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2021届新高考第四次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pdf
-
资源ID:83443704
资源大小:773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吉林省白城市2021届新高考第四次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pdf
吉林省白城市 2021 届新高考第四次模拟生物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分化、凋亡的过程都与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B人体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调控有关C不同种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同种细胞的细胞周期相同D致癌病毒可通过将其基因组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细胞癌变【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的生命历程包括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癌变。这些生命历程大多是在基因的控制之下完成的。细胞发生癌变的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同时发生基因突变。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素和病毒致癌因子。其中病毒致癌因子可以将其基因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诱发细胞癌变。【详解】A、细胞分裂、分化、凋亡的过程都是在基因的控制下有序进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 正确;B、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控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阻止细胞的不正常增殖,B 正确;C、不同种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可能相同,同种细胞的细胞周期也可能不同,C错误;D、病毒致癌因子可以将其基因组整合到人的基因中,诱发基因突变导致癌变,D 正确;故选 C。2如图表示某家族患甲种遗传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种遗传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 b)的系谱图。现已查明6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病的致病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 染色体B就乙病而言,若3和4再生一个健康的孩子,这个孩子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2 C5的基因型是BbXAXa或者 BBXAXaD 9可能只产生基因型为BXa、BY的两种配子【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3号和 4号正常,后代女儿8号患乙病,说明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5号和 6号正常,9号患甲病,说明甲病属于隐性遗传病,由于6不携带致病基因,儿子患病,因此甲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甲、乙两病的致病基因分别位于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A 错误;B、就乙病而言,由于8号的基因型为bb,所以 3和4的基因型均为Bb,若 3和4再生一个健康的孩子,这个孩子是杂合子的概率为2/3,B错误;C、2 号基因型为bb,9号基因型为XaY,所以 5的基因型是BbXAXa,C 错误;D、5的基因型是BbXAXa,6不携带致病基因,基因型为BBXAY,所以 9的基因型为BBXaY或 BbXaY,当基因型为BBXaY时,只产生基因型为BXa、BY的两种配子,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和致病基因位置判断,伴 X 性隐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根据遗传系谱图中的信息写出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并推算后代的患病概率解此类题目的思路是,一判显隐性,二判基因位置,三写出相关基因型,四进行概率计算。3下图甲、乙是探究发酵的装置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用于探究果醋果酒发酵时,打开阀a,转动搅拌器有利于提高产量B打开阀b,经管口3 取样检测酒精和二氧化碳的产生情况C甲可用于探究果酒果醋发酵,发酵前要对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D乙用于腐乳制作,应控制好温度,加盐腌制后接种毛霉菌种【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阀 a 是控制充气口充气的,制备果酒,应该关闭充气口,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充入无菌空气;阀 b 是控制发酵液的取样的,管口2 连接的是排气口,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二氧化碳。腐乳制作过程中,加盐的作用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详解】酒精发酵需要无氧环境,故当甲用于探究果酒发酵时,打开阀 a,转动搅拌器的条件下,由于溶氧量增加,不利于酒精发酵,A 错误;打开阀b,可经管口3 取样检测酒精的产生情况,而产生的二氧化碳从管口2排出,B 错误;甲可用于探究果酒果醋发酵,发酵前要对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C正确;腐乳制作时应先接种毛霉菌种,后加盐腌制,D 错误。故选 C。4人体内存在由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糖异生途径,据报道,科学家已发现了参与糖异生的一种关键性酶 PEPCKI,其作用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细胞中 PEPCKI 浓度过低可能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PEPCKI基因在细胞内的活跃表达可能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有关 抑制 PEPCKI乙酰化为治疗和预防糖尿病提供可能 血糖浓度过高会抑制糖异生途径的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A BCD【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PEPCKI是参与糖异生的一种关键性酶,血糖浓度升高,可促进 PEPCKI乙酰化,从而加速PEPCKI的水解,使糖异生途径受阻,从而减少血糖的来源。