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考试最新版题库及答案23655.pdf
-.z.2019 年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考试最新版题库及答案(一)题库来源:安全生产模拟考试一点通(公众号)第 1 题、【判断题】2005 年 7 月 19 日,*地一化工*所属分装厂,分装农药。由于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几名临时招聘的女工在倒装农药时,先后发生头晕、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相继被送到医院。因抢救及时没有人员死亡。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因该公司招人员应当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普及有关职业卫生知识。A、对 B、错 正确答案:正确 第 2 题、【判断题】2005 年 7 月 19 日,*地一化工*所属分装厂,分装农药。由于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几名临时招聘的女工在倒装农药时,先后发生头晕、恶心、呕吐等中症状,相继被送到医院。因抢救及时没有人员死亡。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因该公司招聘人员应当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普及有关职业卫生知识。A、对 B、错 正确答案:正确 第 3 题、【判断题】2005 年 7 月 19 日,*地一化工*所属分装厂,分装农药。由于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几名临时招聘的女工在倒装农药时,先后发生头晕、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相继被送到医院。因抢救及时没有人员死亡。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因该公司招聘人员为临时工,所以不用为她们配备劳动保护用品。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第 4 题、【判断题】2005 年 7 月 19 日,*地一化工*所属分装厂,分装农药。由于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几名临时招聘的女工在倒装农药时,先后发生头晕、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相继被送到医院。因抢救及时没有人员死亡。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因该公司招聘人员应当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普及有关职业卫生知识。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第 5 题、【判断题】2006 年 419 日,*树脂制品*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有机溶剂甲苯,人工操作,没有通风设施。员工方*发生疑似急性甲苯中毒,4 月 20 日经诊断为“轻度甲苯中毒”。经职业卫生监督人员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未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存在职业危害因素,未组织操作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未设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无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资料;未建立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操作人员未佩戴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未设立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订立劳动合同时,企业可以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部分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应如实告知劳动者。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误-.z.第 6 题、【判断题】2006 年 4 月 19 日,*树脂制品*生产程中大量使用有机溶剂甲苯,人工操作,没有通风设施。员工方*发生疑似急性甲苯中毒,4 月 20 日经诊断为“轻度甲苯中毒”。经职业卫生监督人员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未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存在职业危害因素,未组织操作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未设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无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资料;未建立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操作人员未佩戴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未设立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该公司使用的有机溶剂甲苯不属于高毒物品,不需要向安全监察部门进行职业危害申报。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 7 题、【判断题】2006 年 4 月 19 日,*树脂制品*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有机溶剂甲苯,人工操作,没有通风设施。员工方*发生疑似急性甲苯中毒,4 月 20 日经诊断为“轻度甲苯中”。经职业卫生监督人员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未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存在职业危害因素,未组织操作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未设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无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资料;未建立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操作人员未佩戴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未设立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该公司使用的有机溶剂甲苯不属于高毒物品,不需要向安全监察部门进行职业危害申报。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 8 题、【判断题】2006 年 4 月 19 日,*树脂制品*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有机溶剂甲苯,人工操作,没有通风设施。员工方*发生疑似急性甲苯中毒,4 月 20 日经诊断为“轻度甲苯中毒”。经职业卫生监督人员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未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存在职业危害因素,未组织操作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未设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无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资料;未建立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操作人员未佩戴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未设立警示标和中文警示说明。