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精品教案-.pdf
1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徐、篱”等6 个生字,会写“宿、徐”等 14 个字。2.能结合注释及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3.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宿新市徐公店。4.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教学重点1.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2.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宿新市徐公店。教学难点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一、谈话引入,板书课题,简介作者,解释课题,引入新课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板书课题,课件出示课题,学生齐读)2.简介作者。3.解释课题。质疑,诗人为什么对农村生活那么情有独钟呢?让我们一同走进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去感受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引入新课。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诗句,读出节奏1.自读古诗,读正确字音,学习生字词。2.听录音范读,感受节奏,划停顿,读出节奏。3.多种形式读古诗。三、细读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一)先学1.请同学们再读古诗,边读边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的大意,用自己的话写下来。2.反馈理解的情况。(二)后教全班交流,教师指点。1.“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1)诗句中描述了哪几种景物?这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2)学生说景物的特点。师引:多美的景色呀!诗人把它凝练成一句诗就是(生接读)“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你看,诗人就是这样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短短的两句诗,就勾勒出了如此美妙的景色。用换字法体会“肥”“稀”这两个字用在这里的准确性,语言的精练。(3)现在,谁来把这句诗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从你的朗读声中也能感受到这种美。(学生个别读,评议)2.“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1)学生说诗句的意思。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2)学生质疑。重点引导想象:为什么篱笆边没有行人,他们都到哪儿去了?(让学生结合“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夏天人们的劳动情况进行充分的讨论,感受农民的繁忙和劳动的辛苦)(3)刚才,我们所说的这些人们的劳动情景,在诗中并没有直接地写出来,但我们却通过对诗句的质疑,再展开适当的想象,就挖掘出来了。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诗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5.朗读古诗,读出它的意境美。四、当堂训练1.练习背诵古诗。(同桌交换背)2.练习默写古诗。(同桌交换检查默写情况,并帮助改错)五、拓展同学们,在诗人的笔下,炎热的夏季也是一道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优美的图画。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几句描写夏日景色的诗句。板书设计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景美热爱人忙赞美教学反思看到田园诗,首先想到的就是陶渊明,一直很喜欢他那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诗中作者自得其乐的隐居生活和那种悠然、恬静、消雅的心情溢于言表,令人神往。范成大是继陶渊明之后最出色的田园诗人之一,他的田园诗发扬了陶渊明恬淡素雅、浑朴自然的风格,以反映农家生活为主。退居石湖以后,他写成的四时田园杂兴 以清新的笔调描绘农村的美景,歌颂农民的劳动生活,揭露封建剥削制度。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教材选的一首描写的是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描绘出生动的乡村风光,田园意趣的图画洋溢着乡土气息,充满着和平与宁静,自然质朴,清新恬适。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了解作者及诗题,然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品读、感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梳理诗中的重点词句,抓住文中的字眼,理解整首诗的诗意。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全班反馈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在此基础上,想象诗歌的意境,体悟作者表达的情感。中间穿插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把自己想象到的诗中画面画出来,给学生创设丰富的想象空间,激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再把自己画的诗境在小组里讲一讲,小组再推选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很自然地帮助学生把诗句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最后又为学生补充了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另四首,让学生自己分析感悟。第二课时宿新市徐公店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语境导入同学们,这些日子老师看到许多小朋友在操场上放风筝,不禁使我想起了一首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喜悦的,此时你脑海中有哪些关于春天的诗?生吟诵古诗。2.让我们带着春天的气息,一起走进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生齐读)宿新市徐公店。3.释题:齐读课题,在这新市是地名,在今湖南省攸县北;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店。那么“宿”在这是什么意思呢?二、初读古诗,读通诗句1.出示诗文内容。2.自由大声地朗读古诗,把诗读准确了。3.同桌比一比,看谁读得准确。4.指名读(读得怎么样?)师范读齐读。三、借助意象,入情入境1.我们常说诗情画意,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真想把这幅美景画下来,可又不知道该画哪些景物,怎么画?你愿意帮帮老师吗?(愿意)这可不是嘴上说说就行的,你们还得认认真真读上几遍古诗,一边读一边想想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四人一小组讨论画什么景物,怎么画,待会儿我们在黑板上一起画,能做到吗?2.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3.集体交流。你想画什么,什么样的,从诗中哪里知道的?(1)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画菜花,师画一朵,问:你满意吗?