【详解】PEPCKI是参与糖异生的一种关键性酶,细胞中 PEPCKI 浓度过高会导致血糖浓度过高,可能会导致糖尿病发生,错误;胰高血糖素能使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而 PEPCKI能使糖异生为葡萄糖,所以 PEPCKI基因在细胞内的活跃表达可能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有关,正确;加快 PEPCKI乙酰化可促进PEPCKI 的水解,使糖异生途径受阻,可以为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提供可能,错误;血糖浓度升高后通过促进PEPCKI乙酰化从而抑制糖异生作用,该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正确。综上分析,C正确,ABD 错误。故选 C。52019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发现细胞适应氧气供应变化分子机制的科学家。当细胞缺氧时,缺氧诱导因子(HIF-I)与芳香烃受体核转位蛋白(ARNT)结合,调节基因的表达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一种促进红细胞生成的蛋白质激素);当氧气充足时,HIF-1羟基化后被蛋白酶降解,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HIF-1被蛋白酶降解后可以生成多种氨基酸分子B细胞合成EPO时,tRNA 与 mRNA 发生碱基互补配对CHIF-l 与 ARNT结合到 DNA 上,催化EPO基因转录D进入高海拔地区,机体会增加红细胞数量来适应环境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当细胞缺氧时,HIF-I 与 ARNT结合,通过调节基因表达促进EPO的生成,使红细胞数量增加,以运输更多氧气;当氧气充足时,HIF-1羟基化后被蛋白酶降解。【详解】A、HIF-1能被蛋白酶降解,说明其本质为蛋白质,降解后生成多种氨基酸分子,A 正确;B、由题意可知EPO是一种蛋白质激素,其翻译过程中tRNA 携带氨基酸与mRNA 上密码子发生碱基互补配对,B 正确;C、由题干可知HIF-l 与 ARNT结合到 DNA 上对基因的表达有调节作用并非催化,C 错误;D、高海拔地区氧气稀薄,细胞缺氧,HIF-I 与 ARNT结合,生成更多EPO,促进红细胞生成,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通过考查人体缺氧时HIF-1的调节机制,来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以及获取题干信息和读图能力。6核孔是一组蛋白质以特定的方式排布形成的结构,被称为核孔复合物,它是细胞质与细胞核内物质输送活动的看护者。如图所示,该复合物由一个核心脚手架组成,其具有选择性的输送机制由大量贴在该脚手架内面的蛋白组成,称为中央运输蛋白。据此分析正确的是()A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核孔复合物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有关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较少,影响到物质的运输C核孔复合物的存在,说明核膜也具有选择性D DNA 和 mRNA 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核膜由两层膜、4 层磷脂分子组成,A 项错误;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B 项错误;核孔复合物的存在,说明核膜也具有选择性,C项正确;DNA 不会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D 项错误。7某生物黑色素的产生需要如下图所示的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三对基因均表现为完全显性。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与性状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基因控制一个性状B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C若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Cc,该生物可以合成黑色素D若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Cc,该生物自交产生的子代中含物质乙的占3/16【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黑色素合成的过程中,受到 a、B、C三个基因的控制,所以基因与性状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A 错误;图中的a、B、C三个基因都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控制性状的,B错误;若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Cc时,a 基因不能表达,酶 无法合成,所以无法合成黑色素,C错误;若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Cc,该生物自交子代中含物质乙的基因型是aaB_的比例是(1/4)(3/4)=3/16,D 正确,所以选D。8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在无机环境中都能找到B大豆脂肪所含能量低于等质量的葡萄糖C法国梧桐根尖细胞吸收的Mg2可用于合成叶绿素D人体心肌组织形态相对坚固是因为其细胞中结合水多于自由水【答案】C【解析】【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但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不能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活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多于结合水。