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儿科诊疗规范33194.pdf

    • 资源ID:83516395       资源大小:1.70M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儿科诊疗规范33194.pdf

    儿科诊疗规范 营养不良 【病史采集】1.入院 24 小时完成病历。2.出生史、喂养史、生长史。3.相关疾病史(急慢性感染、慢性代谢性疾病、长期消化功能紊乱等),病情发生发展过程。4.合并症及治疗经过。【检 查】1.入院后 1 小时必须完成体格检查,除常规体格检查外,应注意皮下脂肪减少部位、程度、水肿、精神状态及心肺功能。2.实验室检查:根据营养不良的程度,作血常规、血电解质、血糖、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等相关检查,针对原发病作相关检查及心电图、肝脏超声、X 线检查,有条件者可作血游离氨基酸、血清酶、血微量元素及各种维生素含量测定。【诊 断】1.根据临床症状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确定营养不良的类型(消瘦型、水肿型、混合型)和程度(轻、中、重)。2.尽力找出原发疾病。3.寻找可能的合并症。【治疗原则】1.迅速纠正严重合并症:如水电解质紊乱、低血糖、严重感染等。2.及时处理各种原发疾病。3.调整饮食,合理喂养。4.可选用各种消化酶、蛋白同化类固醇如苯丙酸诺龙;补充各种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5.病情严重、血浆蛋白过低或有严重贫血者,可输全血或血浆。6.病情复杂,处理困难,需请相应专科或上级医生会诊或转上级医院。【疗效标准】1.治愈:体重增长至相应身高体重标准第三个百分位以上,各项化验检查恢复正常,各项并发症均已治愈。2.好转:体重增长,各项化验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各种并发症好转。3.未愈:未达到上述指标者。【出院标准】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相对稳定者可出院。维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病史采集】1.入院 24 小时内完成病历。2.喂养史、疾病史。3.抽搐发作状态、持续时间、是否伴有喉鸣及意识障碍、有无发热等诱因。4.治疗经过和治疗反应。【检 查】1.入院后 15 分钟必须完成体格检查,重点注意面神经征、腓反射、止血带征。2.实验室检查:血清钙等电解质及碱性磷酸酶。【诊 断】1.根据发生年龄、无热、手足搐搦、喉痉挛及佝偻病体征而无其它神经系统表现,血清钙低于L 可诊断。2.本病应与其它无热惊厥的疾病如婴儿痉挛症、低血糖症、低镁惊厥、颅内出血等病鉴别。3.喉痉挛的患儿应与急性喉炎、先天性喉鸣鉴别。4.伴有发热者应注意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治疗原则】首先控制惊厥或喉痉挛,然后或同时予以病因治疗。1.紧急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抽搐者应立即选用安定或苯巴比妥等药控制惊厥,严重喉痉挛可进行气管插管。2.补充钙剂选用 10%葡萄糖酸钙加等量 10%葡萄糖液稀释后进行缓慢静脉注射或滴注,注意监测心率,如发生心动过缓,即应减慢注入速度或停止注射。3.及时应用维生素 D 制剂。4.病情复杂,处理困难,需请相应专科或上级医生会诊。【出院标准】临床症状消失,血钙恢复正常,病情稳定者可以出院。迟发性维生素 K 依赖因子缺乏症 【病史采集】1.入院 24 小时内完成病历。2.单纯母乳喂养史、既往疾病史。3.病情发生、发展过程、有关诱因、并发症及治疗经过。【检 查】1.入院后 15 分钟内必须完成体格检查,特别注意出血部位、程度、贫血程度和循环状态,怀疑颅内出血,应注意意识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检查,入院后应立即采血送检,颅内出血者根据病情可作腰穿及脑部超声和 CT 检查,有条件者应作凝血因子活性测定。【诊 断】1.根椐年龄、喂养史、出血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即可诊断。2.颅内出血病人应注意与颅内感染或其它原因颅内病变进行鉴别,同时应与其他出血性疾病进行鉴别。【治疗原则】1.补充维生素 k 制剂。2.输新鲜全血。3.止血药物可选用止血敏、6-氨基乙酸等。4.处理颅内压增高、感染等并发症,有硬膜下血肿者要酌情穿剌,多次穿剌无效者再考虑手术治疗。5.病情复杂,处理困难,需请相应专科或上级医生会诊。【出院标准】临床症状消失,出血停止,病情稳定者可以出院。新生儿窒息【病史采集】1.入院 24 小时内完成病历。2.母孕期患病史;多胎、羊水过多;胎盘、脐带异常;分娩异常及用药物均可引起胎儿和新生儿窒息。3.缺氧首先出现胎儿胎动增加、胎心增快,如缺氧持续,则胎心减慢、胎动减少。【检 查】1.体格检查:娩出后在复苏的同时在 1 分钟内对呼吸、心率、皮肤颜色、肌张力、对刺激的反应等进行评估。2.血气分析。3.检测窒息缺氧后可引起的多脏器损害:测血糖、血钙、血钾、血钠、心肌酶谱、肾功能、摄胸部光片、脑 B 超、脑 CT 等。【诊 断】孕期及分娩中有缺氧史,出生 Apgar1 分钟评 47 分为轻度窒息,03 分为重度窒息,若生后 1 分钟 Apgar 评 810 分,而数分钟后又降到 7 分及以下者亦属窒息。有条件单位可做脐血 PH检测以作为 Apgar 评分的补充。【治 疗】对宫内窘迫胎儿进行处理及监护,做好复苏的准备,由经过专业训练的专业人员进行迅速、正确、有效的复苏。