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部编本语文《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分类整理及课内外对比阅读汇总4571.pdf

    • 资源ID:83606138       资源大小:868.33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本语文《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分类整理及课内外对比阅读汇总4571.pdf

    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通假字】(1)邹忌修八尺有余(通“又”,整数之外还有零数)(2)明日徐公来,孰视之(通“熟”,仔细)【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名词作动词,穿戴)(2)朝服衣冠(名词作状语,早晨)(3)令初下,群臣进谏(名词作动词,下达)(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私,形容词作动词,偏爱)(5)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当面)(6)闻寡人之耳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一词多义】(1)朝:A.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B.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C.朝服衣冠(读 zho,早晨)(2)孰: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代词,谁)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3)若:A.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B.门庭若市(如,像)(4)方:A.今齐地方千里(方圆、纵横)B.有朋自远方来(地方)(论语十二章)(5)私:A.莫不私王(偏爱)B.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私下)(观刈麦)(6)上:A.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上等)B.上书谏寡人者(送上)(7)于:A.皆以美于徐公(比)B.皆朝于齐(到)C.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在)(8)之:A.齐国之美丽者也(的)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代词,指徐公)C.吾妻之美我者(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9)有:A.邹忌修八尺有余(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B.欲有求于我也(与“无”相对)【古今异义】(1)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区域或空间的某一部分)(2)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今天的下一天)(3)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今义:讽刺,侧重揭示、批评或嘲笑)(4)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身边侍候的人,近臣;今义:表大致范围,方位词)(5)窥镜而自视(古义:照;今义:偷偷地看)(6)能谤讥于市朝(古义:议论;今义:诽谤讥讽)【重要句式】(1)判断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者也”表判断)(2)倒装句 忌不自信。(否定句中有否定词“不”,代词“自”做“信”的宾语,宾语前置)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后置)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介词结构后置)(3)省略句: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主语、宾语,(邹忌)与(之)坐谈 (4)被动句: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重要词语】(1)孰视之(通“熟”,仔细)(2)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偏爱)(4)皆朝于齐(朝拜)(5)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重要句子】(1)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晚上睡觉时想这件事,(恍然大悟)说:“我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对我有所求。”(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3)虽欲言,无可进者。即使想进言,也没什么可进谏的了。(4)忌不自信。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重点问题整理】1.邹忌这样劝谏何以能说服齐王?答:1语言委婉,巧妙设喻,以小见大(由生活小事推及治国大事)推己及人。2进谏的内容有针对性,符合当时的政治需要。3善于揣摩国君心理,使国君乐于接受。4齐威王是个开明的君主,他善于纳谏。2.邹忌是怎样讽谏齐王的?答:邹已忌运用的是以小见大,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至齐威王的治国大事,现身说法说明齐威王处于最高最有权势的统治地位,因而受蒙蔽也最深。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使其懂得纳谏的重要性。3.概括邹忌的人物形象特点。答:邹忌是一个身材魁梧,仪表堂堂;有自知之明,善于反思;忠于职守巧于劝谏、深谙君王心理的谋臣策士。4.齐威王是如何纳谏的?答:广开言路,悬赏激励。勇于改错,修明政治。5.概括齐威王的形象。答:齐威王是一个善于纳谏,广开言路,勇于改错、明智果断的贤明君主。6.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此”指的是什么?广开言路、内政修明,他国来朝。7.有关纳谏、进谏的名言或故事。答:名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故事:屈原向楚王进谏而放逐,最后投江而死。比赶干向纣王进谏。魏征向唐太宗进谏。赵普进谏。8.