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该公司使用的有机溶剂甲苯不属于高毒物品,不需要向安全监察部门进行职业危害申报。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 9 题、【判断题】2006 年 4 月 19 日,*树脂制品*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有机溶剂甲苯,人工操作,没有通风设施。员工方*发生疑似急性甲苯中毒,4 月 20 日经诊断为“轻度甲苯中毒”。经职业卫生监督人员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未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存在职业危害因素,未组织操作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未设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无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资料;未建立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操作人员未佩戴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未设立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订立劳动合同时,企业可以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部分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应如实告知劳动者。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误-.z.第 10 题、【判断题】2006 年 4 月 19 日,*树脂制品*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有机溶剂甲苯,人工操作,没有通风设施。员工方*发生疑似急性甲苯中毒,4 月 20 日经诊断为“轻度甲苯中毒”。经职业卫生监督人员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未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存在职业危害因素,未组织操作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未设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无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资料;未建立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操作人员未佩戴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未设立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该公司使用的有机溶剂甲苯不属于高毒物品,不需要向安全监察部门进行职业危害申报。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 11 题、【判断题】2006 年 4 月 19 日,*树脂制品*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有机溶剂甲苯,人工操作,没有通风设施。员工方*发生疑似急性苯中毒,4 月 20 日经诊断为“轻度甲苯中毒”。经职业卫生监督人员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未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存在职业危害因素,未组织操作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未设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无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资料;未建立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操作人员未佩戴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未设立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订立劳动合同时,企业可以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部分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应如实告知劳动者。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 12 题、【判断题】2006 年 4 月 19 日,*树脂制品*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有机溶剂苯,人工操作,没有通风设施。员工方*发生疑似急性甲苯中毒,4 月 20 日经诊断为“轻度甲苯中毒”。经职业卫生监督人员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未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存在职业危害因素,未组织操作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未设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无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资料;未建立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操作人员未佩戴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未设立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该公司使用的有机溶剂甲苯不属于高毒物品,不需要向安全监察部门进行职业危害申报。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 13 题、【判断题】2006 年 4 月 19 日,*树脂制品*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有机溶剂甲苯,人工操作,没有通风设施。员工方*发生疑似急性甲苯中毒,4 月 20 日经诊断为“轻度甲苯中毒”。经职业卫生监督人员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未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存在职业危害因素,未组织操作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未设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无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资料;未建立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操作人员未佩戴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未设立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订立劳动合同时,企业可以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部分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应如实告知劳动者。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z.第 14 题、【判断题】2006 年 4 月 19 日,*树脂制品*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有机溶剂甲苯,人工操作,没有通风设施。