1.立即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有羊水胎粪吸入者必要时予气管插管,行气管内清理,操作在分钟内完成,确保呼吸道通畅。2.建立呼吸、增加通气、保证供氧。有重度窒息需较长时间加压给氧、应用气囊面罩复苏器仍然紫绀及需气管内给药者予气管内插管,频率以 40 次分为宜。3.建立正常循环,保证足够的心搏出量。胸外按压心脏以拇指手掌法为佳,心脏按压频率与人工呼吸频率之比为 3:1。4.根据病情选用药物辅助复苏: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钠络酮、碳酸氢钠。5.评价、监护、保温、减少氧耗,有感染可能者用抗生素防治感染,保证营养供给。新生儿肺炎【病史采集】1.入院 24 小时内完成病历。2.孕母在妊娠期感染。3.胎膜早破、急产、滞产、反复经产道检查。4.婴儿出生有窒息史,生后有感染病人接触史及脐炎、皮肤感染、败血症等病史。5.接受侵入性操作和检查等医源性因素。6.吃奶少或拒乳、反应低下等一般症状及咳嗽、喘、吐沫、呛奶等呼吸道症状,体温不升或发热。【检 查】1.体格检查:缺氧、呼吸困难的表现,呼吸音的改变,罗音的性质及特征,重症伴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多脏器功能异常的表现。2.血常规、血培养、痰培养、病毒学检查、血气分析等实验室检查及摄胸部片等。【诊 断】1.根据上述病史、临床表现及胸部光片等辅助检查可确诊。2.需与大量羊水吸入综合征、胎粪吸入综合征、肺透明膜病等鉴别。【治 疗】1.加强护理及监护、保温。2.抗感染治疗。3.加温湿化后供氧,加强呼吸管理。4.胸部物理治疗,体位引流、胸背部叩击或震动。5.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吸痰、雾化吸入及气管内冲冼等。6.纠正酸中毒,心衰者强心、利尿、对症处理,对并发症治疗。7.供给足够的营养及液体,支持疗法。新生儿黄疸【病史采集】1.入院 24 小时内完成病历。2.患儿父母有黄疸、遗传代谢病家族史,患儿父母血型。3.孕母既往有原因不明的死胎、流产史、输血史、分娩过黄疸新生儿病史。4.患儿有窒息、缺氧史。5.患儿有宫内感染史或感染性疾病患病史。6.患儿有内出血病史。7.黄疸出现在生后 24 小时内、进展快,或消退延迟,伴吃奶差、呕吐、腹泻、体温波动等。8.黄疸退而复现。【检 查】1.体格检查:黄疸的分布、程度、颜色,有无贫血、肝脾肿大及核黄疸的神经系统体征。2.血常规、血型、网织红细胞、总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检测。3.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抗体释放试验、抗体效价测定。4.G-6-PD 活性测定、血红蛋白电泳。5.血培养、肝功能、转氨酶、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测、TORCH 血清学检测及基因诊断(PCR)。6.碱性磷酸酶、B 型超声、同位素扫描、CT 等。【诊 断】1、黄疸出现过早:黄疸出现在 24 小时以内。2、血清胆红素程度过重:足月儿205umol/L,早产儿257umol/L。3、黄疸持续过长:足月儿2 周,早产儿4 周。4、血清结合胆红素26umol/L。5、黄疸退而复现或进行性加重。2.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可确诊为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高结合胆红素血症、混合性高胆红素血症及黄疸的致病原因。3.需与生理性黄疸鉴别,以及引起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高结合胆红素血症及混合性高胆红素血症之间的病因鉴别。【治 疗】1.光照疗法。2.药物治疗:酶诱导剂:苯巴比妥、尼可刹米。输白蛋白、血浆、纠正酸中毒。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原发病。肝泰乐、胆酸钠保肝、利胆。中药退黄。3.一般治疗:保温、供氧,尽早开奶,尽快排出胎便,避免使用与胆红素竟争葡萄糖醛酰转移酶或白蛋白竟争结合位点的药物。4.胆道闭锁确诊后手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史采集】1.入院 24 小时内完成病历。2.缺氧因素:宫内窘迫、出生时窒息、反复呼吸暂停、呼吸窘迫综合征、胎粪吸入综合征等严重的呼吸道疾病病史。3.缺血因素:心跳骤停或严重心动过缓。4.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有无意识障碍、吸吮、觅食反射、惊厥等症状。【检 查】1.全身检查:重点查意识、肌张力、有无惊厥、前囟张力,瞳孔大小、呼吸节律、吸吮及拥抱反射情况。2.神经系统检查:瞳孔大小、前囟张力、颅缝、原始反射、肌张力的改变。3.临床分度:分轻、中、重度(根据意识,肌张力,原始反射拥抱反射、吸吮反射,惊厥,中枢性呼衰,瞳孔改变,前囟张力,病程及预后情况来分度)。4.血常规、血液生化检查、血气分析。5.经前囟头颅 B 型超声检查。6.头颅 CT 及 MRI 检查。7.必要时腰椎穿刺查脑脊液。【诊 断】通过上述病史、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特殊检查及血液生化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应与新生儿颅内出血、化脓性脑膜炎及其他惊厥病因相鉴别。【治疗原则】1.供氧;2.止惊:用苯巴比妥、安定;3.脱水剂:速尿、20甘露醇;4.