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河南省信阳市2021届新高考模拟生物试题(市模拟卷)含解析.pdf

    • 资源ID:83425419       资源大小:664.25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河南省信阳市2021届新高考模拟生物试题(市模拟卷)含解析.pdf

    河南省信阳市 2021届新高考模拟生物试题(市模拟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多糖的叙述,正确的是()A淀粉、糖元、纤维素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B淀粉、糖元、纤维素都能水解为麦芽糖C淀粉、糖元、纤维素中葡萄糖的连接方式相同D淀粉、糖元、纤维素都是单链结构【答案】A【解析】【分析】多糖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种类分子式分布生理功能多糖淀粉(C6H10O5)n植物细胞淀粉是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纤维素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糖元动物细胞糖元是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详解】A、淀粉、糖元、纤维素都是多糖,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A 正确;B、淀粉、糖元、纤维素都能水解为葡萄糖,B 错误;C、淀粉、糖元、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组成的,但是三者中葡萄糖的数量和连接方式都有所不同,C错误;D、淀粉、糖元、纤维素都不是单链,D错误。故选 A。2科研人员提取出真核细胞中的RNA 后,将其作为探针与基因组DNA 进行分子杂交,得到如下的实验结果。以下关于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突起的环状结构是DNA 或 RNA 分子B不完全杂交的原因是DNA 中存在非基因片段C科研人员提取的RNA 经过了剪接加工过程D RNA 经逆转录后再做分子杂交,不会出现突起【答案】C【解析】【分析】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的基因都是由能够编码蛋白质的编码区和具有调控作用的非编码区组成;真核细胞基因的编码区是间隔的,不连续的,分为外显子: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和内含子: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序列。【详解】A、真核生物RNA 与基因组DNA 杂交后,突起的是基因中的内含子片段,是DNA 而非 RNA,A 错误;B、RNA 是基因转录出来的,没有配对的部分也是基因DNA 中的内含子片段,而不是非基因片段,B 错误;C、转录出来的RNA 经过剪接加工,切除了内含子对应的RNA 片段,C正确;D、RNA 逆转录形成的cDNA 也没有内含子,与基因组DNA 杂交仍然会出现突起,D 错误。故选 C。3下列各项中,不可能出现下图结果的是A正常情况下具有一对性状的杂合子植物自交所产生后代的性状分离比B酵母菌消耗等摩尔的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的C02的比值C某动物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极体与卵细胞的数目之比D15N 的 DNA 分子在含14N 的培养液中复制三次后,含15N 的 DNA 分子与含14N 的 DNA 分子之比【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可知,柱形图中,左边与右边柱子的比值是3:1。【详解】A、正常情况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植物自交所产生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与题图相符,A 正确;B、酵母菌有氧呼吸时,每消耗1 摩尔葡萄糖能产生6 摩尔的二氧化碳,而进行无氧呼吸时,每消耗1 摩尔葡萄糖能产生2 摩尔二氧化碳,因此酵母菌消耗等摩尔的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比值是3:1,与题图相符,B正确;C、某动物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3 个极体与1 个卵细胞,数目之比是3:1,与题图相符,C正确;D、识图转换比例为3 1,而 D 选项中子代中所有DNA 都含14N 所以含15N 的 DNA 分子与含14N 的 DNA分子之比为1:4,D 错误。故选 D。考点:本题考查3:1 的数量关系,意在考查学生能用数学方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4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 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 C处,A、D 处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刺激 D 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C兴奋从E到 F,发生“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的转变D 的内容物释放到 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其中 为突触前膜;为突触间隙;为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详解】图中 AB+BC=CD,但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较慢,因此刺激C 处,先在 A 处检测到膜电位,后在D 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A 错误;由于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刺激D 处,兴奋不能达到肌肉,所以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没有明显变化,B错误;兴奋只能从F传递到 E,不能从 E传递到 F,C 错误;的内容物释放到 中的方式为胞吐,需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D 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突触的结构,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5下列利用菜花进行“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粗提取DNA 时观察到丝状物偏少,可能是向2mol