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总复习解题策略: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技巧.pdf
解题策略训练 4 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技巧专题目标导引现代文解题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科学文章阅读题的解题技巧1.解题步骤第一步,速读全文,且边读边动手、边思考。即动手画出自己觉得重要的词句,比如概括句、过渡句、设问句、标志词等;思考每段或每层文章的大致内容,进而大致了解全文内容,为后边的第二步做好准备。第二步,按顺序答题。可采取以下步骤:(1)分析题目要求,明确解题角度;(2)确定有效阅读区域,这是基础性的一步;(3)将每一个选项与文中相关表述相比较,判断其正误。第三步,回读全文,检验答案的准确性,因为这时我们对材料的理解更深刻更准确。但这一步不一定非走不可,应根据自己的解题习惯、试题的难易来灵活掌握。2.解题方法(1)基本方法比较怎么比较?将各个选项同筛选出来的原文进行比较,多方位多角度地思维,明确差异,去伪存真,从而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比较什么?高考科学文章阅读题常在以下敏感点上设“陷阱”:范围的大小(要注意整体或部分)、数量的多少、程度的高低、可能与必然、肯定与否定、已然与未然(尤其是设想与现实)、时间上的先与后、主要与次要、原因与结果。其设置“陷阱”的方法常是:无中生有、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以偏概全、因果颠倒等。比较时,对这些“陷阱”及其设“陷阱”的方法要格外警惕,比如对“全部”“都”等全称判断,对“已经”等时间副词、对选项中的概念等,都应联想文中相关表述,重点比较。(2)两种特殊方法位置法。筛选信息题要注意题干所提问题在文中所涉及的范围,不在此范围之内的表述一般是不能论述题干问题的,即是要选的答案。这种方法常用在判断原因、论据等试题中。如2005 年全国卷第 5 题,文中画线句在第 2 段第 4 句,这是一个总领句,领起了下文,而 B、C、D 三项都在其后,所以都构成画线句的证据;而 A 句在第 2段开头,所以不构成证据,所以选 A。常理判断法。做阅读题,最重要的是要钻进去,潜心研读文章,但有时也须跳出来,依据常识、常情、常理来推断,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做“推断”题。如 2005 年天津卷第 6 题 D 项说“每个社会个体的价值都能形成社会总体认同的价值观”显然太绝对,因而是错误的。3.规律总结在比较中要注意一些关键词语,尤其是一些限制性的词语。(1)“凡”“一切”“全”“都”等词语出现时,要看是否夸大范围或以偏概全。(2)出现“已经”“正在”“将要”“也许”“可能”等词语时,要看是否犯了已然、未然、或然、必然混淆的毛病,即要注意是已经发生的,还是没有发生的;是可能发生的,还是必然发生的。(3)出现“所以”“而”“导致”“引发”一类词时,要看是否乱用因果,违背了逻辑。(4)出现了“只要就”时,要看是否把必要条件变成了充分条件。二、文学作品阅读的解题技巧1.解题步骤因为文学作品阅读题大多为简答题,所以解题步骤比科技文的解题步骤要复杂些。大体分五步:第一步,通读全文,包括题目和文后的注释,圈点或画出重要信息,如中心句、过渡句、含义深刻的句子,特别是散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那些能够表明文章或段落层次的标志词语等,也要注意。第二步,读题,弄清题目要求。特别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分点表述和字数方面的要求。第三步,根据题目锁定文中有效信息范围。这一步是答题的前提,一要找得准确,二要找得全面,所以其范围不妨大点。第四步,按题目要求比较分析,进一步缩小有效信息范围,直接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或在有效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全文或该层次文章的意思,形成自己对该问题的理解或见解。第五步,概括表述。