稳定血压:可用多巴胺等药;5.限制液量:6080ml/,纠正酸碱紊乱、电解质紊乱;6.维持营养:静脉内营养,病情稳定后无吸吮能力时给予鼻饲奶;7.改善脑细胞缺氧及代谢障碍:用能量合剂、胞二磷胆碱、脑活素,恢复期可用高压氧治疗;8.应用抗生素预防及控制感染;9.进入恢复期阶段即要早期理疗或康复治疗,以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疗效标准】治愈: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恢复快无神经系统后遗症,症状消失、反应好、吃奶好,一周即可出院。新生儿颅内出血 【病史采集】1.入院 24 小时内完成病历。2.产伤:臀位产、急产、胎吸、产钳等手术产。3.缺氧:窒息、产程过长、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功能不全、脐带脱垂以及母亲患严重疾病。4.出生后有烦燥、凝视、呻吟、尖叫、惊厥,早产儿有嗜睡、反应差、拒奶、肌张力低下等抑制症状。5.常有呼吸不规则。【检 查】1.全身检查。2.神经系统检查 前囟饱满或紧张,瞳孔、肌张力改变,原始反射消失。3.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4.经前囟头颅 B 型超声检查。5.头颅 CT 检查。6.腰椎穿刺或硬膜下穿刺。【诊 断】1.有异常分娩史。2.有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3.头颅 B 型超声及 CT 检查。4.腰穿或硬膜下穿刺:可协助蛛网膜下腔及硬膜下出血的诊断。5.本病诊断要与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镁等疾病相鉴别。【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保持安静、保暖、给氧、头位抬高、减少搬动、延迟开奶、密切观察瞳孔及呼吸情况。2.止痉:用苯巴比妥、安定。3.脱水剂:20甘露醇、速尿、地塞米松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4.止血:维生素 K1、止血敏、止血芳酸、补充凝血因子,输新鲜血或血浆。5.抗生素:一般按新生儿早期感染选用。6.维持营养:早期由静脉补充营养与液体,病情稳定后不会吸吮者用鼻饲喂养或予静脉内营养。7.改善脑细胞缺氧缺血及代谢障碍:用能量合剂、胞二磷胆碱、脑活素。8.苏醒剂:醒脑静。9.防止后遗症:要早期干预,进行训练,亦可选用氨酪酸、VitB1、B6、B12、VitE、ATP 及针炙等。10.门诊随访,定期给予指导。新生儿硬肿症【病史采集】1.入院 24 小时内完成病历。2.发病多见于寒冷季节、环境温度过低或保温不当,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易患本病。3.感染、产伤、窒息、出血及某些先天畸形等常是诱发因素。4.早期哺乳差、哭声低、反应低下、体温不升、皮肤硬肿。【检 查】1.全身体检。2.专科检查:腋温肛温差,皮肤硬肿范围,各器官功能改变的临床体征。3.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血型。4.血清钠、钾、钙、磷、尿素氮、肌酐、血糖。5.血气分析。6.心电图、胸部线片。7.合并 DIC 时应查: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3P试验(指标中项以上阳性者可确诊为 DIC,符合 3 项者高度怀疑)。【诊 断】1.根据以上病史。2.临床表现:不吃,不哭,反应差,体温 35以下,重者30,心率减慢,心音低钝,常伴有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多脏器功能损害、微循环障碍、休克、心功能不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肺出血、肾功能衰竭等。3.硬肿症分为轻、中、重三度(根据体温肛温、腋肛温差、硬肿范围、器官功能改变,每项分别评分),总分为 0 分者轻度,13 分为中度,4 分以上为重度。【治疗原则】1.复温。2.不能吃奶者用胃管喂养。重症或呕吐者暂不喂奶,由静脉供给液体及热量。3.选用适当抗生素防治。4.改善微循环选用多巴胺、酚妥拉明、东莨菪碱。5.DIC 高凝状态时用肝素。6.治疗原发病及各器官功能损害之合并症。7.其他有缺氧者进行氧疗,能量合剂,VitE。8.中药复方丹参、川芎、红花。风 湿 热 【病史采集】1.入院 24 小时内完成病历。2.病前 13 周有否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史。3.病史采集内容应包括发热的热型、心脏受累情况,有无游走性关节疼痛、皮肤改变以及有无舞蹈病的表现。【检 查】1.全身体检,生命体征及咽部特征。2.心脏听诊包括心音、心律,有无返流性杂音、奔马律或心包摩擦音。3.皮疹的部位、特点、关节的局部表现,有无遗留畸形。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咽拭子培养、抗“O”、血沉、C 反应蛋白、血清补体试验等。5.心电图,胸部线检查。【诊 断】1.主要表现:心脏炎、多发性关节炎、舞蹈病、环形红斑、皮下结节。2.次要表现:发热、关节痛、以往有风湿热或风湿性心脏病史,血沉加快或C 反应蛋白阳性,白细胞增多,心电图 P-R 间期延长。3.链球菌感染证据:抗“O”或其他抗链球菌抗体增加,咽拭子培养为组链球菌阳性,或近期有链球菌感染如咽炎、猩红热等。4.凡有两项主要表现或一项主要表现和两项次要表现,并附有近期链球菌感染病史可考虑该病诊断。5.