L-1NaCl溶液中加入蒸馏水过多B在切碎的菜花中加入一定量的洗涤剂和食盐,充分研磨,过滤后弃去滤液C用蒸馏水将NaCl 溶液浓度调至114 mol L-1,用单层滤纸过滤获取析出物D将白色丝状物溶解在NaCl 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后振荡,观察颜色变化【答案】A【解析】【分析】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原理:DNA 在 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是随着NaCl的浓度变化而改变的,当 NaCl 的浓度为1.14 mol L-1时,DNA 的溶解度最低,利用这一原理,可以使溶解在NaCl 溶液中的DNA析出;DNA 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则可以溶于酒精溶液,利用这一原理,可以进一步提取出含杂质较少的DNA;DNA 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不同:洗涤剂能瓦解细胞膜,但是对DNA 没有影响,蛋白质不能耐受较高温度,在81条件下会变性,而DNA 对温度的耐受性较高;DNA的鉴定:DNA 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因此,二苯胺可以作为鉴定DNA 的试剂。【详解】A、2mol L-1NaCl 溶液溶解DNA,缓缓加入蒸馏水使得NaCl 溶液浓度降低,则DNA 不断析出,DNA 丝状物不再增加时,此时NaCl 溶液的浓度为1.14 mol L-1;如继续加蒸馏水,DNA 的溶解度增加,DNA 丝状物量减少,故粗提取DNA 时观察到丝状物偏少,可能是蒸馏水加多了,A 正确;B、在切碎的菜花中加入一定量的洗涤剂和食盐,充分研磨,DNA 溶解在滤液中,过滤后不能丢弃滤液,B 错误;C、用蒸馏水将NaCl 溶液浓度调至1.14 molL-1的浓度,此时DNA 溶解度最低,DNA 大量析出,过滤时应该用纱布,不能用滤纸,C 错误;D、将白色丝状物溶解在NaCl 溶液中,加人二苯胺试剂,需要水浴加热观察染色变化,D 错误。故选 A。6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B眼球被撞击,产生眼冒金星的感觉属于非条件反射C促甲状腺激素的增加抑制下丘脑分泌D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受促胰液素调节【答案】D【解析】【分析】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过程。【详解】A、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人的产热量和散热量处于动态平衡,使得体温维持相对恒定,A 错误;B、眼球被撞击,产生眼冒金星的感觉没有构成一个完成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B错误;C、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升高时,会抑制下丘脑的分泌,而非促甲状腺激素直接抑制下丘脑分泌,C错误;D、小肠黏膜会分泌促胰液素,进入血液作用于胰腺,从而分泌胰液,D 正确。故选 D。【点睛】反射完成的条件:完成的反射弧;足够强度的刺激。7现有矮杆(抗倒伏)不抗病的水稻和高杆(不抗倒伏)抗病的水稻品种,要培育出抗倒伏抗病的新品种,最简单的育种方式是()A单倍体育种B转基因技术C多倍体育种D杂交育种【答案】D【解析】【分析】杂交育种是将父母本杂交,形成不同的遗传多样性,再通过对杂交后代的筛选,获得具有父母本优良性状,且不带有父母本中不良性状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利用物理或化学等人工手段对植物材料的遗传物质进行诱导,使其发生改变,导致植物体的性状发生可遗传变异,进而在产生变异的群体中进行选择和培养获得新品种的技术方法。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单倍体育种是植物育种手段之一。即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如花药离体培养等)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再通过某种手段使染色体组加倍(如用秋水仙素处理),从而使植物恢复正常染色体数。单倍体是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多倍体育种是指利用人工诱变或自然变异等,通过细胞染色体组加倍获得多倍体育种材料,用以选育符合人们需要的优良品种。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畸变。转基因育种是指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将一个或多个基因添加到一个生物基因组,从而生产具有改良特征的生物的育种方法。转基因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详解】要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培育出更优良的品种,一般采用杂交育种方式,这是迄今为止最简单最常用的有效手段。故选 D。8在细胞内,有许多由膜构成的囊泡就像深海中的潜艇,在细胞中穿梭往来,繁忙地运输着“货物”。下列有关囊泡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质网可以“出芽”形成囊泡,其囊泡膜可以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B内质网在囊泡运输中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C高尔基体分泌的囊泡可能形成溶酶体D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可以是高尔基体分泌的囊泡形成的【答案】B【解析】【分析】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详解】A、内质网可以“出芽”形成囊泡,包裹着要运输的蛋白质到高尔基体中进一步加工,囊泡膜与高尔基体膜融合,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A 正确;B、高尔基体起交通枢纽作用,而不是内质网,B错误;C、溶酶体是单层膜组成的、内含多种水解酶,初级溶酶体是高尔基体分泌形成的,C正确;D、突触小泡是含有神经递质的膜泡结构,是由高尔基体分泌的囊泡形成的,D 正确。故选 B。9下列关于生物学研究方法与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直接利用高倍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图像B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追踪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途径C刺激离体神经纤维一端某点时,其上连接的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一次D利用摇床振荡可增加酵母菌有氧呼吸装置中培养液的溶氧量【答案】D【解析】【分析】1、用同位素标记化合物,让它们一起运动、迁移,再用探测仪器进行追踪,可以明确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用来研究细胞内的元素或化合物的来源、分布和去向等,进而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化学物质的变化、反应机理等。