员工方*发生疑似急性甲苯中毒,4 月 20 日经诊断为“轻度甲苯中毒”。经职业卫生监督人员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未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存在职业危害因素,未组织操作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未设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无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资料;未建立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操作人员未佩戴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未设立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该公司使用的有机溶剂甲苯不属于高毒物品,不需要向安全监察部门进行职业危害申报。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第 15 题、【判断题】2007 年 1124 日 7 时 51 分,*公司*销售分公司租赁经营的浦三路油气加注站,在停业检修时发生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事故,造成 4 人死亡、30 人受伤,周围部分建筑物等受损,直接经济损失 960 万元。事故调查组认定: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液化石油气储罐卸料后没有用氮气置换清洗,储罐内仍残留液化石油气;在用压缩空气进行管道气密性试验时,没有将管道与液化石油气储罐用盲板隔断,致使压缩空气进入了液化石油气储罐,储罐内残留液化石油气与压缩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因违章电焊动火作业,引发试压系统发生化学爆炸,导致事故发生。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本起事故调查组成员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不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 16 题、【判断题】2007 年 11 月 24 日 7 时 51 分,*公司*销售分公司租赁经营的浦三路油气加注站,在停业检修时发生液化石气储罐爆炸事故,造成 4 人死亡、30 人受伤,周围部分建筑物等受损,直接经济损失 960 万元。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该事故应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A、对 B、错 正确答案:正确 第 17 题、【判断题】2007 年 11 月 24 日 7 时 51 分,*公司*销售分公司租赁经营的浦三路油气加注站,在停业检修时发生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事故,造成 4 人死亡、30 人受伤,周围部分建筑物等受损,直接经济损失 960 万元。事故调查组认定: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液化石油气储罐卸料后没有用氮气置换清洗,储罐内仍残留液化石油气;在用压缩空气进行管道气密性试验时,没有将管道与液化石油气储罐用板隔断,致使压缩空气进入了液化石油气储罐,储罐内残留液化石油气与压缩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因违章电焊动火作业,引发试压系统发生化学爆炸,导致事故发生。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本起事故调查组成员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不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 18 题、【判断题】2007 年 11 月 24 日 7 时 51 分,*公司*销售分公司租赁经营的浦三路油气加注站,在停业检修时发生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事故,造成 4 人死亡、30 人受伤,周围部-.z.分建筑物等受损,直接经济损失 960 万元。事故调查组认定: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液化石油气储罐卸料后没有用氮气置换清洗,储罐内仍残留液化石油气;在用压缩空气进行管道气密性试验时,没有将管道与液化石油气储罐用盲板隔断,致使压缩空气进入了化石油气储罐,储罐内残留液化石油气与压缩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因违章电焊动火作业,引发试压系统发生化学爆炸,导致事故发生。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本起事故调查组成员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不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 19 题、【判断题】2007 年 11 月 24 日 7 时 51 分,*公司*销售分公司租赁经营的浦三路油气加注站,在停业检修时发生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事故,造成 4 人死亡、30 人受伤,周围部分建筑物等受损,直接经济损失 960 万元。事故调查组认定: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液化石油气储罐卸料后没有用氮气置换清洗,储罐内仍残留液化石油气;在用压缩空气进行管道气密性试验时,没有将管道与液化石油气储罐用盲板隔断,致使压缩空气进入了液化石气储罐,储罐内残留液化石油气与压缩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因违章电焊动火作业,引发试压系统发生化学爆炸,导致事故发生。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本起事故调查组成员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不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 20 题、【判断题】2007 年 11 月 24 日 7 时 51 分,*公司*销售分公司租赁经营的浦三路油气加注站,在停业检修时发生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事故,造成 4 人死亡、30 人受伤,周围部分建筑物等受损,直接经济损失 960 万元。事故调查组认定: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液化石油气储罐卸料后没有用氮气置换清洗,储罐内仍残留液化石油气;在用压缩空气进行管道气密性试验时,没有将管道与液化石油气储罐用盲板隔断,致使压缩空气进入了液化石油气储罐,储内残留液化石油气与压缩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因违章电焊动火作业,引发试压系统发生化学爆炸,导致事故发生。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本起事故调查组成员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不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 21 题、【判断题】2007 年 11 月 24 日 7 时 51 分,*公司*销售分公司租赁经营的浦三路油气加注站,在停业检修时发生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事故,造成 4 人死亡、30 人受伤,周围部分建筑物等受损,直接经济损失 960 万元。事故调查组认定: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液化石油气储罐卸料后没有用氮气置换清洗,储罐内仍残留液化石油气;在用压缩空气进行管道气密性试验时,没有将管道与液化石油气储罐用盲板隔断,致使压缩空气进入了液化石油气储罐,储罐内残留液化石油气与压缩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因违章焊动火作业,引发试压系统发生化学爆炸,导致事故发生。