凡诊断不明确又怀疑风湿热,应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感染、过敏性关节炎、急性化脓性关节炎、病毒性心肌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疾病相鉴别并做相应的检查。【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休息及控制活动量,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卧床休息时间及活动量视病情而定。2.控制感染病灶,急性期用抗菌素控制感染。3.抗风湿治疗,常用阿司匹林及肾上腺皮质激素,两者药物的选择、用量及疗程必须根据临床表现决定,用药中注意用药副作用及停药后“反跳现象”。4.并发症处理:如充血性心力衰竭。5.对舞蹈症的治疗。过敏性紫癜 【病史采集】1.入院 24 小时内完成病历。2.皮疹出现时间、顺序、部位、特点及可能诱因。3.胃肠道症状,腹痛部位、性质,大便性状,是否呕吐。4.关节受累,小便量及颜色,有否浮肿。【检 查】1.全身体检及重要的生命体征。2.皮疹的部位、特点,腹部体征、局部关节特征。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大小便常规、大便隐血试验及查血沉、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血清补体、血清免疫球蛋白等。4.毛细血管脆性试验。【诊 断】1.根据典型的皮肤紫癜,尤其是伴有荨麻疹、神经血管性水肿及关节、胃肠道或肾脏损害表现时可确诊。2.凡诊断不明确又怀疑过敏性紫癜者,应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风湿性关节炎、外科急腹症、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等疾病相鉴别,并做相应的检查。【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避免与可疑过敏原接触,存在感染时要抗感染治疗,补充维生素 C、维生素 P。2.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疗法,前者对控制严重胃肠道出血和腹痛疗效显著,后者对长期肾脏病变者试用。3.对症处理及中医治疗。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病史采集】1.入院 24 小时内完成病历。2.发热的时间、热型,抗生素治疗情况。3.手足皮肤改变,躯干皮疹特点,口唇、舌、结膜充血程度。4.与心脏受累有关的症状。【检 查】1.全身体检及重要的生命体征。2.手足皮肤病变的特点,有无脱皮,脱皮的部位,结膜、唇、舌充血表现。3.淋巴结肿大的部位、大小、疼痛感。4.心脏听诊:心律、心音、杂音情况。5.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血沉、抗“O”、C 反应蛋白,血清蛋白电泳,血清免疫球蛋白电泳,血清补体。6.心电图,心脏 B 超,胸部线检查。【诊 断】1.不明原因持续发热 5 日以上,双侧结膜充血,口咽充血,唇红、干裂,杨梅舌,手足皮肤特异性改变,淋巴结肿大,尤其是超提示有冠状动脉瘤或扩张可确诊。2.凡诊断不明确又怀疑该病者,应与出疹性传染病、病毒感染、急性淋巴结炎、类风湿病、病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炎等疾病相鉴别,并做相应检查。【治疗原则】1.急性期治疗:丙种球蛋白加阿司匹林治疗。2.恢复期治疗:小剂量阿司匹林抗凝治疗,严格掌握减量及停药时间,对阿司匹林不耐受者用潘生丁。3.注意心脏并发症治疗,定期复查心脏情况,必要时做冠状动脉照影,并适当控制活动量。4.对有血栓形成者,可用尿激酶或链激酶治疗;内科治疗无效,或个别严重的病人,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5.对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的病人及时进行对症处理。麻 疹 【病史采集】1.发病前与麻疹病人接触史。2.发热及上呼吸道卡他症状。3.皮疹出疹时间、顺序、蔓延速度及持续时间。4.与之鉴别的症状及皮疹特点。【检 查】1.全身检查及主要生命体征。2.专病检查:皮疹形态、分布部位、口腔颊粘膜处见麻疹粘膜斑。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必要时做麻疹 IgM 抗体检查。4.器械检查:胸部线片;必要时做心电图检查。【诊 断】1.依据麻疹接触史,病前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皮疹出现的时间、顺序、蔓延速度、持续时间等皮疹特点可作出诊断。2.本病需与风疹、幼儿急疹、猩红热、肠道病毒感染鉴别。【治疗原则】1.护理及对症治疗。2.中医中药治疗。3.并发症治疗(肺炎、心肌炎、中耳炎、脑炎等的处理见相关章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病史采集】1.上呼吸道前驱表现、咽痛。2.多系统受累症状(神经、呼吸、消化、泌尿、循环及血液等系统相应症状)。3.发热,热度及持续时间。【检 查】1.体格检查:浅表淋巴结肿大、皮疹形态、肝脾肿大。2.实验室检查:血象: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总数,异型淋巴细胞所 占比例;血清嗜异性凝集试验;肝功能;EB 病毒抗体。【诊 断】1.依据持续发热、多系统受累症状、外周血白细胞增多,单核细胞增多,可见异型淋巴细胞,血清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可作出诊断。