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五月模拟试卷含解析.pdf
-
资源ID:83427045
资源大小:838.47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贵州省安顺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五月模拟试卷含解析.pdf
贵州省安顺市 2021 届新高考生物五月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高等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亢病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低于正常值B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K+浓度C注射血浆白蛋白可促进组织液的吸收以减轻病人水肿症状D B淋巴细胞在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内的高尔基体增多【答案】B【解析】【分析】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悸、出汗、进食增多和体重减少的病症。2、钾离子主要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钠离子主要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详解】A、甲亢病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高于正常人,通过负反馈调节可抑制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所以甲亢病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低于正常值,A 正确;B、钾离子主要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K+浓度,B 错误;C、注射血浆白蛋白会提高血浆渗透压,促进组织液的吸收以减轻病人水肿症状,C正确;D、B淋巴细胞在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内的高尔基体增多,以利于抗体的加工和分泌,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神经调节、激素调节等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识记神经调节、体温调节的具体过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一定相等BDNA 分子任意一条链中嘌呤与嘧啶数都相等C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需要DNA 聚合酶的参与D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 都能够进行半自主自我复制【答案】D【解析】【分析】同源染色体是指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态、大小一般相同,在减数分裂时能够配对的两条染色体,但是决定性别的两条性染色体一般形态、大小不同,如X和 Y染色体。DNA 聚合酶催化DNA 复制过程,RNA 聚合酶催化DNA 转录过程。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复制的细胞器。【详解】A、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不一定相等,如X和 Y染色体由于大小不同,其上所含的基因数目不一定相同,A 错误;B、在双链DNA 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T=C+G,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但 DNA 分子任意一条链中嘌呤与嘧啶数不一定相等,B错误;C、遗传信息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转录过程需要RNA 聚合酶,而DNA 聚合酶参与的是DNA 复制过程,C错误;D、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 都能够进行半自主自我复制,D 正确。故选 D。3需氧呼吸过程复杂,包括一系列生化反应。如图是需氧呼吸某一阶段的部分物质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阶段有 H的产生B该阶段为糖酵解过程C该阶段属于吸能反应,不生产ATP D厌氧呼吸也会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该图显示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表示的是有氧呼吸或者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糖酵解过程。【详解】A、糖酵解过程有H的产生,A 正确;B、据分析可知,该阶段为糖酵解过程,B 正确;C、该阶段也会产生ATP,C错误;D、厌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因此厌氧呼吸也会发生如上图所示的反应,D 正确。故选 C。4某一年生植物开两性花,其花非常小,杂交育种时去雄困难。其花粉可育与不育由细胞核基因A/a(A、a 基因仅在花粉中表达)和线粒体基因(N、S,每一植株只具有其中一种基因)共同控制,花粉不育的机理如下图所示(P 蛋白的存在是S基因表达的必要条件)。注:基因型可用“线粒体基因(核基因型)”的形式表示,如植株N(aa)、花粉 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现有植株N(aa)、S(aa)、S(AA)、N(AA),若要培育出植株S(Aa),母本最好选用S(aa)C植株 S(Aa)能产生两种类型的可育花粉D植株 S(Aa)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S(AA):S(Aa):S(aa)=1:2:1【答案】B【解析】【分析】a 基因表达出P蛋白,可促进线粒体基因S表达出 S蛋白,存在S蛋白使花粉不育。如果存在A 基因,花粉最终可育。【详解】A、a 基因表达出P蛋白,可促进线粒体基因S表达出 S蛋白,存在S蛋白使花粉不育,即花粉S(a)不育。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于核基因,不适合细胞质基因,上述基因中只有A/a 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A 错误;B、通过分析可知若要培育出植株S(Aa),选用的母本的线粒体基因一定是S,由于杂交时去雄困难,所以母本最好选择花粉不育的S(a),B 正确;C、植株 S(Aa)产生 S(A)和 S(a)两种花粉,其中S(a)不育,C 错误;D、植株 S(Aa)自交时花粉只有S(A)一种可育,卵细胞S(A)S(a)=11,因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S(AA)S(Aa)=11,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需要考生注意S基因是在细胞质中,遵循的是细胞质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定律。