读了本文之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要广开言路,富国安民;人要有自知之明,对恭维的话要提高警惕,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假象所迷惑,应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及时发现改正错误;讲话要讲究策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9.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怎样?答: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而是尊重客观事实,找出了其中的原因,这是由人与人之间不同关系而决定的:妻由于爱而所偏私;妾由于畏而不敢直说;客由于有所求而要讨他的欢心。10.请你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像,用第一人称描写出妾回答邹忌时的心理活动。答:我只是一个妾而已民,如果说实话,岂不会令夫君不高兴,可能以后会冷眼相待,还是夸夸他讨他欢心吧。【三年中考汇编】(一)阅读选文,完成 9 13 题。(17 分)【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乃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信饬百官,众功皆兴。(选自史记,有删节)【注释】放勋:尧的名。驯德:顺天应人的美德。便章:治理。百姓:百官族姓。羲、和:羲氏与和氏的并称。饬(ch):约束,整顿。功:事情。9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诃语。(2 分)(1)期年之后 (2)众功皆兴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 分)A其仁如天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B就之如日 停数日(桃花源记)C以亲九族 其将归见其亲也(送东阳马生序)D乃命羲、和 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 分)(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敬 顺 昊 天 数 法 日 月 星 辰 敬 授 民 时 1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请写出齐威王和尧帝为使国家大治,分别采用了什么治国方法。(4 分)齐威王:尧 帝:9 (1)满一年(2)兴办 10A 11(1)能够在公共场合指责讽刺我,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励。(2)一年三百六十六天,用闰月正定四季。12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13(1)齐威王广开言路(虚心纳谏)。(2)尧帝以德治国,管理百官,研制历法。【参考译文】帝尧,就是放勋。他仁德如天,智慧如神。接近他,就像太阳一样温暖人心;仰望他,就像云彩一般覆润大地。他能尊敬有善德的人,使同族九代相亲相爱。同族的人既已和睦,又去考察百官。帝尧命令羲氏、和氏,遵循上天的意旨,根据日月的出没、星辰的位次,制定历法,谨慎地教给民众从事生产的节令。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用置闰月的办法来校正春夏秋冬四季。帝尧真诚地告诫百官各守其职,各种事情都办起来了。(五)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 25-29题。(14 分)【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战国策)【乙】(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侍臣:身边的大臣。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孜孜:勤恳的样子。稔(rn):丰收。25选出下列对加点文言虚词理解有误的一项()(2 分)A 虽欲言(虽然)皆朝于齐(向)B 意犹不足(还)遂致亡灭(于是)C 百姓何得不安乐乎(怎么)乃下令(于是)D 燕、赵、韩、魏闻之(代词,代这件事)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助词,的)26选出对下列文言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2 分)A 门庭若市(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指人多)B 年谷丰稔(谷物丰收)C 面刺寡人(当面指责我)D 穷兵黩武(用尽兵力来炫耀武力)27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28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29【甲】文中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_(2 分)【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_(用自己的话表述)。(2 分)25 A 26 D 27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28(1)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让我听见的,可以得到下等奖赏。(2)因此我从早到晚孜孜不倦,只是希望清清静静的,让天下平安无事。29【甲】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或:善于纳谏)【乙】治国以民能本,要让百姓安居乐业【参考译文】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当年刚刚平定京师,宫中的美女、奇珍玩物,没有一个宫院不是满满的。可隋炀帝还是不满足,横征暴敛搜求不止,加上东征西讨,穷兵黩武,弄得百姓无法忍受,于是导致了隋朝灭亡。这些都是我亲眼见到的。因此我每天从早到晚辛勤努力、毫无厌倦,只求清净无为,使天下不生事端,从而做到徭役停罢,五谷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治国好比种树,只要树根稳固不动摇,就能枝繁叶茂。君主能够实行清净无为,百姓怎会不安居乐业呢?阅读文言文,回答 9-13题。(共 13 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诫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万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剌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楚庄王欲伐越。