2.本病需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急性白血病鉴别。【治疗原则】1.护理及对症治疗。2.重症可使用皮质激素及干扰素。细菌性痢疾 【病史采集】1.进食不洁食物及饮料史。2.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样大便。3.突发高热、惊厥、精神萎靡或昏迷等中毒性痢疾表现。4.与之鉴别的其它腹泻。【检 查】1.全身检查:疑毒痢时应在 15 分钟内完成体格检查。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疑毒痢时应作血清电解质、二氧化碳结合力等检查;大便常规、培养及药敏试验;如有条件可作免疫荧光菌球法、葡萄球菌协同凝集 试验以快速诊断。3.器械检查:必要时作乙状结肠镜检。【诊 断】1.依据进食不洁食物史,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等症状可作出临床诊断,确诊需依靠大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2.本病需与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沙门菌肠炎、霍乱与副霍乱、病毒性腹泻、阿米巴痢疾等鉴别。【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2.抗菌药物治疗。3.中药治疗。4.中毒性菌痢治疗:包括抗休克扩容、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失衡、防治肺水肿等措施。消化性溃疡 【病史采集】1.入院 24 小时内完成病历。2.有关消化性溃疡的症状包括厌食、消瘦、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反酸、反复上腹部疼痛、呕血及便血史。3.有关上消化道疾病包括溃疡的家族史。4.以前的检查、治疗经过及疗效情况。【检 查】1.全身体检,重点检查腹部情况。2.上消化道钡餐检查。3.有条件可作上消化道纤维内窥镜检查。4.有条件可进行抗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or Pylori,HP)IgG 检测,快速尿素酶试验,13-C 素呼吸试验等。【诊 断】1.具有上消化道疾病的症状,钡餐及纤维内窥镜检查的结果即可诊断。2.注意与应激性溃疡、胃泌素瘤所致 Zollinger-Ellison 综合征相鉴别。【治疗原则】1.饮食治疗。2.并发症治疗,如溃疡出血等。3.抗酸治疗,包括 H2受体阻滞剂及质子泵抑制剂。4.保护胃粘膜,如胶体铋。5.根除 HP 治疗。6.病情复杂,医疗条件欠佳者,需请专科医师或转上级医院医治。【疗效标准】1.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钡餐或纤维内窥镜检查溃疡愈合。2.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好转,钡餐或纤维内窥镜检查溃疡缩小。3.未愈:未达到上述水准者。【出院标准】病情好转、并发症控制后可出院门诊治疗。小儿腹泻病 【病史采集】1.入院 24 小时内完成病历。2.大便性状、次数及病程。3.有无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表现。4.有无中毒症状。5.有无明显病因及诱因。【检 查】1.全身体检,注意生命体征及脱水情况。2.血常规、大便常规,电解质及肾功能检查。3.病毒学检查,大便细菌培养。【诊 断】1.根据大便性状、次数即可诊断,病因未明确之前,统称腹泻病。2.尽可能找出腹泻的病因以鉴别诊断。【治疗原则】1.合理饮食。2.控制感染。3.消化道粘膜保护剂,微生态疗法。4.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5.脱水程度、中毒症状严重又缺乏相应检查及治疗手段者需送上级医院治疗。【疗效标准】1.治愈:大便次数、性状恢复正常,脱水纠正。2.好转:大便次数减少,性状明显好转,脱水基本纠正。3.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出院标准】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稳定者可出院。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稳定者可出院。支气管肺炎 【病史采集】1.入院 24 小时内完成病历。2.发热,咳嗽、气促及并发症的表现。3.治疗经过及其疗效。【检 查】1.体检注意呼吸频率,有否鼻扇、紫绀、三凹征,肺部细湿罗音及合并的气胸、脓胸体征。须注意有否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及其它脏器功能受累而出现的症状。2.入院后应作血象及胸部 X 线检查,有条件者应作病原学检查,中性粒细胞硷性磷酸酶积分等。危重病例应作血气分析。【诊 断】1.典型的支气管肺炎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紫绀、肺部有较固定的细湿性罗音,结合线检查结果,可作出诊断。同时辨别病情轻重,及有无心衰、呼衰等并发症和脓气胸等合并症。2.可疑病例应与急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支气管异物等鉴别。【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患儿宜减少活动,室内空气清新,饮食宜清淡。