5图示为中科院近来发现的一种诱导细胞凋亡的新机制。在H2O2和淋巴因子TNFa等因素的诱导下,鼠肝细胞内的溶酶体释放微量的胰凝乳蛋白酶,将细胞质内的Bid 蛋白分解成更小的cBid,后者与线粒体、溶酶体的膜结合,诱导内容物释放,最终导致细胞凋亡。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抗体与图中H2O2和淋巴因子相似,都可以作为信号分子B胰凝乳蛋白酶的释放增加了cBid 的数量,cBid 进一步引起溶酶体内容物的释放是正反馈调节C线粒体、溶酶体内容物的释放是导致细胞凋亡的根本原因D该过程主要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编程性死亡,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以及抵御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详解】A、抗体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并没有在细胞间或细胞内传递信息,故抗体不属于信息分子,A 错误;B、胰凝乳蛋白酶的释放使Bid 分解,增加了cBid 的数量,cBid 引起溶酶体内容物的释放使细胞凋亡,该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B正确;C、导致细胞凋亡的根本原因是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C错误;D、据图示可知,该过程与H2O2和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有关,故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D 错误。故选 B。6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吞噬细胞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BB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机体初次接受抗原刺激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称为过敏反应D防卫、监控和清除是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答案】C【解析】【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1)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 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 细胞,再由T 细胞呈递给B 细胞;(2)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细胞免疫过程为:(1)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 细胞;(2)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 细胞,同时T 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 T 细胞发挥效应。【详解】A、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A 正确;B、体液免疫中,人体B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B 细胞,B 正确;C、过敏反应是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C错误;D、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是防卫、监控和清除,D 正确。故选 C。7雌性哺乳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会有一条随机失活(部分基因不表达),从而造成某些性状的异化,玳瑁猫即是典型的例子,其毛色常表现为黄色和黑色(相关基因分别为B、b,在 X 染色体上)随机嵌合。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玳瑁猫一般是雌猫,雄猫很罕见B玳瑁猫皮肤不同毛色的区域,毛色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C玳瑁雌猫的子代雄猫中黄色和黑色两种毛色大约各占一半D玳瑁雄猫(XBXbY)的产生都是由于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造成的【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题意,雌性哺乳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会有一条随机失活,A 正确,B、毛色受基因控制,有不同毛色的区域说明毛色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B正确,C、控制毛色的基因B 和 b 是位于 X 染色体上的,雌性玳瑁猫的基因型是XBXb那么她的子代雄性XBY和 XbY的比例是1:1,表现型分别是黄:黑=1:1,所以 C 正确,.D、玳瑁雄猫(XBXbY)的产生也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D 错误。故选 D。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8下图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甲是浆细胞,由B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而来B细胞甲分泌的抗体直接作用于细胞外和细胞内的抗原C细胞乙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D各种浆细胞分泌不同抗体的原因是其基因的种类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甲为浆细胞,乙为吞噬细胞。【详解】A、细胞甲是浆细胞,由B 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A 错误;B、抗体直接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B错误;C、吞噬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二道防线,在特异性免疫中可吞噬、处理、呈递抗原,C正确;D、各种浆细胞分泌不同抗体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 错误。故选 C。【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抗原、抗体的概念以及特异性免疫的过程。