2、光学显微镜使用时先在低倍镜下调清物像,然后移动装片将观察的目标移至视野的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如果视野较暗可以通过调整光圈和反光镜调整,若物像不够清晰可以调整细准焦螺旋。3、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内的钾离子外流,形成静息电位,即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即表现为外负内正。神经纤维上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电流,兴奋就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传导。【详解】A、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植物细胞,需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再换用高倍镜观察,A 错误;B、细胞内物质代谢途径可以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追踪研究,但不能追踪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释放形式,B 错误;C、刺激离体神经纤维一端某点时,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其上连接的电流计指针会偏转二次,C错误;D、利用摇床震荡可增加酵母菌有氧呼吸装置中培养液的溶氧量,D 正确。故选 D。10某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如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朱红眼色和暗栗眼色是相对性状,基因cn 与基因 cl 为等位基因B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cl、v、w 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C辰砂眼基因(v)和白眼基因(w)只会出现在雌配子中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等位基因cn、cl、v、w 会自由组合【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所示常染色体上有朱红眼基因(cn)和暗栗色眼基因(cl)两种基因;X 染色体上有辰砂眼基因(v)和白眼基因(w)两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的基因,此题中的朱红眼基因和暗栗色眼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不属于等位基因,同理辰砂眼基因和白眼基因也不是等位基因。【详解】A、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的基因,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 位于一条常染色体上,属于非等位基因,A 错误;B、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基因经过复制后平均分配给两个子细胞,因此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每一极都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即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cl、v、w 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B正确;C、辰砂眼基因(v)和白眼基因(w)存在于X染色体上,X染色体可出现在雌配子中,也可出现在雄配子中,C错误;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而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所以基因cn、cl 不能自由组合、基因v、w 也不能自由组合,D 错误。故选 B。11桔小实蝇是热带和亚热带瓜果的主要害虫,某种群雌雄比例为11,研究人员分别在2010 年和 2013年采用诱捕器诱捕桔小实蝇雄成虫的方法来调查该种群的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010 年 l-6 月份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基本呈“S”型增长B2013 年 1-6 月份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基本呈“J”型增长C2013 年 6 月桔小实蝇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约为640 头D推测可知,温度对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变化没有影响【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J”型增长曲线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理想条件下,实验室),无限增长曲线,呈指数增长的曲线,与密度无关;“S”型增长曲线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与密度有关。【详解】A、2010 年,5-6 月份桔小实蝇种群数增长高于3、4 月份,不符合“S”型曲线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的特点,A 错误;B、2013 年 l-6 月份,根据曲线图估读数据,雄虫种群诱捕数量呈“J”型,而雌雄数量比为1:1,故推测桔小实蝇的种群数量基本符合“J”型曲线增长,B 正确;C、640 头只是 2013 年 6 月每诱捕器捕获的雄蝇数量,不代表种群总量,C错误;D、根据曲线图可知种群数量变化受季节影响,可能是温度变化引起的,D 错误。故选 B。12某二倍体植物出现1 株三体,基因型为AaBbb,某次细胞分裂部分图像如下,假设该三体形成的配子可育性相同。