【详解】A、生物体选择性地从无机环境获取物质,在生物体内转变成自身的组成成分,故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在无机环境中不一定都能找到,A 错误;B、与糖类相比,脂肪中氢含量高,氧含量低,故大豆脂肪所含能量高于等质量的葡萄糖,B 错误;C、叶绿素中含有Mg2+,根尖细胞吸收的Mg2可用于合成叶绿素,C正确;D、人体心肌细胞中的水主要以自由水形式存在,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与无机自然界的区别、无机盐的功能和水的存在形式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9基因在表达过程中如有异常mRNA 会被细胞分解,如图是S基因的表达过程,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异常 mRNA 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图中所示的 为转录,为翻译过程C图中 过程使用的酶是反转录酶D S基因中存在不能翻译成多肽链的片段【答案】D【解析】由图可以直接看出异常mRNA 出现是对前体RNA 剪切出现异常造成的,不是基因突变的结果,A 错误;图示 为对前体RNA 剪切的过程,不需要反转录酶,BC错误;S基因转录形成的RNA 前体需经过剪切才能指导蛋白质合成,说明S基因中存在不能翻译多肽的序列,D 正确。10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许多植物会储存大量的油脂。这些油积累在一种由内质网衍生而来的油质体中(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油质体内的油是植物的储能物质B油脂可被苏丹 染液染为橘黄色C内质网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D油质体中的油在两层磷脂分子之间积累【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内质网具有单层膜结构,其能有效地增加细胞内的膜面积,其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将细胞中的各种结构连成一个整体,具有承担细胞内物质运输的作用。【详解】A、油质体内的油(脂肪)是植物的储能物质,A 正确;B、油脂主要成分是脂肪,脂肪可被苏丹III 染液染为橘黄色,B 正确;C、由分析可知,内质网是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C错误;D、由图可知,油质体中的油在两层磷脂分子之间积累,D 正确。故选 C。11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染色体数目变异可发生于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B染色体结构变异往往会引起基因结构发生改变C碱基对的替换可能会使基因中的氢键数目减少D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乳酸菌、噬菌体和人体中【答案】B【解析】【分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详解】A、基因体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A 正确;B、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重复、缺失、易位、倒位,一般不会引起基因结构发生改变,B 错误;C、不同的碱基对氢键的数量可能不同,因此碱基对的替换可能会使基因中的氢键数目减少,C正确;D、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乳酸菌、噬菌体和人体细胞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D 正确。故选 B。12如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植株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都可以作为研究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B图丁个体自交后代中高茎中纯合子占1/4 C图丙、丁所表示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D图丙个体自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属于假说 演绎的实验验证阶段【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甲、乙、丙、丁均含有等位基因,都可以作为研究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A 正确;B、图丁个体自交后代中DDYY:DdYy:ddyy=1:2:1,其中高茎中纯合子占1/3,B 错误;C、图丁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能用来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C错误;D、图丙个体自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属于假说 演绎的提出问题阶段,D 错误。故选 A。13植物叶片脱落酸积累会导致气孔关闭。大豆叶片相对含水量、气孔开放程度、脱落酸含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第14 天持续干旱,第5天测定后浇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干旱会加速叶片的脱落B随干旱时间延长,气孔关闭,叶片光合速率降低C浇水后,叶片脱落酸含量随含水量的升高而降低D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能增加叶片水分散失【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脱落酸含量高时,气孔开度小,脱落酸含量下降时,气孔开度增加,可见脱落酸抑制气孔张开,促进气孔关闭,据此答题。【详解】A、据曲线图可知,干旱会引起脱落酸含量增加,加速叶片的脱落,A 正确;B、随干旱时间延长,气孔关闭,会直接影响CO2的吸收,引起叶片光合速率降低,B 正确;C、据图可知,叶片脱落酸含量随含水量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C正确;D、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会导致气孔关闭,减少叶片水分散失,D 错误。故选D。