9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A血压变化引起肾小管对血浆过滤量的变化而导致尿量变化B该调节过程涉及多种激素和神经的协调作用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的量D抗利尿激素能提高肾脏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答案】A【解析】【分析】水盐调节:(1)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改变的因素:食物过咸或饮水过量等。(2)参与调节的激素:抗利尿激素。作用:增强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产生与合成:下丘脑;释放部位:垂体。(3)参与调节的神经中枢:下丘脑水平衡的中枢和大脑皮层的渴觉神经中枢等。综上,渗透压的调节和水盐的平衡调节是神经调节和激素共同参与的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详解】A、肾小管腔内液体渗透压升高,肾小管重吸收水分会减少,会引起尿量增加,而不是血压变化的影响,A错误;B、该调节过程涉及多种激素和神经的协调作用,B正确;CD、血浆滲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肾脏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强,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CD 正确。故选 A。【点睛】本题重点考查水盐平衡的过程,属于识记级别的题型。渗透压的调节和水盐的平衡调节是神经调节和激素共同参与的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渗透压的相对稳定,可以保证生活在液体中的细胞都能够维持正常的形态。10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羧酸酯酶(CarE)制剂的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 所需的逆转录酶可取自于抗农药马拉硫磷小菜蛾的任一细胞B过程 利用PC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需使用耐高温的解旋酶和引物对C过程 常用Ca2+处理大肠杆菌使其成为易于吸收DNA 的感受态细胞D过程 可利用抗原一抗体杂交技术鉴定目的基因是否已导入受体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过程 表示通过反转录法合成相应的DNA;过程 表示利用PCR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过程 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过程 表示通过筛选获得工程菌。【详解】A、过程 表示通过反转录法合成目的基因,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但逆转录酶不是抗农药马拉硫磷小菜蛾提供的,A 错误;B、过程 表示利用PCR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该过程中解旋是通过高温解链实现的,不需要利用解旋酶,B错误;C、过程 常用 Ca2+处理大肠杆菌使其成为易于吸收DNA 的感受态细胞,C正确;D、过程 可利用 DNA 分子杂交鉴定目的基因是否已导入受体细胞,D 错误。故选 C。【考点定位】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11下列关于酶和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应在其最适温度条件下保存,以长期维持活性B活细胞中的放能反应一般与ATP 水解反应相联系C活细胞内合成的酶都要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D ATP 的合成需要酶参与,酶的合成需要ATP 参与【答案】D【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酶的特点:高效性、专一性、作用途径温和;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2、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 的磷酸键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所以 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详解】A、酶应在其低温度条件下保存,A错误;B、活细胞中的放能反应一般与ATP 合成反应相联系,B 错误;C、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蛋白质类的酶可能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而 RNA 类的酶不需要,C 错误;D、ATP的合成需要酶的参与,酶的合成也需要ATP参与,D 正确。故选 D。12水毛茛属于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生长在浅水中或潮湿的岸边,裸露在空气中的叶片轮廓近半圆形或扇状半圆形,沉浸在水中的叶片近丝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株水毛茛两种形态叶片中的核酸相同B同一株水毛茛两种形态叶片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两者基因表达完全不相同C同一株水毛茛叶片形态出现差异是植株长期适应水上和水下两种不同环境的结果D裸露在空气中叶片和沉浸在水中叶片的形态分别由细胞核基因,细胞质基因控制【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水毛茛在空气和水中的叶形不同为材料,主要考查对表现型、基因型概念的理解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表现型的含义以及表现型与基因型、环境间的关系.它们的关系如下:表现型=基因型+环境因子。【详解】A、同一株水毛茛两种形态叶片中的DNA 相同,RNA 不同,A 错误;B、同一株水毛茛两种形态叶片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两者基因表达不完全相同,B 错误;C、同一株水毛茛叶片形态出现差异是植株长期适应水上和水下两种不同环境的结果,C正确;D、裸露在空气中叶片和沉浸在水中叶片的形态属于同一性状,由相同基因控制,D 错误。故选 C。13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DNA 会随着复制次数增加而逐渐缩短。在生殖细胞和癌细胞中存在端粒酶(由RNA 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能够将变短的DNA 末端重新加长。