叙述错误的是()A该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B图中细胞处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C该三体能产生6 种基因型的配子D若该三体自交,后代出现AABB 的概率是1/144【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该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从图中可以看出,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减数分裂过程中,三体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两条配对,另一条随机移向一极,再由其基因型,可以判断其可产生8 种类型的配子。【详解】A、三体比正常植株多了一条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A 正确;B、图中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细胞处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 正确;C、基因型为AaBbb 的三体经减数分裂,用分离定律解自由组合定律原理:Aa 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A a=11,Bbb 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BbbbBb=1122,配子种类数=2 4=8,C 错误;D、要形成AABB,必须是2 个 AB 配子组合。A 配子概率为1/2,B 配子的概率为1/6,所以AB配子的概率是1/21/6=1/12,后代为AABB 的概率是1/121/12=1/144,D 正确。故选 C。13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答案】A【解析】【分析】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群落中会发生演替与信息传递,其中信息传递的作用包括三个方面:(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种群是生物进化与繁殖的基本单位,自然状态下由于存在突变与基因重组,因此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A 正确;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后原来的生存环境没有被完全破坏,因此其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 错误;习性相近的物种的生活区域在一定范围内重叠的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但超过一定范围,会影响资源的再生能力,C错误;两只雄性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的作用,D错误。14下列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蓝藻细胞和伞藻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B细胞内含有核酸的结构只有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C浆细胞进行DNA 复制和表达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不同细胞内核糖核酸发生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1、细菌属于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含有核糖体,成分是核糖体RNA 和蛋白质。2、高度分化的细胞没有细胞周期,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详解】A、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A 错误;B、核糖体由RNA 和蛋白质组成,也含有核酸,B 错误;C、浆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进行细胞分裂,不存在DNA 的复制,C 错误;D、造血干细胞不断进行分裂和分化,在分化过程中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不同细胞内核糖核酸发生改变,D 正确。故选 D。15下列关于伞藻、蓝藻、衣藻、黑藻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有细胞壁结构的生物,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都是属于单细胞的生物C都能进行光合作用D都存在核糖体,且它的形成与核仁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蓝藻属于原核生物,衣藻、伞藻和黑藻属于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比较项目原 核 细 胞真 核 细 胞大小较小较大主要区别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拟核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壁有,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分为多糖生物膜系统无生物膜系统有生物膜系统细胞质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DNA 存在形式拟核中:大型环状、裸露质粒中:小型环状、裸露细胞核中: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增殖方式二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可遗传变异方式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详解】A、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衣藻、伞藻和黑藻属于真核生物,其细胞壁的成分纤维素和果胶,A 错误;B、伞藻、蓝藻、衣藻是单细胞生物、黑藻不是,B错误;C、伞藻、蓝藻、衣藻、黑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D、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有核糖体,但是原核细胞没有核仁,D 错误。故选 C。16如图是细胞将物质向细胞外运输的一种方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不需要消耗细胞产生的能量B神经递质通过该方式运输C依赖于膜的选择透过性D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该物质通过胞吐的形式排出细胞,借助于细胞膜的流动性来实现,需要消耗能量。【详解】A、胞吐需要消耗细胞产生的能量,A 错误;B、突触前膜通过胞吐的形式释放神经递质,B 正确;C、胞吐依赖于膜的流动性,C错误;D、胞吐运输过程中不需要载体,D 错误。故选 B。