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山依云曦城项目一期建筑沉降观测方案2011.8.11修23058.pdf
-
资源ID:83563974
资源大小:183.77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狮山依云曦城项目一期建筑沉降观测方案2011.8.11修23058.pdf
xxx 项目 沉降观测方案 1 目录 1、工程概况.2 1 1 工程地质条件.2 1.2 水文地质.3 2.监测目的与意义.3 3.监测内容.3 4.测点布置.4 5.监测方法.4 6.监测频率与预警控制.4 7.质量保证.5 xxx 项目 沉降观测方案 2 沉降观测方案 1、工程概况 招商地产狮山项目用地为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原狮山农场“羊房岗”。地块位于科技路西侧,本期建筑施工范围为一期标地块,总用地面积3.238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268 万平方米。共3 栋 30 层高楼,设2 层地下室,地下室底板面标高为11.7m;9 栋 3 层别墅,别墅设1 层地下室,地下室底板标高最低约为8.0m。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主体工程基础采用管桩及桩筏基础形式。建筑0.000 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高程)20.65 米。1 1 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之地基由人工填土(Qml)、第四系陆相冲淤积层(Qal)、残积土层(Qel)及古近纪始新世华涌组(E2h)砂砾岩、含砾砂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等组成。第四系冲淤积层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粉质粘土组成,与下伏基岩呈不整合接触。基岩的强、中风化岩风化程度不均匀,软硬相间,常以互层的状态出现。各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自上而下综述如下:1、素填土:为场地内推高填低的新近填土层,共 32 个钻孔见及,厚度0.707.50m,地面标高9.22 18.89m。呈灰红色,主要由泥岩、泥质粉砂岩风化土回填而成,未压实。2、淤泥:局部分布于水塘范围,仅有14 个号孔见及。层厚0.40 4.10m,顶界标高5.61 10.90m。深灰色,含有机质,流塑,粘滑属高压缩性软弱土层。3、粉质粘土:全场36 个钻孔见及该层,层厚0.70 8.00m,顶界标高2.4110.91m。灰色、灰黄色,呈可塑状,粘性强。个别孔夹透镜体的中、细砂层。4、淤泥、淤泥质土:全场仅17 个钻孔见及该层,是本场地的主要软弱土层。层厚1.20 5.80m,顶界标高0.01 7.01m。灰色、浅灰色。流塑,含较多腐殖质、有机质,味臭,污水。5、粉质粘土:仅在5 个钻孔见及,层厚1.50 5.20m,顶界标高-2.79 1.61m。灰黄色,可塑,粘性强,局部含腐木。6、残积土(el):大范围分布。层厚0.60 7.80m,顶界标高-3.09 19.62m。xxx 项目 沉降观测方案 3 为场地的主要土层。灰红色、深灰色,可塑硬塑。由粉砂质泥岩和泥岩风化残积而成。局部钻孔为残积粉砂(灰黄色,中密,由粉砂岩风化残积而成)。7、全风化泥岩(W4):全场仅17 个钻孔见及该层。层厚1.00 10.90m,顶界标高-7.95 16.72m。灰红色,岩芯呈坚硬土状,泥质结构,遇水软化。8、强风化基岩(W3):全场地均有见及。揭露厚度或层厚0.50 19.2m,顶界标高-47.79 19.47m。岩性为砂砾岩、含砾砂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等。灰红色为主,岩芯呈土柱状,半岩半土状,岩质软,易碎,常夹中风化岩。该层岩为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9、中风化基岩(W2):揭露层厚0.50 18.50m,顶界标高-51.19 16.37m。岩性为砂砾岩、含砾砂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等。浅灰红色,岩芯呈柱状,岩质较硬。风化不均匀,常夹强风化岩,偶夹微风化岩。该层岩为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其软化系数的平均值为0.69 0.75,属软化的岩石。1.2 水文地质 本场地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温暖潮湿,雨量充沛。根据勘察结果,场地内地下水位埋深0.20 6.40m,地下水水位标高在7.51 18.29m。地表水主要存于丘陵之间水塘中,地表水发育。地下水类型有残积土层中之潜水及基岩裂隙水。地下水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排泄主要靠蒸发。