端粒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端粒酶中的RNA 能够催化染色体DNA 的合成B促进端粒酶的作用可抑制癌细胞增殖C细胞凋亡与染色体DNA 随复制次数增加而缩短有关D人体生殖细胞以外的其他细胞也含端粒酶基因【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分析,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DNA 序列,在正常人体细胞中,端粒可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逐渐缩短,从而导致细胞衰老和凋亡,而端粒酶中RNA 能逆转录形成DNA,进而能延长缩短的端粒。【详解】A、端粒酶(由RNA 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能够将变短的DNA 末端重新加长,即能催化染色体DNA的合成,A 错误;B、在生殖系细胞和癌细胞中存在端粒酶(由RNA 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能够将变短的DNA 末端重新加长,使得癌细胞能无限增殖,则抑制端粒酶的作用可使得癌细胞衰老,进而抑制癌细胞增殖,B错误;C、端粒学说认为人体细胞衰老的原因是染色体DNA 会随着复制次数增加而逐渐缩短,C错误;D、根据题干分析,人体生殖系细胞和其他细胞含端粒酶基因,但因为基因选择性表达,在生殖系细胞中表达,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了端粒及端粒酶的概念及意义,意在考查学生提取题干信息和识图的能力,难度不大。14下列有关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菜、乳酸菌都能进行有丝分裂B蓝藻、硝化细菌都能利用CO2和 H2O 合成有机物C蓝球藻、酵母菌内质网上都附着有核糖体D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都含有DNA 和 RNA【答案】B【解析】【分析】病毒、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病毒大小较小较大最小本质区别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真正的细胞核无细胞结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植物:纤维素和果胶;真菌:几丁质;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无细胞核有拟核,无核膜、核仁,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有核膜和核仁,DNA 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无细胞质仅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无遗传物质DNA DNA 或 RNA 举例蓝藻、细菌等真菌,动、植物HIV、H1N1【详解】A、发菜和乳酸菌都是原核生物通过二分裂增殖,A错误;B、蓝藻和硝化细菌都是自养生物,能够利用CO2和 H2O 合成有机物,B 正确;C、蓝球藻是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没有内质网,C错误;D、噬菌体是DNA 病毒,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 错误。故选 B。15某类性别发育异常男性疾病性染色体正常且性腺为睾丸,而其他性征出现不同程度的女性化。临床发现,该类病的甲患者促性腺激素水平偏高,但雄性激素水平相对偏低;乙患者促性腺激素和雄性激素水平均偏高。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患者的女性化可能是雄性激素合成不足造成的B甲患者雄激素水平偏低可能与促性腺激素受体缺乏有关C乙患者的女性化可能是缺乏雄性激素受体导致的D乙患者体内促性腺激素的偏高与雄性激素水平偏高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察了性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特点,首先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又该激素作用于性腺,促进性腺分泌雄性激素,而雄性激素可以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作用。【详解】A、雄性激素具有激发和维持雄性第二性征的作用,甲患者体内的雄性激素减少,可能使其女性化的原因,A 正确;B、当个体缺乏促性腺激素受体,则促性腺激素无法促进性腺分泌雄性激素,可能导致雄性激素偏低,B正确;C、乙患者体内的雄性激素很高,正常情况下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作用,但促性腺激素含量也很高,则可能是缺乏雄性激素受体导致的,C正确;D、雄性激素水平偏高应该造成促性腺激素偏低,D 错误;故选 D。16下列关于基因及其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但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B基因表达的场所是核糖体,它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生理过程C一个 mRNA 分子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不同的肽链D tRNA 是运载氨基酸的工具,一种氨基酸只能由一种tRNA 携带【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一种性状可能会由多个基因控制,或一个基因可能会控制多个性状,基因的表达具有多样性。【详解】A、一个基因可以决定一种性状,也可以由多个基因决定一种性状,A 正确;B、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生理过程,其中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翻译在核糖体中进行,B 错误;C、一个 mRNA 分子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相同的肽链,C错误;D、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几种tRNA 携带,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以及基因表达的过程,要求考生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7下列疾病中,不可能从患者传递给下一代的是()A 21-三体综合征B特纳氏综合征C艾滋病D多指【答案】B【解析】【分析】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包括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改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详解】A、21-三体综合征是常染色体遗传遗传病,可以遗传给下一代,A 错误;B、特纳氏综合征是性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患者无生殖能力,因此不能遗传给下一代,B 正确;C、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属于传染病,可能从患者传递给下一代,C错误;D、多指是单基因遗传病,可以遗传给下一代,D 错误。