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甘肃省金昌市2021届新高考第三次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pdf

    • 资源ID:83423719       资源大小:551.92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甘肃省金昌市2021届新高考第三次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pdf

    甘肃省金昌市 2021届新高考第三次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NA 甲基化是生物体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机制之一,不影响基因的复制。如图所示某基因上二核苷酸(CpG)胞嘧啶的甲基化现象。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生物性状的差异可能与相应基因甲基化程度有关B甲基化可能影响RNA 聚合酶与该基因的结合C如图所示的甲基化属于基因突变D DNA 甲基化不影响碱基互补配对过程【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的基因结构的改变,而甲基化并未改变基因中的碱基信息,所以不属于基因突变。【详解】A、由于 DNA 甲基化是生物体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机制,因此可推测生物性状的差异可能与相应基因甲基化程度有关,A 正确;B、甲基化可能影响RNA 聚合酶与该基因的结合,进而影响该基因的表达,B 正确;C、如图所示的甲基化不属于基因突变,因为甲基化过程并未引起基因内部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改变,C错误;D、题意显示甲基化不影响基因的复制,因此可推知DNA 甲基化不影响碱基互补配对过程,D 正确。故选 C。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极性运输时不需要消耗能量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答案】C【解析】【分析】小分子物质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分: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被动运输分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动运输的影响因素有被运输的物质浓度差。协助扩散的影响因素有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主动运输的影响因素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能量。【详解】A、生长素极性运输时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行,因此需要消耗能量,A 错误;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自由扩散(如性激素),B 错误;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自由扩散,D 错误。故选 C。3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若细胞质正在发生不均等分裂,则细胞中不一定有同源染色体B染色单体和核DNA 数目相等的时期,可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染色体和核DNA 数目相等的时期,每条染色体上均没有姐妹染色单体D染色体组数加倍的时期,可发生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会出现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A 正确;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此时细胞中染色单体和DNA 数目相等,B 正确;C、染色体和DNA 数目相等的时期,即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 分子,说明此时每条染色体上没有姐妹染色单体,C正确;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由于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组数加倍,此时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比较基础,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4图甲、乙中标注了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培育转基因大肠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通过PCR技术提取该目的基因,应该选用引物甲和引物丙B图中质粒和目的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应选用Bcl和 Hind 剪切C若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中,需选用感受态的大肠杆菌D在受体细胞中,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和目的基因可同时表达【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 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 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2)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A、若通过PCR技术大量扩增该目的基因,应该选用引物甲和引物丙,A 正确;B、图甲中BamH同时切坏两种抗性基因,不能选用,故图乙中目的基因左侧只能选Bcl,而质粒上没有目的基因右侧Sau3A的切点,两者都有Hind 的切点,为了防止目的基因与质粒随意连接,故质粒和目的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应选用Bcl 和 Hind 剪切,B正确;C、若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大肠杆菌时,需用钙离子等处理,使其处于感受态,C正确;D、在受体细胞中,插入目的基因时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被破坏,不能和目的基因可同时表达,D 错误。