重症病例可酌情应用血浆或新鲜全血等。2.病原治疗:根据病情或病原学检查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3.对症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包括祛痰剂,雾化治疗等。氧疗。防治水、电解质失衡。4.重症患儿宜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酚妥拉明,酌情加用阿拉明或多巴胺。严重肺炎,喘憋不能缓解者,可短期应用皮质激素。5.防治并发症及合并症:及时纠正心衰、呼衰、胃肠功能衰竭、脓胸及脓气胸等。【疗效标准】1.治愈:体温正常,呼吸平稳,喘息消失或偶有咳嗽,精神及食欲改善,肺部体征消失,X 线检查炎症吸收。2.好转:体温正常,精神食欲改善,气促好转,紫绀消失,有轻、中度咳嗽,肺部罗音明显减少,X 线检查炎症部分吸收。3.未愈:症状及体征无好转。支气管哮喘 【病史采集】1.入院 24 小时内完成病历。2.咳嗽喘息的频度及强度,持续时间及诱因,有无发热。3.有否存在哮喘持续状态。4.既往有无喘息史、过敏性疾病史及有无家族过敏史。5.治疗经过和治疗反应。【检 查】1.入院后 1 小时内完成体检 2.实验室检查:作血象、X 线等相关检查;有条件者作肺功能、气道反应性测定及变应原检测;病情严重者作血气分析。【诊 断】1.具有反复喘息史,肺部哮鸣音,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有效者可作出明确诊断。哮喘急性严重发作,经合理应用拟交感神经药物和茶碱类药物仍不能缓解者,可诊断哮喘持续状态。2.对疑诊病例可作肾上腺素或舒喘灵试验,或气道反应性测定及变应原检测,结合个人或家族过敏史,有助于诊断。3.需与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及呼吸道异物等疾病鉴别者,应做相关检查。【治疗原则】1.保持呼吸道通畅:湿化气道,保证热量及水份供给。2.纠正低氧血症。3.镇静:对烦躁者,可适当应用镇静剂。4.抗生素应用:合并细菌感染者,可选用抗生素。5.气管扩张剂应用:2-受体激动剂:常用的药物有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及克仑特罗;氨茶碱;异丙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仅用于哮喘持续状态。6.糖皮质激素应用:对重症或哮喘持续状态者,应早期大剂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滴注,常用的药物有:甲基强的松龙、地塞米松及强的松等。7.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重症患儿因呼吸急促不显性失水增加,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脱水,注意纠正脱水。一般补液量增加生理量的 50%。有混合性酸中毒时,可适当应用碱性药物。8.机械通气治疗:对持续呼吸困难,呼吸衰竭虽经治疗仍逐渐加重者须进行机械通气。9.病情复杂,处理困难,需请相应专科或上级医生会诊。【疗 效】1.临床治愈:症状和体征消失。2.好转: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稳定。3.无效:症状和体征无好转或加重。【出院标准】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相对稳定者可出院。呼吸衰竭 【病史采集】1.入院 24 小时内完成病历。2.病因、诱因、呼吸困难的形式(吸气性、呼气性或混合性)及其严重程度、有否呼吸节律紊乱。3.有无紫绀、意识障碍及其它系统功能损害的表现。4.治疗经过及治疗反应。【检 查】1.入院后 15 分钟内完成体检。2.实验室检查:须作血气分析,并作动态监测至结果基本正常,其它相关检查包括血象、血电解质及 X 线检查等。【诊 断】根据临床表现、原发疾病和血气分析结果可作出明确诊断,应判断中枢性呼吸衰竭或周围性呼吸衰竭。型呼吸衰竭(低氧血症):PaO2。型呼吸衰竭(合并高碳酸血症):PaO2,Pa CO2。【治疗原则】1.病因治疗:针对引起呼衰的原因和诱因治疗。2.保持呼吸道通畅。3.氧疗:注意氧气的加温和湿化。PaO2保持在 (6585mmHg)为宜,谨防氧中毒。4.呼吸兴奋剂的应用:主要用于中枢性呼衰,对限制性呼吸衰竭慎用。对气道阻塞、心跳骤停、哮喘的患儿禁用。5.呼吸衰竭引起颅内压增高者,及时应用脱水剂。并发心力衰竭者给予快速洋地黄制剂;有脑水肿、肺水肿者,要限制补液量,必要时可用利尿剂。6.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7.机械通气:对中枢性呼吸衰竭所致的反复呼吸暂停20 秒,窒息或严重的呼吸道梗阻;肺炎、RDS 严重通气功能、换气功能障碍,经治疗仍不能缓解,吸入 FiO2为或 CPAP 吸入 FiO2为,而 PaO2(50mmHg);PaO2 FiO2150;(A-a)DO260kpa(450mmHg);PaCO2(70mmHg)或 PaCO2(60mmHg),但上升速度每小时(10mmHg);VD/VT者,均需及时应用呼吸器。【疗效标准】1.临床治愈:症状和体征消失,血气恢复正常。2.好转: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血气基本恢复正常。3.无效:呼吸困难症仍存在,甚至病情恶化,血气无改善。急性肾小球肾炎 【病史采集】1.入院 24 小时内完成病历。2.前驱感染:发病前 13 周有呼吸道或皮肤感染史。3.水肿、高血压、尿量、尿色情况。4.既往有无浮肿、血尿史。5.