故选 B。18下图为甲遗传病的某家系图,II-4 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男性人群中的色盲的发病率为7%。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遗传病可能为伴X显性病B仅考虑甲病,图中的患者有两种基因型C甲病的发病率等于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 III2与人群中正常女性结婚,后代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7/428【答案】D【解析】【分析】系谱图分析,I1号患病,II2号正常,因此排出伴X显性遗传病;III3患病,II4号正常,排除了伴X 隐性遗传病;II4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排除了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综上甲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设用字母 A、a 表示。【详解】A、甲遗传病不可能是伴X 显性遗传病,因为I1患病但是其女儿II2正常,A 错误;B、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图中所有的患者的基因型是Aa,B 错误;C、甲病的发病率不等于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C错误;D、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设用字母B、b 表示),III2的基因型是AaXBY,已知 b=7%,B=93%,则女性是aaXBXb的概率是(27%93%)/(93%93%+2 7%93%)=14/107,因此后代中患甲病的概率为1/2,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4/1071/4,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7/428,D 正确。故选 D。19用体外实验方法可以合成核酸?已知新冠病毒2019nCoV 是一种新型RNA 病毒,能够攻击人体的肺细胞,若要在体外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来探究该类病毒是否存在逆转录现象,则所需的材料组合是()同位素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同位素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2019 nCoV的 RNA 除去了 DNA 和 RNA的肺细胞裂解液 相应的逆转录酶A BCD【答案】A【解析】【分析】逆转录过程需要以RNA 为模板,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逆转录酶和ATP等条件。【详解】逆转录过程是由RNA 形成 DNA 的过程,需要以同位素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正确;逆转录过程是由RNA 形成 DNA 的过程,不需要同位素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错误;逆转录过程需要以2019nCoV 的 RNA 为模板,正确;除去了 DNA 和 RNA 的肺细胞裂解液中含有ATP,可为逆转录过程提供能量,正确;由于宿主细胞不含逆转录酶,所以需要额外加入相应的逆转录酶,正确。综上分析,A 正确,BCD错误。故选 A。20核糖体RNA(rRNA)通过转录形成,与核糖核蛋白组装成核糖体前体,进一步成熟,成为翻译的场所。翻译时 rRNA 参与催化肽键的连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rRNA 的合成需要核DNA 做模板B原核生物中也有合成rRNA 的基因CmRNA 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可缩短一条肽链的合成时间D rRNA 可降低氨基酸间脱水缩合所需的活化能【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1)转录:是指以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转录的场所:细胞核;转录的模板:DNA 分子的一条链;转录的原料:四种核糖核苷酸(“U”代替“T”与“A”配对,不含“T”);与转录有关的酶:RNA 聚合酶;转录的产物:mRNA,tRNA,rRNA。(2)翻译:是指以mRNA 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翻译的场所:细胞质的核糖体上。翻译的本质:把DNA 上的遗传信息通过mRNA 转化成为蛋白质分子上氨基酸的特定排列顺序。2、RNA 分子的种类及功能:(1)mRNA:信使 RNA;功能: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2)tRNA:转运 RNA;功能:mRNA 上碱基序列(即遗传密码子)的识别者和氨基酸的转运者;(3)rRNA:核糖体RNA;功能:核糖体的组成成分,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详解】rRNA 是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因此rRNA 的合成需要DNA 做模板,A 正确;原核生物也有核糖体也需要rRNA,所以原核生物中也有合成rRNA 的基因,B 正确;每个核糖体上都可以合成一条肽链,多个核糖体分别完成多肽链的翻译,C错误;rRNA 能催化肽键的连接,可见其具有催化功能,即可降低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所需的活化能,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表达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及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和意义。21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大多进入老年后发病。AD 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位于21号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T/t)发生突变。某家族的AD 遗传系谱图如图所示,其中,7 是一名女性,目前表现型未知。