故选 D。5水稻的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色。将 W 基因用红色荧光标记,w 基因用蓝色荧光标记。下面对纯种非糯性与糯性水稻杂交的子代的叙述错误的是()(不考虑基因突变)A观察 Fl未成熟花粉时,发现2 个红色荧光点和2 个蓝色荧光点分别移向两极,是分离定律的直观证据B观察 Fl未成熟花粉时,发现1个红色荧光点和1 个蓝色荧光点分别移向两极,说明形成该细胞时发生过染色体片段交换C选择 F1成熟花粉用碘液染色,理论上蓝色花粉和红色花粉的比例为11 D选择 F2所有植株成熟花粉用碘液染色,理论上蓝色花粉和红色花粉的比例为31【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细胞中的过程。【详解】A、纯种非糯性与糯性水稻杂交的子代,Fl的基因组成为Ww,则未成熟花粉时,发现2 个红色荧光点和2 个蓝色荧光点分别移向两极,是因为染色体已经发生了复制,等位基因发生分离,移向了两个细胞,这是基因的分离定律最直接的证据,A 正确;B、观察 Fl未成熟花粉时,染色单体已经形成,不同的荧光点荧光都是两个,如发现1 个红色荧光点和1个蓝色荧光点分别移向两极,说明形成该细胞时发生过染色体片段交换,B正确;C、基因分离定律形成的配子中糯性和非糯性的花粉的比例为1:1,故理论上蓝色花粉和红色花粉的比例为11,C正确;D、依据题干可知,Fl的基因组成为Ww,F2所有植株中非糯性(W_):糯性(ww)=3:1,但他们产生的成熟花粉用碘液染色,W:w 的比例不是31,D 错误。故选 D。【点睛】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激素的作用特点都具有两重性B植物激素在幼嫩组织中均进行极性运输C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D乙烯只存在于繁殖器官中,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体内存在的目前分认的植物激素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乙烯和脱落酸等。【详解】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其他植物激素没有两重性,A 错误;生长素在幼嫩组织进行极性运输,其他植物激素不进行极性运输,B错误;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是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C正确;植物体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D 错误;因此选C。【点睛】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7科研人员测定某噬菌体单链DNA 的序列,得到其编码蛋白质的一些信息(图中字母表示相应氨基酸代号)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一段核苷酸序列被D 基因和 E基因重复使用BD、E基因的重叠部分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同C D、E基因对应的终止密码子分别为TAA、TGA D重叠基因利用碱基的重叠可编码更多的遗传信息【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D 基因中包含着E基因,E基因的第一个密码子从D 基因中央的一个密码子的基因序列TAT的中间开始,【详解】A、与分析可知,E基因的一段核苷酸序列被D 基因和 E基因重复使用,A 正确;B、两个部分重叠的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同,B 正确;C、终止密码子位于mRNA 上,因此密码子中不可能含有碱基T,C错误;D、重叠基因利用碱基的重叠来编码更多的遗传信息,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概念、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8下图表示某二倍体动物(2n=4)处于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阶段细胞中核DNA 分子数为8,姐妹染色单体数为8 B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处在图中C正常情况下,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在图中 阶段的细胞D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图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的是阶段的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表示减数分裂;表示受精作用;表示有丝分裂。【详解】A、阶段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细胞中核DNA 分子数为8,染色体数为8,姐妹染色单体数为 0,A 错误;B、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处在图中,都是着丝点分裂,分别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B 正确;C、正常情况下,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在图中 阶段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C正确;D、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图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的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及有丝分裂阶段的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受精作用完成前配子不含同源染色体,D 正确。故选 A。