有无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急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检 查】1.物理检查:判断水肿程度及性质,测血压,寻找脓皮症、扁桃体红肿、龋齿等感染病灶,及时详细检查有无循环充血的表现。2.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血沉、ASO、CRP、血清蛋白测定、血清补体测定,必要时查乙肝二对半、尿 FDP、24h 尿蛋白的定量、血脂等。【诊 断】1.具有前驱感染的病史,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作出明确诊断。2.对不典型病例需与尿路感染、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急进性肾炎、病毒性肾炎进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1.卧床休息:起病 12 周内应卧床休息。2.调整饮食:对水肿、高血压者限盐及蛋白质。3.控制感染。4.高血压及高血压脑病的治疗。5.少尿及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处理:严格控制液体入量、纠正代谢紊乱、透析治疗等。6.循环充血的治疗:积极利尿、可用硝普钠静点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一般不用洋地黄类药物。重者可透析治疗。【疗效判断】1.治愈:水肿、少尿、高血压、血尿消失,血生化正常,尿常规检查转阴,并保持 3 月以上。2.好转:临床症状及重症并发症消失,尿常规检查仍有少量红细胞、肾功能正常。【出院标准】病情好转、并发症控制后可出院。定期随诊。肾病综合征 【病史采集】1.入院 24 小时内完成病历。2.水肿。3.过去有无类似浮肿史及当时情况。4.过去用药(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的剂量、疗程、效果。5.询问有无血尿、高血压及氮质血症之表现。【检 查】1.全身水肿的程度及性质,测量腹围,有无腹水征,测血压,心脏体征,肺部体征。2.辅助检查:尿常规、24 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血胆固醇、甘油三脂、脂蛋白、血浆总蛋白及白蛋白、血清蛋白电泳、补体、血沉、胸部 x 线检查。【诊 断】1.具有典型的“三高一低”临床表现可诊断单纯性肾病,若同时伴有血尿、高血压、氮质血症、补体持续降低四项之一或多项者可诊断为肾炎性肾病。2.本病应与急性肾小球肾炎早期相鉴别,必要时查抗核抗体、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等,并需详尽参考病史及有关家族史除外狼疮肾炎、乙肝病毒相关肾炎、紫癜肾炎。【治疗原则】1.一般疗法:休息、饮食、感染的防治。2.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疗:(1)初次治疗:短程疗法;中长程疗法。(2)复发病例治疗:重复短程疗法或改中长程疗法;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3.对症治疗:利尿消肿、纠正水电解质失衡。4.中药治疗。【疗效标准】1.缓解:症状及体征消失,尿常规、血生化恢复正常,并发症完全控制者。2.好转:水肿、少尿消失、高血压消失,肾功能恢复正常,尿常规:尿蛋白+,各种并发症明显好转。【出院标准】达缓解或好转者,可出院,定期随访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病史采集】1.入院 24 小时内完成病历。2.有关病因的病史:如急慢性肾炎、毒物及药物中毒、肾结核、急性感染或脱水所致循环衰竭等。3.有无少尿或无尿。4.氮质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的表现:头痛、恶心、呕吐、嗜睡、烦躁甚至昏迷。【检 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体位。注意酸中毒之呼吸深长,注意高血钾所致心率缓慢、心音低钝、心律失常、四肢肌张力减弱。注意因血容量过多致急性心力衰竭(循环充血)、急性肺水肿的表现。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及心包摩擦音。【诊 断】1.凡急性出现少尿(每日尿量少于 250ml/m2)或无尿(指每日尿量少于50ml/m2或无尿排出),伴有氮质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即可诊断急性肾功能衰竭。2.应注意肾前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与肾性肾功能衰竭的鉴别,并寻找其病因。【治疗原则】1.病因治疗。2.一般治疗:饮食:坚持“二高一低”(高热卡、高必需氨基酸、低蛋白);体液平衡:严格限制液体入量,每日补液量=前日尿量+异常损失量+400ml/m2;补充 VitC、VitB6、叶酸、铁剂。3.对症治疗:(1)高钾血症:补碱性液、钙剂、葡萄糖加胰岛素;(2)水中毒:利尿、透析;(3)低血钠的处理:当血钠120mmol/L,补钠;(4)低钙、高磷的处理:口服碳酸钙或醋酸钙,有抽搐者静脉补钙;(5)酸中毒:无症状者暂不补碱。4.透析治疗:指征为保守治疗不能控制的高血容量、高血钾7mmol/L、尿素氮L,或每日增高 9mmol/L、血肌酐 884umol/L。【疗效标准】1.治愈:尿量正常,尿毒症症状消失,尿常规、血生化、肾功能正常。2.