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活译”英语修饰语.docx
如何“活译”英语修饰语修饰语(modifier)是指对中心词汇进行说明、修饰的一个词(或一组词)。英文中对修饰语的分类不尽相同,本文根据一些语言学者的观点,将修饰语分为两类:形容词性修饰语和副词性修饰词语。形容词性修饰语多作定语,用来修饰名词;副词性修饰语常作状语,用来修饰动词和整个句子。假如对修饰语的运用得当,不仅可以为句子平添几分鲜活的色调,也能使语意表达得更为详细和形象。大家都知道,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在表达上存在诸多差异,这一点在修饰语的运用上也有所体现。英语的修饰语可位于其所修饰的词(即中心词)之前,也可位于中心词之后,对中心词起修饰和限定的作用;汉语的修饰语则多位于中心词之前,有时也常常独立成句。鉴于英汉修饰语之间的这一差异,大家在进行翻译时要进行恰当的转换,以符合不同语言的表达习惯。通常来说,大家在将英语修饰语译成汉语时,假如根据“修词语+中心词”的语序译出的汉语读起来语义不通,或者不够地道时,可尝试采纳分译或者转译的方式来翻译。本文以经典英文名著Vanity Fair (英国19世纪小说家William Thackeray的成名作,英国闻名的讽刺性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及其中文译本名利场(杨必译本)为例,与大家探讨如何利用分译和转译的方式来翻译英文修饰语。(注:本文主要分析形容词性修饰语的汉译问题。)分译所谓分译,是指在英译汉时,为了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也为了更清晰地表达原文意思,在翻译时可以变更原文结构,把原文的某个成分从原来的结构中分别出来,译成一个独立成分、从句或并列分句。详细到英文修饰语的翻译中,分译就是指将修饰语与中心词切分开来进行翻译,将修饰语译成一个独立的句子。下面所述的两种状况就很适合采纳分译的方式,大家可以细致体会一下例句中的英文原文和汉语译文。1. 修饰语和中心词体现叠加信息英语的修饰语可以和中心词表达叠加的信息,通过修饰关系体现两者之间的微妙关系;而汉语有时无法用“修饰语+中心词”的方式来体现这种并列的信息。在这种状况下,分译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我们来看两个例句。例1:She was all respectful gratitude to Mrs. Sedley.译文: 她全心都在赛特笠太太身上,对她毕恭毕敬,仿佛是感恩不尽的样子。例2:. and she fell to thinking of her Russell Square friends with that very same philosophical bitterness with which, in a certain apologue, the fox is represented as speaking of the grapes.译文:她想起勒塞尔广场的挚友们,心里虽然怨毒,不过倒还看得开,很像寓言里的狐狸吃不到葡萄时的心境。分析:例1中的修饰语respectful和中心词gratitude体现了“她”对待“赛特笠太太”的两种看法:一是尊敬的;二是充溢感谢之心。这两种看法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可能是因果关系,也可能就是两种心情的叠加。假如将其译成“毕恭毕敬的感恩之心”,便将原文中的两种心情糅合到了一起,既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意思上也说不通。在这种状况下,大家就可以尝试用分译的方式,将修饰语respectful与中心词gratitude分别开来,译成一个独立的句子。译文通过两个分句“对她毕恭毕敬”和“仿佛是感恩不尽的样子”,不仅译出了原文中的叠加信息,体现了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并行的特征,也表达出了两者之间微妙且不太明确的关系。例2中的修饰语philosophical和中心词bitterness之间的关系也很微妙:bitterness表达的是一种愤恨的心情,但philosophical表达的却又是一种“达观的、开明的”的看法,这两者所表达的意思本身就有些冲突。假如将其译成“达观的愤恨”,不仅没有传达出原文中这两种不同看法之间的微妙关系,也会让人感觉匪夷所思。因此译者在翻译这一修饰语和中心词时,需细致体会两者之间的关系。译文通过体现转折关系的两个分句“心里虽然怨毒”和“不过倒还看得开”分译出了原文的叠加信息,既表达了两种不同的心情,又没有割裂它们之间的联系,翻译得精确、奇妙。2. 修饰语和中心词体现评论关系当英文中的修饰语较为抽象,且对中心词起到评论的作用时,干脆将其译为“修饰语+中心词”的形式可能较难理解,这时大家也可以试着采纳分译的方式来处理。我们来看一个例句。例3:Such criminal imprudence Mrs. Smith never knew of; such horrid familiarities Mrs. Brown had always condemned …译文:斯密士太太说,这样不顾前后的行为,简直是一种罪过,她一辈子没有见过。