【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 含量、染色体数目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B生物个体数量越多的生态系统其营养结构就越复杂C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D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产生的物质和能量可以被生产者再利用【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空气阳光水分温度和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详解】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但是信息传递是双向的,其渠道不是食物链和食物网,A 错误;B、物种丰富度越大的生态系统其营养结构一般越复杂,但生物个体数量多,其物种丰富度不一定大,B错误;C、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指的是其生态价值,大于直接价值,C正确;D、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产生的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再利用,而能量却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是中考的重点内容,考生要熟练掌握。10肿瘤细胞一旦死亡就会释放钾离子到细胞外,钾离子通常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细胞外增加的钾离子可降低免疫细胞活性,阻止它们的抗肿瘤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发挥抗肿瘤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B细胞外高浓度钾离子导致免疫细胞数量减少C细胞外低浓度钾离子是免疫细胞功能实现的必要条件D死亡的肿瘤细胞释放钾离子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性【答案】C【解析】【分析】癌细胞的特征:(1)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3)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降低,导致细胞彼此间的黏着性减小,易于扩散转移;(4)失去接触抑制。【详解】A、发挥抗肿瘤功能的细胞是效应T 细胞,A 错误;B、细胞外高浓度钾离子导致免疫细胞活性降低,并非数量减少,B错误;C、细胞外增加的钾离子可降低免疫细胞活性,因此细胞外低浓度钾离子是免疫细胞功能实现的必要条件,C 正确;D、死亡的肿瘤细胞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D 错误。故选:C。【点睛】关键:识别并消灭肿瘤细胞通过细胞免疫中的效应T 的接触引起,不是浆细胞,浆细胞只是产生抗体,发挥体液免疫的功能。11下列关于“模拟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雄 1”和“雌 1”信封内的卡片数可以不同B从“雄 1”、“雌 1”中各取取1 张卡片,模拟F1雌雄个体产生配子C将从“雄 1”和“雌 1”取出的卡片组合在一起,共有3 种组合方式D每次记录后需将卡片放回原信封内,以保持信封内两种卡片的比例不变【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详解】A、由于雌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数量不等,因此理论上,雌1 信封中的卡片数和雄1 信封中的卡片数可以不相等,A 正确;B、从“雄 1”、“雄 2”信封内各随机取出1 张卡片,分别模拟F1雌雄个体产生配子,B正确;C、将从“雄 1”和“雌 1”取出的卡片组合在一起,共有4 种组合方式,C 错误;D、实验时,要确保信封中代表显、隐性基因的卡片数相等,抽出的卡片记录后放回原信封内,以使代表显、隐性基因的卡片再次被抽到的机会相等,D 正确。故选 C。12各种育种方式,为人类的生产实践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黑农 5 号大豆和转基因抗虫棉的育种原理分别是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B三倍体无籽西瓜有机物含量高且高度不育,但仍属可遗传变异C利用诱变育种,诱发家蚕常染色体基因移到性染色体上,其原理是基因突变D单倍体育种可通过对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种子进行秋水仙素处理以获得稳定遗传的后代【答案】B【解析】【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杂交 自交 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详解】A、黑农 5 号大豆是诱变育种的结果,其育种原理为基因突变;转基因抗虫棉是基因工程育种的结果,其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A 错误;B、三倍体无籽西瓜有机物含量高且高度不育,其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所以仍属可遗传变异,B 正确;C、利用诱变育种,诱发家蚕常染色体基因移到性染色体上,其原理是染色体结构变异,C错误;D、由于单倍体高度不育,不能结种子,所以单倍体育种可通过对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幼苗进行秋水仙素处理以获得稳定遗传的后代,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育种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几种育种方法的原理、方法、优点、缺点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3促红细胞生成素(ESF)既能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红细胞数增加,改善缺氧,又能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ESF原)的生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血浆是红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红细胞具有接收ESF的受体蛋白,从而改善缺氧CESF抑制肝脏中的ESF原的生成属于正反馈调节D 