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关于自学书法的思考.docx
2023年关于自学书法的思考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横亘数千载。书家和书品,浩若繁星,人才辈出。我们在欣赏古人作品的同时,也祈盼自己能写出好的字来。具备哪些要素才能写好字呢?又从何入手呢?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答案只有一个,科学合理,学法得当。一、了解书法的历史和书法技能的知识中国的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经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演变过程,从形状上变化由繁至简。从形态上由静态到动态的发展过程。也可以说是以笔画为基础,以线运动为表达方式的历史。因此,学习书法就要了解不同时代书法的形成、演化及时代的特征和重要人物的特点。同时对先人传下来已被实践证明的宝贵经验,我们加以学习和传承。如:先人用笔之法、结字(结构)、笔势、笔墨、章法、气、意的运用等,要加以深入的研究,这是我们学习书法的捷径。也避免了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二、选帖、审帖、临帖1.选帖:汉字书法历经数千年的改革和发展书体和流派众多,如何选择呢?(1)艺术水准高,实用,适用的原则。“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取法乎下得其微”。同时要和我们书写的习惯相吻合。(2)选用自己最喜欢的字帖,这样能提高学习兴趣。(3)要系统,不要庞杂。帖的作者作品存世量要大,最好行和楷兼有。(文征明、欧阳询、褚遂良、赵孟)这对临者了解并掌握字的量,大有益处。2.审帖:首先把帖中的生字、繁体字、草体字进行标注,观察字的古今的变化过程。观察书家字的势、用笔、字的结构及特点,一个字不同的写法,做到心中有数。3.临帖:“古人用笔千古不变”。临帖是我们学习书法必要的手段与途径。“盖有学而不能,未有不学而能也”。对于有文字经验的人来说,先可以行书入手。首先行书比较符合的书写习惯。其次,行书如同绘画中的速写,更容易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把握字的结构形态。“行聚神宁”行书上可攻草,下可固楷。临帖分为空临、对临、背临、意临这几个阶段。作为一位初学者可以选一种书体进行临帖,要反复的临,坚持经常性,这样才能对笔法、结构充分的理解和掌握。一些不易掌握的笔画偏旁进行有针对的练习。三、以行带楷,用楷促行我们所熟悉的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唐张怀瑾在书断中说:“行书即正书的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其实行书就是节省了楷书的笔画,笔画之间又多出了萦带。也是最常用的笔体,富于变化运笔流畅。从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均超出了其他书体。楷书是楷模也,法度的字。古称:“八分”“本谓之楷书,楷者,式也,模也”。楷书通俗实用,易识易写,笔画统一,平正匀称,结构端庄,有规律可循。是写好行书、草书的基础。如同绘画中的素描。二者各有特点,行书神态生动,楷书端庄法度。二者相辅相成。如果只练行,不练楷,字难有精到和毛笔的神韵。只练楷不练行,有时在书写的速度上不适用,二者练习互补。四、以硬带软,软中求精我们通常把铅笔、钢笔、签字笔等统称为硬笔。毛笔称为软笔。古人学写字和我们现代人在工具和方法以及字的环境不同。一接触就是毛笔。通过老师的讲解,示范到临帖,从笔画到结构,对字的认知到生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生活和学习都是用毛笔,学和用是统一的。而我们认字就是铅字的印刷品,会认字就会写。教我们的老师大多不是书法的传承者。使用的工具是从铅笔,钢笔及签字笔到现在的电脑打字。接触毛笔,临帖的时间更是寥寥无几,在生活和工作中运用就更少了。我们和古人在字的认知和写上,就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因此,在书法的学习上,我们就更要讲方式方法。就工具使用而言,铅笔、钢笔较毛笔来说,使用相对方便好把握。表现力来讲硬笔远不及软笔。在掌握表现字的形态和结构上,对初学写字者来讲,硬笔要比软笔好把握。所以临帖可先用硬笔,主要在字的结构和神韵上下功夫,熟练了以后,再用软笔象硬笔那样临帖。这是在工具使用上,从易到难转换的一种好方法。但是执笔还得像古人执笔的方法(按、压、匀、格、抵)。这样才能达到中锋运笔,发挥毛笔的特性。五、先小后大、先易后难初始练毛笔字多大为好?众说纷纭,各执一词。就拿毛笔字来讲,大字要比小字难写,难在字的笔画结构上不易把握,从悬臂、悬肘、悬腕、难度也是从大到小。但在字的好坏上,没有大小之分。因此写字从个人的爱好和习惯出发,能把字写得舒展开为宜。可以从小行书、小楷书入手,能在比较短的内熟悉字的结构和形态,从经济上也易做到。总之,学习书法为的是把字写好,要用科学的方法和理论为指导,总结规律反复实践,取他人之长之法为我所用。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来增加我们的学习途径。通过日积月累、熟能生巧、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对笔法、结字(结构)章法、墨法反复钻研,在掌握一家之法之体之后,向其他书家学习。“才不大者,不能博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