14关于 DNA 分子复制机制,科学家用荧光染料给Rep(DNA 解旋酶中作为引擎的那部分结构,驱动复制又的移动)加上了绿色荧光蛋白从而获知被标记的分子相对于DNA 分子的运动轨迹,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Rep 可以破坏相邻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BDNA 结合蛋白可能具有防止DNA 单链重新形成双链的作用C根据材料推断Rep推动复制又移动是通过水解ATP提供能量D DNA 复制具有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答案】A【解析】【分析】DNA 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DNA 复制条件:模板(DNA 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 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 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 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DNA 复制结果:一条DNA 复制出两条DNA;DNA 复制意义: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详解】A、根据 rep 蛋白的功能可推断出,rep 蛋白应为解旋酶,该酶能破坏氢键,A 错误;B、DNA 结合蛋白缠绕在DNA 单链上,可防止单链之间重新螺旋化,B 正确;C、根据材料推断Rep推动复制又移动是通过水解ATP提供能量,C正确;D、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DNA 复制具有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 正确。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DNA 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5某农田弃耕后,发生了从草本到灌木阶段的演替。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区域群落区别于其他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B调查该区域土壤小动物丰富度可用标志重捕法C该区域草本和灌木的垂直分层有利于充分利用空间和光能D该区域的某两种动物之间可能既有捕食、又有竞争关系【答案】B【解析】【分析】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用取样器取样法。【详解】A、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 正确;B、标志重捕法应用于调查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可用取样器取样法,B 错误;C、草本和灌木的垂直分层是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充分利用空间和光能,C正确;D、该区域的某两种动物之间可能既有捕食、又有竞争关系,如蟾蜍和蜘蛛,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6人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消耗钠离子的渗透能),而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葡萄糖进入组织液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下列相关叙述或推理合理的是()A葡萄糖从肾小管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不需要膜蛋白的协助B各种细胞主动吸收葡萄糖时都需要ATP直接提供能量C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钠离子的速率影响葡萄糖的吸收D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外葡萄糖的浓度差不会影响葡萄糖的运输【答案】C【解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特点、举例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运输方向(逆、顺浓度梯度)高浓度 低浓度高浓度 低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是否需要载体不需要不需要需要是否消耗细胞的代谢的能量不需要不需要需要代表例子水、氧气、二氧化碳、甘油、乙醇等葡萄糖通过红细胞等Na+、K+等离子通过细胞膜;葡萄糖、氨基酸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葡萄糖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分别是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A 错误;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肾小管上皮细胞从原尿中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消耗的是钠离子的渗透能,而不是ATP,B 错误;C、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从原尿中吸收葡萄糖消耗的是钠离子的渗透能,因此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钠离子的速率会影响葡萄糖的吸收,C正确;D、葡萄糖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分别是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前者是逆浓度进行的,而后者是顺浓度梯度进行,即二者都与葡萄糖的浓度有关,因此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外葡萄糖的浓度差会影响葡萄糖的运输,D 错误。故选 D。17肿瘤细胞能释放一种叫“微泡”的结构,当“微泡”与血管上皮细胞融合时,其携带的“癌症蛋白”能促进新生血管异常产生,并使其向着肿瘤方向生长。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内多个基因发生了突变B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增多C异常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后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会缩短D异常新生血管形成后能为癌细胞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1、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形态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获得无限增值的能力。【详解】A、肿瘤细胞发生了多个基因的突变,细胞出现无限增殖,A 正确;B、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B 错误;C、异常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后,上皮细胞会无限增殖,细胞周期会缩短,C正确;D、癌细胞代谢旺盛,异常新生血管形成后能为癌细胞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D 正确。故选 B。