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在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血液是流动在人的血管和心脏中的一种红色不透明的粘稠液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多细胞动物绝大多数细胞并不能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他们周围的环境就是动物体内细胞外面的液体,叫做细胞外液,也称为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同时组织液又通过毛细血管壁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血浆在全身血管中不断流动,再通过胃肠、肾、肺、皮肤等器官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详解】A、红细胞生活在血浆中,通过红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换,A 正确;B、根据题意分析,促红细胞生成素(ESF)作用的靶细胞是骨髓造血干细胞,说明造血干细胞上有该信号分子的受体,而不是红细胞有其受体蛋白,B错误;C、促红细胞生成素一方面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周围血液中红细胞数增加,另一方面又反馈性的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所以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这种反馈属于负反馈调节,这种机制保证生物体内物质含量的稳定,不会造成浪费,C错误;D、B细胞成熟的场所在骨髓,在体液免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D 错误。故选 A。14美国科学家阿格雷和麦金农因研究细胞膜中的通道蛋白获得了诺贝尔奖,通道蛋白分为两大类:水通道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阿格雷成功分离出了水通道蛋白,麦金农测出了K+通道蛋白的立体结构。下图为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分和K+通道蛋白的立体结构的示意图。下列与通道蛋白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通道蛋白往往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BK+通道蛋白运输物质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 C通道蛋白运输时没有选择性,比通道直径小的物质可自由通过D机体可通过调节细胞膜上通道蛋白的数量或开关来调节物质的运输【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分析,“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是在水通道蛋白参与下完成的”,说明水分子的重吸收属于协助扩散。K+借助 K+通道蛋白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消耗ATP,属于协助扩散。【详解】A、通过左侧的图可知,水通道蛋白往往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A 正确;B、通过中间图示和右侧图示可知,K+从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一侧,通过 K+通道蛋白运输,不需要消耗ATP,属于协助扩散,B 正确;C、通道蛋白运输时具有选择性,C 错误;D、由图可知,水分子和K+的运输需要借助通道蛋白来实现,机体可通过调节细胞膜上通道蛋白的数量或开关来调节物质的运输,D 正确。故选 C。15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者共有的元素有C、H、O、N B遗传信息只能从DNA 流向 RNA,再流向蛋白质C三者的单体均以碳链为基本骨架D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的酶是多糖【答案】C【解析】【分析】1、多糖、蛋白质、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2、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 流向 DNA,即 DNA 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 流向 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 流向 RNA 以及从 RNA流向 DNA 两条途径。【详解】A、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有些还含有S;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脂质的组成元素有 C、H、O,有些还含有N、P;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故三者共有的元素是C、H、O,A 错误;B、遗传信息可以从DNA 流向子代DNA(DNA 复制),也可以从DNA 流向 RNA(转录),再流向蛋白质(翻译),被 RNA病毒感染的靶细胞,遗传信息可能从RNA 流向 RNA(RNA的自我复制)或 RNA 流向 DNA(逆转录),B 错误;C、蛋白质、核酸、多糖的单体依次为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均以碳链为基本骨架,C正确;D、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的酶是RNA,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组成元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酶的本质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16下列关于“S”型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变化B当种群数量为K/2 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C当种群数量大于K/2 时,其年龄组成为衰退型D由于 K值的存在,种植农作物时要合理密植【答案】C【解析】【分析】资源空间有限时,种群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为“S”型曲线。