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课长度单位最新说课16918.pdf
-
资源ID:83607799
资源大小:479.01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长度单位最新说课16918.pdf
1/10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 xx 单位最新说课 稿 3 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量的计量应用越来越广泛。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统一长度单位以及厘米和米。在教学中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课长度单位说课稿 3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小学二年级数学课 xx 单位说课稿一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为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习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 1 厘米和 1 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1、教材知识结构和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有两方面的知识,首先由测量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介于同学们对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物体长度有直观的理解,所以本节课着重点应放在借助实际动手测量来帮助他们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进而引出国际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方便他们以后对测量的学习和应用)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学习,已经认识了 100 以内的数,学会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认识了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这些立体图形,认识了人民币,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这些知识储备和学习习惯为我们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使用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2/10 3、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厘米和米的进率关系。(二)能力目标: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三)情感目标:1、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团结合作的习惯。2、进一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四、教学重、难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量的计量应用越来越广泛。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统一长度单位以及厘米和米。本节课先由测量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本节课教学的关键是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种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五、教法和学法 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经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由于年龄较小,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应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 境,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他们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识,此外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法,实现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学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习中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脑,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让他们在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六、教学步骤(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在古代,就有了计量的需要,最初是直接比较。比如,拿两条绳子比一比哪一条长,有时很不方便,人们就选取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长度作为计量的标准,把要比较的物体同身体上选定的那一部分长度来比较,这样就产生了计量的单位。如一寸、一尺就是根据人体的一部分长度来确定的,把中指顶端一节定为一寸,把大拇指和中指张开的长度定为一尺(现在叫一扎)。裁缝在量一块布的长度的时候,有的用脚,有的用扎。同学们看这座漂亮的房子,我们想知道它有多长,也需要来量一量。(2)操作探究,感悟新知 3/10 现在我们来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度,有的同学选用小方块,有的同学选用三角形纸片,有的同学选用小刀,同一本数学书,他们的测量结果却是不一样的,同学们总结出了这是因为选用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我们要统一长度单位。(3)巩固操练 选用统一的长度单位小木块,来测量这些摆放整齐的物品。(通过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实际测量以后,体会到测量活动中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从而引出国际同意长度单位的新知)(4)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5)练习我们统一选用小方块来作为长度单位,测量一下这些物体的长度。用直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设计以上两个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七、课堂小结 在练习结束后,让学生来总结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提出新的要求,这能使学生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同时又引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八、课堂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以动手实践为主线,遵循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经历了“质疑探究释疑”的过程。教学中不仅关注到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且关注到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小学二年级数学课 xx 单位说课稿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单位。2、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3、在建立长度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重点、难点 在建立 xx 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 xx 的意识和能力。4/10 教学准备 厘米尺,边长为 1 厘米的小方块,一根长 5 厘米的纸条,图钉。教学过程(“厘米”这一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而且较容易让学生认识。所以,我将“厘米”作为教学的基点和重点,首先来认识。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一、复习导入。教师出示小方块,还记得我们上节课用这个小方块做了些什么事情吗?(作为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每次测量物体长短都用这样的小方块一个一个去摆太麻烦,有什么其他工具可以测量物体的长短吗?(尺)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上的刻度是统一规定的。