黄蝶,什么颜色?为什么?急走,你能表演一下吗?“走”在古代就是跑的意思。师:面对着这样一望无垠的油菜花,面对着急切追蝶的孩子,让我们一起读一读?(2)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过渡:一心只忙着追赶蝴蝶的孩子,并没有留心周围的迷人春景,你看到了吗?你会留下什么景物?篱落疏疏(篱笆,什么样的篱笆?你从哪里看出来?)一径深(组词理 解:径,路径。在篱笆的旁边还有什么呢?)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小路?树头新绿,树上的花会形成浓密的树阴。未成阴(引导:夏天枝繁叶茂,绿树成阴,未成阴就是还没有树阴的新叶已长出来了)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说什么?美美地读一下。4.想把美丽的春天和活泼的孩子放在一幅画中吗?5.齐声配乐朗读。6.说诗意:这样的诗,这样的画,如果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就更精彩了!7.春天是一幅画,春天是一首诗,春天更是一首歌。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8.我把同学们描绘的春天即兴创作了一首诗歌,愿意听一听吗?三月,是美妙的一剪剪嫩芽的叶子一丛丛微笑的迎春一只只跳跃的飞雀都是美丽的音符三月是柔软的风是细腻的雨是含羞的花是新绿的草四、拓展延伸,创作诗文1.学生尝试创作诗文。其实,春天就像我们同学,相信你们用手中的笔描绘出来的春天会更美,可以学着老师的样子来试一试,也可以像杨万里那样写一首七言绝句。2.全班交流,读诗。教学反思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 这首充满童趣的古诗时,上课伊始,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春天来了,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清晨,一个住在乡村的孩子刚刚起床,推开家门,就看见一只黄色的蝴蝶在院中翩翩起舞。孩子被吸引住了,想趁着蝴蝶落在一朵鲜艳的太阳花上休息的时候抓住它。可是再怎么轻手轻脚,那只机灵的蝴蝶还是一拍翅膀飞走了,沿着乡间的小路,直飞进黄澄澄的油菜花中。孩子追啊跑啊,但茫茫如海的油菜花丛里,哪里还能发现蝴蝶的踪迹?大家想,这时,这个小男孩的心情会怎样?”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他一定很生气。”有的说:“他气坏了。”还有的说:“他大哭起来,因为油菜花是黄色的,蝴蝶也是黄色的,他找不着了。”我故意摆出一副神秘的样子,对他们的答案均无情地给予否定,顺势说:“请看图,这个孩子发现蝴蝶突然不见了,不但不生气,反而很开心,很兴奋。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们一头雾水,一个劲儿地摇头。我连忙再趁热打铁:“大家认真读读古诗,再好好欣赏插图,就明白了。老师也很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你们能告诉我吗?”话音落毕,教室里孩子们认真欣赏古诗的情景让我很欣慰:有独自摇头晃脑吟诗的;有用手指指点点与同桌交流的;有神情专注、仔细阅读的。才不过几分钟,一只只可爱的小手就已高高举起,争着发表自己的看法。这节课我并没有使用多媒体,而是借助教师的语言和课本插图,我认为也创设出了一种学习的情境,所以我认为创设情境不一定要依赖多媒体。第三课时清平乐 村居一、揭题,介绍“词”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宋代一位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板书:清平乐村居宋 辛弃疾)2.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词有它自己特殊的表现形式。词有很多种格式。每一种格式都有一个名称。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二、初读,整体感知过渡: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1.自读。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读课文,想一想,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情景?2.听读。我们来听听录音朗读,然后模仿录音朗读。注意:“剥”的读音。3.学生再练读。4.指名读。三、细读,理解词意过渡:同学们,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意思,必须得弄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1.自学思考。2.逐“片”讨论:(1)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能有条理地说说?提示:“檐”“吴音”“相媚好”“翁媪”的意思;作者的思路。过渡: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2)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提示: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画出他们的形象。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3)配乐朗读。四、展开想象,描述词境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创作了这首词。1.请同学们选取课文中描写的一个情景,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仿佛看到的什么,听到的什么写出来,或者选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2.交流,评价。3.小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练、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欢,而且非常的热爱、向往、羡慕。五、布置作业1.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在宋词中尽情遨游,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2.背诵课文。3.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板书设计清平乐村居(宋 辛弃疾)茅檐 翁媪 吴音 相媚好 醉 大儿中儿 小儿 亡赖教学反思清平乐村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了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我在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词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我首先引导学生结合拼音把这首词读正确,读流利,在此基础上,从整体上对诗词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结合注释,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每句词的意思,进而理解整首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背诵这首词。在学生对全词大意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想象词中呈现的情景,体会词中描述的孩子们童年生活的有趣。在感受到趣的时候,鼓励学生把这首词改编成一个小故事写下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经验积累,鼓励他们大胆地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恰当地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了这首词的意境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