【详解】A、环境容纳量(K值)会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A 正确;B、种群数量为K/2 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B 正确;C、当种群数量大于K/2 时,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错误;D、由于种群存在K值,因此种植农作物时要合理密植,以避免种群密度过大造成种内斗争加剧,D 正确。故选 C。17下列关于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卵裂期细胞数量及每个细胞的遗传物质均增加B胚胎移植一般需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期,囊胚期开始岀现细胞分化C囊胚期内细胞团形成原肠腔,此过程称为卵化D利用脐带血中的造血干细胞进行自体移植时,应长期给予免疫抑制药物【答案】B【解析】【分析】1、卵裂期的特点是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每个细胞的DNA 含量不变,数量增加,胚胎总体积基本不增加,每个子细胞的体积在变小。2、囊胚:细胞开始分化,其中个体较大的细胞叫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而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胚胎内部逐渐出现囊胚腔注:囊胚的扩大会导致透明带的破裂,胚胎伸展出来,这一过程叫孵化。3、原肠胚:内细胞团表层形成外胚层,下方细胞形成内胚层,由内胚层包围的囊腔叫原肠腔。【详解】A、卵裂期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细胞数量增加,每个细胞的遗传物质不变,A错误;B、胚胎发育过程中早期胚胎具有全能性,还没分化,囊胚期开始出现细胞分化,胚胎移植一般需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期,B 正确;C、囊胚期并没有形成原肠腔,原肠胚时期才出现原肠腔,C 错误;D、利用脐带血中的造血干细胞进行自体移植时,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不需要给予免疫抑制药物,D错误。故选 B。18 千岛湖中的主要鱼类及食性如下: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鲢鱼和鳙鱼主要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鲤、鲴和华鳊为食碎屑鱼类;鳡鱼等为凶猛的肉食性鱼类。研究人员于2000 年在千岛湖实施保水渔业,即大规模放养人们日常食用的鲢鱼和鳙鱼,并且大力捕杀鳡鱼。调查1999、2000 年主要鱼类的生物积累量(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银鱼生物积累量大幅度下降,可能是由于实施保水渔业加剧了银鱼与鲢、鳙之间的竞争B食碎屑鱼类的增长有利于千岛湖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水质的净化作用C实施保水渔业,定期适度捕捞鲢、鳙,可增加经济效益D大量放养的鲢、鳙增加了第一和第二营养级的生物积累量,减少了能量损失【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由题干可知千岛湖的生产者主要是藻类,初级消费者是浮游动物、鲢鱼和鳙鱼,次级消费者是银鱼、鲢鱼和鳙鱼,最高级消费者是鳡鱼,鲤、鲴和华鳊为食碎屑鱼类;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的一部分,结合题干所给的柱状图,对所给选项进行逐项分析解答。【详解】由题干可知银鱼、鲢鱼和鳙鱼在以浮游动物为食物中它们是竞争关系,由于人们大规模放养人们日常食用的鲢鱼和鳙鱼,加剧了银鱼与鲢、鳙之间的竞争,结果使得银鱼生物积累量大幅度下降,A 正确;食碎屑鱼类是该生态系统分解者的一部分,分解者能够把有机物还原成无机物,促进了千岛湖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水质的净化作用,B正确;由图可知,大规模放养人们日常食用的鲢鱼和鳙鱼,并且大力捕杀鳡鱼,提高了鲢鱼和鳙鱼的产量,定期适度捕捞鲢、鳙,可增加经济效益,C正确;大量放养的鲢、鳙增加了第二和第三营养级的生物积累量,D 错误。【点睛】从题干中梳理出相关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并在此基础上正确理解生态系统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19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错误的是()A二倍体水稻体细胞含2 个染色体组,每组中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各不相同B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C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体细胞含三个染色体组D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中的一组完整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助,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几倍体的判断:如果生物体由受精卵(或合子)发育而成,生物体细胞内有几个染色体组,此生物就叫几倍体;如果生物体由生殖细胞(卵细胞或花粉)直接发育而成,无论细胞内含有几个染色体组,此生物体都不能叫几倍体,而只能叫单倍体。【详解】A、二倍体水稻体细胞含2 个染色体组,染色体组是一组完整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A 正确;B、多倍体(四倍体)的细胞通常比二倍体的细胞大,细胞内的有机物含量高、抗逆性强,在生产上有很好的经济价值,B 正确;C、二倍体水稻(2 个染色体组)与四倍体水稻(4 个染色体组)杂交,配子染色体数目减半,含1 个染色体组的配子和含2 个染色体组的配子结合成合子,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其体细胞含三个染色体组,称为三倍体,C正确;D、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单倍体不育,没有种子,因此不会有米粒,D 错误。故选 D。20关于植物的向光生长,Hasegawa 等人重复了温特的实验,发现用物理化学法测定燕麦胚芽鞘两侧扩散的生长素含量并没有区别。经过层析分析,发现琼脂块中至少有两种抑制物。