场地环境类型属类,地层透水性分类属A 类。2.监测目的与意义 本工程场地整体土质条件虽较好,但地质变化较大,地形起伏,采用引孔锤击预应力管桩基础,其沉桩贯入度与质量仅靠质量抽检仍难以准确把握,且主(高层)、裙楼楼层数差别较大。对工程结构基础体系的沉降等项目作合理准确观测,可以实时了解高楼工程基础的稳定状况,各部位的沉降差异,判断高层住宅楼桩基工程的施工质量,也能起到工程验收前后的监控作用。3.监测内容 在制定本基坑监测方案时,主要是参照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15-31-2003、.招商地产狮山项目一期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筑变xxx 项目 沉降观测方案 4 形测量规程JGJ/T8-9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的有关要求,力求使监测工作合理、规范,在满足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观测费用。对高层住宅楼、裙结构各主要部位结构(墙)柱的沉降进行跟踪观测,以掌握(墙)柱基础的沉降及其结构的安全稳定状况。4.测点布置 依据甲方提供的工程地质报告,及高层住宅楼基础结构和地基情况,并与甲方技术负责人商议后,确定本工程沉降观测分二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施工期观测,第二阶段为工程验收后的监控观测。各测点的具体位置如下:第一阶段墙、柱沉降观测点:根据本工程结构的场地环境,观测点布置在地下室负一层,分两区独立布设沉降观测站点。57#,10 11楼区共布34 处观测点,测点设于墙、柱结构上,其中57#高层住宅楼设18 点,10 11楼布8 点,地下室群楼设2 点;另设控制基准点或工作基点4 点,共32 点。7 栋别墅区共布30 观测点(其中12-17#楼每栋4 个、18#楼 6 个),测点设于墙、柱结构上,另设控制基准点或工作基点6 点,共36 点。第二阶段墙、柱沉降观测点:根据本工程结构的场地环境,可以按甲方要求,将观测点重新布置在首层(如甲方不提此要求则仍以第一阶段的有效测定进行),测点布设要求与第一阶段的测点位及数量对等。测点布置图,在现场观测的通视、照明条件满足要求还可能据实做适当调整,待布设完成后,再报送正式观测布点图。5.监测方法 采用高精度水准仪对沉降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以确保对柱(墙)基础和地下室大柱和结构的稳定信息的采集质量。6.监测频率与预警控制 6.1从 2011年 8 月 10 日起至2012年 12 月 22 日,按平均每15 天观测1 次,施工期内观测期内,预计观测16 次。竣工后监控观测期1 年,每季度1 次/年,xxx 项目 沉降观测方案 5 共 4 次。6.2 若出现异常情况或变形较大时,将对观测频率作适当调整,并报请甲方确认后实施,或因甲方要求作相关调整。6.3 监测结果的险情预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难题,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工作基点按二级要求进行布设,建筑变形测量按三级要求进行观测。表 1 观测精度及控制值 序号 监测项目 测试方法和仪器 测试精度 测点布署 预警控制值 1 施工期内建筑物沉降与差异沉降 需监控的建筑物各墙、柱 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0mm 间距10m 14#楼区布39点;57#,1011楼区布34点,7 栋别墅区42点 30mm,0.2%(建筑物边长)2 施工期内基准点或工作基点 6 点6 点 3 工程验收后的监控观测,建筑物沉降与差异沉降 需监控的建筑物各墙、柱 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0mm 间距10m 同第一阶段 30mm,0.2%(建筑物边长)4 施工期内基准点或工作基点 同第一阶段 7.质量保证 7.1 监测小组由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3 4 人;7.2 采用专门的测试仪器进行监测;7.3 监测技术要求符合现行的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建筑变形测xxx 项目 沉降观测方案 6 量规程JGJ/T8-97 的有关要求;7.4 有严格的审核制度,对采集的数据及其处理结果要经过校验审核后方可提交。8.监测成果提交 8.1 沉降观测报表。监测组每次观测的数据都将做及时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到主体结构柱的沉降变形情况,并将观测结果及时反馈给项目工程部相关人员。正常情况下第三天内将每次观测结果以报表和说明的方式通知有关单位。8.2 观测总报告。阶段性观测工作结束时提交相应的观测报告(一式六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