18多酶片是一种促消化的药品,主要成分是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多酶片还具有分解脂质的功效,加速胆固醇的酯化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多酶片应整颗服用,防止唾液淀粉酶对多酶片水解B胃蛋白酶在肠道中把蛋白质水解成多肽C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之一D人体小肠黏膜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胰蛋白酶【答案】C【解析】【分析】“多酶片”的双层结构应是依据“药物先进入胃,然后才进入小肠”来设计的,外层含有胃蛋白酶,内层含有胰蛋白酶、胰淀粉酶等,使其中各种酶能缓慢地释放出来发挥作用。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多酶片应整颗服用,防止胃酸对多酶片的破坏,A 错误;B.胃蛋白酶在胃中把蛋白质水解成多肽,B错误;C.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之一,C正确;D.胰蛋白酶属于大分子物质,不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D 错误。故选 C。19如图是某森林在被大火完全烧毁前后(b 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草本、灌木和乔木植物体内贮存的能量(P n)变化示意图。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A在整个演替过程中,各种群的数量一般呈“S”型增长Ba-b 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的斑块镶嵌分布,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由于 b 点时该森林被大火完全烧毁,故图示演替属于初生演替D可以用样方法调查某种乔木的种群密度【答案】C【解析】【分析】1、三类植物在群落中呈斑块状镶嵌分布应为群落水平结构的特点。2、根据题图,bd 段,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是草本植物被灌木优势取代,灌木又被乔木优势取代。3、演替过程中,由于植物形成垂直结构,则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逐渐增加,但种群数量不一定呈现S型曲线。4、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详解】A、在整个演替过程中,由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越来越多,最后趋于稳定,说明各种群的种群数量一般呈“S”型增长,A 正确;B、由于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同一地段种群密度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 正确;C、b 点时该森林被大火完全烧毁,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所以火灾后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错误;D、可以用样方法调查某种乔木的种群密度,D 正确。故选 C。20同侧屈反射涉及的反射弧结构如图所示,效应器为肌肉。假设在该反射弧中放置了甲、乙两个灵敏电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射属于最简单的反射B结构 a 为反射弧中的感受器C在 b 处给予适宜电刺激,将观察到电表甲、乙的指针偏转情况不同D反射过程中兴奋在d 上的传导是双向的,I 和处的传递是单向的【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a 为效应器,b 为传出神经,c 为神经中枢,d 有神经节为传入神经,e 为感受器。为轴突,为树突或胞体。【详解】A、该反射是三元反射弧,不是最简单的反射弧,A错误;B、根据神经节或神经中枢中的突触结构,可以判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从ea,故 a 为效应器,B 错误;C、在 b 处给予适宜电刺激,电表甲会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兴奋无法逆向传递到c 和 d,电表乙不偏转,C正确;D、反射过程中,从感受器开始兴奋,兴奋的传导和传递都是单向的,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21某雌雄同花植物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研究小组随机取红花和白花植株各60 株均分为三组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相关推断不正确的是组别杂交方案杂交结果甲组红花 红花红花:白花=9:1 乙组红花 白花红花:白花=7:1 丙组白花 白花全为白花A根据甲组结果,可以判断红花为显性性状B甲组结果没有出现3:1 性状分离比最可能的原因是发生突变C乙组亲本的红花植株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3:1 D乙组的杂交结果中红花植株都为杂合子【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表格:甲组实验中,红花和红花杂交,后代出现白花,说明红花对白花为显性性状,设控制红花的基因为 A,则甲组亲本基因型有AA AA、AA Aa、AaAA、AaAa;乙组亲本基因型为AA aa、Aaaa;丙组亲本基因型为aaaa。【详解】由分析可知,根据甲组结果,可以判断红花为显性性状,A 正确;由分析可知,甲组结果没有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原因是红花亲本中并非都是杂合子,因此甲组结果没有出现3:1 性状分离比,B 错误;乙组中的白花个体为隐性纯合子,因此 F1中 7 红花:1 白花就代表了亲代中的所有红花亲本产生的配子比例为显性基因:隐性基因=7:1,即红花植株中AA:Aa=3:1,C正确;根据分析可知,乙组亲本基因型为AA aa、Aa aa,故乙组杂交的后代中红花均为杂合子,D 正确。故选 B。22 化疗药物长春碱能够与微管蛋白结合阻碍纺锤体形成,从而抑制癌细胞增殖。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长春碱在细胞分裂间期发挥作用,阻止蛋白质合成B癌症是由细胞中多个基因突变累积造成的C癌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可维持遗传物质的相对稳定D长春碱不能特异性作用于癌细胞,会对机体产生副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发生于前期,而化疗药物长春碱能够与微管蛋白结合阻碍纺锤体形成,说明该药物在细胞分裂前期发挥作用,进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化疗药物长春碱在细胞分裂前期发挥作用,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不能牵引染色体运动,进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A 错误;癌症是由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等多个基因突变累积造成的,B 正确;癌细胞的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遗传物质不变,C正确;长春碱不能特异性作用于癌细胞,也会作用于正常增殖的细胞,因此会对机体产生副作用,D 正确。