压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节选自韩非子)注 越:越国。睫:眼睫毛。庄蹻(qi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9 与“臣之妻私臣”中加点“之”字埘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A 何陋之有?B属予作文以记之。C 王之伐越,何也?D山川之美,古来共谈。10翻译下列语句。(4 分)(1)皆以美于徐公。(2)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11【甲】文中齐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_。(2 分)【乙】文中楚庄于想要伐越的原因:_。(2 分)12【甲】【乙】两文都以_的说理方法进行劝谏。(1 分)13读完【甲】【乙】两文,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2 分)9 D 评分说明:(2 分)选择正确得 2 分。10(1)都认为(我)比徐公美。(2)所以认识事物的困难,不在能看清别人,而在能看清自己。评分说明:(4 分)每小题各 2 分,意思对即可得分。11【甲】有善于进谏的谋臣和虚心纳谏的君王。【乙】楚庄王认为越国政乱和兵弱。评分说明:(4 分)【甲】【乙】各 2 分,各有两个方面,答出一个方面得 1 分。12设喻(类比、比喻)评分说明:(1 分)填写正确得 1 分。13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做人做事贵有自知之明;规劝他人要讲究方式方法等。评分说明:(2 分)结合【甲】【乙】文内容谈出一点,意思对即可得 2 分。【参考译文】楚庄王想攻打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攻打越国呢?”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事混乱,军队软弱。”庄子说:“我担忧智力和见识就像眼睛一样,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大王的军队被秦、晋打败后,丧失土地数百里,这说明楚国军队软弱;庄蹻在境内偷盗,官吏无能为力,这说明楚国政事混乱。可见楚国在兵弱政乱方面,并不比越国差。您却要攻打越国。这样的智慧就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楚庄王便打消了攻打越国的念头。因此要想认识事物的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所以说:“自己认识到自己才叫做明智。”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回答 19-23题。(共 13 分)【甲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19用“/”标示出下面句子的停顿。(仅标一处)(1 分)今 齐 地 方 千 里 20下列加点字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 分)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B.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1翻译下列句子。(4 分)(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2【质疑探究】邹忌和诸葛亮都苦口婆心地劝谏他们的君主,他们希望达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然而他们劝谏的艺术各有不同,你认为他们的不同表现在哪里?。(3 分)23【迁移拓展】劝谏是一门艺术,魏徵以“载舟覆舟”劝谏唐太宗,实现了“贞观之治”;曹刿用“取信于民”劝谏鲁庄公,打赢了“长勺之战”。因为要迎接中考班主任取消了本班的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为了让班主任恢复你们的这些课程,你准备和他(她)这样说:(2 分)19.(1分)今 齐 地/方 千 里 20.(2 分)C 21.(4 分)(1)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2)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有所不同。(每小题 2 分)22.(3 分)第一问:都希望他们的君主能广开言路,接受意见。(1 分)第二问:邹忌:用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现身说法,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1分)诸葛亮: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由主而次,循循善诱,谆谆告诫,不失人臣身份。(1 分)23.(2 分)略。评分要点:注意称谓、说话的语气、分寸,符合情景内容即可。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完成文后 9-12 题。(15 分)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 分)邹忌修八尺有余()朝服衣冠()私我也()王之蔽甚矣()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注:鄂版教材为“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邹忌与徐公比美,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并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关键在于他有自知之明。B听了邹忌的谏言,仅仅说了一个“善”字,凝练传神,其纳谏的态度和决心跃然纸上。C妻、妾、客的回答,虽然同为赞扬,但态度语气明显不同。妻是热情的,妾是逢迎的,客是畏怯的。D这篇文章在写法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以小见大,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12文中齐威王的故事,蕴含着什么道理?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4 分)【答案】9(4 分)长,这里指身高。穿戴 偏爱 因受蒙蔽而不明(每个 1 分)10(4 分)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呀!(2 分)各级官员和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头等奖赏。