对下列系谱图的分析中不再考虑有任何变异的发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D 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5 的基因型是TT或 Tt B若 5 为纯合子,7 一定会携带AD 致病基因C若 7 已怀孕(与一正常男性结婚),她生出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3 D用 7 与一名家族中无AD 遗传的健康男性结婚,在备孕前不需要进行遗传咨询【答案】D【解析】【分析】题意分析,患病的I-1 号和 I-2 号结婚生出了表现正常的 3 号个体,可知控制该病的基因为显性基因,又知该基因位于21 号染色体上,且为常染色体,故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详解】A、由分析可知,AD 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于3 号的基因型为tt,可知双亲的基因型均为 Tt,则 5 的基因型是TT或 Tt,A 正确;B、若 5 为纯合子,即基因型为TT,7 的基因型为Tt,即一定会携带AD 致病基因,B 正确;C、6 号的基因型为tt,5 的基因型是1/3TT 或 2/3Tt,则 7 的基因型为1/3tt、2/3 Tt,若 7已怀孕(与正常男性结婚),则她生出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2/31/2=1/3,C正确;D、由于 5 的基因型是TT或 Tt,6 号的基因型为tt,可见 7 可能携带AD 致病基因,则 7与一名家族中无AD 遗传的健康男性结婚,可能生出患病的孩子,故在备孕前需要进行遗传咨询,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中已怀孕是关键信息。22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用黑藻叶为材料观察细胞的叶绿体B可以用菠菜叶的下表皮细胞为材料观察叶绿体C可以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为材料在高倍镜下观察细胞膜的亮-暗-亮三层结构D可以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为材料观察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答案】A【解析】【分析】叶绿体为绿色,主要存在于叶肉细胞中,可用高倍显微镜直接观察。细胞膜暗亮暗三层结构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甲基绿使DNA 呈现绿色,吡罗红使 RNA 呈现红色。【详解】A、黑藻叶片小而薄,并且细胞呈单层分布,叶绿体大而清晰,可直接制作装片观察,A 正确;B、菠菜下表皮带有少量叶肉才可以观察叶绿体,因为表皮细胞一般不含叶绿体;B错误;C、细胞膜结构的暗亮暗三层结构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可看到,C错误;D、“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需要染色,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为紫色会干扰实验结果,D 错误。故选 A。【点睛】答题的关键在于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材料和工具。23研究突触间作用关系时,进行如图1实验,结果如图2、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轴突 1 释放的递质可引起Na+快速流出神经元M B轴突 1、2 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C轴突 2 释放的递质直接抑制神经元M 产生兴奋D轴突 1 释放的递质能与轴突2 和神经元 M 的受体结合【答案】B【解析】【分析】1、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2、突触小体与神经元的胞体或者是树突接触形成突触,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组成,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详解】A、刺激轴突1 引起动作电位的产生,说明轴突1 释放的递质可引起Na+快速流入神经元M,A 错误;B、轴突 2 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轴突1 释放的是兴奋性递质,都能引起突触后膜离子通透性的改变,B正确;C、根据图2 的结果刺激轴突2 在刺激轴突1,动作电位降低,说明轴突2 抑制了轴突1 释放的递质,作用于轴突1,C错误;D、轴突 1 释放的递质只能与神经元M 的受体结合,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弧的结构以及功能,兴奋的产生以及传导,需要根据图中给出信息分析出轴突1 和轴突2 释放递质的种类。24下图表示某遗传病患者体细胞内第21 号染色体的组成及来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遗传病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B母方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产生了异常的卵细胞C父方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产生了异常的精子D该患者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正常配子约占1/2【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中染色体的形态可知多出的一条21 号染色体应该来自母方,且是母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形成的异常卵细胞与正常精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详解】该遗传病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导致的遗传病,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A 错误;根据图示中染色体的形态可知该患者是由于母方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体没有分离,导致形成了异常的卵细胞,BC错误;该患者减数分裂时三条21 号染色体随机分,产生的配子中含两条21 号染色体和含1 条 21 号染色体的概率相同,故正常配子约占1/2,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依托21 号三体患者染色体数目变化示意图,考查致病原因,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25调查某种单基因遗传病得到如下系谱图,在调查对象中没有发现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个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B-1 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1 C该家系图谱中已出现的女性均携带致病基因D若-4 为女性,则患病的概率为1/2【答案】C【解析】【分析】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从而使发育成的个体患疾病,这类疾病都称为遗传性疾病,简称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是由染色体上单个基因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从 II-3 和 II-4 生下 III-3 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由隐性基因控制。