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让经典诵读成为传统文化进课堂的有效途径1741.pdf
-
资源ID:83568985
资源大小:317.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论文--让经典诵读成为传统文化进课堂的有效途径1741.pdf
论文-让经典诵读成为传统文化进课堂的有效途径 让经典诵读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作者:XXX 摘要:经典作品具有美育和德育的功能,经典中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经典诵读的过程就是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我校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时将经典诵读与传承传统文化相结合,在经典中挖掘传统文化资源,诵读时再现传统文化画面,加强经典中的传统文化实践,力争让经典诵读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关键词:经典诵读传统文化挖掘再现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而“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的瑰宝,它含有深刻的哲理、丰富的情感。学生进行经典诵读,其实就是与我们古代的先哲对话,听取古代圣贤的教诲。诵读经典可以积累知识、丰富思想与情感、提高涵养、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养成学生丰富的语言感受力,提高学生说话、写文章的能力,同时,经典作品还具有美育和德育的功能,“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它能带给学生美的熏陶及人格的砒砺,从而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使他们的思想境界不断净化和提升,内心世界不断地强大和丰富。经典诵读的过程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因为它是圣贤先哲对自身生活的记录和感悟,它本身就是传统文化,而经典中更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基于此,我在开展我校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时将经典诵读与传承传统文化相结合,在经典中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再现传统文化画面,加强经典中的传统文化实践,力争让经典诵读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一、挖掘经典中的传统文化资源 又如宋代 XXX 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诵读的同时,我们在了解古人过年时要放鞭炮、换桃符以及欢天喜地心情的同时,可以挖掘春节的来历、传说及传统俗让学生知晓,并要求学生将这些来历、传说讲给他人听,将传统俗付诸实践。再如清朝 XXX的节令门端阳: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简简单单的 28 个字,就把古人如何过端午节写得清清楚楚了。我们诵读时还可以补充端午节的来历、纪念 XXX 的意义,还可以把有关白蛇传的传说、戏剧、电影、电视片段推介给学生欣赏。像这样的古诗词很多,如唐朝 XXX 的清明、唐朝宋之问的途中寒食、唐朝 XXX 的乞巧、XXX 好问的京都元夕、汉代关于七夕节的诗词等,几乎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诗词歌赋,从这些诗词歌赋中都能挖掘出很多的传统文化资源。二、再现经典中的传统文化画面 经典诗词歌赋的画面感都很强,我们可以在诵读时用不同方式分门别类地再现。再现的方式很多,我们可以根据诗词歌赋的内容选择合适或喜欢的方式加以呈现。诗配画:几乎所有的经典诗词都可以用此种方式再现画面。尤以写景类、叙事类为佳。配的画可以是单幅的也可以是多幅的连环画,让浓浓的诗情变成生动鲜明的图画。教师组织鉴赏和评比,激发孩子的创作兴趣。诗配乐:著名作曲家 XXX 先生早已把良多唐诗谱上了曲子成为人们争相传唱的歌曲,并出了专辑读唐诗,收录了登鹳雀楼、春居、红豆等良多名篇。我们在诵读这些经典诗词时也能够观赏、学唱,甚至把这些由古诗词编排的歌曲酿成舞蹈在课堂上、课间、课后跳出来,让这些诗词酿成童谣,永生难忘。讲诗文故事:良多经典中都蕴含着有趣的传说、故事,在诵读经典时能够有认识地举行积累,开“经典中的传说”故事会,通过这类方式将源远流长的故事流传下去。演一演:叙事类、送别类作品都可以演出来,比如课本中的杨氏之子、送元二使安西,我们在研究时都把它改编成了小剧本,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当学生身着古装、羽扇纶巾、满腹经纶地“劝君更进一杯酒”时,你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离文明又进了一步,你不得不感叹经典的魅力。奏一奏:在素质教育的号召下,大多数孩子都学了一、两门乐器。我们可以把乐器和诗词结合起来。比如研究伯牙绝弦,我们在弄懂文言文的意思后,把故事的来龙去脉弄清楚,用表演的形式再现了这个故事,演出时就请学古筝的同学演奏古筝曲高山流水让同学们欣赏。三、加强经典中的传统文化实践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类能力的首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控运用语文的规律。”经典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很多,创作时的背景、情境、传说,经典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哲理甚至思维惯,精神上的鼓舞、气节上的鞭策、文学上的各种修辞手法运用等,都值得我们用心体会和模仿。它们是那样鲜活,喜怒哀乐,时隔千年,仍然让我们感同身受。比如古诗中那些富含哲理的句子的应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今天都依然散发着璀璨的光芒;比如那些咏“梅、兰、竹、菊”的诗篇仍荡涤着人们的灵魂,那些气节歌仍是我们的民族魂;比如那些写景的、表达思乡之情的作品仍能激起我们的共鸣 我们在研究送元二使安西时,从时代背景、地理位置入手,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诵读、表演,吟诵其他的送别诗(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赋得古原草离别别董大XXX一直到席 XXX的送别),还在课堂上欣赏因送元二使安西而谱写的阳关三叠,最后整节课在同学们合唱的 XXX 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中结束,学生的小脸因文化的滋润而纯净、唯美,听课的老师评价:这节课一定会在学生的记忆中占据一席之地。2014、2015、2016 年的庆“六一”文艺汇演,我校都是师生共同参与,克己打扮、道具,将经典诵读中优良的篇目在观赏的形式上加以创新,配上音乐、画面、情境、舞蹈、道具,用表演、演唱、朗读、情景剧、书法、绘画等多种形式展现经典魅力。2015 年“六一”,九位年轻教师选了一组儿童古诗词,配上笛子、雨伞、向日葵、红辣椒、硬纸壳剪的黄牛和小船等道具,在学生的配合下吟诵,表演十分成功,使学生、教师和与会的家长们都沉溺在经典浸润的快乐和幸福之中。2016 年“六一”,三年一班同学身着古代戎装,手拿岳家旗,在本人敲打的战鼓声中吟诵 XXX 的满江红博得热烈的掌声,应观众要求,他们这个节目演了两遍,经典的魅力通过他们稚嫩的童声传递给了作为家长的成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