23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得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AF 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见下表)。据实验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注:“”表示加入了适量的相关物质,“”表示未加入相关物质。A B、C、E 试管会产生CO2和 H2O B根据试管B、D、F 的实验结果可判断出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C在同一细胞内无氧呼吸能够同时产生酒精和乳酸D氧气的产生发生在线粒体内膜【答案】B【解析】【分析】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场所分别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无氧呼吸两个阶段都发生细胞质基质中;由表格可知,A 试管中不能进行呼吸作用,B试管中进行了无氧呼吸,能够产生酒精和CO2,C试管中能够进行呼吸作用的第二、三阶段,能产生水和CO2,D 试管中不能进行呼吸作用,E试管中能进行有氧呼吸,F试管中能进行无氧呼吸。【详解】A、C、E试管中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 CO2和 H2O,B 试管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不能产生水,A 错误;B、研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场所,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对照实验,故根据B、D、F试管的实验结果可判断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场所,B 正确;C、同一细胞内无氧呼吸仅能产生酒精或乳酸的一种,C错误;D、氧气的消耗发生在线粒体内膜,酵母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氧气,D 错误;故选 B。24 我国科学家利用二倍体竹子和二倍体水稻杂交,得到 F1,F1幼苗再经秋水仙素处理最终培育出新品种,命名为“中华竹稻”。下列相关推理合理的是()A F1幼苗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4 个染色体组B培育“中华竹稻”的原理是秋水仙素诱发基因突变C“中华竹稻”自交。所得子代既有竹子,也有水稻D F1幼苗无同源染色体,属于单倍体植株【答案】A【解析】【分析】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为单倍体。【详解】A、F1幼苗体细胞含2 个染色体组,分别是竹子和水稻的一个染色体组,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4 个染色体组,A 正确;B、培育“中华竹稻”的原理是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是多倍体育种的过程,B错误;C、“中华竹稻”自交,子代依然是“中华竹稻”,C错误;D、F1幼苗体细胞中含2 个染色体组,分别是竹子和水稻的一个染色体组,故不含同源染色体,但其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属于二倍体,D 错误。故选 A。25TMCO1 是内质网上的跨膜蛋白,当内质网中钙离子浓度过高时,TMCO1 形成具有活性的钙离子载体,并将内质网中过多的钙离子排出。一旦内质网中的钙离子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钙离子载体活性随之消失。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高浓度的钙离子会导致钙离子载体失活B内质网中钙离子浓度的失衡可能会导致细胞代谢紊乱CTMCO1 须经内质网加工后由高尔基体分泌出细胞D若敲除TMCO1 基因,则内质网中钙离子浓度会下降【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在钙离子浓度过高时,TMCO1 形成具有活性的钙离子载体,并将内质网中过多的钙离子排出,当钙离子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钙离子载体活性随之消失,据此分析。【详解】A.高浓度的钙离子会导致形成有活性的钙离子载体,A 错误;B.内质网中钙离子浓度的失衡可能会导致钙离子载体的活性发生改变,进而有可能影响代谢,B 正确;C.TMCO1是内质网上的跨膜蛋白,不会分泌出细胞,C 错误;D.若敲除 TMCO1 基因将导致无法合成TMCO1 蛋白,则钙离子载体失活,进而导致内质网中过多的钙离子无法排出,因此内质网中钙离子浓度会升高,D 错误。【点睛】本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信息,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进行合理推断,意在考查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分析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 生态学者在研究草原生态系统中鹿的群时发现除了生殖季节,多数情况下鹿的雌雄个体常常分群活动,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来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请回答下列问题:(1)草原上的雌鹿群或雄鹿群_(填“属于”或“不属于”)种群。草原上鹿群的这种同性聚群分布属于种群的 _特征。(2)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鹿角效应”假说。他利用宠物狗将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通过测定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来进行研究。材料是适宜大小的红色橡胶圈和红色橡胶棒若干。实验中甲组用 1 个红色橡胶圈和1 个红色橡胶棒,乙组用_,丙用_。实验过程中的红色橡胶圈或红色橡胶棒模拟的是草原上的_。为了避免无关变量和偶然因素的影响,应注意:_;_。若甲组所用的平均时间_乙组和丙组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答案】不属于空间2 个红色橡胶圈2 个红色橡胶棒雌鹿或雄鹿控制宠物狗与放置橡胶圈或橡胶棒的距离每次要相等进行重复实验求平均值小于【解析】【分析】1、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特点是个体间彼此可以交配,实现基因交流。