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也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详解】A、从 II-4 生下 III-3 可知,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A 错误;B、若为伴X隐性遗传,-1 的致病基因来自于II-4,与-1 无关,B 错误;C、不论是伴X 遗传还是常染色体遗传,该家系图谱中已出现的女性均携带致病基因,C正确;D、若-4 为女性,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患病的概率为1/4,若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患病的概率为 0(父亲正常),D 错误。故选 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药物 A 是一种新型免疫调节剂,临床用于肿瘤的治疗。研究人员利用H 细胞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相关研究。(1)H 细胞是一种肝癌细胞,机体主要通过_免疫发挥免疫监控和清除作用。但由于各种原因,癌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表达量_,无法被免疫细胞识别,从而实现免疫逃逸。(2)将 H 细胞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加入D 溶剂溶解的不同浓度的药物A 溶液,12h 后测定细胞存活率。实验结果如表,由数据可知药物A 对 H 细胞无明显的细胞毒性,原因是_。浓度/molL-10 1 5 10 15 13 细胞存活率/%10 221 385 312 4 87 4 12(3)研究人员对药物A 的免疫调节作用进行研究。将H 细胞与 T 淋巴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A 溶液,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癌细胞的凋亡率。对照组的设置应为_。单独培养的H 细胞 单独培养的T淋巴细胞 混合培养的H 细胞与 T 淋巴细胞 加入等量的D 溶剂 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凋亡率统计结果如表,据此提出药物A 的免疫调节作用是_。浓度/molL-1凋亡率/%对照组3 1 54 10 63 15 73(4)为进一步探究药物A 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机理,研究人员又做了如下实验:已知 IL-2、TNF-是 T 细胞产生的两种杀伤性细胞因子,研究人员利用癌症模型鼠进行实验,测定了不同组小鼠IL-2、TNF-的表达量,结果如表:A 药剂量/mg kg-1IL-2 TNF-0 812 925 5 1014 1154 10 1232 1323 15 1454 1550 T细胞表面的PD-1 和癌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后可以抑制T 细胞的活性,使其无法识别癌细胞,导致癌细胞的免疫逃逸。研究者分别测定了 实验中 T细胞表面的PD-1和癌细胞表面的PD-L1表达量,结果如图。上述实验结果_(支持/不支持)药物A 免疫作用机理的假设,原因是_。(5)请结合PD-1/PD-L1 信号通路的作用机理,利用免疫学知识为治疗癌症提供一种新思路_。【答案】细胞降低或不表达不同浓度的药物A 与不加药物A 处理后细胞存活率差异不明显;药物 A 能促进淋巴细胞对H 的杀伤能力(使癌细胞凋亡),且浓度越高杀伤能力越强支持药物 A 一方面可以增加T细胞杀伤因子IL-2、TNF-的释放量,增强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另一方面可通过抑制 T 淋巴细胞和癌细胞表面PD-1/PD-L1 的表达,使 T 细胞活性增强,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制备抗 PD-1或 PD-L1单抗,抑制其活性阻断 PD-1 和 PD-L1的结合【解析】【分析】体液免疫主要针对内环境中的抗原发挥作用,细胞免疫主要针对细胞内的抗原、移植的器官和癌细胞发挥作用。根据表格中凋亡率的统计结果可知,随着药物A 浓度的增加,癌细胞的凋亡率逐渐升高。已知 IL-2、TNF-是 T 细胞产生的两种杀伤性细胞因子,IL-2、TNF-表达量越高,T 细胞的杀伤能力越强。【详解】(1)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机体主要通过细胞免疫发挥免疫监控和清除作用。但由于各种原因,癌细胞表面抗原表达量降低或不表达,无法被免疫细胞识别,从而实现免疫逃逸。(2)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5 种不同浓度的药物A 与不加药物A 处理后细胞存活率差异不明显,说明药物 A 对 H细胞无明显的细胞毒性。(3)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药物A 对免疫调节的作用”,自变量是有无药物A 处理,实验组是将H 细胞与淋巴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分别加入由D 溶液溶解的不同浓度的药物A 溶液,那么对照组处理应是H 细胞与 T 淋巴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等量的D 溶液,即。通过实验凋亡率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的细胞凋亡率升高,且随着药物A 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越高,说明药物A 能促进淋巴细胞对H 的杀伤能力(使癌细胞凋亡),且浓度越高杀伤能力越强。(4)通过表格数据和实验结果柱形图分析可知,IL-2、TNF-的表达量随药物A 浓度的升高而增大,而T细胞表面的PD-1和癌细胞表面的PD-L1的表达量随药物A 浓度的升高而减少,进而推测药物A 发挥免疫调节的作用机理是:药物A 一方面可以增加T细胞杀伤因子IL-2、TNF-的释放量,增强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另一方面可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和癌细胞表面PD-1/PD-L1 的表达,使 T 细胞活性增强,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说明实验结果支持药物A 免疫作用机理的假设。(5)T细胞表面的PD-1 和癌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后可以抑制T 细胞的活性,使其无法识别癌细胞,导致癌细胞的免疫逃逸。所以治疗癌症的思路为:制备抗PD-1或 PD-L1的单抗,使癌细胞和T 淋巴细胞不能结合,提高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