试管苗为实验材料,对不同大小的茎尖超低温处理后,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再生培养。选取培养28 周的 22 棵植株进行检测并获得病毒保存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病毒感染类型茎尖大小/(mm)病毒保存率/(%)PLRV 25 2(2/22)25 35(7/22)注:括号内数字表示检测阳性样本量/检测总样本量。A超低温处理后再生培养时培养基中应加人有机碳源和激素等B茎尖脱分化培养获得愈伤组织包裹人工种皮可获得人工种子C该技术能克服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从而培育出新品种D 25mm 的茎尖超低温脱毒效果优于25mm 的茎尖超低温脱毒效果【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2)原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2)过程【详解】A、超低温处理后再生培养所用的技术手段是植物组织培养,其培养基中需要加入有机碳源和植物激素,A正确;B、人工种子是以植物组织培养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通过人工薄膜包裹得到的种子,B 错误;C、该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不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C错误;D、根据图表数据可知,25mm 的茎尖超低温脱毒效果优于25mm 的茎尖,D 错误。故选 A。22 法囊藻(一种海水绿藻)细胞液成分与海水很不相同,二者离子浓度比较如下图。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的结构特点能保证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矿质离子B细胞内K+和 Cl-含量较高,而Ca2+和 Mg2+含量较低表明细胞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CNa+、K+、Cl-进入细胞及Ca2+、Mg2+排出细胞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D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是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异的根本原因【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浓度不同,说明细胞的生命活动对不同离子的需要不同,细胞能选择吸收其生命活动需要的离子,故这些离子在细胞液中的浓度高于海水中的浓度,如K+和 Cl-在细胞内的积累;对于细胞生命活动需要量小的,就要不断的排出体外,如Na+、Ca2+和 Mg2+排出细胞的情况,导致细胞内离子浓度低于海水中的浓度。【详解】A、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主动运输能保证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营养物质,A 错误;B、不同离子在细胞内外分布不均衡,说明细胞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B正确;C、Na+进入法囊藻细胞是顺浓度梯度,不是主动运输,C错误;D、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是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异的直接原因,细胞内有控制载体蛋白合成的基因才是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异的根本原因,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物质运输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和判断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23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酶的合成需要ATP提供能量,ATP的合成也需要酶的催化B酶和 ATP的合成都与基因有关C人的成熟红细胞不能合成酶,但可以合成ATP D酶和 ATP都具有高效性与专一性【答案】D【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4、ATP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其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T 是三的意思,P 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5、ATP和 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 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或细胞质基质。【详解】A、酶在细胞内合成是耗能过程,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ATP的合成与ATP的水解反应都是酶促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A 正确;B、由酶的本质来看,蛋白质是基因表达的产物,RNA 的合成也与基因相关;ATP的合成是相关酶促反应过程,离不开酶的催化,因此与基因有关,B正确;C、人的成熟红细胞内无DNA 和细胞器,不能合成酶,但其可进行无氧呼吸合成ATP,C正确;D、ATP不具高效性和专一性,D 错误。故选 D。24下列有关细胞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叙述,正确的是A硝化细菌中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并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B液泡内有糖类、无机盐、色素等物质,只要有液泡就可以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C线粒体中的DNA,能进行自我复制并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D生物吸收氮元素用于合成脂肪、核酸及蛋白质【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结构及功能的有关知识。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植物细胞要发生质壁分离,要有大液泡和细胞液浓度小于细胞外溶液;线粒体和叶绿体内有DNA 和核糖体,能进行复制、转录和翻译;组成细胞的有机物中糖类、脂肪和固醇只含有C、H、O 三种元素。【详解】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只有核糖体,其合成的蛋白质,在细胞质基质加工成熟,A 错误;植物细胞要发生质壁分离,要两个条件:大液泡和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B错误;线粒体内含有DNA 和核糖体,能进行复制、转录和翻译,C正确;脂肪只含有C、H、O 三种元素,核酸和蛋白质共有C、H、O、N 四种元素,故N 元素不能用于合成脂肪,D 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点睛】注意细菌等原核生物中不含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脂肪中不含N 元素。25下列有关果汁中的果胶和果胶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水果匀浆中加入95%乙醇使果胶沉淀,可提高出汁率B在水果匀浆中加入果胶酶反应一段时间后加热,可提高澄清度C在原料中加入果胶酶和果胶甲酯酶,可提高果胶获得率D在LB 液体培养基中接种苹果青霉,可大量提取果胶酶【答案】B【解析】【分析】1、果胶:(1)作用: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包括纤维素和果胶;(2)成分: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3)特点:在果汁加工中,影响果汁的出汁率和澄清度。2、果胶酶:(1)作用: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变得容易,也是果汁变得澄清;(2)组成: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总称,包括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详解】A、果胶不溶于乙醇,在水果匀浆中加入95%乙醇使果胶沉淀,但不能提高出汁率,A 错误;B、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水果匀浆中加入果胶酶能提高果汁的澄清度,B正确;C、果胶酶和果胶甲酯酶都能分解果胶,C错误;D、LB培养基主要用于培养细菌,而青霉属于真菌,D 错误。故选 B。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 已知大麦种子萌发会产生-淀粉酶,-淀粉酶能水解淀粉产生可溶性糖;6-甲基嘌呤是人工合成的RNA合成抑制剂,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植物调节物对大麦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 1、2、3 曲线可知赤霉素对种子萌发有_(填“促进”“抑制”或“无关”)作用,脱落酸在种子萌发中的作用与赤霉素_(填“对抗”“类似”或“无关”),脱落酸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_起作用的。(2)根据以上分析,推测大麦种子萌发早期赤霉素和脱落酸的比例变化是_。(3)糊粉层是胚乳的最外层组织,根据曲线1 分析,去除糊粉层对-淀粉酶产生的影响是_,推测糊粉层细胞和-淀粉酶的关系可能是_,糊粉层细胞和赤霉素的关系可能是_。【答案】促进对抗抑制 RNA的合成增大-淀粉酶不再产生糊粉层细胞是-淀粉酶合成的地方糊粉层细胞是赤霉素作用的靶细胞【解析】【分析】大麦种子萌发会产生a-淀粉酶,a-淀粉酶能水解淀粉产生可溶性糖;6 一甲基嘌呤是人工合成的RNA 合成抑制剂;根据图示分析赤霉素可提高-淀粉酶含量,表明可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可抑制种子萌发,6-甲基嘌呤也能够抑制种子的萌发。【详解】(1)分析曲线图可知,赤霉素可提高-淀粉酶含量,表明其可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可抑制种子萌发,与赤霉素具有对抗作用,脱落酸的作用可能与6-甲基嘌呤作用类似,即抑制RNA 的合成。(2)由图可知,大麦种子萌发早期赤霉素与脱落酸的比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