17果蝇 X 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存在隐性致死基因l,l 与控制棒状眼(突变型)的显性基因B紧密连锁(不发生交叉互换)。带有 l 的杂合体棒状眼果蝇(如图所示)有重要的遗传学研究价值,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该类型果蝇在杂交实验中可作为父本或母本B该果蝇与正常眼果蝇杂交后代中棒眼占1/3 C该果蝇的l 基因一定来源于亲代中的父本D可通过杂交实验,获得棒眼基因纯合的雌蝇【答案】B【解析】【分析】通过“果蝇 X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存在隐性致死基因l,l 与控制棒状眼(突变型)的显性基因B 紧密连锁(不发生交叉互换)。带有 l 的杂合体棒状眼果蝇(如图所示)有重要的遗传学研究价值”,可知该果蝇的基因型为XBlXb。【详解】A、该类型果蝇在杂交实验中可作为母本,该有l 基因的雄性果蝇不能存活,A 错误;B、该果蝇(XBlXb)与正常眼果蝇(XbY)杂交后代中,有1/4 致死、1/4 为雄性野生型、1/4 为雌性棒眼、1/4 为雌性野生型,所以棒眼占1/3,B 正确;C、该果蝇的l 基因只能来自于亲代的母本,C 错误;D、l 与控制棒状眼(突变型)的显性基因B 紧密连锁,所以棒眼基因纯合的雌蝇致死,D 错误。故选 B。18某植物细胞能利用质子泵(转运H+的载体)把胞内的H+泵出,使胞外H+浓度高于胞内;H+-蔗糖载体能够依靠膜两侧的H+浓度差把H+和蔗糖分子一同运入细胞(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H+进出该植物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相同BH+-蔗糖载体跨膜运输物质时没有特异性CO2浓度对该细胞运输蔗糖的速率无影响D H+-蔗糖载体能够将蔗糖逆浓度梯度运输【答案】D【解析】【分析】载体蛋白能够与特异性溶质结合,通过自身构象的变化,将与它结合的溶质转移到膜的另一侧。载体蛋白既参与被动的物质运输,也参与主动的物质运输。载体蛋白的运输具有专一性和饱和性,专一性指一种载体蛋白在细胞内外物质进行运输时只能对应地运送唯一的一种或性质非常相近的一类物质。【详解】A、质子泵(转运H+的载体)把胞内的H+泵出,使胞外H+浓度高于胞内,因此H+出该植物细胞为主动运输,进入该植物细胞为协助扩散,进出跨膜运输方式不同,A 错误;B、H+-蔗糖载体跨膜运输物质时也有特异性,不能运输其它的物质,B 错误;C、质子泵(转运H+的载体)把胞内的H+泵出,为主动运输需要能量,与O2浓度有关,而蔗糖运输依赖于 H+的势能差(浓度差),因此 O2浓度对该细胞运输蔗糖的速率有影响,C错误;D、H+-蔗糖载体能够将蔗糖逆浓度梯度运输,H+的势能差可以为其提供能量,D 正确。故选 D。19人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之初一般会引起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科学家们通过对发热作用机制的研究,对发热的作用有了新的理解。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SARS-CoV-2 感染者持续高热会使酶活性降低导致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B物理降温措施能通过增大散热量来缓解发热症状C不同程度的发热均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不利于清除病原体D若体温持续保持39,此状态下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答案】C【解析】【分析】一般情况下,环境温度达到29时人开始出汗,35以上出汗成了唯一有效的散热机制,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散热处于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在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详解】A、持续高热会使人体酶活性降低导致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A 正确;B、物理降温措施能通过增大散热量来缓解发热症状,B 正确;C、适度的发热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有利于清除病原体,C错误;D、要使体温维持在39,机体产热量要等于散热量,D 正确。故选 C。20如图为某人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抗体1 和抗体 2 都能与相关受体结合导致调节异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葡萄糖和胰岛素作用于相关细胞都是通过与细胞内受体结合完成的B两种抗体都能引起血糖浓度升高,这在免疫学中称为自身免疫缺陷病C两种抗体引起血糖升高都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缓解症状D由图看出糖尿病并不都是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抗体1 通过作用于葡萄糖受体,引起胰岛B细胞对血糖浓度变化不敏感;抗体2 通过作用于组织细胞上胰岛素受体而导致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详解】A、葡萄糖和胰岛素的受体均位于细胞膜上,A 错误;B、两种抗体都能引起血糖浓度升高,属于自身免疫病,B 错误;C、抗体 2 引起血糖升高不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缓解症状,C 错误;D、由图看出糖尿病并不都是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如后者是由于组织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造成的,D正确。故选 D。21鸡蛋营养丰富,能为人体提供P、Zn、Fe、胆固醇和优质蛋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P、Zn、Fe是组成人体细胞的微量元素B胆固醇在人体内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鸡蛋蛋白提供的氨基酸都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D熟鸡蛋易消化的原因是蛋白质在加热过程中肽键会断裂【答案】B【解析】【分析】脂质的分类和功能。脂质C、H、O 有的 还脂肪;动 植物储存能量、维持体温恒定类脂、磷脂脑.豆类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固醇胆固醇动物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有N、P 性激素性器官发育和生殖细形成维生素 D 促进钙、磷的吸收和利用;【详解】A、P是组成人体细胞的大量元素,Zn、Fe是组成人体细胞的微量元素,A 错误;B、胆固醇是构成人体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而且在人体内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正确;C、鸡蛋蛋白提供的氨基酸未必都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C 错误;D、熟鸡蛋易消化的原因是蛋白质在加热过程中肽空间结构会遭到破坏,而肽键不会断裂,D 错误。