自 2000年后,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取消了字数限制,因此答题的原则是宁全勿缺,宁详勿略,只要扣住题意,宁可多答一些。因为这类题往往按要点赋分,而答多了不会扣分。2.解题方法(1)利用原文词句法。这又分三种情况:一是直接引述原文词句即可(引述时要注意加上主语,即表述对象)。二是连缀或改造原文词句,即整合有关信息。三是要善于利用文中“其一、其二”“首先、其次”“不但、而且”“不仅如此”“更何况”“再说”等标志性词语把握文章脉络,分析文章层次,把握文意要点,从而使分析概括更全面更深刻。(2)概括法。化繁为简,即把一些枝叶(形容词、修辞手法等)去除,留下主干,也就是能够紧扣题意的关键词。化形象为直白,即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形象化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2006年高考湖北卷第 17 题“好像是每一只羊在它的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里,带回一种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田野的活跃的气氛似的。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就可以这样表述:“羊群带回了阿尔卑斯山的生机。羊群归家给人们与动物带来了喜悦与欢欣。”抽象、转换,即把形象化了的描写内容抽象、转换成概括性的言词。比如2005 年高考全国卷第 16 题,“春风吹开了故都的城门,也廓清了我心灵上的迷雾”一句在文中的含义,应结合下文“1949年的春天”将形象化的“春风”理解为“故都的解放”,结合上文将“廓清了我心灵上的迷雾”理解为“让我对人生又有了信心,对前途不再迷茫。”(3)分点作答,即对赋分较大的题目,答题时应设等序号分要点作答,使答案条理清晰,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对题目中已要求分点作答的,更要“按图索骥”,利用标志词或者标点符号,对文中相关部分的内容分层摘要,然后分点作答。2006年高考湖北卷第18题“本文最后突出写了狗的形象,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就可以分三点来概括回答。(4)分析表达技巧,运用规律指导。文学作品特别是散文阅读,常考表达技巧及其作用。因此平日要留心掌握有关表达技巧的名称、特点及一般作用。解题时可运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先分清所用的技巧,诸如对比烘托、写景抒情、欲扬先抑、比喻拟人、变换人称等;然后回忆该技巧的一般作用,再结合文意分析该种技巧在本文中的作用。这样解题可使自己的分析准确、全面、快速。解答此题最易出现的失误是泛泛而谈,即只答一般作用,而不答在本文中的作用,因而使解答架空。(5)利用试题信息。此法包括以下方法:先做选择题,利用其中正确的两项或三项的分析鉴赏以及错误判断中的合理成分来指导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对前三题的解答。利用试题中的分点要求、分值说明指导自己的解答。详见前边说明。解答多选题时可利用矛盾选项迅速地确定错误的一项,但这种情况在高考题中出现得很少。3.如何有效地组织语言?现代文阅读多为主观题,要求考生自己组织语言来解答问题。2007 年的高考试题大多有可能把最后的那道多选题也改为主观题,所以有效地组织好语言,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对于提高得分也是非常重要的。(1)紧扣题意,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作回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使“答”与“问”有直接的关联性。很多考生只知机械地摘录原文的句子,虽然摘录的句子中有答案所需要的内容,但不是从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的,致使回答不到位,甚至答非所问。