(每小题 2 分)11A(3 分,邹忌悟出的道理是作为领导,下属会因惧怕自己或有求于己而不会直言以对,因此易被表面现象蒙蔽,所以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偏听偏信,要广开言路,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并且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邹忌能悟出道理,在于他有敏锐的政治觉悟。)12(4 分)告诉我们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2 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虚心听取别人的好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才能进步(2 分)。【云南省昆明市】(二)阅读【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完成 812 题。(12 分)【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饶州路大饥,米价翔踊,总管王都中以官仓之米定其价为三等,言于江浙行省,以为须粜以下等价,民乃可得食,未报,辄于下等减价十之二,使民就粜。行省怒其专擅,都中曰:“饶去杭几二千里,比议定往还,非半月不可。人七日不食则死,安能忍死以待乎!”其民相与言曰:“公为我辈减米价,公果得罪,我辈当鬻妻子以代公偿。”行省防悟,都中乃得免。(节选自续资治通鉴,有改动)【注释】路:元代行政区划单位。翔踊:物价飞涨。王都中:字符俞,元代官员,官至两任行省参知政事。粜:卖出粮食。比:等到 鬻(y):卖。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 分)杂然而前陈者 ()宴酣之乐 ()射者中,弈者胜 ()饶去杭几二千里 ()9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2 分)A行者休于树苛政猛于虎也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跪而拾之以归 C都中乃得免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行省怒其专擅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10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2 分)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11请根据提示,找出选段【甲】中含有“乐”字的相应语句,填写在 A 处;在 B、C 处概括对应语句中“乐”的含义。(3 分)含“乐”字的句子“乐”的含义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B A 禽鸟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百姓之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C 12选段【甲】中欧阳修被贬官至滁州,爱民亲民;选段【乙】中王都中擅自降米价救灾,惹怒上司。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个选段中百姓对他们的举动分别有什么反应,并说说都这样写有何作用。(3 分)【答案】8陈设,摆设。酒喝到高兴时。下棋。距离。(2 分,各 05 分)9D(2 分)10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的(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2 分)11A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也。(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B宾客之乐 C太守自乐(3 分,每空 1 分)12百姓对欧阳修的举动是赞同、拥护,对王都中是爱戴。由人民群众对他们的态度,反衬出欧阳修和王都中的政绩极好。(3 分)【参考译文】饶州路遭大饥荒,米价暴涨,总管王都中将官仓的米分定为三等价格,向江浙行省上言,认为必须按下等价出卖,百姓才能吃得上,还未得答复,就按下等价又减价十分之二,让百姓来买。行省对他擅作主张的行为十分恼怒,王都中说:“饶州距杭州差不多两千里,等到决定了再返回来,非半个月的时间不可。可是人七天不吃东西就会死,怎么能够忍心看着百姓饿死来等待呢!”那里的百姓对他说:“您为我们减了米价,您真的因此获罪,我们就是卖了妻子儿女也要替您偿还。”行省这时才省悟,王都中于是得以免罪。【内蒙古通辽市】五、文言文阅读。完成 1215 题。(共 12 分)【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注释:聊:姑且(这里指随便)贼:毁坏 1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 分)射者中,弈者胜 杂然而前陈者 执而鞭之 汝既不田 1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 分)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译文:是以百姓勤于农植。译文:14甲文中的太守,乙文中的陶侃,他们都关心民生,甲文体现在 ,乙文体现在 。(2 分)15请联系实际,说说你心目中的好官还应该是怎样的?(答出两点即可)(2 分)答:【答案】12(4 分,每空 1 分)弈:下棋 陈:摆放 鞭:用鞭子打(抽打)田:种田 13(4 分,每句 2 分)醉了能够同大家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这件事)的人是太守。(没有翻译成“判断句”的扣 1 分)因此老百姓都勤恳(勤劳)耕种。(“是以”没有译成“因此”扣 1 分)14(2 分,每空 1 分)与民同乐。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珍惜粮食)。15(2 分,答出两点即可)如:为民着想,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清政廉洁;执法如山,公平,公正;两袖清风,鞠躬尽瘁等。【参考译文】陶侃曾经外出巡视,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你要)用这来做什么呢?”那人说:“走路时在路旁看见的,随便取玩一些罢了。”陶侃改变脸色大怒说:“你不耕田,却去盗窃人家的稻谷!”然后陶侃就捉拿那人然后鞭打他。老百姓听了这消息后都努力耕种,每户人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本语文《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分类整理及课内外对比阅读汇总4571.pdf)为本站会员(得****3)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