好转:尿量正常或接近正常,尿毒症消失或好转,血生化检查改善。【出院标准】治愈或明显好转者可出院,后者门诊随诊、带药治疗、定期复查。营养性贫血 【病史采集】1.入院后 24 小时内完成病历。2.面色苍白发生的时间、程度;神经精神的变化;不良喂养史;慢性疾病、腹泻或失血史;是否早产、双胎等。【检 查】1.体格检查应注意有无智力、发育落后,震颤、肌张力增高,有无贫血性心脏病。2.实验室检查:贫血常规(RBC、HGB、MCV、MCH、MCHC)、网织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形态;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运铁蛋白饱和度;有条件者作血清和红细胞叶酸、血清维生素B12浓度测定;必要时作骨髓检查。【诊 断】1.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2.应与地中海贫血、感染性贫血、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及红白血病等鉴别。【治疗原则】1.加强护理,防治感染,改善喂养,适当增加富铁食品。2.病因治疗:仔细查找病因,如肠道失血、钩虫病等对因治疗。3.补充铁剂、维生素 B12和叶酸。4.严重病例伴有心力衰竭或其它并发症者可考虑适当输血。5.病情复杂,处理困难,需请相应专科或上级医生会诊。【疗效标准】1.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血红蛋白恢复正常且保持 3 个月以上,有关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病因去除。2.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好转,HB 增高 20g/L 以上,有关实验室指标基本正常。3.无效:经充分治疗后,临床症状、血象及骨髓象无改变。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病史采集】1.入院后 24 小时内完成病历。2.出血的缓急、程度和部位。3.有无神经系统症状。4.发病前期有无感染史,治疗经过及反应。【检 查】1.入院后 1 小时内完成体检;重症 15 分钟完成体检。以自发性皮肤、粘膜出血为主要症状,应注意颅内出血的症状及体征。2.实验室检查:血象及出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等)检查,网织红细胞计数,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骨髓检查。有条件者作血小板抗体检查。【诊 断】1.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2.应与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败血症等引起的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症状性血小板减少症鉴别。【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避免外伤,防治感染。大量出血时可予输血,必要时输浓缩血小板。2.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常用的药物有强的松。如出血已控制,应逐渐减量。疗程 4 周左右。3.免疫抑制剂应用:应用激素治疗无效者或脾切除无效者可试用。4.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注。5.脾切除。6.止血药物及辅助生血小板药:大剂量维生素 C、维生素保留、安络血、止血敏可有止血作用。恢复期可加用氨肽素、利血生等,可能有利于血小板恢复。7.病情复杂,处理困难,需请相应专科或上级医生会诊。【疗效标准】1.治愈:出血症状消失,血小板计数100109/L,持续 3 个月以上无复发。2.恢复:出血症状消失,血小板计数100109/L,观察尚不足 2 个月。3.好转:出血症状消失或好转,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增加20109/L,但未达到 100109/L,连续检查和观察 2 周以上。4.无效:未达到好转标准者,至少观察 4 周以上。化脓性脑膜炎 【病史采集】1.入院 24 小时内完成病历。2.详细询问近期有无局部化脓感染性疾病。3.全身感染中毒表现:高热、精神萎糜、肌肉关节酸痛、易激惹、烦躁不安、厌食等。4.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惊厥、肢体瘫痪、部分颅神经受损的相关表现。【检 查】1.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全身系统体查,仔细寻找感染病灶、皮肤出血点、瘀斑。2.神经专科检查:头围、前囟、颅缝情况,判断意识障碍程度,颅神经、肌力、肌张力、各种反射、脑膜刺激征,眼底检查,疑硬脑膜下积液者可做颅骨透照试验。3.辅助检查:脑脊液生化、常规及细菌学检查(涂片、培养),电解质、血培养、皮肤瘀斑涂片,脑电图、必要时头颅 CT 检查。【诊 断】1.有感染性疾病史,结合典型的神经系统表现、脑脊液改变可明确诊断。2.本病应与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Mollaret 脑膜炎鉴别,主要依据脑脊液检查

    注意事项

    本文(儿科诊疗规范33194.pdf)为本站会员(得****3)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