因此,一般不宜一字不差地摘录原文,应该严格紧扣题干要求,对准文中有效信息,将题干要求与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之成为全面、凝练、流畅、契合要求的标准答案。(2)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学生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地提取、剪辑、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都和标准答案较切近。学生如果弃文中的重要词句不用,而是完全用自己的话去回答,那样的回答距标准答案都有一定的距离,有时甚至相距甚远。(3)需要高度概括的题目,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高考范题精讲【例 1】(2006 高考湖北卷,6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深海呼吸研究发现,具有深海潜水本领的动物们,首先具有一个神奇的肺。即使是被压扁变形收缩至原来体积的15%,也不会受到任何伤害,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自行恢复,而人类的肺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在分析海豹的肺组织时发现,因为它表面覆盖着一层由特殊化学物质构成的活性剂,所以海豹的肺才如此坚韧有力,在轻松对付高压的同时,还能自如地舒展恢复。摄取和储存氧气的能力是决定生物能否长时间深潜的主要标志。与陆地动物的区别是,潜水动物在屏住呼吸时主要依赖储存在肌肉中的氧气,而陆地动物却是依靠停留于肺部的氧气。实验数据显示,王企鹅在下潜至 510 米深时,可将体内全部氧气的 47%储存在肌肉中,其余的在血液和肺部循环。宽吻海豚在下潜同样的深度时,能将体内 39%的氧气储存在肌肉中。我们人类却不具备潜水途中储存氧气的能力,平时在我们肌肉中只能储存体内15%的氧气。在海豚、海豹和抹香鲸等深潜高手的肌肉中,肌红蛋白的含量都格外高。肌红蛋白是一种将血液中的氧吸收并储存起来的蛋白质,它为肌肉提供以后可使用的能量。因此,它们的肌肉在不需要进行呼吸的情况下还能坚持长时间的工作。此外,为了节约能量,在下潜时它们还具有降低心率的神奇本领。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两组科研人员得出的结论颇为接近。7 头小海象在陆地上的平均心跳为每分钟107次,当它们在海水中下潜时,心跳下降到每分钟39 次,下降了 64%。在它们潜水的初期,心率一般急剧降低,随着它们下潜的深度不断加大,心率随之缓慢下降,极限记录是每分钟 3 次。人在深潜过程中,容易发生减压病。造成减压病的原因是,在下潜时,越来越大的压力会将他肺中的氮气压迫进他的血液或别的组织液中。当他快速返回水面时,氮就会骤然间从溶液中冒出来,这对于所有正常的生理活动都是毁灭性的打击,包括神经功能和血液循环。所以,潜水者在从水下上升时,除必须遵守潜水表或计算器数据要求外,每上升 5 米作几秒钟的安全停留,便可以避免减压病的发生。深潜动物们为什么不得减压病呢?哈佛大学的动物学家吉米卡瑞恩,不久前揭示了这一谜底。卡瑞恩发现生活在南极洲附近的海豹,它们可以下潜到七八百米的深度。但不论它们下潜多么深,体内的氮的浓度基本不变。原因是它们的肺被强大的水压迅速地压扁,一开始就阻止了大量的氮气进入血液。所以深潜动物们免去了减压病的烦恼。1.下列关于深海潜水动物肺的特性和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人类不同,深海潜水动物的肺可在保留极少氧气的情况下不受损伤。B.与人类不同,深海潜水动物的肺在强大水压下变形收缩后可迅速恢复。C.深海潜水动物的肺覆盖着一层活性剂,因而缩展自如,具有降低心率的神奇功效。D.深海潜水动物的肺覆盖着一层活性剂,因而坚韧有力,具有抗击高压的神奇功效。解析:本题测试对第一段相关内容的理解,C 项“具有降低心率的神奇功效”与文中内容不符。答案:C 评注:此题可用比较法,将 C、D两项与文中“因为它表面覆盖舒展恢复”进行比较,判断正误。2.下列关于深海潜水动物体内肌红蛋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深海潜水动物体内肌红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一般陆地动物。