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空间特征有:集群分布、均匀分布、随机分布。2、群落的概念: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它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构成和一定的种间相互关系,并在环境条件相似地段可以重复出现3、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4、对照实验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其他无关变量都要相同。【详解】(1)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草原上的雌鹿群或雄鹿群都没包括全部个体,故都不属于种群。草原上鹿群的这种同性聚群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2)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 3 组实验:如果甲组用1 个红色橡胶圈和1 个红色橡胶棒,那么乙组可用2 个红色橡胶圈,丙组可用 2 个红色橡胶棒,记录每次抛出后够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甲、乙、丙3 组宠物狗与放置橡胶圈或橡胶棒的距离是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为了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应该进行重复实验取平均值。本实验中红色橡胶圈或红色橡胶棒相当于该草原上的雌鹿或雄鹿。若甲组所用的平均时间小于乙组和丙组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点睛】本题是对种群概念及特征的考查和“鹿角效应”的模拟实验的考查回忆种群概念及特征完成第(1)小题,分析模拟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并根据实验结果得出预期结论,可以完成第(2)小题。27菠菜是雌雄异株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菠菜耐寒和不耐寒是一对相堆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 A/a 控制,另一对相对性状圆叶和尖叶由等位基因B/b 控制。杂交发生在两株不耐寒圆叶植株之间,子一代(F1)表现型及株数如下表。F1表现型及株数不耐寒圆叶不耐寒尖叶耐寒圆叶耐寒尖叶雌株122 0 41 0 雄株61 59 19 21 回答下列问题:(1)在杂交试验过程中,下列处理波菜的方法正确的是_。A去雄,套袋B不去雄,套袋C去雄,不套袋D不去雄,不套袋(2)控制耐寒和不耐寒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填“常”或“X”)染色体上,且_为显性。控制圆叶和尖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填“常”或“X”)染色体上,且为 _显性。(3)不耐寒圆叶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如果让F1中的不耐寒圆叶植株与不耐寒尖叶植株杂交,F2雌性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答案】B 常不耐寒X 圆叶AaXBXb和 AaXBY 5/36【解析】【分析】分析题表:不耐寒圆叶雌雄各一株杂交,所得F1无论雌雄不耐寒:耐寒3:1,可见控制耐寒和不耐寒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不耐寒为显性;F1雌性全为圆叶,雄性圆叶:尖叶=1:1,可见控制园叶和尖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且圆叶为显性。【详解】(1)由题意可知,波菜是一种雌雄异株的植物,所以不需要去雄,只需套袋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即可,B正确。故选B。(2)亲本都是不耐寒圆叶,子代雌性个体中,不耐寒:耐寒=3:1,只有圆叶;子代雄性个体中,不耐寒:耐寒=3:1,圆叶:尖叶=1:1。所以控制耐寒和不耐寒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不耐寒为显性。圆叶和尖叶与性别有关,所以控制圆叶和尖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圆叶为显性。(3)据分析可推断,不耐寒圆叶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 AaXBY。F1中的不耐寒圆叶植株与不耐寒尖叶植株杂交,两对基因控制的两对性状分开计算,F1中不耐寒雌雄基因型均为AA:Aa=1:2,可看作是自由交配,可得A、a 基因频率分别为2/3、1/3,即 F2代雌性个体中不耐寒和耐寒纯合子所占概率为(2/3)2+(1/3)2=5/9;F1中圆叶基因型为XBXB、XBXb、XBY,尖叶个体基因型只能为XbY,雌雄交配即XBXBXbY、XBXbXbY,F2代雌性个体中纯合子XbXb占 1/4。综合两对基因,F2雌性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5/91/4=5/3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及配子致死情况的综合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对表格数据的分析与理解,难度稍大。28流感病毒可引起人、禽、猪、蝙蝠等多种动物感染和发病,其遗传物质是单股负链RNA。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流感病毒具有包膜,包膜是病毒从宿主细胞的细胞膜中获得的,其基本骨架是_。(2)心血管疾病患者感染流感病毒后容易引发严重后果,因此医生建议他们注射疫苗,这属于 _(填“免疫治疗”或“免疫预防”)。在流行季节前接种一次,免疫力可持续一年,这是由于接种后机体产生了_。(3)接种流感疫苗的人,仍会患普通感冒,这是由于疫苗的作用具有_性。即使曾经得过流感并痊愈的人,也较容易再次患病,从流感病毒的结构分析,原因是_。(4)全病毒灭活疫苗是指将病毒培养在鸡胚中然后进行灭活处理得到的病原体,属于传统疫苗,使用中偶见局部疼痛、红肿等副作用。伦敦国王学院的免疫学家发现副作用易发人群体内的抗体较易攻击自身正常组织细胞,因而有更多可能罹患_病。【答案】磷脂双分子层免疫预防记忆细胞特异遗传物质是单链RNA,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自身免疫【解析】【分析】1.流感病毒在脱离宿主细胞时将部分细胞膜包裹于自身形成包膜,包膜含有蛋白质和磷脂,排列方式双层。2.记忆细胞具有很长时间记忆该抗原特点的功能,当抗原再次侵入机体后,会刺激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消灭抗原。【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