故选 B。22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前提B自然选择是适应进化的唯一因素C自然选择使有利变异被保存,并得到积累D只要个体之间存在着变异,自然选择就发生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是进化性变化得以发生的前提,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力,A 正确;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是适应进化的唯一因素,B正确;C、经过世代的自然选择,种群中有利变异被保存下来并不断得到积累,C 正确;D、只有变异的性状影响了个体的存活和繁殖,自然选择才可能发生作用,D 错误。故选 D。23下列有关细胞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叙述,正确的是A硝化细菌中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并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B液泡内有糖类、无机盐、色素等物质,只要有液泡就可以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C线粒体中的DNA,能进行自我复制并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D生物吸收氮元素用于合成脂肪、核酸及蛋白质【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结构及功能的有关知识。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植物细胞要发生质壁分离,要有大液泡和细胞液浓度小于细胞外溶液;线粒体和叶绿体内有DNA 和核糖体,能进行复制、转录和翻译;组成细胞的有机物中糖类、脂肪和固醇只含有C、H、O 三种元素。【详解】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只有核糖体,其合成的蛋白质,在细胞质基质加工成熟,A 错误;植物细胞要发生质壁分离,要两个条件:大液泡和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B错误;线粒体内含有DNA 和核糖体,能进行复制、转录和翻译,C正确;脂肪只含有C、H、O 三种元素,核酸和蛋白质共有C、H、O、N 四种元素,故N 元素不能用于合成脂肪,D 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点睛】注意细菌等原核生物中不含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脂肪中不含N 元素。24如图是基因型为AABb 动物体内的细胞分裂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细胞染色体上有8 个 DNA B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C乙细胞中有2 个染色体组D乙细胞形成过程中因为发生了交叉互换而存在A 和 a【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所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图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已分裂,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甲细胞含4 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含2 个 DNA,共有 8 个 DNA,A 正确;B、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B 正确;C、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已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有2 个染色体组,C 正确;D、由于细胞基因型为AABb,乙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BB,则说明乙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没有发生交叉互换,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能结合两者准确判断各选项。25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如下图。以往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Hh 基因型频率为104,现如果 5 与 h 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 基因的概率为()A 1/2 B3/5 C1/3 D 2/5【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遗传系谱图分析可知:-1 和-2 均无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甲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 和-2 均无乙病,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男性患病人数多于女性,因此最可能是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5 其父母表现正常,生下了-2 患病女儿,所以其父母基因型是Hh 和 Hh,本人表现正常,因此基因型及比例为1/3HH,2/3Hh,本人能够产生的配子及比例Hh=21,与携带者Hh 婚配生下了表现正常的孩子,携带者产生的配子及比例Hh=11,配子随机结合排除hh 患病的情况,所以 Hh 携带者的比例为3/5。故选 B。【点睛】本题只需看甲病,所以题干中的“正常人群中Hh 基因型频率为104”和乙病的情况都属于干扰信息。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甲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其中E(20000kJ)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E1、E2、E3(E1E2E33000 kJ)分别表示牲畜、昆虫和鼠三者同化的能量。牧草呼吸消耗的能量为2500kJ,牲畜、昆虫和鼠三者呼吸消耗的能量为600kJ,三者粪便中的能量为500kJ。