B.深海潜水动物体内的肌红蛋白是使其肌肉储存氧气的决定性物质。C.深海潜水动物在不需要呼吸时,肌红蛋白为肌肉提供能量以便持续工作。D.深海潜水动物在从水下上升时,肌红蛋白为肌肉提供能量以避免减压病。解析:D 项肌红蛋白提供能量让深海潜水动物在不需要进行呼吸的情况下还能坚持长时间的工作,而不是避免减压病。答案:D 评注:D 项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它将肌红蛋白的作用与肺组织表面的活性剂的作用混为一团。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人类不能长时间深海潜水的原因之一是不能将氧气大量储存于肌肉中。B.人类不能长时间深海潜水的重要原因是不具有急剧降低心率的能力。C.深海潜水动物不会得减压病,因为它们的肺部覆盖着一种特殊的活性物质,在被强大水压压扁收缩时,阻止了大量氮气进入血液。D.深海潜水动物由于肌肉含有一种特殊的肌红蛋白,能将血液中的氧吸收储存起来,提供以后使用的能量,所以可在不需要呼吸时坚持工作。解析:D 项文中说“在海豚、海豹和抹香鲸等深潜高手的肌肉中,肌红蛋白的含量都格外高。肌红蛋白是能量”,D 项“特殊”错误,储存起来的是蛋白质。答案:D 评注:可以运用位置法,将 D项在文中对应的内容找出来,加以比较,即可判定。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人与深海潜水动物一样,不得快速从水下上升,否则将会危及生命安全。B.深海潜水动物具有深潜能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的肌肉能够摄取储存大量氧气。C.人与深海潜水动物存在潜水能力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不能利用肺来进行深海呼吸。D.人与深海潜水动物一样,在下潜的过程中,肺部的氮浓度基本不会发生变化。解析:A 项深海潜水动物不会危及生命;C 项深海潜水动物的肌红蛋白的含量格外高;D 项人的肺部的氮浓度会有变化。答案:B 【例 2】(2006 山东潍坊一轮质检,18 2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58 题。今夜的泪水李汉荣那个星期天,我在山上漫步,沿着野草缠绕的小径随意走着。我不想寻找确凿的目的地,我把双脚交给这些古藤般时隐时现的小道,就由它们把我带到哪里算哪里,即便被带进密不透风难辨方向的林莽,我也不会埋怨,就迷一次路吧。这么多年,周而复始地走着明白无误的路,想迷一次路都没有机会,一切都设计好了,规定好了,人只要一动身,就进入了固定的程序,就踏上了锁定的路线,红灯停,绿灯行,就这么笔直地走来走去,直至终点。一条路走到黑,这使我们失去了对路的感激。这就如同把一个无味的梦做到天亮,而且夜夜重复,那个梦早就不是梦了,全然没有了梦的神奇浪漫。被同一个梦占据的睡眠与无梦的睡眠并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对死亡的提前预演。天似乎完全黑下来了,在林子里行走更能真切地看到夜晚是怎样一笔一笔很快涂染了它漆黑的形象。然而林中似乎又有了亮色,竹子与竹子之间断续传递着神秘的光线,我仰头一看,竹叶交叠的高处,分布着星星点点的小孔,光,正是从那里漏下来的。此时,我体验到自然界那些生灵们有限的幸福,比如野猪、松鼠、刺猬、山羊、兔子、猫头鹰虽然,在这严酷的世界上,没有谁帮助它们同情它们,在自生自灭的命运里,它们是何等孤独悲苦,天敌的伤害,饥饿的打击,病痛的折磨,它们每时每刻都在提心吊胆地活着。然而,我似乎夸大了它们的痛苦。至少,阳光雨水对它们是免费供应的,还有,在黑夜降临的时刻,天上那些伟大的星星绝不因为它们卑微就不关照它们,相反,与它们的实际需求相比,大自然把大额度的光亮赐给它们。走了大约两个小时,我折回身,向来时的方向走。我没有迷路,星星们不让我迷路。莫名其妙地,我竟流出了眼泪,我觉得这伟大的宇宙固然充满莫测的危险和深奥的玄机,但壮阔的宇宙毕竟对人、对生命体现了无微不至的仁慈。此时已是深夜,这寂寞的山野也许只有我一人独行,当然也许还有一些保持着夜游习惯的伙计,比如猫、狗、松鼠也在夜的某个角落散步或恋爱,但是,毕竟此地就我一人呀,宇宙却为我准备了一万盏一千万盏一千亿盏华灯!整整一条银河都陪着我漫游,天国里全部的照明设施都归我一个凡夫俗子使用!这是怎样的大恩大德啊。我就想,在如此壮丽无比的夜色下,谁能忍心辜负这皎皎明月盈盈星空?