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本起事故调查组成员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不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A、对-.z.B、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 22 题、【判断题】2007 年 11 月 24 日 7 时 51 分,*公司*销售分公司租赁经营的浦三路油气加注站,在停业检修时发生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事故,造成 4 人死亡、30 人受伤,周围部分建筑物等受损,直接经济损失 960 万元。事故调查组认定: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液化石油气储罐卸料后没有用氮气置换清洗,储罐内仍残留液化石油气;在用压缩空气进行管道气密性试验时,没有将管道与液化石油气储罐用盲板隔断,致使压缩空气进入了液化石油气储罐,储罐内残留液化石油气与压缩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因违章电焊动火作业,引发试压系统发化学爆炸,导致事故发生。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本起事故调查组成员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不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 23 题、【判断题】2007 年 11 月 24 日 7 时 51 分,*公司*销售分公司租赁经营的浦三路油气加注站,在停业检修时发生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事故,造成 4 人死亡、30 人受伤,周围部分建筑物等受损,直接经济损失 960 万元。事故调查组认定: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液化石油气储罐卸料后没有用氮气置换清洗,储罐内仍残留液化石油气;在用压缩空气进行管道气密性试验时,没有将管道与液化石油气储罐用盲板隔断,致使压缩空气进入了液化石油气储罐,储罐内残留液化石油气与压缩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因违章电焊动火作业,引发试压系统发生化学爆炸,导致事故发生。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本起事故调查组成员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不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查。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 24 题、【判断题】2007 年 11 月 24 日 7 时 51 分,*公司*销售分公司租赁经营的浦三路油气加注站,在停业检修时发生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事故,造成 4 人死亡、30 人受伤,周围部分建筑物等受损,直接经济损失 960 万元。事故调查组认定: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液化石油气储罐卸料后没有用氮气置换清洗,储罐内仍残留液化石油气;在用压缩空气进行管道气密性试验时,没有将管道与液化石油气储罐用盲板隔断,致使压缩空气进入了液化石油气储罐,储罐内残留液化石油气与压缩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因违章电焊动火作业,引发试压系统发生化学爆炸,导致事故发生。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本起事故调查组成员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不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 25 题、【判断题】2007 年 11 月 24 日 7 时 51 分,*公司*销售分公司租赁经营的浦三路油气加注站,在停业检修时发生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事故,造成 4 人死亡、30 人受伤,周围部分建筑物等受损,直接经济损失 960 万元。事故调查组认定: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液化石油气储罐卸料后没有用氮气置换清洗,储罐内仍残留液化石油气;在用压缩空气进行管道气密性试验时,没有将管道与液化石油气储罐用盲板隔断,致使压缩空气进入了液化石油气储罐,储罐内残留液化石油气与压缩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因违章电焊动火作业,引发试-.z.压系统发生化学爆炸,导致事故发生。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本起事故调查组成员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不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 26 题、【判断题】2007 年 11 月 24 日 7 时 51 分,*公司*销售分公司租赁经营的浦三路油气加注站,在停业检修时发生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事故,造成 4 人死亡、30 人受伤,周围部分建筑物等受损,直接经济损失 960 万元。事故调查组认定: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液化石油气储罐卸料后没有用氮气置换清洗,储罐内仍残留液化石油气;在用压缩空气进行管道气密性试验时,没有将管道与液化石油气储罐用盲板隔断,致使压缩空气进入了液化石油气储罐,储罐内残留液化石油气与压缩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因违章电焊动火作业,引发试压系统发生化学爆炸,导致事故发生。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本起事故调查组成员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不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 27 题、【判断题】2007 年 11 月 24 日 7 时 51 分,*公司*销售分公司租赁经营的浦三路油气加注站,在停业检修时发生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事故,造成 4 人死亡、30 人受伤,周围部分建筑物等受损,直接经济损失 960 万元。事故调查组认定: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液化石油气储罐卸料后没有用氮气置换清洗,储罐内仍残留液化石油气;在用压缩空气进行管道气密性试验时,没有将管道与液化石油气储罐用盲板隔断,致使压缩空气进入了液化石油气储罐,储罐内残留液化石油气与压缩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因违章电焊动火作业,引发试压系统发生化学爆炸,导致事故发生。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本起事故调组成员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不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 28 题、【判断题】2007 年 11 月 24 日 7 时 51 分,*公司*销售分公司租赁经营的浦三路油气加注站,在停业检修时发生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事故,造成 4 人死亡、30 人受伤,周围部分建筑物等受损,直接经济损失 960 万元。事故调查组认定: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液化石油气储罐卸料后没有用氮气置换清洗,储罐内仍残留液化石油气;在用压缩空气进行管道气密性试验时,没有管道与液化石油气储罐用盲板隔断,致使压缩空气进入了液化石油气储罐,储罐内残留液化石油气与压缩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因违章电焊动火作业,引发试压系统发生化学爆炸,导致事故发生。