乙图表示该草原中某一种群的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甲图中鹰与狐狸的关系是_。该食物网中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_。(2)乙图曲线所示种群在前5 年种群数量的变化类型是_增长,在120 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_年,2030 年中种群的增长率为_。(3)该草原在第10 年曾发生火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对火灾过后草原生物群落_演替的真实写照,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答案】捕食和竞争15%J型10 0 次生恢复力【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甲中,牧草属于生产者;牲畜、昆虫和鼠属于初级消费者,位于第二营养级;人、食草鸟、狐狸、鹰属于次级消费者.图乙中,1 时种群数量增加,=1 时种群数量稳定,1 时种群数量减少。【详解】(1)图甲中,鹰以狐狸为食,同时鹰和狐狸又有共同的食物-鼠,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捕食和竞争。能量传递效率指的是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能量的比值,所以由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300020000100%=15%。(2)由图乙中曲线可以看出,该种群在前五年的 值不变,说明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所以该种群在前5 年种群数量的变化类型是“J”型增长,只要 大于 1,种群数量就增长;只要 小于 1,种群数量就下降;所以1 20 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10 年,该种群在第2030 年间的=1,所以种群的增长率为 0。(3)该草原在第10 年曾发生火灾,尽管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在该地方发生的演替叫次生演替,显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对火灾过后草原生物群落次生演替的真实写照,该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点睛】熟知能量流动的过程以及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种群数量变化的另外呈现方式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以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种类的辨别也是本题的考查点。27人的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排尿过程中,尿液会刺激尿道上的_,从而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促进排尿。(2)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但婴儿经常尿床,其原因是_。(3)人体调节尿量的激素主要是抗利尿激素(又称加压素),其主要生理功能是_。尿崩症临床表现为排出大量低渗透压尿液,尿崩症根据病变部位分为肾性尿崩症和中枢性尿崩症,通过测定血浆抗利尿激素水平和禁水加压素试验可以进行区分。从患者上臂静脉抽取血液可检测抗利尿激素,所依据的激素特点是_。在禁水加压素试验中,患者禁止饮水、注射加压素检测尿液情况,若患者的尿液不浓缩,渗透压仍然很低,可判断该患者是肾性尿崩症,推测其病因可能是_。【答案】感受器与成年人相比,婴儿的大脑皮层尚未发育完全,对脊髓中的排尿中枢(低级中枢)的控制能力较弱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原尿中水分的重吸收激素通过体液运输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膜上的抗利尿激素受体受损【解析】【分析】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其中效应器包括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或腺体。2、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受脑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3、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详解】(1)排尿过程中,尿液会刺激尿道上的感受器,从而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促进排尿。(2)与成年人相比,婴儿的大脑皮层尚未发育完全,对脊髓中的排尿中枢(低级中枢)的控制能力较弱,故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但婴儿经常尿床。(3)抗利尿激素(又称加压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原尿中水分的重吸收。从患者上臂静脉抽取血液可检测抗利尿激素,所依据的特点是激素通过体液运输。患者禁止饮水、注射加压素患者的尿液渗透压仍然很低,可判断该患者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膜上的抗利尿激素受体受损,即为肾性尿崩症。【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兴奋传递及水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28“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能通过细胞代谢在根部产生一种调节渗透压的代谢产物,此代谢产物在叶肉细胞和茎部却很难找到。自然状态下,“海水稻”单株生长,自花受粉。抗病、易感病以及茎的高矮是两对独立遗传的性状。抗病和易感病由基因G 和 g 控制,抗病为显性;茎的高矮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D、d、E、e)控制,同时含有基因D 和 E表现为矮茎,只含有基因D 或 E表现为中茎,其他表现为高茎。现有亲本为易感病矮茎和抗病高茎的纯合子,欲培育纯合的抗病矮茎“海水稻”品种。(1)“海水稻”产生调节渗透压的代谢产物在茎部和叶肉细胞中很难找到,而存在于根部细胞中的根本原因是 _。(2)某“海水稻”品种 M 是用野生海水稻与栽培稻杂交后,经多年耐盐碱选育获得,其耐盐碱能力远强于野生海水稻,且产量高,则获得品种M 的育种原理有_。(3)若只考虑茎的高矮这一相

    注意事项

    本文(河南省信阳市2021届新高考模拟生物试题(市模拟卷)含解析.pdf)为本站会员(索****)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