这伟大深邃的星空,正是神的无边胸怀,在这神圣星光的映照下,人只能去热爱,去歌唱,去进行美好的创造和劳动,去沉思,沉思存在的源头,沉思无限时间和空间向我们暗示的神秘寓意,或者怀着感恩的心情进入睡眠我想,历史上那些道德高尚智慧卓越心灵伟大的人,除了特殊的禀赋和所传承的高深优美文化影响了他们,他们更重要的道德和心灵源头当是这伟大不朽的宇宙星空这浩瀚无涯的时空之海光芒之海召唤和启示了他们心灵里潜藏的浩瀚崇高的道德冲动;必须熔铸一颗崇高清澈的大心,才配面对这星空。经过虔诚的磨砺、修养、吐纳,他们终于有了一颗与宇宙对称的伟大灵魂。可是,曾几何时,这崇高的精神的星空渐渐成了物理学的星空,化学的星空,气象学的星空,商业的星空,间谍卫星的星空。它渐渐从心灵的天幕暗淡下来。古典的、天真的激情退潮了。人类的目光,更多地锁定在自己制造的符号网络里;人类的心灵,更多地沉溺于物质福利的狭小池塘里。星空依旧如公元前一样浩瀚壮美,星空下,却少有与之对称的伟大激情和壮美灵魂。星空,徒然地照着失去神性失去信仰的现代的荒滩。我在竹林里,借着朦胧而亲切的光线一边走着,一边想着,一次次流出了眼泪。(选自中国随笔精选)5.(1)作者为什么说“就迷一次路吧”?(2)星星没有让“我”迷路,“我”为什么流出了眼泪?解析:(1)此题考查对句意的理解,答案在第一段中。从本段文字的前两句,可看出作者“就迷一次路吧”是心甘情愿的,为什么会这样,下面就是解释。只要归纳好下面的解释,简洁条理一些就是答案。或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此题答案在第 3 段中。“星星们不让我迷路”而“我竟流出了眼泪”之后就是对原因的解释。参考答案:(1)因为多年来,我周而复始地走着明白无误的人生之路,过于单调乏味,失去了对路的感激。(2)感恩于宇宙星空的仁慈(或大恩大德,或召唤与启示)而流泪。评注:解答此题所用的方法是利用原文词句法,即从文中找出相关词句,加以改造整合,关键是所找的词句要符合题干的要求。6.文章第 2 段写“野猪、松鼠、刺猬”等小生灵的意图是什么?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结构的理解。答案在第2、3 段。从行文看第2段的写作是为第 3 段作者写自己的感悟作铺垫。可在第2 段中总结概括,要将第 2、3 段联系起来考虑。参考答案:为了说明宇宙星空不会因为地球上生物卑微而不关照它们。与后文写人接受宇宙星空的恩惠而有感悟作比较,为之铺垫。评注:本题采用的是分点作答,这样答案条理清晰。对文中相关部分的内容分层摘要,如本题的第 2、3 段,然后分成两点作答。7.作者认为,历史上出现那些“道德高尚智慧卓越心灵伟大的人”的条件有哪些?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答案在第3 段的下半部分。“除了”“他们更”就是成就那些“伟大的人”的条件,分条列出就是答案。参考答案:特殊的禀赋和所传承的高深优美文化的影响;宇宙星空对他们的召唤和启示;自身虔诚的磨砺、修养、吐纳。评注:分析概括时要善于利用文中“其一、其二”“首先、其次”“不但、而且”“不仅如此”等标志性词语,来把握文章脉络,使分析概括更全面更准确。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作者对“红灯停,绿灯行”“笔直地走来走去”的生活方式是不满的,他追求的是一种自由自在、不受世俗约束的生活。B.作者认为,壮阔的宇宙星空对人、对生命是仁慈的,具有崇高的精神;作为人,就应该具有与之对称的伟大激情和壮美灵魂。C.“一万盏”“一千万盏”“一千亿盏”“整整一条银河”一组数量词连用,加强了语气,深切地表达出作者对仁慈宇宙的感激之情。D.“物理学的星空,化学的星空”一句,点明了现代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破坏了星空的环境,表达出作者对这一现象的不满。E.文章语言流畅,联想丰富,由眼前之路联想到生活之路,由平常人联想到智慧卓越的人,意味深长,给人启迪。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赏析。A 项“追求的是一种自由自在、不受世俗约束的生活”错,与主旨不符;D 项“影响破坏了星空的环境”错,句子的意思是说人们过多注重的是“物质福利”,缺少与有崇高精神的星空对称的伟大激情和壮美灵魂。答案: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