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知识清单复习第11篇醉翁亭记.doc14124.pdf
-
资源ID:83516102
资源大小:494.97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考语文知识清单复习第11篇醉翁亭记.doc14124.pdf
2019-2020 年中考语文 知识清单复习 第 11 篇 醉翁亭记 一、重点字词 1重点实词(1)望之蔚然 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 (2)翼然临 于泉上 临:靠近 (3)醉翁之意 不在酒 意:情趣 (4)野芳 发而幽香 芳:香花 (5)林霏 开 霏:雾气 (6)负者歌于途 负:背 (7)泉香而酒洌 洌:清(8)伛偻 提携 伛偻:腰背弯曲,这里指老人 (9)山肴野蔌 蔌:菜蔬 (10)杂然而前陈者 陈:摆开(11)觥筹交错 觥:酒杯 筹:酒筹(12)苍颜白发 苍颜:脸色苍老 (13)树林阴翳 翳:遮盖 (14)太守谓 谁 谓:为,是 (15)山水之乐 乐:乐趣 2古今异义(1)佳木秀 而繁阴 古义:枝叶茂盛的样子 今义:秀气、好看(2)野芳发 而幽香 古义:开放 今义:出发(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古义:乐器,这里指音乐 今义:竹子 3一词多义 (1)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表顺接的连词 泉香而酒洌 表并列的连词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表递进的连词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表转折的连词,可是、却 已而夕阳在山 表时间的连词 (2)绝: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停止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 佛印绝类弥勒 极,非常 (3)也: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与“者”连用,表示判断语气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用于句尾,表示肯定的语气 (4)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佳木秀而繁阴 开花,文中指繁荣滋长 (5)意:醉翁之意不在酒 情趣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打算 4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秀丽 名之者谁 名,在文中意思为命名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在文中意思为以为乐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幽香,在文中意思为散发出幽香 繁阴,在文中意思为形成繁阴 太守宴也 宴,在文中意思为举行宴会 (2)名词作状语山行六七里 山,在文中意思为沿着山路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翼,在文中意思为像鸟的翅膀一样 二、成语积累 峰回路转 水落石出 临溪而渔 觥筹交错 苍颜白发 醉翁之意不在酒 三、名句积累 1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四、关键句子翻译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的情趣不在于酒上,而在水光山色中。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位下降与石头显露出来的景象,是山中的四季景色。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 的,是醉翁亭。4(2014 福州)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5(2014 福州)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五、文意理解 1(2014 福州)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仔细找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作者的“乐”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 无穷也”;二是“宴酣之乐”,近取“山肴野蔌”,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喧哗”,太守颓然其间;三是“乐人之乐”,故作文以叙其事。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2作者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滁人”跟随太守出游的欢乐场景。请分析他们“从太守游而乐”的原因。围绕“滁州百姓爱戴太守,愿意跟随太守出游;太守治政有方,百姓安居乐业”回答即 可。3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游且“乐其乐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从 中得到哪些人生启示。围绕“面对困难和挫折能够豁达乐观,恬然自适、积极向上、有所作为”回答即可。4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 岳 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 社会的积极意义。相同点:两篇散文都是借景抒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 怀有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他们这种不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而“与民同乐”的思想 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心为民所系,关注民生,才能构建 和谐社会。5从选文看,醉翁“醉”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的话回答)一是喝酒喝醉了,二是陶醉在山水中。6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 么?表达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六、文章中心概括 这篇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自然风光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名校模拟与名师预测 一、(2014 石家庄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甲】醉翁亭记(节选)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陶侃惜谷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资治通鉴)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1)鸣声上下 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2)陶侃尝 出游 尝:曾经 (3)执而鞭 之 鞭: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实词的含义。课外实词一般都是课内出现过的,如“尝”与陈涉世家 中“尝与人佣耕”中的“尝”同义,“曾经”,“鞭”与童趣 中“鞭数十”中的“鞭”同义,“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上下”即“到处”的意思。2下列句子中的“而”字与例句中的“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B)例句: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A舍鱼而 取熊掌者也 (鱼我所欲也)B千里马常有,而 伯乐不常有 (马说)C登轼而 望之(曹刿论战)D不可久居,乃记之而 去(小石潭记)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常见文言文虚词的辨析。做此类题时,我们要对原句和例句中 的“而”字都作出解释。“而”是连词,“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中是“表顺接”;A、C、D 三个选项的“而”都表承接,B 选项中的“而”是表转折。所以正确答案是 B。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来记述这件乐事的人,是太守。(2)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因此老百姓都是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4【乙】文中从陶侃的行为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可知,陶侃是一个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的人。(意思对即可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陶侃的行为让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 活富裕,人人丰衣足食。所以我们能看出来他是一个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 益的人。此类题宜多个方面概括,以求答案的完整性。5【甲】【乙】两文涉及的主人公都是地方官,请你比较两位地方官的相同之处。他们同为父母官,都能同情百姓,深入基层,关心民生疾苦。甲文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 想,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乙文中陶侃生性耿直,敢怒敢言敢 为,能付诸实际行动,切实解决问题。点拨:此题考查的是自己对文章内容的体会或见解。答题时注意先说出两者的共同点,再分别举例说明。二、(2015 河北名师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 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 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节选自郑燮游江)【注释】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醉翁之意 不在酒 心窃乐 之 (靠近(高踞)(情趣(乐趣)(以为乐 (把当做快乐的事;感到快乐)学者诚 能八面玲珑(确实(果真;实在)点拨: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解释文言文词语一般要考虑古今异义、一 词多义、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现象。句中“乐”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2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D)A林壑尤/美 B 作亭/者谁 C饮少辄/醉 D 昨/游江上 点拨: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断句能力。其他三项的正确形式应为:A.林壑/尤美,B.作亭者/谁,C.饮少/辄醉。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第二天,我拜访了这户人家,静静地坐了很久。4读懂山水。山水风光,移步换景。【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作答 )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山水风光,寄情寓理。【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甲】段作者借游历山水表达自己对山水的喜爱;【乙】段作者既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又从眼前的山水悟出了一个哲理:作画、写文章,乃至做学问都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或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