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本起事故调查组成员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不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 29 题、【判断题】2007 年 11 月 24 日 7 时 51 分,*公司*销售分公司租赁经营的浦三路油气加注站,在停业检修时发生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事故,造成 4 人死亡、30 人受伤,周围部-.z.分建筑物等受损,直接经济损失 960 万元。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该事故应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A、对 B、错 正确答案:正确 第 30 题、【判断题】2007 年 11 月 24 日 7 时 51 分,*公司*销售分公司赁经营的浦三路油气加注站,在停业检修时发生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事故,造成 4 人死亡、30 人受伤,周围部分建筑物等受损,直接经济损失 960 万元。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该事故应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A、对 B、错 正确答案:正确 第 31 题、【单选题】()不可存放于码头普通仓库内。A、爆炸品 B、棉料 C、煤粉 正确答案:A 第 32 题、【单选题】()不得存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内。A、电动工具 B、气瓶 C、灭火器 正确答案:B 第 33 题、【单选题】()作为防止事故发生和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是发现系统故障和异常的重要手段。A、安全监控系统 B、安全管理系统 C、安全技术措施 正确答案:A 第 34 题、【单选题】()依法维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工作实行监督。A、公安机关 B、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C、工会组织 正确答案:C 第 35 题、【单选题】()即根据演练工作需要,采取必要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参演、观摩等人员以及生产运行系统安全。A、演练工作安全保障 B、安全防护措施 C、系统安全 正确答案:A 第 36 题、【单选题】()原则认为,推动安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A、激励 B、动力-.z.C、能级 正确答案:B 第 37 题、【单选题】()告诉我们,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在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对这一原则的应用。A、动力相关性原则 B、动力原则 C、人本原理 正确答案:A 第 38 题、【单选题】()安全技术措施有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等。A、减少事故损失的 B、电气 C、防止事故发生的 正确答案:C 第 39 题、【单选题】()安全检查是对*个专项问题或在施工(生产)中存在的普遍性安全问题进行的单项定性检查。安全检查对象的确定应本着突出重点的原则。A、定期 B、综合性 C、专项 正确答案:C 第 40 题、【单选题】()就是根据事故情景,召开新闻发布会或事故情况通报会,通报事故有关情况。A、新闻发布 B、社会沟通 C、信息发布 正确答案:B 第 41 题、【单选题】()就是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管理者、经营者,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按照一定的安全管理原则,科学地组织、指挥和协调全体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的活动。A、安全生产 B、安全管理 C、安全生产管理 正确答案:B 第 42 题、【单选题】()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A、防震减灾 B、消防 C、职业卫生 正确答案:A 第 43 题、【单选题】()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A、各级工会组织 B、用人单位 C、企业、科研单位、政府机关 正确答案:B-.z.第 44 题、【单选题】()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等内容。A、综合应急预案 B、专项应急预案 C、现场处置方案 正确答案:B 第 45 题、【单选题】()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普及生产安全事故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知识,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技能。A、生产经营单位 B、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事业单位 正确答案:A 第 46 题、【单选题】()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完善重要应急物资的监管、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A、国家 B、社会 C、企业 正确答案:A 第 47 题、【单选题】()是把被保护对象与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等隔开,属于防止事故发生和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A、隔离 B、隔开 C、分离 正确答案:A 第 48 题、【单选题】()是指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和程序。A、信息快递 B、信息上报 C、信息报告与通知 正确答案:A 第 49 题、【单选题】()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A、综合应急预案 B、专项应急预案 C、现场处置方案 正确答案:C 第 50 题、【单选题】()演练是针对应急预案中多项或全部应急响应功能开展的演练活动。A、综合 B、单项 C、现场 正确答案:A 第 51 题、【单选题】()演练是针对应急预案中*项应急响应功能开展的演练活动。A、综合 B、单项 C、现场-.z.正确答案:B 第 52 题、【单选题】()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工作的领导,及时协调解决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工作中的问题。A、市 B、县 C、乡 正确答案:B 第 53 题、【单选题】()负责核发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物、容器生产企业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并依法对其产品质量实施监督,负责对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实施检验。A、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 B、安全生产监督局 C、公安部门 正确答案:A 第 54 题、【单选题】2005 年 6 月*职业病防治所接到报告,*电器公司员工杨*由于三氯乙烯中毒导致死亡。卫生监督人员现场检查发现该电器公司清洗工序设有一台超声波清洗机,使用三氯乙烯作为清洗剂。该公司已向卫生部门申报存在三氯乙烯职业危害,清洗工序未设立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该单位工人进公司时检查过肝功能,但没有进行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公司没能提供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资料,订立劳动合同时没有告知劳动者职业病危害真实情况,经检测清洗房中的三氯乙烯浓度最高为243mg/m3。