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认识厘米。(1)看一看。将小方块的边放在厘米尺的刻度上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尺上每大格长度与小方块边相等。)这个小方块,他的一边是 1 厘米,而厘米尺一大格的长度就是 1 厘米。(板书课题)(2)xx。找一找,比一比,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 1 厘米?5/10 教师出示实物图钉和手指,通过测量,学生清楚地看到并体会到 1 厘米的直观表象,学生练习用手势表示出 1 厘米的长度。(3)认识厘米尺。我们使用的这种尺每大格都有 1 个数字,因为这些数字都以厘米作为计量单位,所以叫做厘米尺。(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许多知识是自己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也能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2、用厘米尺量。(1)说一说。厘米尺上 1、2、3这些数表示什么意思?(1 厘米,2 厘米,3 厘米)让学生根据刻度表示出 1 厘米,2 厘米的长度。总结:从 0 到 1 有 1 个大格表示有 1 厘米,从 0 到 2 有 2 个大格表示有 2厘米(通过观察直尺,直观感知“1 厘米”的长度。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 厘米”,并且知道从 0 刻度到 1 刻度之间就是 1 厘米。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也是 1 厘米?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直尺,认识 1 厘米的长度。)(2)比一比。根据刻度比划出 9 厘米,10 厘米,15 厘米的长度。(3)量一量。取出纸条,量一量他有多长?学生活动后汇报结果和测量方法,有两类策略,教师叙述后让学生找出化策略。(1、把尺子“0”刻度对准纸条左端,这时纸条右端对着 5,表示 5 厘米。2、把纸条对准刻度,看占几大格就是几厘米。)分析:第 2 中数格子太麻烦,1 要简单。6/10 (给学生提供学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长度单位表象进行估测,再利用学到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总结用厘米尺测量物体的方法。教师要提醒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左端。质疑:如果“0”刻度与纸条左端不对齐,会出现什么情况?右端所指数字与纸条实际 xx 不符合。三、练习巩固。(让学生看一看。估一估,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 1 厘米的物体,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小学二年级数学课 xx 单位说课稿三 一、说教材 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课题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教材所展现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楚,由易到难,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先通过两幅插图说明吨在实际中的应用,然后结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吨的观念,揭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1 吨=1000 千克。接着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推算体重帮助学生哇加深 1 吨=1000 千克的认识。最后学生通过“做一做”了解并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本课题的目标: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某些 1 吨重物体的观念,知道 1 吨=1000 千克。2.掌握重量单位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7/10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 1 吨的重量观念,这也是教学难点。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题的教法与学法拟体现以下两点:1.加大主体参与的力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推算,尽可能创设学生参与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2.帮助组建认知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教学中,通过复习的填空练习、新知教学中的尝试练习、巩固阶段的综合填空练习,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序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组建起关于重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知结构。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教具:投影片、图片、小黑板。1.新课导人(1).填空。1 千 xx=()xx3 千 xx=()xx 6000 克=()千克 5000 克=()千克(2)请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3)请学生说出老师的体重约是多少千克。克、千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它们用来计量较轻物品的重量,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就要用“吨”作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吨的认识”。教师板书:吨的认识。8/10 以旧引新,过渡自然,便于学生接受新知、掌握新知。2.新课展开 第一层次,教学吨的认识。(1)利用投影出示课本中的直观放大图,引导学生说出两幅图的图意。(2)教师提问:汽车的载重量是多少?火车车皮的载重量是多少?计量这类较重物品用什么作单位?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3)再请学生说一说在哪里看见过用吨作计量单位的标志。这一层次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内容和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先演示、提问,再小结,让学生充分感知吨这个计量单位,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第二层次,认识千克和吨的关系。(1)先出示问题:大米每袋重 100 千克,10 袋重多少千克?再出示课本的直观放大图,并将图片逐一贴出。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一袋一袋地数数(100 千克 100 千克地数),每袋 100 千克,10 袋是 1000 千克,1000 千克是 1 吨。1000 千克就是 1 吨,1 吨等于多少千克?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 吨:1000 千克。(2)同桌同学互相说出自己的体重,并互相背一背,来感受 1 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教师提问:我们班乎均每人体重按 25 千克计算,40 个同学的体重是多少千克?是几吨?(40 个同学的体重是 1000 千克,是 1 吨。).这一层次的设计,充分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学习,并亲身感受和推算,有利于学生建立 1 吨重的观念,突破难点。9/10 第三层次,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1)出示:6 吨=()千克,5000 千克=()吨,让学生试做。启发学生想出:因为 1 吨是 1000 千克,6 吨就是 6 个 1000 千克,所以 6吨是 6000 千克;5000 千克里面有 5 个 1000 千克,所以 5000 千克就是 5 吨。(2)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这一层次的设计,整个过程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给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3.巩固练习。(1)填出适合的单位。一筐苹果重 25()一个乒乓球重 3()一袋化肥重 50()一只大象重 6()一辆货车载重 4()一支粉笔重 5()(2)匹配连线。5000 千克 2 吨 8 吨 6 千克 2000 千克 8000 千克 6000 xx5 吨(3)计算:1280 千克-1 吨 6 吨+50 千克 72 吨-23 吨 93 吨 50 千克-93 吨(4)完成练习十九第 25 题。(做在课本上)练习形式多样化,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0/10 4.全课小结