白朗恩太太说,这样不避嫌疑的行为,真叫人恶心,她一直看不上眼……分析:例3中的修饰语criminal和horrid分别是对中心词imprudence和familiarities的评价,这两个修饰语都较为抽象,假如采纳“修饰语+中心词”的方式分别将其译为“罪恶的轻率行为”和“恶心的不拘礼仪的行为”,逻辑上和语意上都有些说不通。汉语中常用单独的句子来表达评论性的话语,同时汉语归纳性的思维特点也确定了评论性的语句常出现在详细的行为之后。因此,我们在译例3中的修饰语时,可以将其译为一个单独的句子,放在详细行为之后。译文所采纳的方式就是将原文中抽象的评论转为对详细行为的描述:将修饰语criminal译为句子“简直是一种罪过”,将修饰语“horrid”译为句子“真叫人恶心”。这种变抽象为详细的译法比较符合汉语表达习惯。转译在英译汉过程中,有些句子可以逐词对译,有些句子则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因而不能用“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方法来逐词对译。对于这些不能逐词对译的句子,需在翻译时将原文中有些词转换一下词类,这样才能使汉语译文通顺自然。这种翻译方法就叫转译。详细到形容词性的修饰语来说,在将其译成汉语时,可依据详细语境将其转化为副词或者动词。下面我们分别来看这两种状况。1. 将修饰语转译为副词在英语中,修饰语所修饰的中心词有时是动作名词。所谓动作名词,是指由动词派生或转化的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名词,与动词同词根或同形。在翻译这一类的动作名词时,为了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增加译文的生动性和详细性,译者可将这类动作名词转译为动词,而该中心词的修饰语在翻译时也就相应地转化成了副词。我们来看两个例句。例5:Miss Sharp only folded her own hands with a very frigid smile and bow, and quite declined to accept the proffered honour.译文:夏泼小姐交叉着手,冷冷地笑着鞠了一个躬,表示不希奇(校长)赏给她的面子。例6:In fact, Mrs. Firkin had that natural jealousy which is one of the main principles of every honest woman.译文:原来孚金夫人和一切正经女人一样,天生会拈酸吃醋,而且把这件事当她的本分。分析:例5中的中心词smile和bow都是动词的名词化,可以表示详细的行为和动作。这两个词的修饰语frigid表示“冷淡的”之意,假如我们将其译为“冷淡的笑和鞠躬”,不仅显得呆板,也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译文将smile和bow这两个抽象名词还原为行为过程(译为“笑着鞠了一个躬”),显得特别生动、地道,而修饰语frigid也被自然而然地译成了副词“冷冷地”。例6中的中心词jealousy同样可以表示行为,在将其翻译成汉语时,转移为动词的效果更好。修饰语natural也相应地被转译为副词。2. 将修饰语转译为动词英语的修饰语有时是一类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等的形容词(即动作形容词)。译者假如遇到这样的形容词,在翻译时可依据详细语境将其转译为动词,以达到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我们来看一个例句。例7:Mr. Bullock was a man of the world, and a junior partner of a wealthy firm. He knewwhat money was, and the value of it: and a delightful throb of expectation lighted up his little eyes, .译文:白洛克先生是见过世面的人,而且又在资本雄厚的公司里做小股东,知道金钱的好处和价值。他心里忽然生出希望来,喜爱得全身抖了一抖,小眼睛里放出光来。分析:例7中的修饰语略显困难,出现了前置修饰语delightful和后置修饰语of expectation,两者都修饰中心词throb,翻译起来较有难度。前置修饰语delightful和中心词throb若根据“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方法来逐词对译,即“开心的(或兴奋的)抖动”,不仅译文读起来生硬,而且也增加了throb的后置修饰语of expectation的翻译难度。其实,of expectation中的expectation为动作名词,delightful也为动作形容词,这两个词在翻译时都可以采纳转译的方式,以使译文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在译文中,译者将形容词delightful译成了动词“喜爱”,将中心词throb译成了补足成分“喜爱得全身抖了一抖”,这一译法不仅强调了中心词的信息,也凸显了修饰语的内容,不行谓不妙。此外,译者将后置修饰语of expectation从原文结构中抽离出来,采纳了分译的方式(译为“他心里忽然生出希望来”),既表达出了原文中困难的修饰信息,也与其后半句话构成了联动的行为动作,使译文更具动态性,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