根据以上描述,三氯乙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有()。A、肝血管瘤 B、职业性哮喘 C、白血病 正确答案:A 第 55 题、【单选题】2005 年 6 月*职业病防治所接到报告,*电器公司员工杨*由于三氯乙烯中毒导致死亡。卫生监督人员现场检查发现该电器公司清洗工序设有一台超声波清洗机,使用三氯乙烯作为清洗剂。该公司已向卫生部门申报存在三氯乙烯职业危害,清洗工序未设立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该单位工人进公司时检查过肝功能,但没有进行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公司没能提供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资料,订立劳动合同时没有告知劳动者职业病危害真实情况,经检测清洗房中的三氯乙烯浓度最高为243mg/m3。根据以上描述,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告知劳动者。A、书面 B、C、书面或均可 正确答案:A 第 56 题、【单选题】2007 年 5 月 22 日,*大学学生常*为报复同宿舍的同学,以非法手段从经营剧毒品的朋友处获取了 250g 剧毒物质硝酸铊。5 月 29 日下午 4 时许,常*用注射器分别向受害人牛*、李*、石*的茶杯中注入硝酸铊,导致 3 名学生铊中毒。根据以上情况,剧毒化学品的销售企业应当在销售后()日内,将所销售的剧毒化学品的品种、数量以及流向信息报所在地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并输入计算机系统。A、5 B、3-.z.C、10 正确答案:A 第 57 题、【单选题】2007 年 5 月 22 日,*大学学生常*为报复同宿舍的同学,以非法手段从经营剧毒品的朋友处获取了 250g 剧毒物质硝酸铊。5 月 29 日下午 4 时许,常*用注射器分别向受害人牛*、李*、石*的茶杯中注入硝酸铊,导致 3 名学生铊中毒。根据以上情况,根据以上情况,剧毒化学品的销售企业应当在销售后()日内,将所销售的剧毒化学品的品种、数量以及流向信息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并输入计算机系统。A、3 B、5 C、10 正确答案:B 第 58 题、【单选题】2007 年 5 月 22 日,*大学学生常*为报复同宿舍的同学,以非法手段从经营剧毒品的朋友处获取了 250g 剧毒物质硝酸铊。5 月 29 日下午 4 时许,常*用注射器分别向受害人牛*、李*、石*的茶杯中注入硝酸铊,导致 3 名学生铊中毒。根据以上情况,()向个人销售剧毒化学品(属于剧毒化学品的农药除外)和易制爆危险化学品。A、可以 B、视情况而定 C、禁止 正确答案:C 第 59 题、【单选题】2007 年 5 月 22 日,*大学学生常*为报复同宿舍的同学,以非法手段从经营剧毒品的朋友处获取了 250g 剧毒物质硝酸铊。5 月 29 日下午 4 时许,常*用注射器分别向受害人牛*、李*、石*的茶杯中注入硝酸铊,导致 3 名学生铊中毒。根据以上情况,铊中毒属于()。A、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B、其他职业病 C、职业中毒 正确答案:C 第 60 题、【单选题】C 类火灾指的是()物质火灾。A、固体 B、液体 C、气体 正确答案:C 第 61 题、【单选题】“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的方针。A、劳动保护 B、组织管理 C、安全生产管理 正确答案:C 第 62 题、【单选题】“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的方针。A、劳动保护 B、组织管理 C、安全生产工作 正确答案:C-.z.第 63 题、【单选题】中华人民*国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有权拒绝()和强令冒险作业。A、错误指挥 B、违章指挥 C、应急指挥 正确答案:B 第 64 题、【单选题】中华人民*国安全生产法规定,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单位应当有()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A、安全咨询师 B、注册安全工程师 C、安全工程师 正确答案:B 第 65 题、【单选题】中华人民*国安全生产法规定,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提出赔偿要求。A、保险公司 B、社会保障部门 C、本单位 正确答案:C 第 66 题、【单选题】中华人民*国安全生产法规定,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的方针。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C、安全第一、以人为本 正确答案:B 第 67 题、【单选题】中华人民*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防止职业危害,以及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事项。A、福利待遇 B、劳动安全 C、教育和培训 正确答案:B 第 68 题、【单选题】中华人民*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单位的()应当立即组织抢救,并不得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A、现场负责人 B、主要负责人 C、安全管理人员 正确答案:B 第 69 题、【单选题】中华人民*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进(),提高安全生产水平。A、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B、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C、事故预防体系建设 正确答案:A-.z.C、做好准备工作 正确答案:B 第 77 题、【单选题】中华人民*国消防法规定,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因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应当按规定事先(),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作业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A、向领导报告 B、办理审批手续 C、做好准备工作 正确答案:B 第 78 题、【单选题】中华人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原则为预防为主、()。A、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B、安全第一 C、以人为本 正确答案:A 第 79 题、【单选题】中华人民*国职业病防治法是为了()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宪法而制定。A、预防、遏制 B、预防、减少 C、预防、控制 正确答案:C 第 80 题、【单选题】中华人民*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A、用人单位 B、单位职工 C、劳动者 正确答案:C 第 81 题、【单选题】中华人民*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A、单位职工 B、用人单位 C、劳动者 正确答案:B 第 82 题、【单选题】中国人民*国消防法规定,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的作业人员和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并严格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A、经过培训 B、持证上岗 C、服从领导 正确答案:B 第 83 题、【单选题】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使用符合()标准的有毒物品。A、省级 B、国家 C、企业 正确答案:B-.z.第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