据他们的实验,下列结论最可能错误的是()A两种抑制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B向光一侧的抑制物活性高于背光一侧C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大于向光一侧D向光一侧的生长抑制物比背光一侧多【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原理:(1)均匀光照或无光:尖端产生生长素尖端以下部位生长素分布均匀生长均匀 直立生长。(2)单侧光 尖端 影响生长素运输尖端以下部位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生长不均匀(背光侧快)向光弯曲。【详解】A、由于在琼脂块中至少有两种抑制物,所以这两种抑制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A正确;B、向光一侧的抑制物活性高于背光一侧,则向光侧生长速度比背光侧慢,所以会出现向光弯曲生长,B正确;C、根据题干信息,植物向光性不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可能与生长抑制物的分布和含量有关,且向光侧抑制物多于背光侧,C 错误;D、向光一侧的生长抑制物比背光一侧多,则向光侧生长速度比背光侧慢,植物会向光弯曲生长,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需要考生抓住题干信息“侧扩散的生长素含量并没有区别,发现琼脂块中至少有两种抑制物”,结合教材中分析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原理进行解释即可。21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国作为湿地公约缔约国,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开发和建设责无旁贷。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湿地生态系统能调节气候、蓄洪防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演替的速度,但不能改变演替的方向C少量生活污水流入人工湿地不会造成明显影响,这说明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D湿地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提高群落的丰富度和增加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答案】D【解析】【分析】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1)直接价值:是指能为人类提供形式多样的食物、纤维、燃料和建材等;(2)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平衡、生物圈稳态的调节功能;(3)潜在价值: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详解】A、湿地生态系统能调节气候、蓄洪防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 错误;B、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演替的速度和演替的方向,B 错误;C、少量生活污水流入人工湿地不会造成明显影响,这说明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C错误;D、湿地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提高群落的丰富度和增加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D 正确。故选 D。22研究表明渐冻症是因为突变基因使神经元合成了毒蛋白,从而阻碍了轴突内营养物质的流动;将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移植给渐冻症实验鼠,能延长其寿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可通过DNA 分子杂交技术对渐冻症进行诊断B可通过替换控制合成毒蛋白基因来进行基因治疗CiPS细胞分化过程涉及到有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 iPS细胞与胚胎干细胞全能性高,都属于多能干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DNA 分子杂交的基础是,具有互补碱基序列的DNA 分子,可以通过碱基对之间形成氢键等,形成稳定的双链区。在进行 DNA 分子杂交前,先要将两种生物的DNA 分子从细胞中提取出来,再通过加热或提高pH的方法,将双链DNA 分子分离成为单链,这个过程称为变性。然后,将两种生物的DNA 单链放在一起杂交,其中一种生物的DNA 单链事先用同位素进行标记。如果两种生物DNA 分子之间存在互补的部分,就能形成双链区。由于同位素被检出的灵敏度高,即使两种生物DNA 分子之间形成百万分之一的双链区,也能够被检出。【详解】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通过DNA 分子杂交技术对渐冻症进行诊断,A 正确;B、基因治疗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缺陷和异常基因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可通过替换控制合成毒蛋白基因来进行基因治疗,B 正确;C、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D、动物体细胞没有全能性,或者说由于目前的技术限制,全能性很难体现,D 错误。故选 D。23藿香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可以有效缓肺炎患者出现的肠胃不适现象。某研究小组进行实验,探究赤霉素(GA3)以及 6-苄氨基腺嘌呤(6-BA)对藿香种子发芽的影响,有关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对照组藿香种子发芽的过程中不受外源激素的调节B实验所测得的数据中,浓度为300mg/L 的 GA3对藿香种子发芽的促进作用最明显CGA3和 6-BA 对藿香种子发芽的影响都没有体现两重性D由图中可以看出GA3和 6-BA 具有协同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从图中看出,随着赤霉素(GA3)和 6-苄氨基腺嘌呤(6-BA)浓度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都可以促进种子的萌发,GA3最适浓度为300mg/L,而 6-BA 促进种子萌发的最适浓度为50 mg/L。【详解】A、对照组没有施加GA3和 6-BA,所以不受外源激素的调节,A 正确;B、从图中看出浓度为300mg/L 的 GA3对藿香种子发芽的促进作用最明显,B 正确;C、图中数据没有显示出GA3和 6-BA 有抑制作用,所以没有体现两重性,C 正确;D、该实验没有研究出GA3和 6-BA 的共同作用,所以不能说明GA3和 6-BA 具有协同作用,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关键是找准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结合图中曲线的变化进行解答,理解“两重性的概念”。24用 PCR方法检测转基因植株是否成功导入目的基因时,得到以下电泳图谱,其中1 号为 DNA 标准样液(Marker),10 号为蒸馏水。PCR时加入的模板DNA 如图所示。据此做出分析不合理的是A PCR产物的分子大小在250 至 500bp 之间B3 号样品为不含目的基因的载体DNA C9 号样品对应植株不是所需的转基因植株D 10 号的电泳结果能确定反应体系等对实验结果没有干扰【答案】B【解析】【分析】PCR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特定的引物来扩增特定的DNA 片段。49 号是转基因植株,理论上应包含目的基因。9 号 PCR结果不包含250500bp 片段,所以不是所需转基因植株。【详解】A、PCR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特定的引物来扩增特定的DNA 片段。49 号是转基因植株,理论上应包含目的基因,结合2 号野生型和10 号蒸馏水组的结果,推测包含目的基因的片段大小应为250500bp,A正确;B、3 号 PCR结果包含250500bp 片段,应包含目的基因,B 错误;C、9 号 PCR结果不包含250500bp 片段,所以不是所需转基因植株,C正确;D、10 号放入蒸馏水,可排除反应体系等对结果的干扰,由图可知,10 号的电泳结果能确定反应体系等对实验结果没有干扰,D 正确。故选 B。25人棘状毛囊角质化是一种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女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可以传递给儿子或女儿B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可以传递给儿子或女儿C女性患者与正常男性结婚可能生出正常女儿D正常男性和正常女性结婚一般不会生出患病孩子【答案】B【解析】【分析】1、棘状毛囊角质化是由位于X 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其特点:(1)世代相传;(2)男患者少于女患者;(3)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女性正常个体的父亲和儿子都正常。2、假设棘状毛囊角质化的致病基因是D,则基因型和性状的关系:XDXD XDXd XdXd XDY XdY 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女性正常男性患者男性正常【详解】A、儿子和女儿的X染色体都可来自母亲,因此女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可以传递给儿子或女儿,A 正确;B、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只传递给女儿,B 错误;C、女性患者(若为XDXd)与正常男性(XdY)结婚后可以生出XdXd正常的女儿,C正确;D、正常男性(XdY)和正常女性(XdXd)结婚,后代一般不会生出患病的孩子,D 正确。故选 B。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为探究盐溶液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研人员用水培法开展研究。回答以下问题。(5)一般植物在盐浓度过高时,会表现出叶片下垂,叶小暗绿,植株矮小,生长缓慢等现象。分析原因可能是:植物对_和_的吸收能力下降,造成营养不良,影响蛋白质合成。同时,这种生理干旱导致叶片_,使_受阻,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加之呼吸消耗增加,所以,生长缓慢,植株矮小。(2)某耐旱植物在不同盐浓度下的表现如下表,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结论:_。这种现象最可能与_的变化有关。不同浓度NaCl(mmol/L)CO2吸收速率(m ol/m2/s)叶绿素含量(mg/g)类胡萝卜素含量(mg/g)对照595 2 4 385 25 453 2 43 532 53 632 265 355 533 59 2 52 345 553 54 5 6 332 233 59 5 5 324 253 55 5 4 358【答案】水矿质元素(无机盐)气孔导度减小(气孔几乎关闭)二氧化碳的吸收(二氧化碳的固定、暗反应)低盐浓度会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高盐浓度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或叶绿素含量或光合色素含量)【解析】【分析】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含水量和矿质元素。【详解】(5)盐浓度过高,植物表现生理干旱。叶片下垂,是植物缺水的体现。因此,植物吸水能力下降,矿质元素的吸收虽然是主动运输,但是离子是溶解在土壤溶液里面,因此,吸收无机盐的能力也会下降。同时,植物缺水状态下,气孔导度下降,使得二氧化碳的固定受阻,光合作用速率下降。(2)从表格数据分析,CO2吸收速率、光合色素的变化都呈现先升高后下降,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低盐浓度促进光合作用,高盐浓度抑制光合作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有关。【点睛】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光合作用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流程图分析,表格比较,典型练习分析强化学生的理解。27回答下列两个问题。生物体

    注意事项

    本文(甘肃省金昌市2021届新高考第三次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pdf)为本站会员(索****)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